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双烈女碑》,全称“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是中国近代名家碑刻之一。他的书者是天津近代书法名家华世奎。我从前些年开始学习书法临习颜楷时,就知道了华世奎,知道了《双烈女碑》,看过碑拓,知道双烈女碑就在天津。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双烈女碑》记载了民国初年南皮张家的两个女孩,17岁的丽姑和14岁的春姑誓死抵抗被骗卖到青楼的原委。在近代,天津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推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等,而华世奎公认位列榜首。华世奎作为一位当时的书法大家,怎么会为两个小女孩书写碑文呢?

张氏姐妹被逼殉节的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个女孩死后,张氏家族在津居住的有名望的族人张权(张之洞之子)、张曾敡、张凤元等联络津门绅士严修、华世奎等人,一方面要求天津高等审判厅改变原判伸张正义,另一方面积极为两烈女筹措丧事。两烈女被安葬后,其母回南皮,利用各方捐助的丧葬余款,会同张氏族人在南皮县城里建了“双烈女祠”,祠内烈女碑有两块,分别为张曾 张瑞荫撰文,张榛、华世奎书丹。据说两块碑在文革时期被毁。而现安置于天津中山公园这一块,具体是如何的来源,还有待详查。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图片为华世奎书双烈女碑记

既然有碑在,就想要饱饱眼福,看看真迹。据说烈女碑现存放在中山公园,前几日赶上一个好天气,就到中山公园去一看究竟。

中山公园在天津市河北区。在此之前还没去过。我和友人驾车前往。我们顺着中山路,案导航的指引前行。当导航提示已经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们却没有看到公园的影子。路边都是店铺和楼房,公园这么明显的环境怎么一点都看不到呢?心存着疑惑,我们把车停在所谓的目的地前面不远的停车场,一边沿中山路向回走,一边向路边巡视。没几步走到了一条小吃街的路口,卖的都是各种小吃,还挺长的一条街,往小吃街的尽头一望,不成想远远就望见了“中山公园”几个字镌刻在公园门口牌坊的中间。原来这个公园藏在居民街区里面了啊。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小吃街的食品都是一些天津特色,我们买了糕干和炸糕吃,味道还不错。一路看小吃,尝小吃,就到了公园的门口。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进了公园,发现里面人还不少。一些老人们在锻炼,聊天,下棋等。公园左侧的一排房子,后身带走廊,设计成一个个半圆形的拱门,房子看起来古朴,显旧,很有历史感。房屋的外墙上挂着一幅公园简介。这要仔细看一下。

1902年,选定这一块辟建公园,1907年竣工。1912年更名为河北公园。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两次到公园来巡查和演讲,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时,又将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沿用至今。

公园不大,没走几步,我们就在公园的中间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再往左前方走,看到一个大的玻璃建筑里矗立着很多快石碑,心里,一喜,赶紧走近仔细辨认那块我要找的碑。遗憾的是每一块碑看过,也没有双烈女碑。这些碑都是天津各地发现的陈列在这里。有的碑上的字迹几乎不可见。又顺着公园边上往右探寻。又看到了“十七烈士纪念币”“魏士毅女士纪念碑”,感到这个公园别看不大,还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正在疑惑是不是网上查到的信息已经过时,其实双烈女碑已经不在这里的时候,看到了前面不远处的一个绛红色尖顶的凉亭。树丛掩映之间,亭子里立有一块石碑。走进细看,正是双烈女碑。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石碑大概有两米多高,安放在一个方形的碑座上。外表上并没有什么残缺,碑文也清晰可辨,只是不知是什么缘故,从碑顶往下,像是被雨水冲刷过的,留下一道道不规则的痕迹。

碑文是由当时的奕劻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亲自撰写,碑额由书法家张寿篆书,大书法家华世奎书丹。碑的前后两面都是刻写的碑文内容。处于敬意,认真释读碑文如下:

南皮张氏两烈女碑。两烈女,南皮张氏故相国文达公之族。别居偏坡营,祖制安当徙武清。为子绍庭纳妇金氏,生两烈女。绍庭来天津,以贸易折阅赁车为庸,自食其力;妻金率两烈女以针黹 佐之。绍庭素迂讷,一日丧其车,主人索之急,力不能尝,夫妇相与泣。有戴富有者,故无赖,布党羽四方,诱致良家子女,居奇牟利。侦知绍庭有女,遣尝与往来王宝山,伪为慰问者。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乘间与言,曰:徒泣无益,有两女,得一聘金可尝也。因为媒,以次烈女许戴富有长子。书约时,宣统二年庚戍也。癸丑三月,绍庭卒。戴妻马来言,吾不忍漠视戚党孤寡,茕茕无依,邀往同居。金初以其意善也,携子女同往。戴既得两女,欲去其母,遣马喻以再嫁。金久主戴,习知所为,窃不然之,即闻再嫁言,恚且恨悔。默计前事为人绐,氣图别居。明年,僦屋西关外千佛寺旁。将移居,戴竟留长烈女不遣。金数来迎其女,语交斗,马直前批其颊。叱众殴之。邻比闻其家诟谇号洮,白之警察,事直长烈女从其母归。戴遂以金悔婚,讼诸地方审判厅。谓金以两女许其两子。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厅判以有约者为信,戴遂悔前约,更造伪约二,一约长烈女字己长子,一约次烈女字己次子,以其党王宝山为之证。上控高等厅,厅判两烈女俱归戴。有其献辞所据曰:媒有证,婚有书。金愬戴所为不善。曰:此一事,彼一事,不相涉也。此判既定,戴益肆无顾忌,遣王宝山来定婚期迎娶。曰:不从无幸。金方张皇无措,两烈女已潜置毒物,伺母寝熟,吞之。翌日,毒发,俱死。实维丙辰三月十七日。长烈女名丽姑,死年十七;次烈女名春姑,死年十四。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余编《畿辅烈女传》,尝约取其事载入贞烈门中,用传不朽。乡人复伐石,属余为文,揭之通衢。余既据事略叙。远视前传加详矣,乃系其后,曰:甚矣,人死之难也,当必死之时。又值不可不死之事。或乃隐忍求全。希图徼幸,卒至身败名裂已,亦不免于死。或卒与死会。一瞑无复顾虑。死一也。以视从容就义,如两烈女者,岂可同日语哉!闻次烈女毒发时渴甚,求水,长烈女呼谓之曰:妹,吾与汝求死,饮水则毒解不死。吾今正待汝偕行也。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呜呼!可哀也已。昔尝怪吾古时礼教修明,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化行俗美,上下同风。而诗书所载节烈之事,反不若后时之盛。今而知其盛,乃正末俗之衰。有以激之成也。末俗既日益浇漓,士大夫且不免从与具靡。而妇女之节烈乃以激而愈出。此古圣赞易所以独有,取于坤之无成代终。而今日有心世道之君子,所急于表扬而维护者也。两烈女葬于天津西关外贞烈墓之次,并附著焉。天津徐世昌撰文。天津华世奎书丹。天津张寿篆额。岁在上章涒滩秋九月廿一日立石。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释读碑文的过程,就像是听人讲了一遍这两个女孩以死殉节的故事,自己也深深的被这么小的两个女孩子宁死也不愿被人践踏的勇烈之情感动。

回到现实,事件已经过去了100余年。如今,两烈女的事迹由名家的撰文书丹被流传下来。再观碑文,华氏书法有如苍松翠柏,挺拔厚重。笔笔中锋,法度严谨。以此书法表达两烈女的事迹,令瞻仰者顿生肃穆和崇敬。

「艺书法」带你探寻大书法家华世奎书《双烈女碑》(原创)

我前前后后围着这块碑转了很多圈,逗留了半个多小时,以至于旁边一群锻炼的大爷大妈都很奇怪的观望我,或许是认为我发现了什么不被人知的秘密吧。双烈女碑,我闻其名也有些时日,今天终得一见,一方面为两烈女的贞烈事迹慨叹,令一方面也为亲眼欣赏了大书法家书丹的碑刻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满足。

看完碑刻,小小的中山公园也走过了一遍。出了公园回家去,一路上脑子里还转悠着那个故事和那块碑刻的字迹。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流云艺朵”

您对双烈女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