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訓練好處不止增肌 四個動作減腋下贅肉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健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健身行業,有的人健身為增肌,有的人健身為減肥,健身都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今天小編與你聊聊你的健身做對了嗎?

力量訓練好處不止增肌 四個動作減腋下贅肉

  力量訓練,好處不止增肌

  1.預防改善焦慮和抑鬱。哈佛大學一項對超過1800人的研究分析發現,患有輕中度抑鬱症、每週至少進行2次力量訓練的人,症狀比沒有做力量訓練的人明顯減輕。這是因為,力量訓練增加了大腦的血液流動,釋放了使情緒增強的大腦激素,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

  2.改善認知功能。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週進行2次力量訓練的人,在18個月後,認知功能明顯改善。研究人員表示,力量訓練會使大腦中一部分在早期阿爾茨海默病中經常受到影響的灰質變厚。

  3.減少跌倒風險。跌倒是65歲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半身力量,尤其是腿部力量薄弱是主要危險因素。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對17項研究的綜述中發現,參加包括力量訓練在內的防跌倒運動計劃的老年人風險下降了1/3以上。

  4.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發表在《糖尿病研究雜誌》上一項日本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週進行2次低強度抗阻訓練,持續16周,血糖水平顯著提高。蘇浩表示,人的衰老過程本身是細胞能量供應不足導致的,通過力量訓練可以延緩細胞衰老,改善糖代謝。

  5.預防心臟病。美國心臟病學會2018年一項對4086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力量訓練比有氧運動更能保護身體健康。去年發表在《運動與鍛鍊中的醫學與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週不到一小時的抗阻鍛鍊可以降低患代謝綜合徵(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血糖升高等)的風險。“這是因為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身體的糖脂代謝。”蘇浩解釋。

  6.緩解慢性腎病症狀。肌肉萎縮是慢性腎病的症狀之一。去年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次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的患者,其肌肉力量和整體體能顯著增加,腎病患者的其他症狀,如瘙癢、呼吸短促、陽痿和肌肉痙攣等也有所緩解。只進行有氧運動的患者則無明顯效果。

  從小就鍛鍊,終身少得癌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從青少年17歲開始,每天堅持60分鐘適度體育鍛煉,其健康益處累積一生。

  為考察慢性病的病因以及身體活動、營養、激素、環境等因素對疾病發展的長期影響,研究團隊對2.8萬名美國女性展開追蹤調查。研究人員收集了參試者提供的青春期(12~22歲)階段身體運動數據,之後每年對其體檢結果和運動情況進行隨訪。通過邏輯迴歸模型檢驗青春期身體活動與腺瘤風險間的關係發現,青春期身體活動較多(每天運動時間超過60分鐘)的人,腺瘤風險降低7%;成年期(23~64歲)開始鍛鍊,該風險降低9%;青春期至成年期一直堅持鍛鍊者,該風險降低了24%。研究結論刊登在《英國癌症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伴隨年齡增長,體育運動帶來的健康益處會產生累積效應。在久坐、菸酒、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的當下,該研究旨在啟示民眾,教育孩子從青春期就開始養成堅持鍛鍊的習慣會受益終身。

  健身房鍛鍊按步驟來

  第一步:熱身(10~15分鐘):很多新手一進健身房,急不可耐,馬上開始劇烈運動,忽視了一個重要環節——熱身。王安利說,熱身活動不僅可以減少運動損傷,還能提高運動能力、提高關節靈活性、調動內臟器官等。

  熱身活動以身體發熱、微微出汗、沒有疲勞感為準,以低強度活動為主,比如可以先做一些膝關節伸展運動,然後慢跑幾分鐘,最好在室外進行;慢跑結束後再走一會兒,手臂適當加大擺動幅度;感到體溫上升後,再做一些伸展運動。此外,熱身活動還可有針對性地進行,例如動感單車訓練前,可做開合跳、箭步深蹲和腿部拉伸來調動呼吸和腿部肌肉。

  第二步:訓練(一小時左右即可)。很多人一進健身房,先在跑步機上跑1小時,導致後續很難進行力量訓練,因為能量已消耗殆盡。正確順序是:先無氧後有氧,如先進行啞鈴彎舉、深蹲等提高代謝功能的無氧運動後,再做有氧運動,鍛鍊效果更佳,但注意兩者時間加起來不宜超過1小時。

  進行器械訓練時,應先練大器械再練小器械,如果反過來,可能出現沒有後勁;還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輕磅數開始,如1磅、3磅再升到5磅或更重;練習組數從2組開始,然後逐漸增加,一組12~15次。另外,新手在練習力量時,應先選擇固定器械,比如用史密斯機進行臥推,感受肌肉收縮和學習發力後,再練習自由重量訓練,如把槓鈴從地面舉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