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但是有的港片很难突破10亿?

三目观天下


最近热映的港产片《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一路上扬,刘德华、古天乐演技精湛、剧情精彩流畅,截至目前(7月20日中午),累积票房达到了11.25亿元,剑指去年周润发、郭富城主演的《无双》创造的12.73亿元港产电影内地票房最高纪录。

回顾今年的国内院线,其实,香港明星挑大梁的港产片不算少,票房成绩喜忧参半。挤进春节档的《廉政风云》才拿到了1.14亿累积票房,与同档期的《疯狂的外星人》(沈腾、黄渤主演)、《流浪地球》(吴京主演)、《飞驰人生》(沈腾主演)比,差得有点远。

躲过了霸屏一个月的《复仇者联盟4》,《反贪风暴4》和《追龙2》,分别拿到了7.94亿和3亿左右的累计票房,特别是被观众寄予厚望的《追龙2》,口碑票房一路下滑,王晶的“烂片之王”头衔再一次坐实了。此外,虽然《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表现不错,在豆瓣评分上却并不理想,6.2分刚过及格线不禁令人唏嘘。

纵观近年来主要以香港明星阵容为主的港产片,票房表现并不起眼,反观很多由国内明星领衔主演的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特别是以徐峥、沈腾、黄渤等演艺明星为代表的“百亿票房先生”们,主演或导演一部电影轻松10亿+,国内院线总票房榜单中始终位列前排,其影响力和关注度甚至远超当年的一代香港天皇巨星。

究其原因,国内院线上映的港产片类型单一化极为严重,主要集中于犯罪题材,“双雄戏”的套路玩得乐此不疲,再加上,香港影视娱乐明星“青黄不接”,完全依靠刘德华、古天乐、梁家辉、张家辉、刘青云等几张“老面孔”撑场面。

比如,今年国内上映的港产片中,古天乐真的很忙,主演完了这部片子,转眼又去那部片子里参演。年初的那部《家和万事惊》先不论,只见他才出《反贪风暴4》,又入《追龙2》和《扫毒2》,下面又要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中一试身手,无论是卧底探员还是一代毒枭都能游刃有余。

并不是“港产片已死”,主要还是创作思维和理念上无法完全满足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心理预期。主打情怀的《追龙》和《无双》大获成功,究其原因还是顺应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廉政风云》、《追龙2》的套路化,则成了反观众需求而为的“反面教材”。

正因为港产电影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才造成了内地上映的港产片“题材单一化、类型套路化、演员集中化”问题严重;正因为观众厌倦了港产片的“三板斧”,才造成了港产片口碑和票房总也“高不成、低不就”。若不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对港产片和内地观众来说都是伤害。

市场是相对公平的。面对进入“寒冰期”的国内电影市场,如何在创作思维和理念上“破冰”,成了包括香港影视人在内的影视工作者们,共同的想法和期望。大环境不好,面对更加谨慎、更为苛刻的观影需求,只有精益求精、质量上乘影视作品,才能够上下通吃、成为爆款,《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影片的大获成功便是明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