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大部分減肥的人群都會密切地關注著一個指標,那就是體重是否降低。

他們總會想方設法地讓體重每天都降低一點點,只要看到體重數字降低,心裡就會鬆一口氣,因為這代表今天的目標得以完成了。

很多人在剛開始時,發現每天只需要少吃一頓晚飯,體重就能不停地往下掉,堅持下去也並不算太困難。但堅持了兩個月以後,一些人發現體重幾乎不再發生較大的波動。這時候心底就開始慌了,於是一咬牙,加大劑量,午飯也跟著少了一半。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果然,心不狠站不穩,午飯也減少一半後,體重又緩慢下降了。只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體重又像被人點了穴,原地不動了。

此時,你發現離目標還有一些距離,但堅持下去實在是太難了。無數個被餓到睡不著的夜晚你都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堅持呢?

許久未見的朋友見面都說你臉色很難看,聽說你很久沒好好吃過後,於是幾個人點了一桌子菜,你實在忍受不了食物的誘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但第二天再次看到自己少的可憐的食物,你差點哭了,這受的到底什麼罪!你發覺減肥真的很痛苦,不想再受罪了,反正也瘦了很多了,要不先維持一段時間再接著進行吧?

於是你這樣決定了。

你開始恢復了減肥前的飲食模式,午餐和晚餐也都恢復了,你覺得這才是生活。

結果半個月後,你猛然間發現自己居然體重上升了好幾斤,剛減下去的體重似乎又捲土重來了,你嚇的趕緊停下了正準備吃的豐盛午餐,神色憂傷地對自己說了一句:苦日子又要來了!

這個簡短的故事,其實在很多減肥的人群身上都上演過。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其實不只是你們,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曾經晚飯只讓自己喝一碗清粥,我成功在一個月減掉了將近20斤的體重,我從150斤一個月減到了130斤,這算是當時自己心中理想的體重,我想就這樣保持下去就好了。

但當我恢復晚餐正常吃的時候,不到一個月,我就又回到了之前的體重,保持體重,遠沒有我們想的那樣簡單。

其實,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我們都走進了一個誤區,我們把減肥當成了減重。我們以為減下去的全部都是脂肪,以為體重能按照自己內心的意願能夠保持的住,但是這一切並不會沿著我們預想的方向走。

我當時雖然成功瘦到了130斤(那時候還沒有開始健身),但小肚子依然還在,身上的贅肉變得只是更加鬆散罷了,它們並沒有按照預期設想的那樣大量消失,那減少的那部分體重究竟是什麼?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其實,只是因為節食以及營養攝入不均衡,導致身體損失了大量的水分還有肌肉,而脂肪減少的比例很少。

這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我們太信任一樣東西,體重秤。

只靠體重秤減肥其實存在很大弊端,因為它並不能區分你身上減少的是脂肪還是肌肉,可能減少的是肌肉,而我們卻以為是脂肪,這樣只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這裡,我們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會覺得自己需要減肥?

1.能夠明顯看到身上脂肪的堆積,身上臃腫不堪,體型很不美觀。

2.根據身高體重對照表的範圍來看,自己的體重指數(BMI)已經明顯超出了正常範圍。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是第一個原因才想要減肥的,因為我們具備肉眼可見的肥胖特徵,所以我們就判定自己的確需要減肥了。

但我們在實施減肥的過程中,卻往往選擇了以第二種參照方式來進行,這顯然是非常不科學的。

為什麼?因為體重指數實際上具有嚴重的誤導性。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我們先來看一看體重指數的計算方式是怎樣的:

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若指數低於18.5就說明需要增重,如果得出的體重指數超過25,你就是超重,如果體重指數超過30,那你就算肥胖。

這看起來似乎比較公正且有科學依據,但它忽略了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體脂水平和瘦體重佔比。

我們可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拿參加比賽的健美選手來進行體重指數測試的話,那麼得出的結論是所有的健美選手都屬於體重嚴重超標的範疇,但實際上他們身上的脂肪含量少之又少。

那些每天盯著體重秤減肥的人,永遠無法減肥成功

其實不只是對運動員,對很多瘦體重偏高的人群來說,這個公式都是不適用的。

所以,減肥期間體重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並不能過於依賴。相反,減肥期間體重降低過快,你反而更應該擔憂,因為減脂速度通常不會很快。

對大多數人來說,每週減少總體重1%的體重是最安全且合理的。

比如家明體重150斤,那麼他每週減少1.5斤體重是健康且現實的目標,而且這個數值也會隨著他體重的減少而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