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黛玉的爱使小性子如何理解?

康存亮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之女,出自书香门第,乃大家闺秀,且天生丽质,聪明灵秀,同时也是一个真性情且多愁善感的女子。因母亲早逝,从小就来到贾府,跟随在外祖母的身边,她来到贾府步步小心翼翼,时时留心,生怕走错一步一路说错一句话,在贾府对丫鬟们心生怜爱,热心的教香菱学诗,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林黛玉并不是一个会随意乱使小性子的人,她的真性情使得她不善掩藏、敏感多虑这倒是真。所以个人认为林黛玉并不是一个爱随意使小性子的人,但为什么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里读来,林黛玉却是一个爱使小性子的人呢?有以下原因:

第一,黛玉初到贾府时,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宫花,薛姨妈安排的顺序是王熙凤的宫花送在最后的,但周瑞家的却把黛玉的送在了最后,林黛玉对其剩下的宫花反感,当场就忒了周瑞家的,从周瑞家做事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这件事情是对方轻视在先,不能说黛玉是在使小性子。

第二,黛玉的小性子,她顶多只对一个人使小性子,那就是宝玉,还记得有一次在看戏时,王熙凤突然提出有一个人跟唱戏的戏子很像,大家都瞅了瞅,都不言自明,但在一旁的史湘云却脱口而出,说是林妹妹,宝玉赶紧趁史湘云使了个眼色,而这个眼色正撞在了林妹妹的眼晴里,要知道在以前是把戏子比作下等人的,林妹妹自然是不高兴,但她这一次并没有生史湘云的气,第二天跟史湘云又是有说有笑的,她生宝玉的气是真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她都希望宝玉是可以和她站在一起的人,希望宝玉可以理解她,懂得她!

第三,她为什么会跟宝玉使小性子,其实很容易理解,在对于所爱的人来说和别个肯定是不同的,对于爱的人我们有了太多的期望,要求自然也就不同了,使个小性子,生个小气,再自然不过了。她对于宝玉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当时她对于宝玉的心迹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又有宝钗的金玉良缘一说,她是十分没有安全感的,直到后面得到了宝玉的一句肯定的话之后,她也就放心了,她知道宝玉和她是同一个精神世界的人,自此以后黛玉对宝玉的小性子也收敛了很多。

黛玉的真性情容易得罪人,所以在丫鬟太太奶奶们眼里,她是一个爱使小性子的人,甚至在宝玉眼里也是的,但对于她的小性子在我看来只对于爱的人才会有的小性子,这个小性子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有些可爱的让人怜香惜玉!








彩虹之南R


林黛玉的确爱使小性,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爱情使然

黛玉使小性子并非对所有人,她的小性子只针对宝玉一个人。这是陷入爱情的女孩子共有的小毛病。宝钗和宝玉说的话多了,黛玉生气;宝玉身上配戴的香囊不见了,不分青红皂白拿起新做的就剪,这是什么?这是作。其实,女孩越在乎才越发脾气,如果女朋友不发脾气,只能说她不是足够在乎对方。


黛玉作得宝玉一天天神经兮兮的,这不正是恋爱时才有的吗?

2、没有安全感

黛玉之所以天天针对宝玉,主要是因为她没有安全感。首先,兄妹有爱是不合礼法的。宝玉的博爱让黛玉非常不放心。今天姐姐、明天妹妹,黛玉拿不准宝玉心里是不是只有她。所以才使性子试探他。

他们两人都是饱读诗书的贵族子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从根上对自己的事有深深的负罪感。其次,他们恋情没有保障。大人们不挑明,更没有从小定下。因为看不到未来,黛玉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不是两人自己能主张的。黛玉无父无母,无人替自己主张,这是她深深的心病。

后来,两人诉衷肠后,黛玉很少再对宝玉使性子了,甚至会主动陪不是。这便是她心安了。

3、性格更饱满真实

黛玉除了小时候对宝玉使性子,其它没有什么让人不舒服的。她聪明、幽默,能说会道,除了爱情这件事让她不安,她是一个非常招人喜爱的姑娘。凤姐和她关系很好,宝钗、湘云与她也是惺惺相惜,香菱舍近求远找黛玉学诗,因此,潇湘馆常年人流不断。

人无完人,小性子让黛玉更可爱,性格更饱满。有缺点的姑娘才是真实的,才是可以交心的。


红迷轻罗小扇


林黛玉被很多人认为是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这简直就是千古奇冤。然而对于黛玉来说,即便是天下人都误解她也无所谓,但若是连宝玉也误解她,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在《红楼梦》中,就有一段写到了宝玉这样误解黛玉,结果果真惹的黛玉生了一场大气。

这个情节是第二十二回中,贾母给宝钗做生日,还特意留了史湘云多住两天,过了宝钗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梨香院的小戏子们妆扮唱戏,大家都觉得其中那个唱小旦的女孩子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但是大家都怕黛玉生气不敢说,偏偏心直口快的史湘云说了出来。

原文: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这里说了三个人的表现:一个是薛宝钗,“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一个是贾宝玉,“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还有一个就是史湘云,湘云直接笑着就说出了大家都不愿意说出的话。当然,还有那个挑起此事的“罪魁”王熙凤。

这件事林黛玉原本是应该生气的,因为在古代戏子的身份是非常低贱的,属于下九流。而黛玉不管怎么说也是五代世袭的勋爵之后,真正的大家贵族小姐。而湘云脱口就说出了黛玉和戏子很像,这怎么能不让一贯自尊自爱的林黛玉生气呢!然而,从后文的内容看来,林黛玉似乎并没有真正生湘云的气,反倒是生了宝玉的气。这应该分开来看,一码归一码。对于湘云,黛玉当时也并没有发作,过后第二天依旧有说有笑,可见黛玉绝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小性子和坏脾气。

而对于向宝玉生气,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黛玉一直视宝玉为知己爱人,在她心中,宝玉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她,最疼她,最欣赏和爱恋她的人。应该是无论何种情景都会永远毫无保留的和自己站在同一边的人,应该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她对宝玉的期待自然是和别人不同的,比如别人可以认为她小性子,但宝玉就不能。然而,在湘云说黛玉像戏子的时候,宝玉立刻像湘云使眼色,却恰好让黛玉看见了。

原文: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黛玉之所以生宝玉的气,原因有二:第一、宝玉和湘云的关系非同一般,是在黛玉还未来之前就在一起玩闹的。所以,黛玉其实一直挺介意宝玉和湘云走的很亲近的。所以,当宝玉向湘云使眼色的时候,黛玉认为宝玉和湘云的关系近过了自己和宝玉的关系,所以很生气和介意。第二、就是宝玉跟湘云说的话,宝玉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林黛玉其实并不是一个小性子的人,但是她并不在意所有的人误解她,但是她却非常在意宝玉误解她。所以,当宝玉说出“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时,黛玉自然是要生气的。

黛玉之后紧接着就又和湘云说说笑笑,说明黛玉其实并没有生气湘云说她像戏子的话,这也可以看出其实黛玉还是很大度的。原本应该生气的事,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原文: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




云1765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黛玉为什么会小性的问题,黛玉家在姑苏,是一个历来吸引着文人异士争先吟诵、风景秀丽的地方,也就是说黛玉的出生占据了地理优势,天生就有三分才情,再加上黛玉是一个心有七窍,玲珑剔透的小姑娘,这些条件够得上她生成一个才情满身的女子的话,那她童年的遭遇就是她“小性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了。

黛玉生于书香世家,祖辈都知书达理且在朝庭中也有一席地,母亲是贾母的心头肉、贾府名副其实的大小姐,遗传了父辈好基因的黛玉才情出众,娉婷袅娜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她小小年纪就被送到外祖母家,自然事事不比在家里方便,更兼贾家乃公侯之家,高门大户,生怕行错一步被别人耻笑,具有南方姑娘细腻柔情的黛玉便时时小心在意。在别人看来,她是太过小气,什么事都计较上,但是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对于一个幼年就失去双亲、同时寄人篱下的小姑娘,除了宝玉,紫鹃能懂她,谁又真正体会她的苦楚。更兼贾府内丫环婆子并没有读什么书,在那样的环境中又争名夺利、欺上瞒下,人人都涨了一双势力的眼睛,对他们来说在贾府这个小天地的经济学问才是他们要考虑的,哪里顾得上这个多愁善感的千金小姐的心事,而黛玉又因为太过聪明,看得太清又难发于言,因此抑郁于心才会显得尖酸刻薄,斤斤计较。

再者,黛玉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与宝玉两小无猜,一起长大,宝玉能包容她,理解她,是她的知己,对她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甚至是视为生命的,也因为她家道败落,无亲无故,孤零零一个人,因此她与宝玉视为性命的感情也同时没有指靠,再加上有宝钗、湘云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有各路豪门贵族家为了家族利益等原因会找宝玉联姻,而黛玉出了年岁已高的贾母外,几乎没有强大的依靠可以为她作主,种种因由聚在一起,她的小性儿便可以理解了[微笑]







陶欲染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一千人心中有一千本《红楼》,那作为主角的黛玉小姐姐自然也有千个,我只说自己心里那一位。先说结论,我喜欢这样的小姐姐且愿意相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她真。

首先林黛玉是主角,那主角通常最吸引人,但关注的目光多了,经常会被人放在放大镜下看。喜欢小姐姐的,喜欢她清高典雅,喜欢她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她的心如泉水般晶莹透明。不喜欢小姐姐的,多是因为她的个性,作者写人,要真实生动,不要完美。

小姐姐性格确实有些小脾气,敏感多愁,正合了芙蓉的风露清愁,爱者怜之,不喜者恼之。双玉知心前,是有些纷争,惊动了贾母的都有,二人大争大闹,一个摔玉一个大哭大吐,好不惊心。瞧着黛玉就是小性子的姑娘了,没有宝姐姐的稳重大方能容人。

要说比较典型的事件,就是周瑞家的送宫花事件。

让旁人看来,不过是两朵纱样的假花,纵然做得精致些罢了,谁还没见过。宝钗都不乐意佩戴,不过是薛姨妈的人情通透。一个礼仪罢了。

薛姨妈自然是管过家理过事的,她随口的交待里,还是排了顺序,三春之后是黛玉,然后是凤姐,原也有理,客人给主人送礼,自然三春在前,然后是同是客居的黛玉,最后是管家人凤姐,凤姐本是嫂子,又是王家的女孩子,薛姨妈这样安排,到是情理都顾。

周瑞家的确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也许就没细听薛姨妈的话,不管薛姨妈怎样是王家的千金,现如今却比不得王夫人在贾府的体面,不过是投亲靠友,薛家也只有钱了,如何能和显赫的国公府相比,也许周瑞家的心里对这位薛姨妈,并不是特别的尊重。或者周瑞家的就感觉小事一桩,就没当个事。

她调换了凤姐和黛玉的顺序,这就有些轻视黛玉了。

如果按原来的顺序,黛玉拿花时,看见盒子里,还有送凤姐的四朵,自然不会说什么挑剩下的才给我的话,实在是周瑞家的没照顾小姑娘的心事。

黛玉是客人,此时身份还是千金小姐,她不是寄居,是做客,贾府里的一举一动,先后顺序,里面透露着对客人的轻慢还是热情。所以黛玉那句话,初听是有些小气,那花不过是先后顺序,三春和凤姐,没人会挑拣,所以黛玉挑的不是物,是礼仪。

只是周瑞家的没料到小姑娘会突然发难,自然一声不语,但心里是恼的,她体面惯了,仗着太太的势力,主子们都给些面子,可让黛玉一句话,说得没了台阶。周瑞家的还不是吃亏的主,事后自然不说自己的问题,只会说,给林姑娘送花,林姑娘不感谢,还嫌没让她先挑,这声名,就是如此让人败坏了!

我们都喜欢不斤斤计较的人,感觉和这样的人相处轻松,可是最真的人,才是最好相处的人,她表露了自己的爱憎,你才会懂她。



弹指醉流年


林黛玉爱使小性子,这是《红楼梦》的作者从一开始就赋予这个人物的性格,这个性格又贯穿始终,决定着林黛玉的一言一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首先要从绛珠草说起,红楼梦的第一章说绛珠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其中的“离恨”,“愁”,“郁结”,“缠绵”等字样,就注定了她不是一个开朗乐观的性格,所以总感觉每件事都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是爱使小性子的一个源头。

其次,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中年得子早夭,然后才生林黛玉,书中用词“爱如珍宝”,林家是富庶之第,又是官宦人家,林黛玉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般,所以有小姐脾气受不得委屈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林黛玉的母亲和父亲先后离世,又寄居在贾府,虽然祖母宠爱有加,但和林家相比,自然是有区别,初来无关,久住自然而生被冷落之心,一切都往负面的角度去想,所以即使是贾府的下人都会觉得这个姑娘爱使小性子。

第四,青春少女的心性。遇上贾宝玉,贾宝玉是对所有年青少女都很上心的人,对林黛玉更是格外垂青,时间久了难免有恃宠而骄的心理,所以贾宝玉对林黛玉用情,却也时常小心翼翼,怕林黛玉生气。

《红楼梦》中各个人物性格都鲜活饱满,而林黛玉这个角色的性格更是分外鲜明,一个娇柔少女的形象活脱脱地印在读者的印象中,所以林黛玉的爱使小性子也是《红楼梦》这部著作不俗的地方。





小远2020


对于林黛玉爱使小性子,还是源自于她的性格,出身,环境,她善良,聪慧,敏感多思,善良的人往往又多愁善感,寄人篱下,不被人“看重″的自卑感,偏处处“强″于别人,也给人造成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的假象,孤僻,清高,小肚鸡肠……由于她的善良,多识,加上对贾府的(……)又不耻,不屑与别人计较和理论……反之,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莫不惹尘虚做魂


你好,我是国风

林黛玉的爱使小性子是相对的,是仅仅针对宝玉一个人,属于爱情上的闹小脾气。相信所有恋爱中的女孩儿都比林黛玉的小性子闹得慌!但这是正常的,无关乎大体!

在大是大非面前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明了的人。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闹小性子,所以林黛玉才会得到贾宝玉的爱戴,得到大观园中所有明晰的人的尊重。如果林黛玉是一个不分场合乱闹小性子的人,那么只会成为另一个夏金桂,自然惹得人人讨厌。谁也不会喜欢这样的林妹妹!

所以,第一印象和林黛玉接触,可能会被她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吓到,认为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但是接触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她是一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真性情中人。完全没有虚伪和禄世。真正的女中豪杰,人中龙凤!绝不像宝钗那种表面虚与委蛇,暗地里掂斤度两之辈。

所以史湘云之前被薛宝钗的虚伪骗到认为薛宝钗是个至诚君子,和林黛玉并不怎么亲近。但到后来明白了宝钗是什么人黛玉是什么人。便慢慢的和宝钗生分,和林黛玉亲近起来了!


国风1974


《红楼梦》中,黛玉爱使小性子,有的读者认为率真可爱,有的读者认为是黛玉小肚鸡肠,不好相处。实际上,黛玉爱使小性子是小时候的事情,十五以后,黛玉再也不爱使小性子了。

黛玉六岁到贾府,她无兄弟姐妹,自身有病,生性敏感,如今寄居在贾府,时时感觉孤独无依,寄人篱下。在贾府,贾母最宠爱她,宝玉和她玩得最好。接着宝钗来了贾府,宝玉与宝钗也是表兄妹,而且宝钗长的特别漂亮,端庄大方,为人随和,贾府上下的人都喜欢她,觉得她比黛玉好相处。

生性敏感的小黛玉着急了,宝钗的到来,让她感到了不安,她觉得宝钗会把她的伙伴宝玉抢走。所以一见到宝玉与宝钗相处,她就生气,对宝玉发脾气。一逮到机会就怼宝钗。

黛玉天生敏感,在贾府,她处处留心,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犯了什么错,让人笑话。偶尔别人对她为事不周全,她会刻薄怼句。比如周端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最后一个是送到黛玉手上,黛玉当场说是别人选剩下的才给她,让周瑞家的好尴尬。

黛玉的小脾气,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小性子越来越少了。十五岁以后,她几乎不使小性子了。



chen清英雅秀


你好,我是微星初现,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林黛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尽心血刻画的一个女性人物形象,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像一缕耀眼的锋芒,刺穿了当时封建的假面。

我们也都能够看到,林黛玉在书中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就是牙尖嘴利,有点爱使小性子,在一群拥护封建思想的女性中显得格格不入。但这里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林黛玉的小性子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下:

一、所谓“小性子”产生的原因

林黛玉的“小性子”说白了就是愿意去直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藏着掖着,不刻意去伪装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女子都唯唯诺诺的时代,她会那样的不拘一格呢?我认为最大原因是原生家庭造就的。

原生家庭是现代比较新潮的一个词,指的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所组成的家庭氛围。林黛玉的出身及家庭情况,在《红楼梦》中是这样交代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寥解膝下荒凉之叹。

可见林黛玉的父母对她是十分疼爱的,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而减少关爱和教育,一个在爱的环境中甚至有些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应该很少懂得成人世界的见风使舵。

另者,黛玉从小身子虚弱,总得医药调理,身体上的弱或许多多少少会影响她的性格,让她性格上的强来弥补这份弱。

二、“小性子”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我们说“小性子”是一种表达自我,而自我表露又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那么她也就不会被拿来说事儿。正是因为这个“小性子”已经给生活带来了影响才值得我们的关注。

林黛玉用她的小性子这根刺掩盖着她的脆弱和无助。她自母亲去世后来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她的孤独无人能排解。她的小性子是自己的保护色,她的赤诚之心只有不怕刺的人才能够欣赏。有那么一个人,他愿意忍受这些小性子,甚至乐在其中,他透过这些“刺”看到了她那需要被呵护的心,他就是贾宝玉,与黛玉惺惺相惜之人。

当然,除了宝玉懂她之外,不论是王夫人等长辈还是家里的丫鬟小厮,却只会看到表面。也是,又有谁会费尽心力去了解一个与自己毫无联结之人呢?

所以,林黛玉的小性子能为她找到真正在乎自己的人,得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也难免会令其它很多人感到难堪和厌恶。要看你更追求哪个层面了。

我是微星初现,喜欢读书。想要学会欣赏一本书,学会更好地生活。我刚起步,愿和你一起努力。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