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祕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四面有隱隱約約的亮光,彷彿是一抹橙黃色的霧。半個月亮斜掛在一棵槐樹尖兒上,好像一瓣桔子。

前言——

《寶葫蘆的秘密》是作者張天翼發表於1958年的童話小說,早在1963年被導演楊小仲拍攝成了黑白色的中國兒童劇情電影,此後又在2007年被朱家欣、鍾智行聯合執導拍攝成了同名彩色動畫影片。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這不經讓人好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優秀作品,才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改編拍攝呢?

該作品講了主人公王葆是一個少先隊員,他天真活潑,喜歡做夢幻想,從小就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一直幻想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寶葫蘆。突然有一天,他在釣魚的時候“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從此王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比如:得到寶葫蘆後他想要一桶魚,寶葫蘆就立馬幫他“變”一個出來,他要“吃”對方的馬,也如願以償的吃到了,就連他不會寫的作業,卷子上做不出來的考題,寶葫蘆都會想辦法幫他解決:它會變出一張寫著答案正確的卷子,寫上王葆的名字交給老師……但是後來王葆發現,他對所有事情都沒有了熱情,要什麼有什麼的生活並不能讓他感到開心,因為他發現所有得到的都是從別的地方偷來的,就是寶葫蘆的不可告人“秘密”。

相對於作家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等書籍諷刺意味十足,揭露社會黑暗和不平等不同,《寶葫蘆的秘密》更多的是從教育方面出發,帶給兒童讀者收穫,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

《寶葫蘆的秘密》是作家張天翼的最後一部長篇童話作品,本文將從四個角度粗淺分析一下小說中的敘事方法和寫作手法,還有主人公王葆,寶葫蘆這兩人物角色以及小說對於現實的意義。

1.作家張天翼的敘事方法和寫作手法

  • 關於作家張天翼

作家張天翼,原名張元定,號一之,祖籍在湖南,出生於南京。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兒童文學作家,他在1928年二十三歲那年以筆名“張天翼”發表了一部短篇小說《三天半的夢》,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寫作之旅。他曾在以現實主義手法,嘲諷,諷刺的小說風格,寫下來許多鉅作,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安徒生”。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寶葫蘆的秘密》是作家張天翼年過半百後寫下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作品創作於五十年代,數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兒童中最受歡迎的故事書之一。其文章充滿許許多多張天翼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算是放到如今的21世紀同樣有所收穫,這些道理照樣適用。

  • 《寶葫蘆的秘密》中所用到的敘事方法。

一般我們所知小說中常用的敘述方式有正敘、倒敘、插敘、平敘等。

正敘是指按時間發展先後依次敘述情節,倒敘是將故事中某些發生較晚的情節或結尾先行交代,再回過頭來敘述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和發展過程,插敘就是指在正敘中暫時中斷主要情節的進展,而插入相關事。

《寶葫蘆的秘密》就使用了最常見的正敘加插敘的敘事方法,以主人公王葆第一人稱方式進行記敘,給讀者一種有共鳴感,引人入勝,彷彿身臨其境。

  • 《寶葫蘆的秘密》中所用到的寫作手法。

在該小說中作家張天翼講述王葆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以現實社會為基礎,王葆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

1.多處適用口語化描寫。

口語化描寫是指以對話,口頭語,方言等來描述一件事物,或者是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乖小葆,來,奶奶給你洗腳。”奶奶總是一面攆我,一面招手。

“我不幹,我怕燙”我總是一面開一面擺手。

“不燙啊?冷了好一會了。”

“那,我怕冷。”

以上片段於王葆奶奶想要給王葆洗腳,卻被百般推辭後產生的一系列對話,作家張天翼在一開始就使用了非常口語化的描寫,使我們在觀看過程中就知道奶奶十分的寵溺和縱容王葆,沒有過多旁白解釋,就向我們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張天翼所有童話作品都能十分自然的以兒童的口語來表達幽默,具有小孩子的“天馬行空”的思維模式和“幼稚有趣”的語言特點,讀起來通俗易懂,這些口語對話詞彙展現了兒童的現實社會,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既樸素易懂,又簡潔凝鍊,深深吸引著兒童讀者。

2.語言風格極具幽默性

陳伯吹曾說如果要寫童話小說:“他需要自己化身為孩子,用孩子心靈想,用孩子眼睛看,然後用孩子嘴巴說話……”

“格咕嚕,格咕嚕。在這兒,在這個。”

“你嘆氣呀,嘆氣也白搭,反正你失了信。”

作家張天翼的童話小說大多使用第一人稱,或以兒童的口吻來敘述事件,顯得生動有趣,閱讀起來也十分輕鬆。

3.全文多處描寫生活片段,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寶葫蘆的秘密》講述的是主人公王寶的故事。其中作者張天翼多次描寫王葆在家裡和在學校的事情,場景反覆多次出現,加強了讀者記憶,這些在家裡,在學校和朋友們發生的事情,都讓讀者產生似曾相識的共鳴感,彷彿就在訴說自己的故事,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2.分析作家張天翼筆下的主人公王葆以“本我”與“超我”為矛盾,從一開始的“迷失”再到“尋找”自我。

  • “本我”與“超我”的矛盾。

查閱百度可知本我是指人在潛意識下的思想,本我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簡單來說就是以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等約束本我,兩者成相互對立的狀態。

你想,那還了得起!我要一個電磁起重機——馬上就會出現。我要一個飛機模型——那容易!喏,這兒!我要一篇文章去投稿,難道會沒有麼?有,有,現成!誰要是樂意跟我比賽——請他出題目就是。栽樹也好,釣魚也好……

王葆一開始釣到寶葫蘆時,本我下意識就想擁有這個出現在奶奶故事中的心心念念許久的寶葫蘆,想要擁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從以上這個片段就可以看出來王葆對於寶葫蘆的突然出現並沒有過多的在意,他只在意寶葫蘆是否可以讓他擁有自己所說的一切。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但當王葆答應保守秘密,擁有了寶葫蘆之後,他就一直不斷處於本我與超我的各種糾結與矛盾中。

他一邊想要告訴所有的人他擁有了一個寶葫蘆,一邊又只能保密,怕自己告密後不能擁有寶葫蘆,一邊要用寶葫蘆的魔力,來為自己實現願望,一邊面對突如其來的擁有的東西不知所措,面對朋友,家人的詢問,他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煎熬,這令王葆根本無法開心,充滿煩惱,卻無法和他人所說。

  • 從“迷失”到“尋找”自我。

該故事文字功底深厚,語言親切幽默,極具教育色彩,表面看來不過是小學生王葆擁有寶葫蘆後做的異想天開的美夢,可作家張天翼想要告訴我們的遠不止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

一開始王葆迷失了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他都想著讓寶葫蘆“變”出來,他沉迷在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假相中,直到寶葫蘆一次又一次的“失誤”,讓他感受到了寶葫蘆雖好,但是卻很麻煩。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比如他讓寶葫蘆變出來了一桶魚,可誰知道被好朋友鄭小登的姐姐質疑:“河裡只有鯉魚,沒有金魚。”,這讓他不知道怎麼解釋,因為他從來沒有自己釣上來一條魚,他也不知道小河裡到底有什麼品種的魚。

比如他答應給鄭小登的姐姐借《科學畫報》,但是沒有借到,寶葫蘆就“聰明”的替他放到了書包裡,這使他打破自己不撒謊的原則開始騙人,不斷出糗。

可是在一開始他並沒有感覺到寶葫蘆所帶來的不便,他將所有的不順全部怪在寶葫蘆頭上,直到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他離最初的自己越走越遠時,他終於開始下定決心扔掉寶葫蘆,找回自己,因為他明白:世界上任何東西只有自己親自做出來才是真正的寶貝。

3.細數兒童童話故事中出現的“寶葫蘆”,寶葫蘆作為書中第二個主人公到底有何作用?

小時候第一次看《寶葫蘆的秘密》時每天都羨慕王葆,在想如果我能擁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寶葫蘆會替我完成我所有不想做的事情,會讓我實現所有的願望。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看過童話故事的人,總會發現不少故事中會有一個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可以幫你實現願望的角色,比如在我國童話故事中最常聽見的阿拉丁神燈,魔毯,七色花,神筆馬良等。

在該小說中承擔這一角色的是寶葫蘆,它的作用就是幫助王葆完成所有的願望,讓王葆幸福快樂,而故事中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著王葆和寶葫蘆描寫,加入了幻想和現實元素,使作品呈現出亦假亦真的模樣。

對於寶葫蘆的出現,作家張天翼可能考慮到50年代兒童的接受度給了它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下文:

“寶葫蘆,你還是住在龍宮裡麼?”

“哎,現在還興什麼龍宮!”——那聲音真的是從河心的水面發出來的,字音也咬得很準確,不過總不大像是普通人的嗓音就了,“以前到興過,從前我爺爺就在龍宮裡帶過……”

我忍不住要打斷它的話:“怎麼,你還有爺爺?”

“誰沒有爺爺?沒有爺爺哪來的爸爸?沒有爸爸哪來的我?”

寶葫蘆和所有人都一樣它有自己的爺爺和爸爸,也會經歷生老病死,唯一不同的就是它有“魔法”,可以實現願望,拉近讀者距離,使讀者記憶深刻,不會覺得遙不可及。

寶葫蘆確實幫助王葆實現了以前不可能的願望,讓他受到了同學們的特殊關注和刮目相看,滿足了王葆的“虛榮心”,但也讓王葆變得撒謊騙人,懶惰,更加依賴寶葫蘆。

作家張天翼寫寶葫蘆的作用,看起來是個人人都希望擁有的寶葫蘆,可實際上卻以主人公王葆的煩惱和“痛苦”經歷告訴我們寶葫蘆的弊端,它雖能讓我們擁有所有美好的一切,卻無法讓我們逃過內心煎熬,獲得真正的開心。

4.作家張天翼筆下的《寶葫蘆的秘密》對於現實有何教育意義?

①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

因為生活中充滿了太多難題和無力解決的事情讓我們感覺束手無策,所以我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曾幻想擁有一個寶葫蘆,讓自己變得無所不能,可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從小老一輩的人就教育我們: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不要老想著不勞而獲,腳踏實地少說多做,才能創作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主人公王葆雖然擁有了一個寶葫蘆,但是,他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

這天晚上我好久好久沒睡著。

奶奶說得對,我從來不撒謊。可是現在——唉,奶奶你哪知道!——我跟爸爸也不能說真話了。現在,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愛我的人,我就越是得提心吊膽地防著他。我也怕見我最想見的好朋友們和同學們。

從王葆的心理話可以看出奶奶和朋友們一致堅定的認為王葆從來不會說謊,可是從擁有寶葫蘆的那一刻起他就變得開始撒謊,遠離朋友,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去圓謊,辜負其他人對他的信賴,承受著不安,寶葫蘆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兒餅也不能讓王葆變得開心。

②“願望”不是自己完成的,終究是黃粱一夢。

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知道小說中所有的情節最終不過是王葆做的一場夢,夢裡有寶葫蘆,有已完成的夢想,吃喝玩樂都不愁,夢裡什麼都有,唯獨離親情,友情越來越遠。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最後王葆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所以他在夢裡告訴大家有關於寶葫蘆的秘密,希望能夠得到原諒,還好這些都只是一場夢。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是真的,而不是一場夢那麼,王葆已經為了追求表面的“美好”而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了。所以,這個世界上任何美好的夢,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實現,否則都是南柯一夢。

③被假象所迷惑,會迷失自我。

寶葫蘆就像是一個暗中的操作者,用“花言巧語”迷惑王葆,讓王葆慢慢陷入它為他織的甜蜜網中,就像是作家張天翼的另一本小說《大林和小林》一樣,有錢人的生活,深深吸引著大林,所以他最後變成了一個失去了思考能力,行動能力,餓死在富翁島的大胖子。

我自己可也從此得了一個經驗教訓。我說:“王葆哇,往後可別做這一號夢了!要做,就得做一點兒別的夢。”


豆瓣8.4分深受大眾喜愛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但是,從以上最後結尾片段可知在這個故事中王葆最終沒有變成和大林一樣的人失去自我,他迷途知返,放棄曾經羨慕不已的生活,坦白一切,並且刻苦學習,努力創作自己美好的生活。

結語——

《寶葫蘆的秘密》講述了主人公王葆以日常生活為背景,做了一場奇思妙想的夢,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教育兒童讀者打消不勞而獲的想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帶給眾多讀者感悟。

作家張天翼喜歡觀察生活,瞭解兒童,善於描寫他們的心理變化和狀態,所以在故事中幽默風趣的風格,將人物角色形象和口語化語言刻畫的十分逼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如果有時間大家可以陪孩子們一起閱讀《寶葫蘆的秘密》,我相信一定受益非淺。

撰文:白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