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厌恶的将领,或许非魏延莫属。早在魏延投奔刘备之初,诸葛亮就威胁要将其处死,而原因正是因为魏延有“反骨”。

但是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非但不紧张,甚至相当融洽。例如蜀汉车骑将军刘琰曾与魏延爆发冲突。按说刘琰的官衔高于魏延,诸葛亮应该站在刘琰一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却将刘琰臭骂一顿,甚至骂得刘琰“失志慌惚”,几乎得了神经病。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由此可见,诸葛亮对于魏延是非常维护的。不仅如此,在诸葛亮帐下,魏延的官衔也是步步高升,做到了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从官衔来看,比之前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还要高。

那么,罗贯中描写诸葛亮与魏延的冲突真的只是空穴来风?真的只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在《三国志·费祎传》中,裴松之曾注引晋朝文献《襄阳记》,并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当时,费祎出访东吴,孙权为他摆下了欢迎宴会。酒过三巡,孙权突然发了个“酒疯”,他直言不讳地对费祎说:

“贵国的魏延和杨仪都是小人,诸葛丞相一死,必然成为祸害!”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孙权的话让费祎目瞪口呆。好在副使董恢化解了尴尬,他说:

“陛下说的不错,但如今曹魏势大,不得不任用这两个小人,总不能因为江上风波大,就把船桨丢掉吧!”

由这段记载可见,魏延之不靠谱和反骨在蜀国人尽皆知,并非《三国演义》乱黑。因此,费祎的副使才会当着孙权的面,大说魏延的坏话,并向东吴暗示,诸葛亮对于魏延和杨仪,已经留有了后手。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由此诸葛亮内心里并不完全信任魏延,因此在战场上,诸葛亮对于魏延总以限制为主。魏延一向自视甚高,把自己当成三国的韩信。他常常想效仿韩信自领一军,走小路与诸葛亮的主力会师长安。但是诸葛亮却总以各种理由拒绝,相反将他紧紧绑在身边。

魏延如此不靠谱,如此不值得信任,为何诸葛亮不拿下魏延,或者直接杀了他,永绝后患呢?从史实来看,诸葛亮留下并重用魏延,可能是为了限制曹魏阵营中的头号猛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河北张郃。

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部下的,官渡之战后倒戈于曹操。在曹操阵营,张郃屡建战功。刘备曾赞叹张郃道:“杀个夏侯渊算不了什么,杀了张郃才是大战果呢?”要知道,夏侯渊是曹操在关西方面的统帅,而张郃不过是他的副手。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到了曹叡时期,旧的五子良将与诸曹、夏侯皆已凋零,而张郃成为了魏军中地方中流砥柱。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后,声势浩大的蜀军同时平定了天水等三郡,魏国举国震恐。在此情况下,张郃临危受命,率领中央军前去抵御诸葛亮。

一开始,诸葛亮低估了张郃的实力,将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马谡派往街亭抵御张郃。然而纸上谈兵的马谡完全不是军事能力出众的张郃的对手,最终张郃轻松攻克街亭,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史书记载,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若诸葛亮想要击溃曹魏,就必须先过张郃这一关。

由于诸葛亮是三军统帅,坐镇中央的他不好与张郃直接对垒。因此为对付张郃,必须派出与他旗鼓相当的猛将,而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只有智勇双全的魏延能与张郃匹敌。毕竟在阳溪之战中,魏延就曾大败仅次于张郃的曹魏大将——郭淮。凭借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和魏延攻城拔寨的能力,定能击败张郃。

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和魏延的组合尽显威力。当时张郃攻打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诸葛亮立即派出魏延、王平等人抵挡张郃。在战斗中,魏延一战击溃张郃,魏军损失甲首三千。从此战中,魏延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由于魏军主帅司马懿的固守政策,蜀军被迫粮尽撤军。然而司马懿不顾张郃的反对,强令他追击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在木门设下埋伏,直接射杀了张郃。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张郃死后,象征三国名将时代的结束,而魏延也成为三国时期屈指可数的名将。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所以敢狂妄地叫嚷:“谁敢杀我!”其实也是有历史根据的。毕竟在当时,确实没什么人能和魏延相抗衡。

但随着张郃的死,魏延的战略价值就随之下降了,而他的低情商、莽撞和野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大。诸葛亮在世之时,尚能制约魏延。但当诸葛亮去世,魏延只会肆意妄为。因此,诸葛亮临终前留了后手,将军队交给魏延的政敌——杨仪。另一方面,又将指挥权交给了后起之秀——姜维。最后,诸葛亮还嘱托,若魏延不听自己撤军的命令,就直接将他抛弃。

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违抗诸葛亮的遗命,决定带兵继续北伐。为了取得兵权,魏延甚至准备带兵攻打杨仪,公然火并。然而,魏延显然高估了自己对军队的影响力。没过多久,魏延的兵马就逃散一空。魏延原本准备逃向汉中,结果被马岱中途截住,最终身首异处,三族被灭。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诸葛亮遗计坑死魏延,看起来很无情,也有些“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但实际上并非没有道理。没有诸葛亮,魏延的专横和霸道,必然会对蜀汉的团结产生消极影响,会破坏诸葛亮既定的文官政治。若魏延情商高一点,更能团结同僚、尊重诸葛亮的遗命,他或许还能保留性命。然而魏延却公然抗命,走向所有人的反面,最终自寻死路。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魏延粗鄙无文,过分崇尚武力,最终迎来了悲剧结局。如果他多读点书,提高一下自己的情商和格局,他不仅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富贵,甚至可能取得更大功业。

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在这本书史书中,重点介绍了刘邦、张良、萧何等君臣之间的权术之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资治通鉴》原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书,教得全是权谋。只要学好了《资治通鉴》里的权谋,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由此可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确实是一本相当厉害的书,越读越有韵味,越读你的脑子就越清醒。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里面有重要人物画像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魏延有反骨,诸葛亮为何不杀他?诸葛亮:没他,我打不赢这位猛将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5000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