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语言为什么这么像?

俗人1303


你好,我是甄尹仕,文化兴趣领域的认证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万事万物都是相同的,语言也不例外。我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第一从历史起源与发展来看,当初日韩两国并没有完善的语言文字,而是我们华夏后裔迁徙过去的(曾经的中华幅员辽阔),所以他们的文字很多都是学习我们的,并传承下去。就拿当今日本来说,很多汉字还保留着,他们也学毛笔字,而且还用年号记录历史。可惜我们却没有延续下去一些文化都丢失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天古典文化也逐渐复兴。但由于当时老百姓的发音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统一,很多地方口音也带着过去了,从而造就了与中文而异的变音。举个简单的例子,韩语里面的“出发”“干杯”等发音语普通话很像,甚至和一些地方话一样。这样的词在韩语里面叫做汉字词,是借用汉语发音而来的词。现代的韩语是由他们本土的语言和借来的中文发展而来的,口语中仍旧使用着一些汉语式的发音,但是文字上已经统一成韩文了。或者说是朝鲜文,两者书面语一样,只是有南北方发音上的区别。有对韩剧感兴趣的可以听听有的真得很像。

第二从书写上来比较中日韩三种语言语,很明显可以看出日文中对中文的借用,但请记住是古代中文,因而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也和现代中文相去甚远,不可望文生义。又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日语里的“私”是“我”的意思,而“私”在古文中也表示“我”。由此,可以大概知道中日文化还是有一定渊源的。然而新中国建国后进行了简体化汉字,这使得日语中汉字和汉语中汉字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日语中的平假名还是片假名,它们都是借用中文中的偏旁部首或是简单字。

这里贴图一张,大家可以比较联想下。韩语中的书面汉字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皇室后裔才有机会学习得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种韩国宫廷剧中得到证明,皇上批的奏折、药膳的名字、珍藏的书画都是使用的汉字。而广大老百姓使用的都是朝鲜语。汉字的衰落和皇族的衰落也有一定关系。之后韩国废除帝制建立总统制后好像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统一,也算是一种保护文化的方式,汉字就不再广泛地日常使用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广泛地日常使用是因为去到韩国你还是可以看到民间很多地方(旅游景区和购物区不算,那是为了让中国人更加方便愉快地买买买)在使用汉字作为标语、广告(甚至学校里)。由此可看出中文的影响力还是蛮大滴。

第三从语系来看日韩两种语言属一种语系阿尔泰语系,是由于词法语法句法结构决定的。中文是另外一种语系。这点差异可以由句子里主谓宾的排列顺序的不同看出。简单来讲,日韩都是主+宾+谓。所以学好了两种语言中的一种学另一中的语法就会很简单的。难的是记下各种不同的词尾的变化,词的表达,因为这些是中文中没有的。再来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文:我 想 看 电影(单纯学完四个词是不够的,因为英文中有些动词后不能直接跟名词,名词前必须要有冠词或者是使用名词复数等一系列的语法规则)韩语:我(助词)电影(助词)看(+“想要”的词尾)나(는)영화(를)보(고싶어요)(“看”的原形是“보다”。也就是说上韩语课的话老师教“看”这个动词只会教你“보다”,后面的词尾是根据不同的语境改变的:不同的时态、语态和说话的对象(所谓的敬语和平语)。而且中文里名词后不用接助词)

综上所述,中日韩三种语言是相连接而又有所差异的语言。他们由于历史原因而有关联,而又因为时代发展衍生出明显差别。我认为这种关系不能单纯地从文字长得像不像来定义,而是需要发掘到语言的内涵和文化的发展上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甄尹仕


我学习日语20年,旅日十余年,周围又有韩国朋友,来分享一下我的认知。

应该说,三国语言虽有相似之处,却两两不同。怎么讲?文字上,中日相似;语法上,日韩接近;现代词汇,中韩发音类似。

先说文字,中日相似。这一点显而易见,一望可知。无论是当年孤身前往日本求学的我,还是如今去日本旅游的广大国人,相信在日本大街上都不会有强烈的处于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日本语言很早就有,但文字形成起源于我国唐代,由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学生发明。根据中国汉字的草书,发明了“平假名”,现在主要用于日语中的助词、无对应汉字的词汇以及给汉字注音。又根据中国汉字的楷书,发明了“片假名”,现在主要表示欧美的外来语、表示强调的词汇(类似于引号或加粗)或者给汉字注音。也同时把中国的汉字也直接拿过去用了。学过日语的同学知道,越是高级的文章汉字越多,中国人越容易猜个大概。然而,日语虽然和汉语渊源极大,文字字型相似,但经过上千年的演化,日本汉字的写法、读音和含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着实不能望文生义。

再说语法,日韩相似。日语与韩语同属于黏着语的阿尔泰语系,且都为主宾谓的语序,即“谁+助词+对象+助词+动作”的顺序,与中文和英文极大不同,也是日语初学者的难关所在。所以当初在日本的语言学校时就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同班的韩国同学入门日语看起来极快,口语流利,中国学生望尘莫及,这是因为日语韩语语法极其接近的缘故。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接触到大量汉字了,中国学生的优势就出来了,特别是越难的阅读理解中国学生越容易得高分,这是我们认识汉字,阅读理解容易快速准确猜出大意的缘故[可爱]

最后说现代词汇。经常看韩剧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对白当中可能时不时蹦出来个类似于中国方言的词汇,对照字幕你觉得这不就是中文吗?其实这要追根溯源至近代。众所周知,日本是亚洲率先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国家,这个过程中日本人最开始翻译欧美的著作,并率先把近代以来才有的概念翻译成日本汉字。比如:民主、科学、社会、物理、化学等。这些词汇是在此之前汉语和韩语中不曾有的。中国和韩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又大量参考了日本的经验,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近代日本人首先翻译过来的汉字词汇,所以应该说现代中日韩三国的词汇同出一源。日本的娱乐节目曾经开玩笑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分之二是日本的。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我国的主权,而指的是我们国号的三个词汇中,“中华”是我们自己起的名字,而“人民”和“共和国”这两个词汇原本是日语之故。日本人把近代以来中国从日本引进汉字词汇的现象称作汉字的“逆输入”。但为什么韩语说这些词汇的时候我们对照字幕能听出来,日语一般不容易听出来呢?那是因为日语的发音太少,特别是元音只有a、i、u、e、o五个,最多各个元音再各加一个鼻音。所以同样的词汇,日语需要更多的音节去表达。而汉语和韩语衍生的原因较多,比如汉语中a衍生出了an、ang、ai、ao等发音,所以可以用更少的音节去读出词汇。同样一个四字词汇,汉语和韩语发四个音就够了,可能日语要发八个音,加之发音上中韩更接近,所以更容易听出来。

以上为我个人总结的三国语言的渊源,望参考!





知日PIE


现在的韩语和日语中有很多中国的汉字,虽然发音不同,但是韩语的汉字发音和我国南方方言比较相像。为什么我国的汉字会出现在韩国和日本的文字语言系统呢?因为在古时候我国是很强大的,古时候我国的汉字和发音流传到日本、越南、韩国,韩国和日本沿用至今。 在三大要素中,日语里的有些词汇的语音与汉语接近,尤其是韩语。词汇更不要说了。日语汉字源于汉语,近代又有不少汉字词汇源于日本。只是语法结构与汉语有差别,接近蒙古语、满语和突厥语而已。中日韩三国又同属儒家文化圈。所以,说日语、韩语与汉语之间没有根本联系,这是不能成立的。 从部分文字可以看出,日语,跟韩语,有很多跟汉语相同的地方。所以,这说明三国其实是同根的文化起源。而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在出现分支之后各自独立发展的结果。同一棵树长出来的枝杈是同样的物种,但不代表完全相同,但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所以,三国文化同根,而后演变发展成不同的文化传承。


老乐新视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射寰球,日本友人几度捐物,更是妙语连连,拾国书诗经、唐诗之珠玉,词汇文雅动辄为中国加油!让国人甚为感动,同时也诗经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给予回赠,可见中日文化相同之处。

如果说到中日韩语言相近,你学学日语韩语就会发现差别并不大。日语一些词的发音基本就是中国的方言。韩国人学日语更容易些这两国语言更接近。文字三国通用汉字,不过朝鲜人后来为了彰显历史文明,改了自己的文字了,但是并不如汉字好用。日本是半汉字半假名的。全然不会日语的人,看日本的文章都能看汉字明白一部分内容。总体来说 中日韩语言差异不大,但是文字不同,表述内函意思,中国文字更能明白表达。

但这些相近之处,是有历史原因的,这是几千年文化的交流以及相互影响形成的。

首先是地理原因,这三国都是东亚圈内,距离较近,会有一些影响。历史上韩国和朝鲜本来是一个国家,就是以前的高丽,长期附属于中原王朝,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用汉子,连意思都一样。朝鲜这个名字还是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起的,他觉得你高丽那点地方凭啥叫高丽?就叫朝鲜吧. 高丽皇帝一听,这名字不错,于是就一直叫朝鲜至今。此后,结束战国时代的日本,总想南下侵略中国,无奈造船技术太落后,于是想从朝鲜半岛登陆,借道进入中原,可朝鲜皇帝一口拒绝,双方交战,朝鲜败北。后来大明发兵,将倭寇赶出了朝鲜半岛。为了感激大明的救援,朝鲜宣祖大王亲笔书写“再造藩邦”这四个字,铭刻在汉山城摩崖以示纪念。

韩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与汉语相区别的固有语言,但由于没有固有的文字而给文字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借用中国汉族的文字—汉字。考虑到这个现实情况, 1446年,朝鲜时期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者们创制了值得在世界上炫耀的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的韩国文字。韩国人由此成为使用自己固有的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世上仅有的民族之一。

日本在汉字未传入之前本无文字,公元三世纪末叶,即248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迨至八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过汉字在日本的读法有训读及音读两种。前者即日本原来的语言,而后者则系外来传入之音。然音读又因传入的时地之异而复分为汉音、唐音、吴音。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亦因而促成了所谓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虽然自公元九世纪初叶以来,因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的确立,绝大多数书籍都采用日本文字(假名)记述,但汉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为公家官方用来记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开放与欧美交通往来后,在公元1866年则有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其人发表所谓「废止汉字意见书」,倡导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其后彼自由民权论大师福泽谕吉亦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为政府当局所采用。在日本历史上,由于长期使用汉语文,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日语,至今年将近130 年,百余年来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掉,后来鉴于 850字的教育汉字无法用以表达日常的文章,1981年日本政府遂发表「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850字,但日本的国语审议会后来又建议改为常用汉字1945字,由此可见汉字目前在日本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假借汉字在日文中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已使汉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脉之中,是难以割舍、也是无法割舍的。


汉北河风


古时的中国威仪天下,疆土辽阔无边,南北朝鲜就是臣子,臣民,年年进贡,岁岁称臣,相当于中华帝国的少数民族.一一高丽。现在的土地还连接一起,与现在东北的朝鲜族同宗一脉相承。

日本就是秦始皇派出童男童女的后代,看看建筑物,再看看广告上的汉语,到了日本一了然,就是中国古老大树的一个分枝。


老刘105751014


提问的同学是很有自己见地的,注意到了欧亚在语言问题上的差异性,其实你把这个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也许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首先,语言互通现象在欧洲出现的很为频繁,这是因为欧洲语言的主要语系,如你所说,是日耳曼语系和拉丁语系,但是在非英语国家,拉丁语(或法语)一般都是他们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所以他们会说拉丁语并不奇怪。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语言和文字的差异性问题。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你不一定接触过的语言,比如德语、意大利语的某个单词,你可能不会读,却可以用你的英语知识大约猜出其意思,这是很常见的,欧洲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存在的,因此互相学习比较容易。欧美人一般认为日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中文除外),他们认为学好日语需要5年以上,然而中国人学日语1年就可以达到他们5年的水平,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语言其实也是千姿百态的。四川人和广东人之间如果用方言也许根本无法沟通,中国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用了象形文字,才将各地区的民众团结起来。可以假想,中国如果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中国也就会随之分化成什么吴越语系、闽南语系、北方语系、川湘语系之类的了。中国人里也常有会说几个地方方言的,不是吗?也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因为长年在各地,也会说上海话、武汉话、四川话、合肥话。


偶然回眸


中日语言词汇虽然历经各种原因的变异,但其释义我觉得还是比较形象相近的   手纸 书信 -手纸可相近成手书,与古汉语还是可追溯的   汽车 火车 -汽车火车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最早期的的火车是采用蒸气(汽)动力,说成汽车并未不可   自动车 汽车 -同上,日文借用了汽车的英文词汇直接意译,更接近汽车出现时的英文意思,而中文反而有可能因为把列车说成火车了而再间接采用汽车以作区分   总之,日语借用的汉字意思很大程度上仍保持汉字原义的,现在看起来不同,只是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现代汉语与古文相异了,并且汉语到了日本后多少会相互影响演变,就好比汉语中各地方言有些词汇是绝不出现于另一种方言之中   至于日本的片假名字符,好象是表音而不是象形的,举些例,日本口语中形容食物好味的音是"aio shi..\

阿智带你看世界


中国、日本、韩国都是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日本保留大多是中国唐代、宋代的文化和美学,日本宗教,神道教、佛教禅宗;而韩国保留大多是中国明代的文化和美学,韩国宗教,萨满教、儒教道教。所以说这两个国家都是学习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学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三个国家的语言如此之类似,日本文字中有许多都是汉字或者汉字的繁体字,而韩国和朝鲜以前的文字中也大量包含这汉字,只是后面韩国的文字做过修正,去掉了几乎所有的汉字成分。


至于发音为什么不同,这根人类的语言演变有关系了。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现在的广东潮汕地区或者海南地区的方言你能听懂吗,应该有很多人是一点都听不懂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地区开发的比较完,所以是唐宋时开发的,比如苏东坡是被发配到海南岛的。


有趣的事,日本语的某些发音和中文有些类似。


电子与数学方法


日本和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和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日本受到了中国深刻的影响,因此现在的日语中依然保留了很多汉字,意思也和汉语有很多接近的地方,韩国的情况和日本一样。韩语发音很像,但是写法摒弃了汉字。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或者朝鲜人学日语容易的原因。


送你一匹爱马


韩国语(朝鲜语)语言属系一般划归为语系未定的孤立语言。根据《韩语文协会》调查,韩语的54%是固有词,35%是汉语词,6%是外来词。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尚无定论,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的语言之一。

中日韩三国语言从语系来说一点都不像,你之所以觉得很像的原因是韩语(朝鲜语)、日语里面有很高比例的汉语借词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5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dadc3a53fd54f628953e8bb517dfb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