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杜陽林 2020-03-07 08:31:38

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陽春時節,陌上百花吐豔,蝴蝶翩飛,細風輕拂人間,春陽煦暖大地,燕子成雙,鴛鴦並遊。舉目望去,人間春色無限,也令相思無垠,最終,卻只化為這言淺意深的的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簡簡單單的九個字背後,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深情故事。

古人寫“愛”,有著比今人更為炙熱奔放的表達。比如“一日不見兮,思之若狂”,或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還有“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愛得入了痴狂,執著不二。與之相比,“陌上花開”彷彿太過內斂隱忍,不著一個“愛”字,卻情深蝕骨。

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創建者錢鏐,因相貌太過醜陋,一出生就遭到生父嫌棄,將他丟棄到一口井中。幸好得到祖母的憐惜,才將孫兒從井中救出撫養,故錢鏐小名喚作“婆留”,那口井也稱為“婆留井”。錢鏐長大後,並未變得英俊瀟灑,麵皮黝黑,五大三粗,身形如熊。他自幼習武,成年後先以販賣私鹽為生,後來從軍禦敵,保護鄉里。

錢鏐相貌不佳,又是一介武夫,在婚姻大事上也不順遂。他與吳家女子訂婚,吳家上下都不看好這門婚事,認為錢鏐“不事產業”,吳姑娘嫁給他,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吳姑娘的伯父會看相,認為錢鏐非等閒之輩,而吳姑娘也不嫌棄他貌醜,這才成了親事。成婚之後的錢鏐,漸漸顯露出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才能,領兵越來越多。吳氏跟著他南征北戰,半輩子擔驚受怕,流離顛沛,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吳氏全心全意地當好錢鏐的“賢內助”。錢鏐靠著一雙鐵拳,一腔抱負,眾將追隨,百姓愛戴,最終登上了吳越王的寶座。吳越國國土面積不大,錢鏐安於治理,他雖是武將出身,驍勇善戰,建國之後,卻並不參與攻城掠地,而是安安靜靜發展經濟。數十年遠離戰火,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江浙一帶田塘眾多,土地膏腴,人才輩出,經濟繁榮。百姓真心敬愛錢鏐,尊稱他為“海龍王”。

時光匆匆,昔日青春嬌美的吳氏,此刻已是生養了十三個孩子的“老妃”了。她是一個孝順女兒,每年寒食節,必定回孃家臨安,侍奉父母,承歡膝下。吳妃離開數日未歸,錢鏐想念妻子,卻又不捨得催促她速回身邊。這日,他步出宮門,抬眼望去,春風如一雙柔弱無骨的紅酥手,催得西湖堤岸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春意盎然。吳妃在孃家小住未歸,他多想此刻愛妻就伴在身邊,能攜手共看這春水綠、桃花豔、柳絲長,能肩並肩、頭碰頭、話春光。錢鏐是個性情中人,內心思念如春潮漲,他轉身大步回到宮中,提筆便寫下一封書信,其中一句便是“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這九個字平實質樸,卻含義深重。如果直譯,便是“田間阡陌、小路縱橫,各色花兒都盛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地回來”。他明明是思念妻子,正經歷著相思之苦,為何還會說“緩緩歸”呢?因為他不願讓吳妃感到哪怕一絲的強迫和威逼,他給予她平等的尊重和足夠的理解。他愛重她,他們是王與妃,君和臣,更是共過生死患難的布衣夫妻。他的愛中,沒有一個君主對后妃的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還有普通夫妻的那份懂得和體貼。

這位身材魁偉、相貌不佳的吳越王,卻用一顆最深沉內斂的心,愛著他的結髮之妻。哪怕此刻吳妃已不復嬌豔容貌,明媚青春,在他眼中,她永遠都是那個和他並肩而立之人,同看春花秋月,立盡黎明黃昏。

思念一個人,想要和她朝朝暮暮,須臾都不得分離,是人之常情,愛著的人,誰沒有這樣的佔有慾望?錢鏐並不否認,他對妻子也有這種“片刻不願分”的執念,但他粗糲的外表之下,藏著一顆柔軟內斂的心。他並沒有經天緯地的才華,也不是滿腹經綸的文人,卻用自己的真誠,培養了最為細膩和柔情的夫妻關係,讓人從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中,讀出無窮意義——花都開好了,我等得好苦,你還不回來嗎?路旁的春花開得如此燦爛美麗,你不要著急,慢慢行路,我在家等你。你快回來了嗎?我會迎著你,我們攜手再遊陌上,看花開如錦。

一封家書,豔稱千古:陌上花開緩緩歸


這短短一句話,後面原來跟著這麼多的潛臺詞,似乎彼此矛盾,卻又柔腸百結。其實在感情的國度,這是最為自然的情感——人真實的感情,原本就這樣既含蓄又熱烈,既簡單又深刻,既複雜又直白。

清代學者王世禎稱錢鏐此家書“豔稱千古”。大文豪蘇軾謫居杭州時,去九仙山遊玩,偶然聽到人們唱《陌上花》曲,有感於這段愛情故事,寫下了三首《陌上花》。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吳越國早已歸順大宋,逝去如風。當年的錢鏐和吳妃,也離開人世,但老百姓仍然在傳唱悠揚悅耳的《陌上花》。歌曲背後,飽含深情的故事依舊代代流傳,打動著所有心底有情、靈魂有愛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