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和钟会都是司马懿的学生嘛?钟会为什么陷害邓艾呢?

柒阿七


邓艾、钟会都是司马懿的学生,为啥钟会要陷害邓艾?



邓艾确实是司马懿发现、培养、提拔,逐步成为名将的。但钟会从年龄上,就是晚一辈,钟会至少比邓艾要小二十五岁以上。钟会实际最早是结交司马懿儿子--司马师,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千死士中,那种智谋型明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钟会作为卧底,提供了小皇帝曹芳、大将军曹爽兄弟、陪同文武百官一行,准确地出发时间、路径、活动安排等细节,为政变完胜立了大功。



先不说撮合的邓艾、钟会师兄弟,就算两人真的师出同门,在现实的地位、名利面前,也苍白无力,不值一提。君不见,孙膑庞涓之事乎?那当初何等亲密,然庞涓对孙膑,不但谎话连连,还挖去髌骨、极尽心思,多次欲置孙膑于死地。多亏孙膑机智,装疯卖傻,天不灭曹,才躲过算计,死里逃生。后来终于熬过苦难,东山再起,扬名立万,报了当年遭陷害之仇,不过,身已残疾,名位又有多大获益啊!



司马懿发现邓艾,在很早以前。正始四年(243)东吴威北将军,都乡候诸葛恪,就是诸葛亮哥哥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这诸葛恪自小聪明伶俐,32岁时,孙权就破格提拔、擢升为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升任威北将军后,诸葛恪报告孙权,想出兵攻打江北重镇舒城,得到批准。由于当时曹魏重点在西线,诸葛恪顺利攻占舒城。这年九月,司马懿奉命收复失地,诸葛恪探听到司马懿军力强大,就自动焚烧财物,弃城而走。



收复舒城后,司马懿上表,建议在此地屯田,兴修水利,搞好经济建设,得到批准。有人给司马懿推荐一篇文章,叫《济河论》,司马懿读了,感觉不错,看作者叫邓艾,是一位下级军官,司马懿亲自召见,四十出头的邓艾,壮实朴素,睿智机敏,了解到邓艾身世坎坷、历经磨难,给司马懿留下很好的印象。那时,司马懿还没有高平陵政变,还在地方上,就是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从此,司马懿就盯上这位年轻人,不断有意识培养,提拔,邓艾也不孚众望,成长进步很快。但后来司马懿迫于形势,被曹爽逼上一个虚职--太傅,需要韬光养晦。邓艾司马懿之间,也就没啥联系了。



钟会作为司马师的得力助手,被留给司马昭,正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司马师因眼瘤手术感染,病逝于许昌。司马昭因为担心朝中有变,急于返回洛阳,但皇帝曹髦下昭,说淮南刚平定,那一带还不稳,要司马昭就地驻防,不必回洛阳。这是一个难题,司马昭如不回京,曹髦要是有啥动作,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要回就是抗旨,咋办?



钟会给司马昭出主意说,诏书没有直接下达给司马昭,而是下达给随军的尚书傅嘏,可以让傅嘏上表,说明司马昭必须回京的理由,傅嘏的表文一发出,司马昭就率领大军返回洛阳,不几天,就到了洛水南岸,这时,聪明的曹髦,又发来新的诏书,新诏书中,只字不提让司马昭就地驻军的事,从新擢升司马昭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钟会通过这一事件,成功把宠爱移换至司马昭。



但人太过聪明,也容易出事。就像前面提到的诸葛恪,儿童时代就被孙权夸赞,但父亲诸葛瑾就预言,这小子聪明外露, 可能连累吾家。后来,诸葛恪执掌大权后,像曹爽那样,太过跋扈专权,被孙峻设计擒拿斩杀,诛灭三族,应验了诸葛瑾的预言。钟会被任命为伐蜀统帅,率主力十多万,分两路入侵汉中,位在老资格、年龄大的邓艾之上,但钟会后来又受姜维蛊惑,走上谋叛造反、割据益州之路,结果身败名裂,遗臭后世。



在这个过程中,钟会抓住邓艾失误,上表攻击,先拿下邓艾就是必然的。邓艾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糊里糊涂,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乱杀混杀,至死都不明白究竟为啥,父子双双死于非命,实在可悲可叹。(532)


流誉后


一、邓艾、钟会和司马懿的关系

首先强调一下,邓艾、钟会和司马懿根本没有师生关系;所谓邓艾、钟会为司马懿的门生,是在《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的电视剧中穿凿附会而来,不值得一信。

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地区的大族,邓艾自幼丧父,曹操南下荆州后,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氏被强迁到汝南作屯田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但由于口吃,仅被任命为看守稻草的小吏。就这样,邓艾在平淡中熬了近二十年,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直到有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见到时为洛阳太尉司马懿。受到司马懿的赏识,被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所以说,邓艾与司马懿的关系就是被赏识的上下级关系而已。

钟会出身颖川士族钟氏,为太傅钟繇的老来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与同为名门公子的司马兄弟在年轻时就有所交往,直到高平陵之变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成为了曹魏的幕后执掌者。而钟会早年就很早受到司马师的赏识,是其重要幕僚之一。所以说,钟会与司马懿的关系,还不如与司马师的关系,钟会是司马师赏识的亲信之一。

二、钟会陷害邓艾的始末

景元四年,魏国举兵三路攻打蜀汉。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邓艾率军偷渡阴平首先进入成都,蜀汉灭亡。与钟会相持于剑阁的姜维在得到刘禅的命令后,便到钟会军中投降。邓艾因灭国之功,被进位太尉,封邓侯,两个儿子为亭侯;统帅钟会也进位司徒,封陈侯,其二子也都封为亭侯。

然而居灭蜀之功的邓艾,擅自任命官员,越过钟会上书司马昭。这已经触了钟会的逆鳞,加之姜维的撺掇,钟会上书司马昭说:邓艾居功自傲,阴谋造反。司马昭面对手握大军的邓艾,当然充满了怀疑,就将邓艾扣起来,押往洛阳。钟会抵达成都后,这时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加之邓艾手下庞大的军队,开始密谋造反。结果被早就防范的司马昭发觉,叛乱被很快的的平定下去,钟会、姜维被斩杀。而押往洛阳的邓艾父子被监军卫瓘派军追杀于绵竹,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安定郡小书生


才能功绩相匹的两个人,同朝为官,竞为雄长,是好事也是坏事。有竞争,相互都时刻不会松懈,比着学,竞着做,两人的才能业绩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然而长期的竞争,难免会相互嫉恨,谁都怕谁强了,就难免会为了各自利益,争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三国时期的钟会和邓艾,虽不是司马懿的学生,但都是深受司马懿父子赏识的人,特别是邓艾,正是遇到了司马懿,才有了人生重大转折,才让其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司马懿父子对两人都有知遇之恩,因此两人也拼命地为司马懿父子效命。钟会在高平陵之变后,成了司马懿父子重要幕僚,在淮南平叛毋丘俭和文钦后,司马师猝死,魏帝曹髦为了削夺司马氏军政大权,就令卫将军司马昭驻守许昌,让副将带领大军回朝,正是在钟会的谋划建议下,司马昭没听曹髦命令,亲自带大军回朝,自领大将军,保住了司马氏在朝大权。魏将诸葛诞叛魏投东吴,司马昭带魏帝统帅26万大军平叛,包围了诸葛诞所在寿春,东吴也派大军为诸葛诞解围,正是在随军的钟会出谋划策下,平定叛乱,斩杀了诸葛诞。因曹髦不满司马昭独揽大权,不愿做傀儡皇帝,谋除司马昭,机谋被泄,司马昭在钟会的策划下废杀曹髦,更立曹央为魏帝。司马昭擅自废立,引起朝臣议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此传出。为了稳定自己的朝权,急于立功震慑群臣的司马昭,提出了伐蜀计划,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但钟会力挺司马昭,被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263年魏国出动三路大军伐蜀,钟会带主力军10多万,其他邓艾、诸葛绪两路均受钟会节制。邓艾是文武全才的魏国将领,一直被派到曹魏西线防御蜀汉姜维的侵扰,胜多败少,有力地守卫了曹魏西部边防。263年与钟会一道发起了灭蜀之战,出奇兵,偷越阴平小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成都,逼迫刘禅举国投降,至此灭蜀成功。邓艾之所以能偷袭成功,一方面有其用奇兵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在于钟会正面战场牵制了姜维蜀军,不然邓艾上了阴平小道,也会被姜维剿灭,因此灭蜀功劳邓艾钟会应各占一半。钟会之所以要害邓艾,一是二人同朝为官,共侍司马氏,都想争功献能,相互妒忌,时间已久。二是邓艾偷袭成都成功,成了灭蜀第一功臣,钟会心自不平。三是钟会占据成都,感到自己有兵有权有地盘,天高皇帝远,不想再仰别人鼻息生活,又怕邓艾坏事。有鉴于这几点原因,钟会自然要寻机加害邓艾,正好这时邓艾灭蜀后居功自傲,又是以曹魏皇帝名义对蜀汉降臣大肆分封,任命部下做蜀汉地方官,触犯了司马昭大忌;又是立即向司马昭上书,想趁士气正盛,建议马上拿下东吴,丝毫不把司马昭放眼里;同时功高震主,立于曹魏朝,令司马昭不安;再加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善待属下士兵,渐失人心。钟会就趁机以邓艾假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意图谋反为由,将邓艾拿下,押往洛阳处理。谁知二人争功,钟会谋反事泄,钟会、姜维被乱军所杀,成都陷入混乱,押往洛阳的邓艾因其部下去追夺,而被斩杀。

可见二人虽才高能显,灭蜀争功,相互戗害,却都在老辣的司马昭意料掌控之中,被后世誉为杰出军事家的邓艾和被时人称为有张良谋略的钟会,在心机城府上仍与司马昭相差甚远。


sunjin72976689


\t你只能说,钟会和邓艾是司马懿的门生,而绝对不是学生。邓艾是武将,而钟会是儒将,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而且邓艾和钟会的社会地位并不一样,这决定了他们不会走相同的路,比如伐蜀之路就不同。那么钟会为什么要陷害邓艾呢?江湖小晓生认为这涉及到当时的具体情形。

\t邓艾屯田民出身,钟会是富家高干子弟。

两个人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邓艾原来应该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这是他后来能够有成就的主要原因。但是家道中落以后,他只能沦为屯田民。不过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读书,所以在屯田民中也是佼佼者,升迁的速度倒是挺快的。

\t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三国志》

\t而钟会则完全不同,他老爸是太傅钟繇,他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这可都是国家高级干部,钟会一出生那就是含着金钥匙的,所以跟邓艾完全属于两路人。这两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可能邓艾一辈子所追求的,正是钟会刚出生就已经拥有的。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有时候拼命追逐的,真的只是别人毫不费力就拥有的东西。


\t司马昭分兵三路,钟会独占鳌头。

因为钟会的出身,所以他早就在朝中为官,而且他比较聪明,得到了司马昭的肯定。在伐蜀的三路大军中,他一个人就独占鳌头,领兵最多,号称十多万。而邓艾这边却只有三万多人。路线也是完全不同的,钟会大军直逼剑阁道而来,而邓艾则选择了非常偏僻的阴平小道。瞎子都看得出来,邓艾所选的路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所以跟他同行的诸葛绪立刻调转方向,带着自己的三万大军,转而投靠钟会去了。这么一来钟会的实力大增,而邓艾的力量则被削弱。这是一种政治上不平衡的表现,从这个时候开始,邓艾其实就应该对钟会有防备心理,可是他实在是太实在了,只知道往前冲,却忘记了背后的阴谋诡计。

\t邓艾偷渡阴平,打下成都后却被诬告。

邓艾还是比较给力的,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居然从阴平小道强行打进了蜀地。蜀汉的军民压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出现的,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马,一个个都望风而降。刘禅慌了,急忙让诸葛瞻带领八万人马前往绵竹抵挡邓艾,最终全军覆没。成都城内只剩下了一万人马,而邓艾此刻已经将其团团围住。

\t会内有异志,因邓艾承制专事,密白艾有反状,於是诏书槛车徵艾。司马文王惧艾或不从命,敕会并进军成都,监军卫瓘在会前行,以文王手笔令宣喻艾军,艾军皆释仗,遂收艾入槛车。---《三国志》

不得已之下刘禅选择出城投降,这灭蜀汉的功勋便落在了邓艾的头上。如此大的功劳已经立下了,可钟会却还在剑阁外面打不进去,换做是你,你心里慌不慌?钟会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便向司马昭打小报告,说邓艾有谋反之心。

\t邓艾真的有谋反之心?反正他在蜀地并不老实。

邓艾打进蜀汉以后,并没有及时将刘禅和一干王公贵族都送往洛阳,而是在蜀汉内部安定民心。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了,如果他真的对司马昭死忠的话,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刘禅交给司马昭处置,毕竟他一个将领是没办法处置帝王的。而邓艾此刻俨然成为了蜀汉的太上皇,常常对蜀汉的官员包括皇族指指点点,认为没有他,这些人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t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三国志》

\t此外他一心扣留刘禅,按照他的意思是,要及时伐吴。他认为现在不动刘禅,是给吴主做了一个好榜样。确实也有这个可能,但是他的行为俨然已经到了不听从司马昭命令的地步,因为司马昭给他下过令这件事不应该太着急。所以邓艾到了蜀汉以后,似乎内心已经膨胀,不排除有谋反的可能。

\t钟会设计杀掉邓艾,他才是有谋反之心的主。

邓艾莫名其妙就被人给抓了,那他手下三万将士可不答应。这个时候监军卫灌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告诉这些人,自己也不相信邓艾谋反,一定会把实情告诉司马昭,为邓艾求情。可是在路上,卫灌就让人杀掉了邓艾,这一切都是钟会的主意。钟会这个时候到达成都,自己的野心也膨胀了起来。成都可能真的有一股魔力,无论是刘焉还是刘备,后来的邓艾还是钟会,到了这里就会莫名地生出一种野心。可惜钟会在计划谋反的时候,却遭到了手下人的反叛,显然他的手下里有很多都是司马昭的心腹。这是钟会棋差一招的结果,他始终都不是司马昭的对手。

\t江湖小晓生认为,钟会和邓艾的结局都是姜维造成的。

姜维在蜀汉后期,是大将军职位,奉命在剑阁抵挡钟会十多万大军,这是非常重要的职责。可是在成都投降以后,刘禅的一道诏书,让姜维也举兵投降,他手里可是有八万大军的。但是没办法,皇帝被人家给抓了,就算手里有兵,也复国无望了。所以姜维生出了连环之计,过去姜维和邓艾一直在边境对峙,打了很多年仗。所以他跟钟会说自己非常讨厌邓艾,现在他得了盖世奇功,可就没有钟会什么事儿了,这才有了钟会暗害。

\t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三国志》

姜维告诉钟会,钟会完全可以在蜀地自立为王,这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毕竟钟会的家人都在司马昭,只要钟会抵挡不住诱惑,极有可能家破人亡。所以姜维这一招太狠了,但是各为其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t江湖小晓生认为,邓艾的行为值得怀疑,确有谋反之意。

从蜀道伐吴简直就是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之前刘备做过一次尝试,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当时刚刚打下蜀汉,东吴防备森严,并不具备伐吴的机会。这个时候邓艾以伐吴作为借口,强行扣留刘禅,这是一种令人怀疑的行为。他极有可能有自己的打算,他给司马昭的信意思很明确,刘禅不仅要留在蜀汉,自己也不能回去洛阳,必须要留在这里。

这就很明确了啊,他想要在这里做太上皇。伐吴的时机成不成熟他丝毫没有做过考量,但是蹲在蜀汉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完全可以封闭剑阁道,自立为王。要不是钟会设计杀了他,他的名声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好,所以钟会的确是害了他,但也是救了他。


江湖小晓生


三国后期,蜀国势微,无力抵挡曹魏的攻击,被一步步蚕食。但是,在姜维率领的蜀国军队奋力抵抗之下,曹魏始终无法一下子吞并蜀汉政权。一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下,逼迫刘禅退位,蜀汉才正式被曹魏消灭。

蜀汉被灭之后,邓艾手下握有曹魏和蜀汉的二十万大军,这是一股非常强有力的部队。钟会看着蜀汉的大片土地和二十万大军,心中萌生了建立独立政权的想法。而邓艾是不会赞同他建立独立政权的,更不会把二十万大军交给钟会。为了夺取邓艾的兵权为自己所用,为了实现建立独立政权的理想,邓艾必须死!

我是“文史荟萃”,欢迎关注我,与诸君共赏历史!


文史荟萃


邓艾和钟会都不是司马懿的学生,但是邓艾应该算作司马懿的故吏,因为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

而钟会与司马懿没有太多交集,据记载,钟会在245年任秘书郎,247年任尚书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249年,钟会任中书侍郎。



而245年~249年间,朝廷的军政大权是掌握在曹爽手中的,当时的司马懿处于被曹爽排挤的地步,之后便装病,因此钟会的前两次升迁是得到曹爽的同意,而后一次升任中书侍郎应该是司马懿提拔的,因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是在249年的正月 。

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提拔钟会应该是出于拉拢士族势力,钟会可是颖川钟氏太尉钟繇的小儿子,当然把钟会看作司马懿的故吏也是可以的 。



门生是学生的意思,故吏是老部下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门生故吏,当时的魏晋时期已是士族天下,除了世家大族本身的家族,其所拥有的门生故吏也是他们势力的一部分 。

而邓艾和钟会都不是司马懿的学生,但是可以看作是故吏 。

邓艾和钟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邓艾出身寒门,身份低微,凭借才能从基层做起,被司马懿看中,得到提拔,如果没有司马懿的提拔,邓艾估计很难翻身 。



钟会出自颖川钟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凭借的出身,钟会一路绿灯,步步高升,除了出身,钟会还很有才能,正是因为出身和才能加在一起,才成就了钟会的地位 。

邓艾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经司马懿提拔后一步一步靠着自已的能力步步高升,在伐蜀前,邓艾已经凭借军功做到了征西将军的职位,不过这个时候,邓艾已经六十五岁了 。



钟会的才能主要体现在谋略上,经过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并得到司马昭的信任,成为亲信,到伐蜀前,钟会已经做到了司隶校尉的职务,并且还插手朝廷中的政事,钟会当时才37岁 ,可谓年轻有为 。

钟会为什么要陷害邓艾?

很简单,因为邓艾仗着功劳,开始漂漂然了,开始目中无人了,开始骄傲自大了,别说钟会,此时邓艾都没把司马昭放在眼里 。



看看邓艾逼降蜀汉之后,干了些什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钟会要陷害邓艾了 。

邓艾在灭亡蜀汉后,干了这些事:

1、大封百官,不仅封自已人,而且还封蜀汉降将,连蜀汉皇帝刘禅都封了骠骑将军 。

说句不恰当的话,邓艾有这个权力吗?当时的邓艾不过是个征西将军呢,连伐蜀主帅都是钟会呢,邓艾理论上是钟会的下属,如果你是钟会,下属邓艾在那里大封百官,是什么感觉?如果你是司马昭呢,又是什么感觉?

所以才会有钟会、师簒、田续等人联名上书陷害钟会,都看不惯了呗 。



2、筑京观,安葬阵亡士卒 。

筑京观彰显功劳也还可理解,但邓艾毕竟不是主帅,这么干完全得罪了钟会,况且邓艾在安葬阵亡士卒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他把蜀汉阵亡将士与魏国阵亡将士安葬在一起!

自已人和敌人的尸体埋葬在一起,这是什么感觉?邓艾手下的将士作何感想,完全让人无法理解,也难怪邓艾手下将领师簒、田续等人也对他不满了,就更别说钟会和司马昭了 。



3、司马昭的诏书来了,让邓艾不要自作主张,结果邓艾不但不听,而且继续上书司马昭,我们现在拿下了蜀汉,应该继续一鼓作气,拿下东吴,说了一大堆 。

你是司马昭作何感想?手下的功臣开始非议朝政,邓艾不过是个征西将军,因功被封为太尉,现在连司马昭的话也不听了,你说司马昭会不会想杀了邓艾?



而钟会看到邓艾的所作所为,更是生气 +妒忌 想要拿掉邓艾,结果还与田续、师簒、卫瓘、胡烈等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钟会就被联合陷害了 。

钟会陷害完邓艾后,自已也野心膨胀,又由于司马昭的猜忌,屯大军于长安,直接逼反了钟会,钟会开始有了谋反之心,由于事出仓促,钟会准备不足,后死于乱军。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钟会要自立 邓艾和他不是一路人 所以就把它杀了


飞翔的利佛鸟


因为钟会野心大,邓艾是他的绊脚石


赌圣阿星


这个问题本身很有问题,钟会与邓艾即使是同学又能怎样?

据说80%的伤害来自熟人,父子相离,手足相残,夫妻相害,这些事少吗?同学相害,载满史书,也不足为奇吧?


缘木之鱼155


钟会长于谋略,邓艾长于将略。三国大多数人物都是被谋害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