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之戰術思想初探

秦末漢初,乘中原混亂之際,匈奴奴隸主以強悍的騎兵和迅速的襲擊,常常突入北部邊疆大肆劫掠,劉邦親征,被冒頓單于圍於平城白登山,困餓七日,行賄單于閼氏才得以逃脫,被迫採用“和親”政策,送公主、贈錢糧,開互市,呂后、文帝、景帝一直延續此屈辱策略,先後和親八次,才換來了西漢北方邊境的和平安寧,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至漢武帝時期,西漢已是社會穩定、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國力強盛,“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戰馬充足,糧草完備,將士勇敢,年輕有為的漢武帝一改和親政策,主動出擊,決心一雪前恥,徹底解決困擾西漢多年的匈奴問題。

漢武帝對匈奴由屈辱退讓的“和親”政策轉變為戰略進攻的時刻,需要傑出的將軍進行戰術上的支持,就在此時,霍去病登上了歷史舞臺。

其實,漢武帝時期,參與對匈奴作戰的將軍比比皆是,有老將李廣、公孫賀、公孫敖、程不識、李息等人,更有霍去病的舅舅、青年將領衛青,但真正像霍去病這樣一生沒有敗績,且“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少年才俊,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之戰術思想初探

長安少年原是私生子

和舅舅衛青一樣,霍去病也是出生卑微的私生子。據《漢書·霍光金日磾碑傳》載:“霍光字子孟 ,票騎將軍去病弟也。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 ,因絕不相聞。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於武帝,立為皇后 ,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這段話真實記載了霍去病的卑微身世。平陽縣小吏霍仲孺和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孺當差期滿回老家,拋棄了衛少兒,所以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父親是誰,他的舅舅衛青、姨媽衛子夫都是平陽公主的奴隸,漢武帝到姐姐平陽侯府赴宴,相中了衛子夫,後被立為皇后,有歌謠為證“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家從此翻身,尊崇無比,而霍仲孺回家後又生了一個兒子霍光,霍去病和霍光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受衛青影響,霍去病自小練就一身好武藝,騎術高明,箭術出眾,司馬遷這樣評價霍去病“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意思是霍去病人狠話不多,敢於承擔責任,從小就立志成為舅舅衛青那樣統帥三軍的大將軍,他的性格和志向非常投漢武帝的脾胃,17歲就被選入宮中擔任侍衛。

五戰五捷,絕非“天幸之”

司馬遷把霍去病取得勝利的緣故歸結為“天幸之”,固然,霍去病能17歲當宮廷侍衛,18歲以“剽姚校尉”身份帶兵首戰大捷,被封為“冠軍侯”,得益於漢武帝和衛青的大力支持,普通人家的子弟一輩子也沒有這樣的機遇,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從唯物論的觀點看,運氣是小概率的事件,幸運之神不可能永遠垂青於一個無能平庸之輩,司馬遷多次指出,霍去病的部隊裝備精良,之所以取得勝利是漢武帝青眼有加,衛青刻意關照的結果,但無論多麼精良的裝備,在茫茫大草原裡都像草一樣,容易迷失,其他將軍基本上都迷過路,但霍去病從沒有犯過這樣的錯。霍去病數戰數捷的成功只能說明他是一個卓越的將領,是一個軍事天才,在戰爭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戰術思想。

下圖是霍去病對匈奴多次征戰的基本情況。

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之戰術思想初探

1.首戰告捷,鋒芒初露

匈奴進攻代郡,殺死都尉,劫掠百姓千餘人,漢武帝發動大規模反擊,史稱漠南戰役。元朔六年二月,大將軍衛青率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李沮,“嫖姚校尉”霍去病被漢武帝特意派到衛青麾下,一番戰役下來,趙信、蘇建被夾擊,蘇建一部傷亡慘重,隻身逃回,趙信兵敗投降匈奴,衛青殲敵一萬九千人,在戰事不利之時,首次出征,只有18歲的霍去病率800騎深入大漠,勇猛異常,一句斬獲匈奴相國、當戶、單于叔父等人,勇冠全軍,封冠軍侯,霍去病的戰果最終挽救了這次戰役,漢武帝沒有嘉獎衛青,顯然對戰役結果不滿。自此,霍去病如同開掛一般,

2.河西一戰,奠定基礎

漠南一役,匈奴主力遠遁漠北,漠南僅剩左賢王、渾邪王、休屠王,經張騫建議,漢武帝目光投向水草豐美的河西,元狩二年春,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這是霍去病第一次擔任主帥,他大膽穿插,一路狂飆,勢如破竹,深入匈奴腹地千里,穿插迂迴,六天之內向五個部落發起進攻,渾邪王、休屠王敗退,在皋蘭山遭遇折蘭王、盧胡王,霍去病身先士卒,奮力砍殺,取二王首級,俘虜渾邪王兒子和相國、都尉多人,並得到休屠王祭天金人像,殺敵八千九百人,此戰,霍去病指揮能力提高,熟悉了河西地形,打擊了匈奴勢力。

3.河西二戰,斷匈奴臂膀

河西一戰,作為試探性進攻,霍去病熟悉了河西一帶情況,為下一步戰鬥打下了基礎,元狩二年夏,漢武帝趁熱打鐵,發動河西二戰,霍去病迂迴包抄,合騎侯公孫敖正面引敵,李廣、張騫側面掩護,霍去病“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餘里,直搗心臟,公孫敖迷路,沒能和霍去病會合,就連老馬識途的張騫也迷路了,沒能和李廣會合,導致李廣差一點全軍覆沒。

雖然公孫敖沒能按計劃到達,霍去病依然沉著應戰,主動進攻,一舉擊潰匈奴主力,捕獲酋塗王和2500名屬下,抓住單于閼氏、王子等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斬匈奴兵三萬餘人。這一戰,收回河西走廊、祁連山, 匈奴人做《匈奴歌》感嘆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一戰,匈奴人徹底記住了霍去病的名字,內部開始分化,渾邪王、休屠王向西漢投降,霍去病前去受降,匈奴兵突然譁變,霍去病當機立斷,帶兵殺入敵營,處死八千叛亂者,降服四萬餘人,順利完成受降儀式,河西二戰,徹底改變了西漢和匈奴的力量對比,匈奴從此走向衰落。

3.漠北之戰,幕南無王庭

為報復河西二戰之恥,匈奴發動報復進攻,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率領十萬大軍進入大漠,衛青用武剛車結成堡壘,五千鐵騎在外征戰,而霍去病則繼續千里奔襲,尋找匈奴主力,一舉擊潰左賢王,打到狼居胥山(外蒙古烏蘭巴托東),左賢王全軍覆沒,屯頭王、韓王和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六人俘虜,斬匈奴兵七萬四百四十三人。

為紀念此役,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在狼居胥山主峰舉行祭天儀式,在姑衍山舉行祭地儀式,祭奠陣亡將士。這一戰下來,匈奴再也沒有能力發動有規模的進攻了,從此之後“幕南無王庭”,向西北大漠遠遁而去,漢朝基本解決了北方威脅。

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之戰術思想初探

霍去病不拘泥於常規的戰術是他不斷勝利的主要原因

霍去病的軍事生涯雖然只有短短四年,卻創造了後人無法企及的輝煌,祁連山因他而聞名,焉支山因他而失色。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霍去病18歲第一次出征就立下奇功,此後的四次戰鬥都是擔任主帥,親率萬人鐵騎,每戰必勝,他的兵法到底從哪裡來呢?司馬遷寫道“天子嘗欲教子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漢武帝打算親自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卻說這些都是過時的東西,由此可見,霍去病沒有去學習古人的兵法戰術,所以也就不被古人的戰術理論所困擾,他的兵法戰術完全來自於實踐,就是說,邊打仗邊學習,邊打仗邊總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縱觀霍去病四年的軍事生涯,我們發現霍去病的戰術思想有以下幾個特點:

1.騎兵為王,奇襲為主,功成則止

西漢出現,沿襲秦時戰法,以戰車為主,騎兵只是一少部分,只是負責偵察、警戒,而戰車在機動性方面遠不如騎兵,所以,在與匈奴的對陣中,直接被匈奴騎兵碾壓,漢朝逐漸意識到騎兵的重要性,但是經過楚漢戰爭,馬匹數量劇減,劉邦想要湊齊四匹顏色相同的馬都非常困難,大臣都是用牛車代步,一匹馬價值百金,發展騎兵更是痴心妄想。

白登山之圍讓漢朝徹底見識了騎兵的重要性,在甘肅、內蒙、山西和遼寧一帶建立了龐大的養馬體系,並引進烏孫、康居等西域優秀馬種,漢武帝為獲得汗血寶馬前後出兵十萬耗時四年出征大宛國,不惜血本引進優質馬種,與此同時,西漢加強了對騎兵的培養,兵員上主要徵召北方騎士,設立的八校尉,一多半都是騎兵,其中胡騎校尉中少數民族佔三分之二。

經過多年的經營,當霍去病成長起來的時候,西漢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騎兵隊伍,所以,霍去病每次出征才能帶走上萬鐵騎,從此,匈奴的騎兵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兵法講究“出奇制勝”,這也是以往匈奴騎兵的優勢之一,他們往往飄忽不定,“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聚;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而霍去病更是將騎兵的這一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往往以閃電奇襲為主,他的士兵很多一人配備兩匹馬,輪流騎乘,常常日行數百里,有時就在馬上吃乾糧,在茫茫大漠中突然出現在千里之外,匈奴人根本跟不上他的速度,更找不到他的蹤跡,他的速度之快超乎匈奴人的想象,這種連續作戰的戰法,打破了匈奴人的常規戰法,比如河西二戰中,霍去病為了迂迴包抄,急行軍二千餘里,避開正面,突然出現了後方,切斷匈奴後路,大獲全勝。

霍去病在戰鬥中絕不戀戰,一旦取勝,迅速轉移戰場,將重要人物帶走,“服而舍之,功成則止也”“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他不貪戀財物,不取敵人的軍事物資,不殺無辜百姓,對臣服的人一律赦免,以免俘虜影響部隊機動,他弒殺的作風,也吸引了很多匈奴人的臣服,願意跟隨他作戰。

2.精選士兵,善用降將,身先士卒

霍去病創造戰爭神話,除了自身的領導能力外,還在於他選用的將士都是能征善戰之人,這主要得益於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寵愛,在漢武帝的眼裡,霍去病不但是外甥,更是自己的影子,所以,霍去病在手下將士的選擇上有很大的自由權,“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諸宿將所將士馬兵皆不如驃騎,驃騎所將亦常選”,所以,只有年輕力壯,作戰勇猛的士兵才能進入霍去病的隊伍,一旦成為霍去病的屬下,因為霍去病每戰必勝,漢武帝賞賜特別厚重,“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很多人跟著霍去病升官發財,所以,他的凝聚力非常大,吸引了很多優秀將領。

善用匈奴人是霍去病取勝的一大法寶,他的陣營中有一半人都是匈奴人,其中就有趙破奴、伊即軒、趙安稽、復陸支等著名將領,利用戰俘就像一個雙刃劍,用好了能發揮奇效,用不好就會引火燒人,風險非常大,衛青就曾遭遇過匈奴將領叛逃的事情,而霍去病駕馭匈奴人的能力幾乎無人能及,他的秘訣就是賞罰分明,霍去病治軍很嚴,做事一板一眼,每個士兵殺敵多少,俘獲物資多少,都一一登記在冊,如實上報漢武帝,論功行賞,趙破奴等人跟隨霍去病最終都封侯拜相,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很多匈奴人都願意跟著他拼一個光明的未來,而且這些匈奴人也不想留在荒涼的戈壁沙漠,也想通過軍功獲得安定的生活,因此,霍去病抓住了這些匈奴人的人性軟肋,極少有造反者,畢竟,誰願意和升官發財過不去呢?

霍去病勇猛異常,一遇戰事往往不顧危險,經常衝到最前面和大家一起殺敵,他身先士卒,將士們自然全力以赴。司馬遷曾說霍去病不愛惜士兵,漢武帝給他了幾十車美食,沒有吃完壞掉了,有的士兵還餓肚子,戰爭期間,由於缺糧,士兵們無精打采,霍去病還興致勃勃踢蹴鞠。太史公認為霍去病從小福貴,不懂得體恤別人,其實,霍去病這樣做自有自己的道理,幾十車美食對於幾萬士兵來說,連塞牙縫也不夠,分給誰部分給誰都是問題,與其發生“二桃殺三士”那樣的悲劇,還不如不分。對於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來說,踢蹴鞠這個愛好也無傷大雅,作為一個統帥,霍去病無法照顧到所有人,但是得勝歸來,“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愛”。

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之戰術思想初探

3.主動進攻,長途奔襲,精準打擊

以往的漢匈作戰中,由於匈奴人作為東道主,地形熟悉,實力雄厚,往往佔領戰役主動權,漢軍則被動應付,吃虧很大,霍去病改守為攻,主動出擊,時常到達匈奴人想不到的地方去,例如,兩次河西戰役,以前漢軍從沒有進入過這些區域,而霍去病則突然出現在匈奴人的腹地,大出匈奴人意料之外,造成極大的恐慌,主動權完全喪失,被霍去病牽著鼻子走,短短六天時間裡,擊敗了五個部落,漠北戰役,霍去病更是將主動作戰發揮到極致,深入漠北、越山、渡河,一直殺到林翰海才回來。

長途奔襲是霍去病的一個致勝法寶,他為每名士兵配備了二到三匹戰馬,輪番騎乘,節省了體力,這樣才能在茫茫大漠裡進行長途作戰,在兩次河西戰役中,他動輒行軍數千裡,縱橫匈奴後方,直搗腹地,往往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人跡罕至的大漠,漢軍客場作戰,要想準確找到匈奴主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迷路是常有的事兒,漢軍的大將幾乎都迷過路,就連出使西域的張騫也迷過路,李廣更是因為迷路,貽誤戰機而愧疚自殺,反觀霍去病,縱橫數千裡,幾乎從來就沒有迷過路,每次出征都是直搗黃龍,滿載而歸,這與他的知人善任有密切關係,張騫久居西域,對風土人情非常瞭解,宜冠侯高不識、輝渠侯僕多、壯侯復陸支這些在霍去病麾下效力的匈奴降將,非常熟悉匈奴人的生活特點,往往能根據蹤跡找到匈奴主力,進行精準打擊。

霍去病就是為戰爭而生,他善於學習,精於總結,在戰爭中不斷學人所長,他年輕有為、積極進取,立下蓋世奇功,他胸懷大志、不圖享受,所以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

將星隕落

《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載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 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日景桓侯。”

元狩六年,匈奴單于拒絕稱臣,漢武帝決心再次討伐,準備過程中,驃騎將軍霍去病突然去世,年僅23歲,漢武帝極度傷悲,十分痛心,特意將霍去病的墳墓安置在自己的茂陵旁邊,墳墓修成祁連山形狀,紀念他的赫赫戰功,墓前立著巨大石碑,上刻“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公去病墓”16個大字,墓前立有“馬踏匈奴”石像,漢武帝命令為安置投降匈奴人所設立的邊疆五個郡縣的匈奴軍隊身穿黑色鎧甲為霍去病送葬,隊伍從長安一直排到茂陵。

霍去病如同流星一般劃破天空,耀眼奪目,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令人扼腕嘆息。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班固《漢書》

金聖嘆評《史記》之“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