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事情習慣說“我不會”,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使孩子變得自信?

幼教劉婷


孩子遇到事情喜歡說“我不會”、“我不懂”、“我不要”之類的話語,孩子不自信,確實令很多家長焦慮不已。對於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我們家也有一個喜歡說“我不會”的小傢伙

元寶是我們家二寶,從小就是一個相對比較謹慎的性格,在小區裡面活動的時候,別的孩子會到處跑到處跳,元寶則會遠遠的先觀察,慢慢的才有可能融入進去,遇到一些有難度的活動,小傢伙會容易表現出不自信、不願意嘗試挑戰的傾向,需要我們反覆的鼓勵,帶著孩子一起做,才有可能願意去嘗試。

可能是之前我們一直帶的比較親密,保護的比較多的原因,孩子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一年前,我送2歲的元寶去了一家蒙臺梭利兒童之家的幼兒園,讓孩子開始適應沒有爸爸陪伴,跟小朋友、老師相處的生活,經過半年左右的適應,孩子已經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老師跟我說,孩子在幼兒園會跟小朋友們有說有笑,戶外大運動的時候,也會從最初的牴觸、旁觀,到現在能夠主動參與進去,吃飯、穿衣、睡覺、疊被子、穿鞋子也都能夠自己處理的很好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師的干預和幫助。

不過,元寶在面對我們的時候,仍然會時不時的表現出“我不會”的心態,比如每天我接他從幼兒園放學回家,下樓梯臺階的時候,他通常會要我牽著他,如果讓他自己走,他往往會哭起來,邊哭邊說“不要”、“我不會”之類的話語,遇到這種情況,除了安撫孩子的情緒之外,我更多的會鼓勵孩子嘗試,甚至帶著他從臺階上一起跳下來,讓他找到成功的感覺。

平時孩子都是自己穿鞋,到了家也會乖乖的脫鞋放到鞋架上。不過,昨天就發生這樣一個情況,因為孩子回到家後沒有馬上將鞋子脫下來放到鞋架上,我提醒他脫鞋,但是小傢伙不服從我的要求,為了強化這個規則,我約束了他的行動自由,讓他完成這件事情後才可以去幹別的,小傢伙跟我槓上了,邊哭邊喊“我不會”,就是不肯脫鞋,直到我抱著他安撫了一會,情緒相對穩定後,我再問他“現在去脫鞋?”,他才點頭同意,放下孩子後,他自己跑去門口把鞋子脫了放進了鞋架裡面。

類似的情況時不時會有發生,多半會發生在情緒不穩定、受到阻力障礙的時候,孩子會表現出畏縮、不自信的情緒出來。

為什麼孩子會表現的不自信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充滿好奇心和挑戰慾望的,對新生事物、陌生的東西往往會願意去進行嘗試,不過,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就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和阻礙。

一、父母過度的保護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度呵護,生怕孩子摔著、傷著,不讓孩子去進行挑戰和嘗試,比如孩子想要爬高的時候,父母家長很緊張的把孩子抱下來,不讓孩子繼續嘗試,這種情緒的感染和行為的約束,會讓孩子產生“我不能”、“我不會”的意識,漸漸的失去挑戰的慾望。

二、幫孩子決策、代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我意識,開始進行自我決策,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家長總是幫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會讓孩子產生無力感,覺得自己怎麼想都沒有用。

比如孩子剛開始學習吃飯,多半會撒的到處都是飯菜,有些家長看著著急,急忙搶過孩子的勺子,給孩子餵飯,導致孩子失去了自我練習的機會,這種被剝奪的感覺,對於孩子的自信心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三、對孩子打擊和負面評價

還有一些家長,長期帶著負面的情緒和行為模式,對孩子的表現,習慣於進行打擊、否定,給予負面的評價,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自信心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信起來?

要想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學會放手

放手,是對每一位家長的考驗。畢竟,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需要有足夠的機會進行鍛鍊和提升自我的能力,如果一直將孩子置於你的保護之下,孩子將會喪失鍛鍊技能的機會。我女兒以前就是被我保護的比較多的,後來孩子提出來想自己坐公交車去跆拳道館,本來我很擔心,但是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之後,發現孩子做的遠比我們認為的要出色,我自己也慢慢的意識到,孩子已經很大了,有能力、有意願去嘗試更多的挑戰,作為父母,就不要再緊抓不放啦。

二、帶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是鍛鍊孩子的自信心,放開心胸最為有效的手段,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公園活動,踢球、打球,騎行、爬山,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挑戰和實現,讓孩子找到成功的樂趣,自信心自然而然能夠得到提升。

三、安排一些有趣、容易完成的任務

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多安排一些遊戲活動和有一定挑戰性的玩具,帶著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

四、及時的鼓勵和讚賞

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好奇心,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肯定,不要吝惜讚賞的話語,只是在進行讚賞和鼓勵的時候,要儘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表揚,而不是去誇孩子聰明、厲害這樣的說法。

五、支持孩子的想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的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對於孩子的這種訴求,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的打壓和否定,多聽孩子的心聲,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支持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是支持我的,這樣的做法,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心提升。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們家孩子現在兩歲11個月,正在經歷這個過程。之前本來會穿衣服,穿襪子,現在也不做了。經常說:“我不會,媽媽你幫我吧。“


我覺得我們要做的:


1多鼓勵孩子,少給建議。不管孩子做的好與不好,我們都要鼓勵,鼓勵他努力做的過程,而不是一直在旁邊告訴他,你要這麼做,要那麼做。只有當孩子向你求助的時候,你給他演示一遍就好了,不要指望一次學會,多練幾次總會學會的。


2孩子真的不會,我們可以給孩子做示範。比如說穿襪子,可以說:你看媽媽是怎麼穿襪子的。還可以變成遊戲式,可以說,我們比賽看誰能先穿好襪子。在遊戲中學習技能,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3尊重孩子的成長速度,不著急。一件事,我們可能覺得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說,是第一次學習,需要時間,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學習,只要孩子願意嘗試,有進步就要鼓勵。千萬不要說:告訴你多少次了,你怎麼還做不好。這樣的話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有時候孩子做的慢,家長的急脾氣來了,直接上手幫孩子做了,這隻會讓孩子有挫敗感,感覺沒有媽媽,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4為孩子分配學習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自信心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雖說孩子不怕挑戰,但一開始就接受超過自身年齡的技能,會澆滅孩子的學習熱情。


5當孩子說”我不會”,我會說:“寶貝,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會做呢?你願意和媽媽一起學習怎麼做嗎?


6還有可能已經學會的技能,又不想自己做了,向我們家孩子現在就是這個階段。比如穿衣服,我會說,和媽媽一起比賽好嗎,看誰穿的又快又好,孩子還是很樂意參加的。繼續增加有難度的技能,調動新的積極性。


對待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急,不催,不責備。多鼓勵孩子,少給孩子建議,孩子的信心會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



花生麻麻育兒筆記


我是小學二年級的老師,班裡有個叫軒軒的男孩子(化名)。那天放學站隊,我發現他的鞋帶鬆了,一甩一甩的,怕孩子踩到鞋帶子摔倒了,就把他從隊伍裡叫出來,叫他把鞋帶繫上。可是他卻說“我不會,都是奶奶幫我係”,然後他把腳伸出來,那意思是叫我給他繫上。我只好蹲下來,教給他系攜帶。看來這是個生活上被家長過度呵護的孩子。

後來我發現這孩子在做題時,別的孩子都在飛速地投入到狀態,可是他還是在那裡等待,我問他怎麼不寫,他說等奶奶讀題,我說這是學校,沒有奶奶,你必須自己讀題。他最後勉強自己讀題,有的題我覺得他根本就會,可是就是不敢下筆寫,一看就是不自信。怕自己寫錯了,等著家長的肯定。這就是典型的不自信,依賴家長,產生了惰性,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生活。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推動力。信心可以調動一個人的內在潛能。幫助他將身體的各項功能都調節到最佳狀態。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成績的進步、將來事業的成就等就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其中較普遍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某一點不如人家或者因為事情的挫折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人家,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全盤否定自己。“我不會”“我不行”是他們的口頭語。

家長如何使孩子變得自信!

發揮潛意識力量,告訴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滿懷信心,想我會成功。經常提醒孩子,你比你想象中的要棒的多!

不要老想著自己不如別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學習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根本不是有多麼聰明,而是那些有自信,勤奮好學,講究策略方法,肯動腦筋思考的人。你自己這樣做就會成功。

樹立志向。

這個志向的問題,可以先從小的目標誌向開始,不要先樹立什麼大的志向。先從樹立小志向開始,一個個小志向完成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好轉,他自然就會樹立大志向了。

採取行動增強信心。

有的孩子不管什麼集體場合都會躲在後面,怕引人注意,不敢表現自己,就是缺乏勇氣和自信的表現。可以鼓勵孩子有所行動,目標明確後,就要行動,行動起來就會發現事情原來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困難,自己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這樣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只要堅持不懈,始終抱有自信,且積極行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孩子練習正眼看人,養成主動與人說話的習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那些不自信的孩子,他們大多在遇到人的時候,是不敢拿正眼看人的,也不主動與人交流,他們可能因為害怕,因為自卑,不敢正眼看人,給人一種唯唯諾諾的樣子,一看就是缺乏自信的樣子,教孩子練習正眼看人,眼睛正視對方,主動交流,堂堂正正,既能增強信心,也是一種尊重對方的禮儀,還會贏得對方的信任。

家長要學會讚美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讚美自己,讚美他人。

父母要對孩子有信心,尤其是孩子受到挫折,失落沮喪,缺乏自信時,如果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失望,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有自信別人會來欣賞自己呢。所以家長那些對孩子打擊的話語少說,多說些積極的、肯定的、鼓勵讚美孩子的話,這樣對於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學會客觀冷靜的讚美自己,既不能盲目樂觀,自高自大。也不要悲觀失望,缺乏自信。自己做的越好,也就贏得了別人的讚美,別人的誇獎肯定會使你變得越來越自信。

這是我的一點點見解。友友們有什麼好的見解可以分享出來,期待友友們踴躍留言!


淺淺的教育


上大學期間,因為課不多,便利用課餘時間去家教。到現在給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當給學生講題的時候,每次一反問他問題,他就很隨意的丟出一句“我不會”。在耐心解釋過一遍後遇到相似的題目,又是直接說“我不會”,就要我講解給他聽。我很疑惑,在跟他細心溝通之後才瞭解到他是個比較自卑的孩子,怕自己的答案錯了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才直接說不會。

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很深,我不禁反思,原來小孩子長時間自卑心理作用下,久而久之產生的後果還挺嚴重的。研究表明,自卑會逐漸讓人產生社交恐懼症,對外界的事情會產生過激的反應,期待獲得認可而做出不良好的行為等。可見,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們的自信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 鼓勵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指責孩子不認真學習,要給孩子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顆紐扣,為人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無論他在學校中表現的好與不好,父母都要是兒女最溫暖的避風港。事實證明,從小在父母長輩的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未來的發展都會比那些在父母的苛責中長大的孩子好,因為父母的鼓勵,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2. 豐富孩子的閱歷

世界那麼大,要多出去看看。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侷限於周遭小小的生長環境,外面的世界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求知慾與好奇心,讓孩子對自己未知事情有進一步的認知,他們也會主動去學習接受新的知識,然後見識到不一樣的人與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提高閱歷,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3. 培養孩子個人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時候孩子並不會順著父母的意思來,雖然父母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就是不樂意做,這時就要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發現孩子喜歡做的是什麼,鼓勵他去做,讓他自己去學習,父母在這一過程中給出適當的指導孩子也會欣然接受,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事半功倍。

孩子的自信養成是離不開家長的細心教導的,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循序漸進的鼓勵孩子,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朗朗育兒課堂


孩子遇到事情說“我不會”

首先我的孩子很少跟我說“我不會”,偶爾會聽到媽媽這個我不會,比如說第一次去做運動器材扭腰器材,孩子第一看到就是先轉一下圓盤然後屁股坐在上面,我跟孩子說錯了不是這樣做的,如果你覺得是這樣玩的也可以,孩子第一反應不是這樣玩的,那是怎樣玩的,我就跟孩子說把腳站到圓圓的上面手扶著扶把,腳往兩邊轉,孩子因為手不夠長,就跟我說媽媽我不會你教我。可以的是因為你身高不夠手還不夠長有點夠不到不是你不會,孩子連續嘗試很多遍,都快摔下來跟我說,媽媽你看我會玩這個。

剛開始的時候穿衣穿鞋,衣服鞋子一定是那種最簡單的款式,太複雜的款式孩子穿兩次就不想動手,就會跟媽媽說我不會,記得我教我女兒穿兩三次她就會,我是這樣教她的先把沒有圖案的鋪在上面,小手伸進進去找到最大的洞拿起來套到頭上,在往下看一眼有沒有看見圖案有就是穿對了,然後在找旁邊的兩個小洞,雖然穿得比較慢,但是我不會幫她更加不會說她慢,等她穿好了,我會給她豎起大拇指,孩子就會很開心。

如何讓孩子更加自信

多觀察孩子的優勢和長處,讓孩子肯定和確認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多讓孩子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比如手工,拼樂高積木,孩子做好後家長可以誇誇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走過去你這拼的什麼東西,孩子心裡肯定不好受。

不要去強迫孩子暫時做不好和不願意做的事情,孩子做不好不願意做的事情,家長偏要逼著他做,而且還帶著攻擊性的語言跟孩子,這樣孩子很容易受到打擊。

應該多鼓勵孩子,你很好很很棒,你可以做好的,讓孩子多表現自己,對自己說“我可以”的形成一種習慣,與孩子相處融洽,父母做孩子做自信的榜樣,讓孩子在這愉快輕鬆氛圍的成長起來,孩子更加樂觀自信。


家有小女葉心心


前兩天下班回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進門,對兒子說:“媽媽累了,沒有能量了,需要抱抱。”兒子立馬跑過來抱住我,親了我一下,問:“有能量了嗎?有能量了嗎?”


頓時覺得無比暖心,也忽然想,當我們放下所謂“無所不能”的家長包袱,在孩子面前表現無助時,我們的孩子反而變得更加溫暖貼心。

不僅如此,向孩子巧示弱,孩子還會表現得更獨立有責任感。記得有次回家,我故意裝作不認識路的樣子,跟兒子說:“你帶我回家吧,媽媽忘記路了。”兒子一聽來了精神,忙給我指路,“媽媽,這邊走,你怎麼連自己家都忘了呀?”兒子像個“小大人”一樣領著我回家了。


有句話說,家長越慫,孩子越優秀。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當家長願意放下家長架子和權威,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向孩子求助,給孩子表現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成長地更快更好。德國心理學家黑加爾.吉爾特勒認為:“如果你放棄權力,放棄你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的機會就更大。”


那麼,如何在孩子面前恰到好處地示弱呢?

1. 表現柔弱,給孩子心疼我們的機會


有些家長總是追求完美,以強勢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生怕破壞了自己的家長權威。無論有多累,有多疲憊,都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當孩子看到的父母,都是強硬的、理性的、完美的,孩子反而會感到壓力。其實,每個人都有軟弱的地方,父母沒有必要時時緊繃,適當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柔弱的一面,不僅不會影響家長權威,還會激發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也給孩子一個關心和心疼父母的機會,讓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去愛。

2. 假裝“不行”,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

父母能幹,卻不一定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是敏感和自尊的,他們渴望表現自己,如果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以輕易糾正他們的錯誤,回答他們一切問題,他們反而會覺得挫敗。


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假裝自己不會、不行,向孩子求助,引導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自信。


專家認為:父母的適當示弱,會強化孩子的“自我概念”,讓孩子表現地更加獨立。所以,當我們遇到困惑時,不妨請教一下孩子,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替我們想辦法。


當家長放棄高高在上,成為孩子的夥伴,他們會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也會更加有責任感、有擔當。

3. 故意失敗,給孩子戰勝可困難的勇氣


讓孩子因為信心不足時,家長也可以直接參與孩子的活動,並且不著痕跡地“示弱”。如,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很沮喪,家長可以參與進來,與孩子一起探索,並表現出題目很難的樣子,自己也不會做。


然後再帶著孩子去查閱各種公式、定理,或者請教其他人,最終與孩子一起解開難題。同時,也向孩子傳遞一種理念,失敗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失敗,但是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


總而言之,完美家長做不得,因為完美的心態,會使家長盯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認為自己“不夠好”,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家長懂得“示弱”,不僅可以營造輕鬆的家庭環境,還會滋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成長地更加有勇氣、有力量!


育學社


一年前,我家也有個和題主一樣習慣說“我不會”的娃,很理解你的苦惱。一年後,兒子很少說“我不會”“我不要”了。


發生這樣的轉變,總結有以下幾點經驗:

1. 分析孩子常說“我不會”背後的原因

我家兒子經常說"我不會”是在三歲多的時候,這之前有半年的時間他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二老對孩子十分溺愛,大小事喜歡包辦,幫他穿脫衣服、鞋子襪子,連吃個小零食都會拆好包裝放到他手裡。


老人的過度保護和代辦,帶來的後果是,兒子到了本該學習各項小技能的時候卻完全沒有動手機會。再想讓他做,他會本能地覺得這是大人的事,自己不會也不願去動手。


2. 用同理心安撫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面對一些小事情,孩子總是說“我不會”“我不要”,說實話當時心裡很是氣惱。不過我知道,孩子既然已經這樣了,打罵不是辦法,一時半會兒他也改不過來,我只能平復心情想一些對策。


於是我會試著這樣跟孩子溝通:兒子,穿衣服這件事你從來沒有做過,覺得有些難,是嗎?孩子回答是,我接著說:媽媽跟你差不多大的時候,也不會穿衣服呢。孩子表情放鬆了些,我又笑著說:不過媽媽以前可是個勇敢的小朋友,外婆教了幾次,媽媽從不會慢慢就學會穿衣服了呢,媽媽是不是很棒?


兒子點點頭,我擁抱著他,試探著問:你想不想像媽媽一樣,做個勇敢的小朋友?這時他多半會願意。


3. 親自示範,鼓勵孩子去嘗試

在確認孩子願意嘗試後,我會帶著寶寶一起做,比如穿衣服,一邊示範一邊慢慢告訴他,怎麼分辨衣服的前後,先做哪一步後哪一步。每跟著媽媽完成一小步,我會給予鼓勵,比如“你學得真不錯”“嗯,對了,就是這樣”“兒子又前進了一步呢”......


在歡樂的互動中,兒子好像忘記了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孩子因為是第一次做,可能並不會立馬掌握這些步驟,在這個過程中,爸媽要多給點耐心,只要孩子願意,可以多練習幾次。


4. 對孩子的“小成功”及時反饋和表揚

“穿衣”“穿鞋”在我們眼裡是件小事,對於孩子來說,掌握它可是學會了一項大本領呢。所以,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多鼓勵和表揚孩子,比如: "寶寶今天學會了自己穿衣服,進了一大步哦,媽媽覺得你是個非常勇敢的小朋友。”“兒子今天學習得很認真哦,也掌握得很好,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沒學會穿衣呢,”


孩子在有這種成功的體驗後,會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增強,願意嘗試更多新的事情。後續讓孩子多做一些相對簡單的事,讓他從這些“小小成功”中建立更強大的自信心。當然,父母在表揚孩子時,儘量用讚揚具體的行為來替代“你真棒”“寶寶好聰明”這樣的詞。


5. 父母多看一些專業育兒或心理學書籍,和孩子共同學習進步


0-6歲的寶寶,從出生到一步步接觸這個陌生的世界,一點點熟悉各種人事物,處於一個敏感的學習階段,父母可以多閱讀一些兒童心理學或專業育兒書籍,理解孩子的行為,從而更從容淡定應對育兒路上的各種狀況。


喬·卡巴金在《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中說,“ 每撫養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為期18年的靜修,做父母是一種修習。”


以上個人經驗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


我是左手育兒右手精進的八零後職場媽媽黛西,喜歡記錄和分享成長育兒心得。關注我,一起做溫暖有智慧的父母。

黛西育兒說


您好,我是翼翔老師,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我覺得您的問題描述得不是很全面,孩子習慣說“我不會”,實際上更多的反應孩子已經“很懶惰了”,“不自信”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穿衣服、脫衣服、穿鞋這些,跟自信根本就掛不上勾。孩子肯定是會的,只是孩子已經懶得動了。在幼兒園老師都要求孩子自己做這些事情的,為什麼孩子在家就說自己不會了呢?家長有沒有想過深層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孩子天生是愛學習、愛嘗試的。

試想一下,孩子一歲左右學走路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困難放棄的呢?沒有!孩子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模仿,看到別的孩子在做什麼,孩子就想跟著自己做;看到父母在做什麼,孩子也想模仿大人。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我沒見過哪個孩子小時候不想模仿大人的,從小就呆坐著等父母幫忙的孩子幾乎是少之又少。一開始,你只會嫌孩子“太會了”,什麼都想幹,什麼都敢幹。最常見地就是大人一直在旁邊制止孩子:不要玩這個、不要碰那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變得什麼都不願意做?什麼都怕做呢?

大人對孩子保護過多,干涉過多,孩子失去了該有的能力

什麼都不願意做的孩子,幾乎清一色都是家裡有特別“關愛”孩子的大人。

寶貝,這個太辣了,不要吃!寶貝,這裡的水太冷了,我們下次再玩!寶貝,這個你還不會,等長大一些再玩!

很多時候,孩子還沒開始,就被剝奪了感受的權利。


都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叫你不要玩,你看看你,弄成什麼樣子!
叫你不用動,你偏不聽!...哭、哭有什麼用!

孩子想去嘗試一件事,家長因為怕麻煩過多地否定孩子,孩子越來越逃避責任,不願意獨立做事。

很多家長一開始初心都是好的,希望孩子獨立,但是過程卻是錯誤的,一遍一遍地在告訴孩子:“你做不好!”

比如:

有些家長讓孩子自己疊被子,可是每次孩子疊好的被子,父母都會重新再疊一遍。你這樣做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你做不到!


有些家長想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可是每次孩子穿到一半,你就急衝衝地跟孩子說:“快點,你要遲到啦!”然後迅速地幫孩子穿好衣服。你這麼做給孩子什麼感覺?--我做不好,我做不到,反正媽媽都會幫我重新做一遍,我還是不要做,等媽媽來幫我好了!

父母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糾正孩子這種狀態呢?

1、要給孩子時間練習

穿衣服、穿鞋子這樣的事情,本身是不難的,但是孩子需要練習的時間。家長在孩子練習的時候一定不能著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我們可以找週末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練習,這樣你就不會催孩子,著急著糾正孩子。

如果孩子第一次沒有做好,你就可以示範一下,指導一下孩子。然後再讓孩子嘗試,記得要鼓勵孩子,肯定ta的進步。孩子只要有幾次成功的經驗,那麼ta下次就會自己做這件事情。


2、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滿足孩子內心想練習的渴望

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ta自己也想做。我的孩子看到別人可以從高處往下跳,他自己也想這樣。我會跟他說:那個地方太高了,我們暫時還不能從那裡往下跳。但是我們可以去選一個矮一點的地方嘗試一下。


孩子內心升起的探索的渴望不能硬生生被我們撲滅了,這種事情如果持續發生,孩子往後就會變得畏手畏腳,變得“懶惰無比”。

3、不要追求完美,欣賞你孩子的現在吧

很多家長很喜歡糾正孩子,希望孩子儘快做到完美。殊不知,孩子需要通過練習來獲得自我認知,ta要通過練習來獲得心靈的力量。

孩子很努力的完成一件事,家長覺得不滿意就自己動手來做一次,這是非常“愚蠢的”辦法。

你讓孩子自己疊衣服、疊被子,結果孩子嘗試了,你去否定了!重新再孩子面前自己疊一次。這收穫了什麼呢?你在明白無故地告訴孩子:你不會做,還是等以後吧!

正確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接納ta的不完美。當孩子養成自己疊被子的習慣之後,你再告訴ta如何改進,如何疊得更好。

很多孩子的自主行為都是被掐死在萌芽階段,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內心需要的陽光!你要知道孩子的節奏,試著慢下來讓孩子自己練習,只有孩子自己有了“我可以”的體會,孩子才能有自信,也才更願意主動去做事情。這個時候你不會再為孩子不願意穿鞋發愁,因為你的孩子可能會想跟你學炒菜,想學洗衣服,想學你能做的大部分事情!


最後有一個提醒,現在大家都有學習各種育兒理念,裡面大多提到要鼓勵孩子,表揚孩子。這裡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人,會經常誇獎孩子“你很棒!”實際上這句話不應該經常說,正常情況下孩子是不怎麼需要你誇獎的。除非ta在做的事情不喜歡,ta僅僅是因為想獲得大人的誇獎。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做一件事,那麼你的誇獎一定不能太多,否則孩子的關注焦點就會偏離了。孩子一開始是尋求一種自己掌控的感覺,後面變成了獲得大人的認可!這不是一種好的方式,會讓孩子脫離做事的本身,注意力也會不夠集中。


以上是我給您的一些建議,感謝您的閱讀!原創不易,多多支持喲!我是翼翔老師,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的第1051個回答!再會!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幼兒園裡歷練了五年,遇見過很多不自信的寶貝。孩子不夠自信遇見事情第一時間總是想到閃躲,總是會說“我不會”,“我怕做不好”,“快來幫幫我”,要不就是急得哭鼻子……很多家長都急於知道為什麼寶寶會不自信,真的是寶寶“不行”嗎?

我曾經是一名幼兒老師,工作中遇到的不自信的孩子真的是數不勝數。但是經過正確的干預和引導,孩子們一般都會重拾自信的翅膀。家長們一定要積極尋找原因,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自信都和大人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哦!

—父母家人的溺愛,讓寶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權利,所以該放手就要放手了。

—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的鼓勵,即使孩子有了些微的進步,也要適時適度的表揚一下孩子,讓寶寶的小小心臟得到鼓舞。

—堅持正面教育的同時也要伴隨一定的存摺教育,摔倒了不要大驚小怪,等待寶寶自己站起來。

—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是孩子自信的一大助力,父母的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是寶寶的實力後盾。

—抓住自我意識的關鍵期,合理營養寶寶的自信心,往往事半功倍。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學習工作中迎難而上,會是寶寶最好的動力。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孩子不願,不敢動手作為的時候,“遊戲”是最好的切入點。

所以請家長只做孩子隱形的助力,凡是不要親力親為,讓寶寶感受自己神奇的力量,加上大人的適時鼓勵,孩子才會逐漸成為一個富有自信的發光體。





小米粒兒育兒


孩子遇到事情,第一反應總是說“我不會”,原因可能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孩子確實不會,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自己要求高,或者家長對孩子要求高,孩子害怕失敗,於是用“我不會”逃避打擊。


因此,我們要針對這兩種不同的表現來引導孩子。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那麼可以先判斷一下,是否這些事情超越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如果是,可以家長先幫忙做,孩子在旁邊看著或者打打下手,慢慢可能就學會了。


如果孩子應該能學會了,只是之前沒有做過,像題主說的穿衣服、穿鞋,這些其實兩、三歲就能做到了,就可以鼓勵孩子多嘗試。


另外,家長也要注意,比如年齡小的寶寶,還不會繫鞋帶,買那種搭扣式的鞋子,孩子穿脫比較輕鬆,就會比較配合。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要麼孩子是敏感型孩子,對於失敗不太能接受;要麼是家長要求過於嚴格,之前孩子做得稍有差錯,就會遭到批評,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嘗試了。



倘若是前者,家長可以輔助孩子做,先減少孩子失敗的次數,增強其自信心。


孩子個性很多是天生的,甚至是遺傳自父母,因此這種情況下,不要責備孩子“怎麼這麼多事”“怎麼XX就不像你這樣的”,而是應該在呵護孩子的前提下,鼓勵他去探索。


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帶他觀看別人比賽,或者讓他學習類似象棋、圍棋這樣的興趣,多接觸一些勝利和失敗的場景。通常,孩子對失敗的耐受度就會慢慢提升了。


倘若是後者,家長就要注意控制自己。


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處於學習、探索的階段。



孩子的成長也往往是螺旋式的,可能前段時間他做得已經不錯了,現在又有些退步,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家長不妨放鬆一些,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從失敗和挫折中總結經驗。這樣學得會更快。


總之,題主的孩子看起來還不大,不用急於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籤,而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鼓勵為主的氛圍,讓孩子有勇氣去挑戰。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