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飲酒!不酗酒!

飲酒是歷史悠久的生活習慣和社交習慣,古今中外都曾有過禁酒令,但都禁止不了,那麼就應該限酒,少飲酒,不酗酒。雖然肝臟的乙醇脫氫酶把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脫氫酶把乙醛轉化為乙酸,乙酸就是醋酸,無害,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更無害,但是絕大多數人的這兩種酶都太少,所以飲酒往往傷身。

酒精傷胃傷肝

酒精損傷消化道黏膜細胞,直接傷胃。乙醇、乙醛還刺激DNA,引發基因突變,增加癌症風險。胃腸吸收的乙醇,隨血液循環先到肝臟,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太少,肝臟的其他廣譜性的酶也能分解乙醇、乙醛,但是太慢,這期間,肝細胞就被損傷直至壞死,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便逐漸形成。

少飲酒!不酗酒!


乙醇、乙醛對血管的雙向調節

喝酒很快就臉紅,或者過一會兒臉紅,分別是乙醇或乙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有人因此認為少量飲酒對冠心病有好處。可是酒對血管的調節是雙向的,飲酒過了臨界值,就使血管收縮、痙攣、阻塞。而臨界值因人而異,所以飲酒動輒導致一些人心梗、腦梗。酒還是致癌物,致癌的壞處遠遠大於擴張血管的好處。

酒精是成癮物質

有些物質,人體生理完全不需要,但是嘗試以後就成為精神需要,這叫精神活性物質,也叫成癮物質,如:苯丙胺(冰毒、搖頭丸)、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咖啡因、尼古丁、乙醇。理性飲酒不會成癮,長期酗酒必然成癮,也叫酒精依賴。成癮者,血液酒精濃度降低便心神不寧,渾身難受,因此必須天天飲酒。

怎樣做到少飲酒、不酗酒?

兒童少年、孕婦、哺乳期婦女不應飲酒。《中國居民飲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若飲酒,當天攝入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酗酒之“酗”,古代字典解釋為“醉怒”、“醉而亂也”,這是指醉後言行失當。那麼不酗酒就是不喝醉。可是,喝酒無節制往往喝醉,所以喝酒時一定要節制自己。

少飲酒!不酗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