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自提”火了,怎樣做好它可以學學永輝物美



到店自提”火了,怎樣做好它可以學學永輝物美

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接觸配送服務強勢崛起,到店自提與到櫃自提一時風頭無兩。

無論是傳統零售巨頭如永輝、物美,還是有著互聯網背景的美團買菜、蘇寧小店,以及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前置倉企業都在加緊佈局線下自提業務。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線下自提業務在疫情期間集中爆發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自提模式可以讓消費者無需與配送員直接接觸,避免送菜時可能存在的傳染風險;另一方面對於平臺而言,配送員減少了等待時間,加上路程上也有縮短,相對減少了配送時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送效率。

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林鑫認為,“現在競爭的多是存量市場,即便線下自提可能只是補充性業態,但也是一塊不可忽視的蛋糕。”

那麼,在疫情之下或之後,線下自提對零售企業而言有哪些好處?零售企業又應該如何來做好線下自提業務?


趨勢 | 疫情催熟線下自提


疫情之下,到店自提與到櫃自提成了保障消費者安全購物的重要利器之一。

從1月20日至今,京東七鮮生活線上訂單增加了1.5倍,到店自提訂單增加了1倍;整體銷售增長了2倍,用戶增長1.5倍。七鮮生活業態負責人孫熙超表示,此次疫情,將讓全渠道成為必然趨勢,加速強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疫情中,很多偏向於線下的年輕用戶,因為外出不方便、不安全,開始關注線上APP。他們在APP使用過程中得到好的體驗,將來會沉澱為全需要型的客戶。”

到店自提”火了,怎樣做好它可以學學永輝物美

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瞭解到蘇寧旗下的蘇寧小店App有個“蘇寧菜場”專區,可以提前1-2日下單後到店自提蔬菜生鮮。目前,蘇寧小店在南京已經有61家店在做自提業務。除了到店自提,社區智能自提櫃業務當下也迎來發展時機。

宏觀層面,國新辦提出了“要積極推廣智能快遞箱模式”;微觀層面,因防疫需要,“無接觸”服務開始受到消費者更多的理解與歡迎,招商證券長期關注零售的分析師李磊認為,“社區自提櫃的消費履約習慣也正在被培育,相比過去,社區自提櫃有更大可能成為生鮮‘最後一公里’的一個解決方案。”

每日優鮮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鋪設無接觸配送存放點,未來還會登陸杭州、蘇州等城市,計劃覆蓋近萬個小區。在杭州濱江區西興街道連園小區,永輝推出的生鮮智能快遞櫃也於2月底正式啟用。

多點聯合物美髮起倡議,在全國範圍內推出“無接觸式”社區抗疫提貨站,並率先在北京落地“物美多點社區抗疫提貨站”。多點合夥人劉桂海表示,“社區抗疫提貨站是疫情下的產物,執行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要求高,建設過程中獲得了各級政府、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多點聯盟中100多家連鎖商超積極參與,無接觸式自提網絡體系將迅速向全國鋪開。”

到店自提”火了,怎樣做好它可以學學永輝物美

顯然,隨著防疫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加強,到家生鮮電商平臺推出的無接觸配服務,從原先放到消費者門口變成了放在小區門口再到更為安全、便利的自提貨櫃。“對消費者來說,生鮮商品如果被放在環境完全無法確定的場所,消費者不得不盡快取貨,同時這種方式也增加了錯拿、丟失的風險,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衛生和食品安全隱患。而放在自提櫃內,這些風險都可以有效避免。”林鑫說。


好處 | 成本與損耗雙降,客單提升


與到家業務相比,線下自提對零售企業來說有哪些好處?解決了零售企業的哪些痛點?通過採訪一些業內人士,龍商網&超市週刊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到店自提”火了,怎樣做好它可以學學永輝物美

一是配送成本大幅減少。零售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前端、中臺、後端等各個環節都是需要人手。而近些年,隨著到家服務的興起,門店配送人員呈幾何級增長,少了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就少了很多人力花銷。

據瞭解,目前一線城市的每單配送佣金當下在5-10元區間,二線城市每單配送佣金在3-8元區間。在社區場景下,配送的多是圍繞餐桌展開的高頻剛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蔬果、肉蛋等生鮮品類。生鮮品類的特點就是毛利低、損耗大,這就使得商家會在配送費上加碼,但過高的配送成本很難做到全客群覆蓋,願意承擔的多是對時間敏感度高的年輕群體。

而目前在社區面臨的問題則在於,買菜、買日常生活用品的用戶主力還是大爺大媽,以及家庭主婦,他們對價格敏感度非常高,如果讓他們支付配送費用,相對比較難。

二是租金成本減少。零售業運營的第二大成本就是物業租金成本。到店自提就是做社區門店,而做社區生意就要做生鮮。而易損、重陳列的生鮮對門店面積要求高。可以說,門店面積是生鮮超市經營的剛性成本,這也是很多便利店捨棄生鮮的一大原因。

“面積本來就小,還去經營損耗大、毛利低,同時要顧到消費體驗的生鮮商品,這是個難題。”林鑫表示。

而到店自提是線上下單,預約時段自提,比如次日自提。不需要太多固定面積來進行“寬鬆”陳列。李磊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做到店自提業務的門店,都是幾十平米、一百平米左右的店。同時,裝修也可以相對簡單,可以適當減少在氛圍營銷、貨架陳列等上的投入,這又可以少去一筆花銷。”

三是客單價提高。線上下單、門店自提這種模式,需要消費者再跑一趟,這就會由即時性消費轉為有計劃性的購買。自提履約場景會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約束”。它其實不是要求消費者每天都來,而是一週來個一兩次,把東西買齊就可以了。

而計劃性購買就意味著消費者單次購買的商品件數會相對更多,客單價也就隨之提升。林鑫稱,“做社區生鮮超市,要獲得持續性盈利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客單價能否增加。客單價一提升,那麼生鮮每單毛利也就會增加。每單毛利額低要覆蓋成本,就要求單多,就要求客流量大。客流量大也意味著商鋪租金成本高。”

四是損耗降低。到店自提是按線上訂單來集採集配,按需定採。所以,損耗就降低了,不會有太多浪費。在門店現場售賣,則損耗會大。

“像社區小店做生鮮,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預估需求很難,小店是很難把控需求的。這造成社區小店的損耗很大。”李磊分析說,“自提就是不讓消費者現場挑選了,也就減少現場挑選造成的損耗。由於是按需定採,可以更好地把控生鮮商品的鮮度等品質質量,同時門店的用水用電成本,理論上也都是可以節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