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何谓之武?止戈谓之曰武。

「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止戈为武

这句话出自于楚庄王之口。楚庄王是一位极富有政治才能的君王,他继位之初,楚国内忧外患,外有齐、晋、秦等强国环绕,内部政治被各大集团所控制,实际上刚开始他是被架空的君王,所以他选择隐忍,厚积薄发,在暗中观察忠奸。在他取得实权后,采取一些列的政治手段,使楚国强大起来。在中原大国的眼中,楚国一直是野蛮的国家,下臣弑君时有发生,发动战争也是吞并小国,完全不合周礼。然而楚庄王却改变了现状,问鼎中原。

「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楚庄王

楚庄王刚刚继位,不理朝政,每天白天打猎,晚上饮酒作乐,并宣布谁敢来劝谏就处死谁,朝政全都被他的两个老师把控,内忧外患使得楚国岌岌可危。楚庄王有一匹爱马,每天吃的都是好的东西,住的是豪华的房子,最终这匹马因为营养太好,肥胖而死。楚王很伤心啊,就宣布要用士大夫之礼来安葬这匹马。楚国的大夫不乐意了,这君王怎么能昏庸到这种地步,这不是骂我们是畜生嘛!但是一个个的都敢怒不敢言啊,因为庄王下了命令,谁敢议论葬马就处死。这时候有个叫优孟的,跑进大殿里面,失声痛哭。庄王很奇怪,我的爱马死了,你怎么哭的比我还伤心啊?优孟回答道:”想我大楚,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大王的爱马死了,这可是国之重宝啊!只用士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实在是太轻贱了啊!我为这匹马感到悲哀啊,所以失声痛哭,还请大王用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这样它才死得其所啊!“楚王听后,不作一言。

「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优孟讽庄王

三年过去了,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声色犬马,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候的朝廷在内有叛乱,在外陈、郑等国都脱离了楚国依附晋国。大臣成公贾忧心忡忡,但是又不能明说。他跑到楚王面前说:”听说大王很聪明,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通,所以过来向大王请教。“楚庄王来了兴趣,便问道:”哦?什么事能困扰你这么久?“成公贾说道:”在南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一声也不叫唤,明明有很大的翅膀,却怎么也不肯飞,您说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思索了一会,回答道:”你说的这只鸟我知道,这是一只神鸟,它要么不飞,一飞冲天,要么不叫,一鸣惊人。“不久,庄王上朝,整顿内政,平定叛乱,厉兵秣马,楚国开始强盛起来。

「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一鸣惊人

在周都洛阳边上,有个小国陆浑戎国,楚庄王带兵讨伐它,这是楚庄王首次涉足中原,也是他图霸的开端。弱小的戎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瞬间溃败,楚国大获全胜之后他并没有退兵,而是带着部队越过洛水,来到了周王朝都城下面。为了彰显军力,楚庄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下可把周平王吓坏了,他不知道楚国这样大张旗鼓地在洛阳城下阅兵意欲何为,赶忙派遣大臣王孙满以犒劳楚军为名去打探虚实。楚庄王盛宴款待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周朝老臣,推杯换盏之间,楚王问王孙满:”我听说洛阳有大宝贝,九鼎。传说是大禹治水稳定九州的神物,不知道这些鼎到底有多大又有多重呢?“自古以来,九鼎就是王权的象征,王孙满听到这些话很快就明白了楚庄王的话外之音,看出了楚庄王的野心。但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老臣,他说道:”大禹制鼎以安天下,自古有德之人配有九鼎。夏桀无德,九鼎落入殷商只售,商纣无道,九鼎归于大周。由此可见,人若是无德,九鼎虽重必然换主,人若有道,九鼎虽轻,却坚定不移!至于九鼎的轻重大小,这就不是你应该过问的!”

「其五」戴上面具声色犬马,取下伪装洛阳问鼎

楚国自知无法灭周,便回国励精图治。这是陈国发生内乱,楚国出兵,打败了陈国。按照楚国一贯的作风必是灭掉陈国,然而楚庄王却没有这么做,只是让陈国归附。本来依附楚国的郑国投靠了晋国,楚王很生气,就发兵攻打郑国。郑国马上向晋国求助,楚庄王亲自擂鼓助威,大败晋国,报了城濮之战的国仇,然而楚庄王却不下令追击晋国,他说:“晋国楚国都是大国,早晚都得议和,又何必连累更多的人呢?“晋国退兵之后,楚庄王原谅了郑国的叛变,并于郑国议和,并没有大肆杀戮。接着楚庄王又让宋国臣服,楚国成为了中原霸主。

楚庄王尊重生命,提出止戈为武,与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相吻合,孔子称赞楚庄王是儒家思想的伟大践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