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采用,魏国会伐蜀提前统一三国吗

如果魏延成功拿下长安,诸葛亮准时西上长安。那么很有可能会以蜀汉大败告终,然后魏国趁机伐蜀。三国统一时间会大大提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采用,魏国会伐蜀提前统一三国吗

第一:蜀汉尚无跟魏国决战的实力

诸葛亮此次北伐军队数量不明,个人推测在五六万左右。即使是举国之力也不过是十万。而魏国有四十万军队。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郡叛魏响应蜀汉。关中震响,朝野恐惧。魏明帝亲临长安,派张郃率五万人支援。如果蜀汉占据长安,魏国反应势必强烈。必然集结大军跟蜀汉在长安大战。魏国中军有十余万,加上其他军队。和除去防备东吴的军队,魏国至少能调集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例如公元253年东吴诸葛恪率二十万北伐,蜀汉姜维率数万人北伐。魏国司马孚率二十万人防御东吴,西线则不用派援军。

例如公元257年诸葛诞在寿春集结十余万人反叛,东吴分三次各派三万人前去支援。蜀汉姜维率数万人北伐。诸葛诞+东吴+蜀汉人马超过二十万。魏国西线数万人防御蜀汉,东线司马昭集结二十六万围攻寿春。就是说当年魏国面对东吴蜀汉诸葛诞集结了三十万人马。(诸葛诞那十万人马原本也是魏国的)

蜀汉经历东征大败,军队都不是久经战阵的。东征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将领。一旦在长安进行决战,稍有不慎会大败。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采用,魏国会伐蜀提前统一三国吗

第二国力对比

蜀汉的地盘只有益州一地,魏国占据九州(荆州杨州占据一部分)。蜀汉人口九十万,魏国人口四百万。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但人口太少了。公元257年魏国集结二十六万人围寿春近一年,蜀汉的国力能支撑那么久吗?诸葛亮北伐也好姜维北伐也好,大多是因粮尽退军的。

公元234年蜀汉诸葛亮率十万人北伐(北伐规模最大的一次,准备了三四年)东吴派十余万人北伐。魏国同时面对两国进攻。而此时东吴未有响应。就算东吴也趁机北伐,那也是几个月后了。

魏国在将领谋士等都远胜过蜀汉。蜀汉自失荆州、东征大败损失数十年集四方的人才。五虎大将已死四个,只剩年老的赵云。谋士庞统、法正、刘巴皆英年早逝。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采用,魏国会伐蜀提前统一三国吗

第三粮草无法保证

前面说了虽然益州是天府之国。但蜀汉的地理艰难。蜀道难于上青天,南郑(汉中)甚为天狱,八百里秦川。道路艰崇山峻岭,粮草运输及为困难。蜀地汉中对外交通都是依靠栈道,特别是进入关中。

就是有粮草也是难运出去。更何况战线推进至长安,蜀汉补给线拉长。秦川的路也是非常不好走的。公元263年魏国集结十八万人伐蜀,两个月就面临断粮。要知道魏国国力当初在寿春二十六万围了一年都没断粮。蜀汉汉中人口当初已经给曹操迁空了。(公元280年西晋统计人口汉中只有一万多户)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在前线边屯田边打仗。而魏国也明白蜀汉这一大弱点。魏明帝给司马懿的旨意讲:一定要坚守壁垒,不与决战,挫败敌军锋芒,使们们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不能交战,停留时间长久,粮食就要耗尽,劫掠也不会有收获,则必撤军。待敌撤退时再去追击,才是全胜之道。魏国本土作战,无论是运粮集结军队都便于蜀汉。

所以说即使蜀汉占领长安,时间一久粮草供给不上。进面对数倍敌军,战则难胜。退则空费钱粮,魏国乘胜追击。

魏延“西出子午谷”的想法要是被采用,魏国会伐蜀提前统一三国吗

第四天下未有变

隆中对讲天下有变,两路进军。现在荆州已失,天下又无变。曹氏占据北方经营二十余年。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得到了中原士族的支持。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天下并未有变。

所以我认为即使占据长安,蜀汉也是难以守住的。更别谈进取中原。如果此时是天下有变,比如魏国大内乱。实行子午谷奇谋就非常有利。诸葛亮坐镇长安,抚其民调其税以资军用。魏延率军驻守潼关。然后有上下两策,上趁机进取中原(这个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下固守发展雍凉以作他图。

诸葛亮也没有完全否定魏延的策略,只是弄了个缩小版的子午谷奇谋。由占据长安切断雍凉跟魏国的联系。改为切断陇道。切断凉州和陇右四郡跟魏国的联系,进而图关中。证据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已降。诸葛亮率军攻陇西郡。陇西郡一破,就能切断凉州跟魏国的联系。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遗志。据三国志:陈泰讲:维若断凉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宜须大兵四集,乃致攻讨。大将军司马师曰:昔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证据2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西上五丈原而连兵北山。当时司马懿认为根本没威胁。只有郭淮反对,司马当时也听从了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