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字竟能如此妙趣橫生



雖然“酉”字作為“酒”的含義已經被“酒”所替代,但“酉”作為偏旁的時候,依舊代表“酒”的含義。中國歷史悠久的酒文化,從文字創造上就能看出來:以“酉”作為偏旁的字非常多,譬如“酩酊”,譬如“醉”,譬如“醋”……可以說,生活中處處都能看見與“酒”有關的文字。有一些因為詞源廣遠,已經與酒的本意相差甚遠了,也有一些因為過於生僻而不再常用,但有些常用的、又與酒有關的文字,仔細看來也很有意思。



02 醉 醒


又譬如“醉”和“醒”。“醉”在現代多表示一種飲酒過度、昏昏沉沉的狀態,而在《說文解字》中,“醉”的意思是飲酒結束、還不至於混亂的情況,這與周禮中飲酒止於禮的態度一脈相承,故而與現代的“醉”有一定差異。而“醒”看上去彷彿與酒缺乏聯繫,實際上“醒”表達的不僅僅是清醒的狀態,而更是“從沉醉中清醒過來”的過程,因此“醒”字從“酒”、從“星”,表示從酒醉中、從星光熹微夜色朦朧中醒來。


03 醍 醐


在酒為偏旁的字中,“醍醐”二字似乎最為有趣。“醍醐”的說法大多見於佛經,其中有《大般涅盤經·聖行品》中仔細解說道:“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可以說是把奶製品分了三六九等,其中“醍醐”便是奶製品中最為精華的部分。佛經中常以“醍醐”喻佛法本源,是為“言醍醐者,喻於佛性”,因而“醍醐灌頂”便象徵著獲得至高無上的佛教智慧的澆灌。


如此看來,“醍醐”似乎與酒無關,但事實上,“醍醐”兩個字雖然都是酒字旁,兩個字與酒的關係卻一則遠古,一則晚近。“醍”在遠古西周時期就已經用以代指好酒,《周禮·天官·酒正》中說五種好酒(五齊)中便有“醍齊”,其意為清酒;《禮記·禮正》也有“粢醍在堂”的酒禮,可以認為“醍”在遠古就已經出現,並且與酒有著緊密的聯繫。而“醍醐”的“醐”可以視為音譯,它的酒字旁是從“醍”而產生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醍醐”與酒毫無聯繫,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將“醍醐”稱為“仙家酒”,並做詩稱讚說:“仙家酒,仙家酒,兩個葫蘆盛一斗。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枯時,嚥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佛家子弟以“般若湯”稱呼酒,俗家子弟又以“仙家酒”稱呼“醍醐”,中國文字可謂是妙趣橫生。


04 醫


除以上提到的常用與酒有關的字,再舉幾個如今已經不太常用的字例。如醫的繁體字“醫”,《周禮·天官·酒正》中說:“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民間也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孫思邈、李時珍都曾談到酒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也承認酒在通血脈、去溼氣、理肝氣方面有積極作用。從另一個方面說,酒與藥的使用也有共同之處,一是要對症下藥,二是要嚴格控制比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飲酒有度”。

05 釂 醵 酷 酡

如釂[jiào]字,意思為把酒喝乾。和今天的“幹了”意思相近。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幹了就是喝光的意思,不僅僅指碰杯,這樣的字我們基本不使用了。如醵[jù]字,意思是湊錢飲酒。有人說古時酒貴,得之不易所以湊錢買酒。其實也可以做另外一種解釋,喝酒多是群體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幾個朋友湊錢買酒大概就是今時“AA制”的雛形吧。再如酷字,原本意思是酒味濃,這和我們今天的使用語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細究之,也還是有內在的聯繫,酷在今天的意思主要是形容風格獨特,或者說某種風格的極致,這和味道濃烈也是有共同之處的。很多人喝酒會臉紅,以現代醫學的觀點這是缺乏乙醛脫氫酶的緣故,其實在古代是有一個專門的字叫“酡”[tuó],就是指酒後臉發紅。李白就有“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慾醉朱顏酡。”的詩句。



06 尊 酬


除了上述今時已經不太使用的酒字,還有很多酒字延續千年仍在使用。今天我們仍說“尊貴的客人”,這句話和酒就有直接的關係,尊是酒器,雖然今天已經不使用這個器皿了,但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還是保留了這個傳統。我們還常說“有應酬”,酬的本意是客人向主人敬酒之後,主人回敬客人,很清晰地說明了應酬是你來我往的行為,是社會交往的直接見證,而這一切都和酒有關,離開了酒字,我們甚至無法表達我們的準確意圖。


酒字,就是酒文化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