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同“英語無用論”嗎?

風憲臺不及閣大學士


對於這種激進的觀點,還是要從現實層面客觀地加以分析。我不完全認同這樣一種觀點。

首先,英語在中國的現實生活當中還是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對外交流方面,英語是最主要的工具性語言。無論是在外交外貿還是文化交流方面英語的這種工具性價值是不可否認的。

其次,人人學英語這樣一種模式其實也是沒有必要的。別的不講,就算在很多歐洲國家,尤其是南歐國家,也沒有達到這樣一種水準。作為和很多英語國家萬里之遙的中國,更沒有必要達到這樣一種要求。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日常生活當中完全不需要,所以花大力氣學習英語的回報是非常低的。

再次,對於某些特殊工作崗位,英語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很有意義,但要因人而異,因崗而異,不搞一刀切。比較典型的就是理工領域,醫學領域。主要是因為這些科研領域的前沿基本上都在海外,掌握英語就是了解前沿發展的重要工具。至於人文社科領域,除非是專門進行海外研究的,否則的話英語的地位其實不是很高,現在的做法確實有待改變。

最後,中小學階段的英文教育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準,現在是有爭論的。很多地方出現了雙語小學,雙語中學,把英語教育的地位提的非常高,對於英語的要求遠遠超過了高考。這種做法確實存在問題,應當加以調整。對於英語的過高要求,勢必會擠佔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降低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得不償失。

總的來說,中國對英語的態度應該學習一下日本。日本對於中小學的英語教育,其實沒有像中國這麼重視,尤其是很少推行雙語教育。但是日本在社會精英階層方面的英語教育還是比較成功的。至於少部分人憂慮的因為降低英語教育要求,從而使得英語教育日益貴族化,從而形成社會分層效果的這種觀點,我認為在中國不大可能成為現實。這種情況在巴西比較明顯。不過巴西是一個依附型發展模式的國家。中國的發展和巴西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別。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漢語地位會迅速上升,附著在漢語上面的相應優勢會越來越多。這就使得中國的情況會和巴西有很大的區別。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不發展現在的極端化的雙語教學模式,退回到八九十年代時候適度開展的英語教學。對於部分需要以英語作為研究工具的人來說,還是要強化英語學習。大部分人因為日常生活幾乎不使用,所以也就不需要在這個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