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王允招降李,郭及西凉军,大汉能中兴吗?

StarSkyWithRainbow


王允如果招降凉州军,无疑可以稳住朝廷形势,改写历史。但是,无论这个历史如何改写,想让汉室复兴也是不可能的。

控制住几股主要力量,就可能稳住朝廷

当时,长安附近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两股:并州武人、凉州武人。


军力最强的是凉州武人,他们是董卓原班人马,既有早期奉何进命令进来的,也有董卓掌全后陆续进来的凉州军。

其次是丁原带来的并州军。这支力量在丁原被杀后,归顺董卓,由吕布统帅。

原中央军系统,何进统领的北军等禁军以及宦官把控的西园八校尉,他们力量在董卓入京后遭到了破坏,或领军人物出走(如原西园八校尉中的袁术、曹操等人),或依附董卓(如原属何进的张辽);

董卓入京时,何进、何苗已死,北军五校等群龙无首,董卓顺势吞并了这些力量;随后,董卓通过吕布杀丁原,吞并了并州军;最后,随着西园八校尉纷纷出走,又被董卓把握。


因此,董卓得以独步京城,把持朝政。

王允利用并州军与凉州集团的矛盾,联合吕布杀了董卓。(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矛盾由来已久,吕布与胡轸不团结,是孙坚得以击败董卓军,攻入洛阳的重要因素)。

董卓死后,并州军支持王允,能够控制实力最强却群龙无首的的凉州武人,成为王允能否控制局势的关键!

王允有可能稳定住局势

王允当时有条件控制住局势。

1、董卓被杀后,凉州众将李催、郭汜等人派人入朝,请求朝廷赦免;


董卓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各派本无意再与王允、吕布竞争。

2、吕布及众同僚纷纷提出赦免凉州军,但王允不许;

看来:尽管凉州军随董卓作恶,并与吕布不合,但群臣都主张赦免凉州军;招抚凉州军,不存在内部阻力!

3、有人建议以皇甫嵩接过董卓旧部,王允认为这样会刺激关东诸侯,拒绝!


王允认为,凉州军重新统合到一起,关东诸侯会担心,自然,王允本人也会忌惮一支重新统一的凉州军,因此,王允否决了由皇甫嵩或者任何人独掌凉州军的可能。

4、凉州军风传朝廷在遣散他们后,将尽杀凉州人,于是在贾诩建议下杀回长安,暴动成功!

看来:凉州军为求自保,联合到了一起。凉州军军力强过吕布并州军,吕布无法抵挡!

5、凉州军夺权后,彼此又争战不休。


凉州军再无董卓一样的老大,他们在一起危急时会合作,但再不是一支统一一致的军队。

由上可知:董卓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不倾向于与王允、吕布竞争!

王允完全有机会通过招降控制凉州军,并对凉州军分而治之,从而最终控制局势!

汉室不可复兴,群雄割据不可避免

即便王允能控制中朝廷形势,也是不可能避免群雄割据的。


就在王允杀董卓的这一年,群雄之间的战争逐渐进入高潮:河北,袁绍与公孙瓒同年在界桥、巨马河连续大战;兖州,曹操已经入主兖州;荆州,袁术已经派孙坚与刘表大打出手。

此时的“诸侯”,已不是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的,以太守、郡守为主的,拥兵自重的地方官了,他们是袁绍、袁术、公孙瓒等人组成的,横跨数郡县,甚至数州的武装集团!

即使王允控制了朝廷局势,难道朝廷有能力阻止这些大诸侯之间的互相兼并吗?

后来的曹操,他控制了大汉朝廷吧!难道曹操就因此可以号令天下了吗?


挟了天子,想要统一北方,还是要靠一场一场的激战!没有击败孙权,就照样管不了江东!

即使王允控制了朝廷,他与后来控制的大汉朝廷的曹操一样,行不行,最后还得看武力!

从军事力量上看,并州、凉州军的战力此时可以傲视群雄,但王允们是不是可以击败袁绍、曹操呢?


爆个冷门,即或王允真的击败了袁绍、曹操,扫平“叛逆”,他会不会成为新的改朝换代者呢?

指望当代周公来拯救汉室,王允并不比曹操靠谱!

历史是由一个稳定的大趋势(主旋律)和若干个偶然因素组成的交响曲。王允如果招降了凉州军,稳定了朝廷,这无疑会极大的改变后来的历史走向,但大汉分崩离析的历史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个人看法,请大家批评!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吕布杀死董卓后,如果招降西凉军,大汉要中兴,我觉得还是很难。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王允是个忧国忧民的汉室忠臣,而且极其善于隐藏,在董卓乱政的时候,先是派遣曹操刺董,后来成功说服吕布叛变,杀死董卓。但是这之后,原本是忠臣的王允体现出了对权力的极度掌控欲,他先是杀死为董卓而哭的大文豪蔡邕,又不听他言刚愎自用,坚决不赦免西凉将士,造成了李郭乱政。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允这个人的权力欲很强烈,当时还是小孩的汉献帝根本不可能掌权。

汉室想要中兴,皇帝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当时汉献帝的年龄太小,朝政大权必然不可避免会被人所掌握,但是一个人权力用的久了,野心也会增长,与皇帝的矛盾也必然会出现。

换种情况说,当时朝中大臣团结一致一心帮助汉献帝掌握大权,并且得到西凉军的支持,但是关东诸侯们是否还是忠诚于汉室还是未知数,尤其是袁术。

因此要想中兴汉室,仅仅当时朝廷招降了西凉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朝中大臣的一心为公,外部诸侯同样也是忠心于大汉,并且人才可以被朝廷征用。

总的来说,汉室想要中兴实在太难。


秋心谈历史


难~~

原因王允没有董卓或曹操那样的权臣手段,虽然名望高,但人际关系并不好。王允在董卓死后,并没有得到多数东汉大臣的支持:

“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群下不甚附之,说明王允得到的支持并不多。也说明了王允刚正的性格,比较适合做御史等言官、司法职位,不适合做丞相等治理官职。

强硬,不婉转,只坚持自己的一套,这注定了王允不能控制整个东汉朝局。

王允对吕布的两个建议都没有采纳:

1、赦免董卓部下西凉军;

2、将董卓的财物拿去赏赐给朝廷公卿大臣、将校,收买、安抚人心。

王允只是认为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杀手而已。

刚硬不圆滑的王允如何斗得过老狐狸的曹操、袁绍?

台词错误:董卓封王允为温侯,董卓死后吕布才被封温侯,这台词明显是董卓死前,温侯就是王允自己。

王允治理能力比董卓还差

在用人上,董卓比王允更能得人心:

1、重用山东名士,如:周珌为吏部尚书、伍琼为侍中、郑公业、何颙、荀爽、陈纪、韩融、蔡邕等人。对于那些被投闲置散的名士,董卓也重用: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

2、董卓收服西凉叛军韩遂、马腾,达成和解,邀请二人来长安共同治理。只是韩遂、马腾还没有到长安,董卓就被杀死。

3、对于部下,董卓只是封他们为将校,并没有让他们出任更多要职。

相比之下,蔡邕不过是同情下董卓的死,就要被王允处死,显得太没有宽容之心。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只能说有一线可能。

但是,结果不好说。

首先,招募西凉军人是可行的。

其次,如果王允能够开挂,招募西凉军,安心恢复经济,不去管关东诸侯,然后缓慢吞并益州,最后向东统一天下,是可能的。

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毕竟,西凉军与并州军谁来控制?

淘汰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些头目,替换成效忠中央政权的将军?

黄埔嵩这些人已经老迈,新生代的将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关东诸侯逐步兼并成长,王允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足,谁来统领整合中央军?

会不会出现一个有能力,但并不忠于东汉的军事领袖?

要注意的是,东汉三国是世家社会。中央政权控制雍凉益州之后,世家力量必定逐步掌握中央政权,这个结果很难预料。

中央军也未必能最终战胜袁绍曹操,而没有吕布夺取兖州,曹操必定比历史上走得更快。


四川達州


不能,王允除董卓不是因为他忠心汉室,而是因为董卓大权独揽,横行霸道,王允等人在朝中每天战战兢兢,唯恐那一天得罪董卓,而被斩首。

李,郭和西凉军本来就是虎狼之师,非王允能节制,即使降朝,由于手中有兵马,不会让王允操纵他们,反而会象董卓那样,依仗兵势点据朝中大权,王允反而会有杀身之祸了。


丛中笑6603


除非王允在收降凉州军后能用政治手段除去凉州军首领,再让贾诩真心归降,朝廷上能真正把持住,然后以贾诩为谋士,吕布等人为将,加上并州,凉州军队,先统一西北,收马腾韩遂等人,再南下收汉中西川,这样就能拥有秦国和汉在争夺天下时的领土,但那是东边可能已经到了官渡之战前夕,接下来才是硬骨头!


leo154957335


能否中兴,确是不知,毕竟汉献帝非果断之君,也非能君,他即使放在汉朝鼎盛时期为君,最多也就是守成之君,他当不了开疆扩土的雄主,而在那个乱世,若不是雄主,恐很难做到“中兴”。



当然,能不能“中兴”不敢保证。但若是王允能够招降李傕、郭汜、贾诩、张济等西凉众将,及西凉军队,则可确保长安不失,洛阳不失则大汉不灭。要知道,西凉军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再依靠着吕布的勇猛,贾诩的谋略,潼关、武关、函谷关等雄关的坚不可摧,任何一方诸侯都没有染指东汉皇权的机会,就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了。



当然,王允能招降他们绝对不是假设,实际上在当时王允的确有招降他们的机会。当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会攻打长安,就是因为他们害怕朝廷不愿意宽恕他们,而对他们起杀心,所以他们才反。

如果此时王允在董卓被杀后,就立刻以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布诏书,对董卓手下将领所犯一事既往不咎,同时对他们进行加官进爵,则西凉军诸将必定臣服于大汉。毕竟这个时候,献帝依然是天下共主,这天下依然是大汉天下,所以以献帝的名义发布的诏书绝对能让他们信服。



而后,随着西凉军的归顺,再加吕布的辅佐,东汉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只是其他地方势力都反,献帝也依然能固守东汉半壁江山,然后对刘表、刘焉、曹操、孙坚等地方势力徐徐图之。要知道,此时天下人认可的依然是东汉,献帝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汉皇帝,即使地方势力有什么不满之心,他们也都不敢第一个冒出头来去对付献帝。

一旦谁第一个冒出头来去攻打献帝,献帝都可以不用动手,直接发布勤王令,总有诸侯会对这个势力群起而攻之。所以说实在的,当时的献帝只要能够守住长安,手下只要有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东汉依然会存在。



当然,东汉虽灭不了,但是以当时的那个局势,东汉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固守一地,或是割据半壁江山。说实在的,其他诸侯不敢率先进攻献帝,献帝也绝不敢率先进攻诸侯。一旦东汉率先对诸侯发动进攻,那些诸侯就会升起一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绪,他们都会害怕接下来会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毕竟会狗急跳墙,抛弃一切偏见,同心协力先灭掉献帝。

而献帝之后虽强,但也绝对抵挡不住全部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所以其实,就算献帝收服了西凉军队,东汉与地方诸侯顶多就是保持着一股平衡,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不敢对对方先下手。如此,在微妙的平衡下,东汉的最好结局无疑就是割据半壁江山,至于中兴,说实在的光光依靠西凉诸将,那是很难实行的。



当然,以上的结局,其基础就是献帝不要犯二,如果献帝犯二,在诸侯争霸的初期,就算曹操大军归顺献帝,东汉也只会迎来灭亡的结局。因为,早董卓死后,东汉半壁江山已尽归地方诸侯所控,朝廷已失去对于中原地区这等富庶地区的绝对掌控,而没有了钱,没有了粮食,献帝又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所以献帝绝对不能犯二,他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状,然后暗地发展,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利己,发展壮大汉朝的目标。之后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后,以拉拢一部分诸侯,打击一部分诸侯的做法,来达到完全消灭地方势力的目的。只有这样东汉才能迎来中兴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