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關羽自報家門為何只用2字?

未到傷心處丶


關羽想要說自己都這麼厲害了,還要取一個想要的響亮的名號嘛!自己可是死後是封了神,所有人都要稱自己是關老爺,現在江湖上混日子的,哪一個不曾拜過關公?就算是在三國時期的時候,自己也比趙雲和阿弟厲害一點,當年溫酒斬華雄,一戰就成名了,曹操說還想要給自己喝口酒壯下膽,關羽豈是慫人。關羽站在這裡,就像戰神一樣,沒聽過他的名號,見了這麼漂亮的鬍鬚和紅色的臉,誰還不知道這是關羽。

趙雲和張飛他名聲都不怎麼厲害,必須要取一個響亮的名聲才能夠鎮得住敵人。趙雲就是說自己是常山趙子龍,張飛就說自己燕人張翼德,只要大聲吼出來,才能夠有威震敵方的氣質。而別人見了關羽,都個個慫的要死,關羽站在那裡不動,別人也不敢打過來。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殺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最後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現在來具體說一下關羽到底為什麼能夠這麼猖狂。

關羽眼中沒有任何敵人,所有人都是土雞瓦狗

當年曹操收服了關羽,就是因為曹操立下了三個條約。第1個就是關羽自己是忠於漢朝而不是曹操,其次就是要保護自己家裡的嫂嫂安全,最後要是得到了劉備的消息,關羽就立刻離開告別了曹操。面對曹操答應了這些條件,關羽自然是誓死效力為曹操幫忙,報答曹操對自己的不殺之恩,還有知遇之恩。

是曹操和袁紹已經開始打仗了,但是袁紹手下有顏良文丑這兩位大將,就孔融都說過顏良文丑勇冠三軍。曹操手底下沒有任何事對手,就連關羽的老鄉張遼上去了也打不贏,結果也被打敗了,更不用說其他人。就如呂布的以前強將宋憲上去就是一個人頭,反而使曹操手底下損失嚴重,大漲了顏良的威風。

面對這樣的情況,曹操首先想的就是他曾經最喜愛的關羽大將軍,當年可是斬過華雄,有如此雄壯的人,還怕顏良文丑嗎?關羽來到曹操這裡之後,首先呢就是想要報答曹操,解曹操白馬之圍。關羽是坐不下來,要曹操立刻帶他去看一下顏良到底是有多麼厲害,於是曹操帶他到山上去觀望。

曹操已經是被顏良打的腦殼糊塗了。一直都誇顏良是多麼厲害,還有他們的軍隊是多麼紀律嚴明,儼然有序,還說河北人如此雄壯,一定要讓關羽小心。當時關羽覺得頓時就被曹操鄙視了,就說顏良他們就是一群土雞瓦狗而已,自己一刀就可以解決他。這個時候曹操手底下有人就不服了,自己都被打的落花流水,關羽又算什麼厲害的人,於是就說,千萬要小心,關羽就立刻定下了軍令狀。

而當時正是顏良攻打曹操,關羽根本沒有講太多廢話,騎著自己的赤兔馬,直接上去一刀就把顏良砍死了。當時顏良還準備說一下話,連話都說不出來就已經死了,可想而知關羽是根本沒有給閻良任何機會,他用他的速度證明了什麼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殺顏良就像殺死一條土狗一樣,哪有這麼費勁。曹操實在是太看不起關羽了,這一次終於讓曹操閃瞎了狗眼了,真的是佩服關羽五體投地。

關羽從來不想講廢話,一刀就可以砍死敵人,懶得費口舌。

關羽武功這麼快就是因為自己從來不喜歡講太多的廢話,有什麼事情就在戰場上見刀槍。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說的非洲平頭哥一樣,生死看淡不服來幹。真正的高人是不需要說太多的廢話的,憑藉著自己的強大實力,已經是高處不勝寒了,要不是曹操懇求關羽的話,關羽甚至都覺得顏良不是自己的對手。

當初溫酒斬華雄的時候,袁紹聯盟面對華雄也無可奈何,當時是關羽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主動提出要自己去殺華雄。可是袁紹覺得關羽看不起自己,本來想要把他逐出門的,但是曹操覺得關羽是一個真正的英雄,於是讓關羽去試一下,結果關羽幾下子就把華雄頭拿回來了。關羽不是不說話,一旦說話就要見血。

關羽和張飛趙雲都是不一樣的,張飛雖然武功高強,但是最主要是在氣質上壓住別人,尤其是他的獅吼功,曾經在長柏坡一戰中能夠抵擋住百萬雄師,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關鍵是要能夠嚇制住別人,否則就很難打擊別人。趙雲就是因為沒有什麼名聲,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麼,而曹操問趙雲到底是誰的時候,趙雲就說自己是常山趙子龍,立刻將曹操嚇得半死,曹操都說這是一員虎將,真的想要得到趙雲。趙雲就是因為在戰場上表現的太少了,雖然有強大的武力,可惜的是就是沒有人知道。

關羽可是驕傲的關老爺,其他人算什麼東西?

關羽一直在劉備身邊做事,除了劉備的命令的話,他根本不會去聽從誰的,就算是張飛的話,按輩分來講自己是他的哥哥,張飛也不會去指導關羽。而且諸葛亮要去請關羽的話,都還要去誇獎關羽,把握住關羽的心思,曾經還寫一封信告訴關羽他是美髯公,把關羽誇的不要不要的。所以說關於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除了劉備能夠壓制住關羽的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而到了戰場上,他就是一個萬人敵的大將軍,衝鋒陷陣,無所不能。乃是劉備陣前第一大將,這麼厲害的人物,難道還要告訴自己是誰嗎?就連對方一名小兵都知道了,要是自己還廢話那麼多,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關老爺難道不應該驕傲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7254526737680881"} --}

汪公說


趙雲自報家門的方式是籍貫(常山郡)+名字(趙子龍)。

關羽也可以像趙雲這樣說:吾乃河東關雲長!

不過關羽這麼報就沒有趙雲的效果了,為何呢?

因為趙雲在常山郡是出了名的帶頭大哥,黑道白道通吃的那種。史書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其中“為本郡所舉”,就是趙雲是常山郡官員公認的豪傑,在當地很有影響力。而“義從”是趙雲的私兵,多半是跟他摸爬滾打多年的社會閒散人員,“吏兵”就是有編制的胥吏和士兵。

這兩句話是不是讓趙雲帶頭大哥的形象躍然紙上?而當時的趙雲最多20歲。所以趙雲這樣自報家門不僅能體現自己的能力,還能回憶起那段美好時光。

但關羽就不能了。因為關羽是在他們老家犯了案子跑出來的案犯“亡命奔涿郡”,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如果這樣自報家門的話,關羽難免會想起他在老家犯下的案子。

張飛自報家門的方式是地域(燕人)+名字(張翼德),類似於現在的我是東北XXX,意思是爺打架厲害,識相的趕緊下馬受降。

張飛這麼說是有道理的。他老家涿縣屬於幽州,古稱燕地,是東漢最北邊的一個州,和遊牧民族控制區接壤。在長期和遊牧民族的對抗中,幽州人普遍習武強身,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很能打的。

關羽倒是能像張飛這樣說“吾乃幷州(人)關雲長!”因為幷州和幽州相鄰,也是東漢北方邊境上,和遊牧民族控制區相鄰,幷州人也多產豪俠,習武成風,打架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不過關羽不屑這樣說,畢竟太掉價了。

關羽和趙雲、張飛不同,他熟讀春秋,是個知曉大義的“讀書人”,性格較內斂,不喜歡整帶地域色彩的。所以在沒有官職的時候,就直接以名字自報家門,如“關雲長在此!”言簡意賅。

當他被迫降於曹操的時候,均以“關某”自稱,不張揚,也不自卑,有理有節。當他被封為“漢壽亭侯”後,便以“漢壽亭侯關某”自稱,頓覺高大上。乃至後來關羽坐鎮荊州,成為一方“諸侯”時,關羽也仍以關某自稱,這不僅符合關羽的性格,也符合關羽身份的變化。


石頭說歷史


關羽這個人心性矜高,狂傲自負,自尊心特別強。他在不同場合、不同地位的情況下,自稱也各不相同,也反映了他的心理狀態。

咱們來看看關羽的幾次自稱。

1.姓關名羽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初遇劉備和張飛,關羽的自我介紹比較詳細。

回目: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關羽向劉備和張飛介紹自己,“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他還明確承認,自己是個正在被通輯的殺人犯。

關羽說的這麼詳細,是把劉備和張飛當兄弟,將自己的情況坦誠相告。“長生”這個字,是關羽唯一一次告訴別人。

2.小將

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關羽請命出戰華雄,自稱為“小將” 。

回目: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被呂布麾下猛將華雄所阻,連敗數陣,眾人正在撓頭,關羽請命出戰,大呼:“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關羽當時只是個馬弓手,地位卑微,但他自尊心很強,又立功心切。但前面出戰的一個是“驍將”俞涉,一個是“上將”潘鳳,關羽的地位與他們相差甚遠,於是自稱“小將”。

3.關雲長

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關羽率兵攔截呂布,自稱“關雲長” 。

回目: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呂布在小沛被張飛擊退,倉皇而逃,撤退途中又遇到關羽攔路,關羽立馬橫刀,大聲喝道:“呂布休走,關雲長在此!”

呂布此時是一方諸侯級別的人物,關羽的地位完全無法與其相比,所以乾脆自稱“關雲長”。

關羽另一次自稱為“關雲長”是在北征襄樊的戰役中與龐德對陣中,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四回。

回目: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關公隨即橫刀出馬,大叫曰:“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

4.關某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中,關羽土屯約三事,降漢不降曹,見曹操後自稱“關某” 。

回目: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關公被困土山,張遼勸降,答應了關羽的條件。關羽下山來見曹操,表明心跡“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

關羽遇到曹操時通常以“關某”自稱。比如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回中,華容道捉放曹時。

回目: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曹操兵敗赤壁,誤走華容道,遇到關羽率兵伏擊,曹操縱馬向前,與關羽打招呼:“將軍別來無恙?”,關羽欠身回禮:“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5.劉玄德之弟關某

關羽對平常人也自稱關某,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七回中,他與老莊主見禮,自稱關某,但加了個前綴“劉玄德之弟”。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關羽掛印封金,護著兩位嫂嫂千里走單騎,天晚時,到了一個村莊求宿安歇。與莊主相互見禮,關公自稱:“吾乃劉玄德之弟關某也” 。

關羽此時正思兄情切,迫切希望找到劉備,所以在村中這樣自稱,應該是想獲得一些劉備的消息。

6.漢壽亭侯關某

在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過程中,關羽曾經兩次以爵位“漢壽亭侯”做為自稱。第一次是在路過洛陽關時候。

關羽護送兩位嫂夫人路過洛陽關,遇到守將韓福引著一千人馬,攔在關口,韓福詢問,關羽回答:“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借過路” 。

關羽在黃河延津渡口,遇秦琪時也自稱“漢壽亭侯關某”。

關羽在過五關後,催動車仗來到黃河渡口,秦琪攔住相問:“來者何人?”,關羽回答:“漢壽亭侯關某也。”

關羽以爵位“漢壽亭侯”自稱,有驕傲的成份,有以勢壓人的成份,還能讓人想到他因功封爵的來歷――白馬坡一戰,還有以武力相威脅的成份。

7.我

關羽還曾經稱過“我”,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二回中。

回目: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曹操率兵遠襲劉備,在當陽一戰,大敗劉備,張飛喝斷當陽橋,保著劉備撤退,曹操率兵緊追不捨,正在危急時候,關羽率兵從山坡後衝出,大叫道:“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比較稀奇,不知道關羽為什麼會這樣自稱。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裡所說自報家門,是說的《三國演義》。

一、首先來看關羽如何自報家門:

1.關羽除時溫酒斬華雄,本應是個小兵,而關羽卻自稱“小將”。

2.後來,關羽跟隨劉備,開始領兵帶軍,自稱“偏將軍”、“關某”。

3.關羽在曹營時,曹操封了關羽“漢壽亭侯”,之後關羽隨離開曹操,但仍以“漢壽亭侯”自稱。

二、再來看關羽籍貫

常山趙雲、燕人張飛、南陽諸葛亮,關羽則來自河東。而關羽在河東殺了人,成為了通緝犯。在關羽認為,報出河東容易讓人知道自己通緝犯的身份,而關羽性格孤傲,當然要保守秘密。

三、報名為何要帶地名

1.古代網絡不發達,不自己報名對方不知道你是誰。

2.自報家門,這樣做可以振興士氣。

3.如果名將直接報上名號,打都不用打,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張飛曾在陽橋上大喊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一戰?”直接將夏侯傑嚇死。


秘史者


「原創首發」關羽為何自報家門只稱“關某在此”?其中大有講究。

趙雲為救幼主,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曹操愛才,派人問來將姓名,趙雲回道:“吾乃常山趙子龍!”張飛每次出戰,都會高喊:“燕人張翼德在此!”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山西運城)人。其報名號與眾不同:本應稱“解良關雲長在此”,或“河東關雲長在此”。然而自稱“關某在此”,即使見了曹操、諸葛亮也自稱關某,這是為何?


《三國演義》中武將自報家門的方式有三種,各有不同含義。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三國中自報家門有很多不同,第一種:呂布報家門為五原呂奉先;趙雲自報為常山趙子龍;而諸葛亮自稱南陽諸葛孔明。

第二種:張飛自報燕人張翼德;第三種:甘寧自報東吳甘興霸。大致分為州縣加姓、字,或者省加姓、字。那麼三者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只有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報籍貫,而泛泛之輩只能報區域。如介紹名仕才俊時:“這就是名滿天下的蘇州唐伯虎”,介紹平常人:“這兩位是廣東的王小苟、四川的劉大。”

呂布祖先世代鎮守北境,他爺爺為防止蠻族入侵,奉命築五原城。隋唐以前將領是世襲的,呂布幼時隨其父遷入五原,少年時以勇武聞名天下,當得起“五原呂奉先”稱號。

趙雲是常山真定人,桂陽太守曾想把寡嫂許配給趙雲,稱兩家門當戶對。而劉備貴為皇叔,也經常與趙雲同榻而眠,說明趙雲出身並非尋常百姓。

史稱趙雲是真定名門望族,而當時真定望族只有自立為南越王的趙陀一門,漢朝為拉攏南越,對真定趙家極為推崇、照顧,趙雲也當得“常山趙子龍”的稱號。

諸葛亮源自山東諸城名門葛氏,乃葛伯嫡傳之後。他的好友博陵崔州平、穎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他自然可以自稱“南陽諸葛孔明”。

而張飛則不然,自報名號裡的燕,即戰國時燕國,當時河北一帶。張飛自報家門“燕人張翼德”,就是“河北張翼德”,與別人介紹“四川劉大”性質是一樣的。

甘寧是四川巴郡人,年輕時劫江搶劫為生,號稱“錦帆賊”,名聲很差。他自報家門時連四川也不好意思報,只好自稱“東吳甘興霸”,類似“吾乃零陵上將邢道榮(不敢報籍貫)”,道理相同。


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又與所有人不同?因為羅貫中寫三國時,關羽已經被神化了。

中國道家神仙多為漢唐之前的人物,後世又有一些著名人物封神,典型的如關羽、鍾馗、八仙。羅貫中著三國時,關羽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武財神。

神仙出場自然與眾不同,關羽不是名門望族,不報“河東關雲長”,也沒有報“解良關雲長”,那為何自稱“關某在此”,而不是“關雲長在此”?

古代對地位崇高的人,是沒有資格叫他名號的。關羽作為正神,地位在三國最高,所以作者在涉及關羽的地方作了處理:關羽見了劉備稱弟,見了曹操、諸葛亮自稱關某。


菸酒閣大學士


影視劇中,趙雲隨著長坂坡一戰成名,七進七出把曹軍都打哭了,那是端的一員猛將

但是從此趙雲就有了名號了,出門就自稱是“常山趙子龍”,敵軍一聽名號,聞風喪膽。張飛也是因為正面硬剛呂布,長坂坡前三聲吼,聲名遠播,燕人張翼德的名號也是特別的響亮,很是好用。

但是作為三國時期最出名的人物,關羽更是被後世稱之為武聖,這樣牛氣哄的存在,卻在打仗的時候從來不自報姓名,這是為什麼?

難道關羽出名到不用報名,敵軍就知道了?顯然是不可能的,在小說裡,關羽從不自報姓名,一生奉篤行春秋事。人生品行汙點是在鄉中殺人而逃入江湖。即使殺了惡霸也不光彩,就如楊志殺了惡霸牛二,同樣是違法需蹲大獄。作為違法之徒出身的關羽,怎好到處宣揚提起使人產生不良聯想的過往糗事呢?

來將通名!關羽這邊回答:我乃解良關雲長是也!對面一聽,你不是殺人犯畏罪潛逃嗎?還在這猖狂?待我替天行道!於是,還沒開打,關羽可能就這樣被對方一陣奚落了,關羽是個很高傲的人,哪能受得了這種奚落?自然是不願意自報家門了。


口袋歷史聽棠


因為關羽就算想蹭熱度也蹭不上啊。

為什麼張飛一定要提自己是“燕人”,趙雲一定不忘自己是“常山”出身?這就是熱度了。

自秦以來,中國的北方一直受遊牧民族襲擾,不得安寧。而燕地、常山,就相當於數百年來對抗外族的北方最前線。

北方長期處於與外族作戰的時間段裡。由於地域觀念作祟,中原人一貫以為,北方地區民風彪悍,居民粗野好鬥,骨子裡就帶著勇猛,戰鬥力強。這就像國人常稱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一樣。那個時代,燕地、常山的居民,在中原人看來,就屬於“戰鬥民族”。這種稱呼並無貶義,是一種調侃,還帶有一定程度的讚譽。

張飛、趙雲主動提出自己是燕人、常山人,即是在表明自己是“戰鬥民族”,這是一種威風。

但是關羽有什麼可表明的呢?河東解良,在三國之前沒出什麼大英雄大豪傑,除了私鹽販子就是流氓,要麼是私鹽販子和流氓,或者私鹽販子和流氓。

那關羽怎麼說?他一說自己是河東解良人,別人的固有觀念裡就會形成他是一個私鹽販子或是流氓的形象,這也太毀氣勢了,所以,關羽只好閉嘴。


純鈞LHGR


吾乃漢壽亭侯關雲長,這個可是正統大漢敕封,連劉備也只是劉皇叔,卻未曾得到高等爵位。更別說張飛,趙雲了,一個漢壽亭侯,足以讓天下英雄羨慕嫉妒恨了,後期即使關羽不報爵位,但是天下誰人不知漢壽亭侯,不知關公大名呢,這就是政府官方宣傳和鄉野宣傳的極大不同。


王小店的小生活


在《三國演義》中,很多武將在對打之前,都會自報家門,比如趙雲就常常說:“我乃常山趙子龍”;而張飛則是:“我乃燕人張翼德”;總而言之,這樣報家門的方式在三國裡非常之常見。但是我們也能在其中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關羽在自報家門的時候,只說兩個字,即“關某”。

當然了,關羽自報家門的方式根據不同的時期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溫酒斬華雄期間,關羽則自稱為“小將”,後來跟隨劉備創業並取得一定成功之後,便開始稱“關某”或者是“偏將軍”。等到關羽降曹以後則被敕封為“漢壽亭侯”,隨後便以此號自稱。

那麼,為何關羽的介紹如此之短呢?

如果按照趙雲和張飛這樣自報家門的方式,關羽的則為:“吾乃河東關雲長”。這樣報似乎沒有什麼不可以,但為何關羽就是不報,而只稱自己為“關某”呢?難道這個地方並不是他的家鄉嗎?或者是有其他原因?

其實,這跟關羽的早年經歷有很大關係。我們知道,劉關張三兄弟見面的地方是在涿郡,劉備是因為劉焉發出榜文招募兵士才“出山”的,原文為:“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而張飛,他本就是涿郡一屠戶;至於關羽,他則是在河東吃了官司之後,一路逃亡過來的。所以如果自報家門的話,自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其實如果你仔細看的話,能自報家門的人,其都是本地有一定名氣的人物,或者是這個地方能賦予他們自信,和很強的身份認同感。比如說趙雲,他在常山這個地方是出了名的英雄豪傑,在當地很有影響力。他後來還帶著自己的部下跟隨了公孫瓚,這在書中就有著明確的記載:

“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其中“為本郡所舉”。

這裡的“義從”指的是趙雲的手下那些散兵遊勇,而至於“吏兵”則是有著統一編制和胥吏和士兵。所以趙雲在自報家門的時候,帶上“常山”這一地名,不僅體現了自己的能力,還能夠勾起曾經在常山時的美好回憶。

再來說張飛,他雖然在涿郡的社會地位不高,只不過是一位屠豬賣酒之徒,但是為人也算是仗義,敢作敢為,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再者來說,涿郡屬於幽州,在春秋戰國時期則是燕國之地,這裡還因地處北方,經常會和北方少數民族發生對抗,所以這裡的很多人自小便習武強身,戰鬥力非常之強。

所以張飛在自報家門時說自己乃是“燕人張飛”,一方面有著地域給他帶來的自信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警告對手:我可是很能打的,不怕死就過來!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關羽如果在自報家門的時候將地名也帶上,那麼便會使他自覺不自覺地想到曾經在河東時犯下的案件,心裡自然不是滋味。所以關羽在自報家門的時候,才沒有將地名加進去。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裡面還有一點不自信的因素在裡面!

當然了,這也不過是筆者一家之言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寥寥數筆,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


方圓文史


三國演義當中,武將們在上陣殺敵時通常會有一個響亮而又霸氣的自報家門。比如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少主的時候,他對曹操問話的回答就是“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張飛獨據當陽橋時也是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赤壁之戰中甘寧圍堵曹操時也是張口暴喝:“東吳甘興霸在此,曹賊休走!”由此看來,三國時基本都是非常霸氣自信的報上名號。但是輪到關二爺就不一樣了,要麼一聲不吭揮刀就斬,要麼就是淡淡的兩個字“關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關羽的自稱並不只有“關某”,這只是他用過最多的稱呼。他也自稱過小將、關雲長等。但他從來沒有像趙雲、張飛那樣高呼一聲“某乃河東關雲長!”這和當時的情況以及關羽的性格、經歷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是分不開的。我們就根據不同的原因分析一下,他為什麼喜歡自稱關某。

一、自身經歷與習慣

我們都知道關羽的河東解良人,後來因為看不慣惡霸橫行鄉里出手打抱不平,沒想到失手打死了人。成為殺人犯的關羽為了躲避官府的通緝遠走他鄉。他的這段經歷對他的自稱有著重要影響。

逃亡在外,終歸是多有不便,面對別人時,如果說出自己姓甚名誰,那殺人犯的身份就可能暴露。看到這,你們可能要問,為什麼關羽改字卻不改名換姓呢?這就要從姓、名、字的意義以及關羽的性格說起了。

姓,是由祖先傳下來的,是不能輕易改動的。而名字,是父母所賜,除非為了避諱等原因,若非迫不得已也是不能變動的。而字是古人成年後為自己所取的,並且是公共場合下與別人所用的稱呼。而關羽的性格比較自負,行得端做的正,比較有那種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感覺。

他是不會為了躲避通緝就改名換姓的。但是自負不代表沒有頭腦,如果直來直去的不知變通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他稱自己關某,這樣既避免了被人發現的麻煩,也維護了自己的內心。

那為什麼成名之後的關羽依然沒有高調的稱自己是“河東關雲長”或者“解良關雲長”呢?還是因為經歷。各路諸侯都是有點能耐的,什麼人名噪一時也會第一時間派手下去調查。說白了,關羽在廣為人知以後,他的黑歷史和逃犯身份也不是秘密了。如果自稱自己是河東關雲長,別人一聽這地方,就能聯想起一些東西。而關羽自己每喊一次,也會聯想到這不太光彩的過往。

二、自身性格使然與實際情況不同

在關羽被迫降曹約法三章時,他的自稱就是關某“關公曰:“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此時恐不及拜辭,伏乞見原。”

他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時候也是自稱關某: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為什麼面對曹操時,關羽要自稱關某呢,這除了個人的自身經歷與習慣使然還有別的因素。

實際上關二爺對曹丞相的感覺一直是很複雜。因為關羽熟讀《春秋》,又深明大義,後人都贊其為義絕。當時剛與大哥、三弟結拜的關羽也是時刻吧忠義二字置於心頭,這樣一個自負又時刻標榜義薄雲天的人,降曹了。雖然說是降漢不降曹,但實際上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關羽自己也是比較抬不起頭,也不願意張揚自己的名字。所以自稱關某。

華容道上的時候,也是這個原因。當初關羽雖然受了曹操的恩惠,但是通過斬顏良誅文丑回報了。可是之後過五關斬六將,又是殺了曹操的人。雖說這些人是曹操事先吩咐,但是關羽還是理虧,這也是之後曹操急中生智拿此說事,關羽被迫放了曹操。

那麼此時面對曹操的關羽也是內心很尷尬,不知道怎麼樣去面對的感覺,自己曾投降於他,此時卻要殺他,而自己又知道他一定會拿過關斬將說事。所以也不像之前的將領大呼小叫著“哪裡某某某在此”,而是“關某”

實際上關羽並不只有關某這個稱呼,主動請纓戰華雄是曾自稱“小將”,這是當時關羽地位較低,要謙虛;在攔呂布和戰龐德時他曾自稱“關雲長”,這是戰場上漲聲勢的需要。

不管哪種稱呼,關羽始終沒有說出河東解良。可見除了為人謙虛之外,他對自己的過往也是有一絲芥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