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梳理運用

作者與背景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國現代文學的旗手。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還有《且介亭雜文》等雜文集。

【高清課堂:回味《朝花夕拾》間那些人和事(上) 】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後又受守舊勢力的排擠,作者不願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憶少年生活寫文章聊以自慰。於是寫出了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憶自己童年時期與家裡女工阿長相處的一段生活。寫於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門內西三條衚衕二十一號,現為魯迅博物館一部分)。發表於1926年3月25日期《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知識積累

1.謀死:謀殺。

2.隱鼠:鼴(yǎn)鼠的別名。

3.切切察察:現在多寫作“嘁嘁喳喳”,模擬細碎的說話聲。

4.絮(xù)說:絮絮叨叨地說。絮,話語囉嗦重複。

5.順順流流:即“順順溜溜”,順當。

6.闢頭:開頭。

7.制藝和試帖詩:都是科舉考試規定的公式化詩文。這裡指當時書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的範本。

8.全體:全身。

9.震悚(sǒng):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悚,害怕;恐懼。

10.執干鏚:拿著盾、斧。幹,盾牌。戚,一種像斧的古代兵器。

11.刑天:《山海經》中的神話人物。

12.圖贊:寫在畫面或圖頁上的讚美詩文。

13.懿(yì):美好。

14.駭(hài):驚嚇,可怕。駭人聽聞。

15.擄(1ǔ):搶奪。擄掠。

16.惶(huáng)急:驚慌急迫。

17.瘡(chuāng)疤:瘡好了以後,留下的疤。瘡,指皮膚或黏膜潰爛的病。

18.詰(jié)問:詰責並質問。

19.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20.疏懶:懶散而不習慣於受拘束。

21.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本文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22.孤孀(shuāng):死了丈夫的婦人。

23.懼憚(dàn):害怕。

24.畫舫(fǎng)

25.脖頸(gěng)       

26.萇(cháng)

27.淏(hào)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考題例析

1.(2015·江蘇南京中考)你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薦讀演講。下面是演講稿的片段,請按要求填空。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建議大家讀一讀。在書中,有描述小魯迅與小動物為友的;有表現他在日本與師友交往的;也有反映他家鄉賽會風俗的。在這些溫馨的回憶裡,蘊含著,令人回味無窮。


(1)將下面篇目的序號填在對應的橫線上。

A.《狗·貓·鼠》 B.《阿長與〈山海經〉》 C.《二十四孝圖》 D.《五猖會》 E.《無常》

F.《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G.《父親的病》 H.《瑣記》 I.《藤野先生》 J.《範愛農》

(2)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短語。

2.(2015·甘肅蘭州中考)名著閱讀。

(1)《朝花夕拾》裡有不少與讀書有關的敘述。請寫出下面兩段文字所屬的篇名。

①“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

②“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裡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

(2)請用一句話,寫出你讀《朝花夕拾》的感受。(2分)

解析:1.本題考查名著閱讀。日常學習中要熟讀、熟記魯迅先生的相關作品。(1)①A、F ②I、J ③

D、E;(2)(2分)示例: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2.本題考查名著閱讀。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平時要加強

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記憶。(1)①《阿長與〈山海經〉》;②《五猖會》。(2)示例:讀魯迅的《朝花夕拾》,讓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溫馨和理性。

課文講解

理解主旨 

【高清課堂:回味《朝花夕拾》間那些人和事(下) 】文章通過記敘回憶了作者兒時的保姆阿長,真實地刻畫了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表現了她身上所繼承的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直率、真誠、善良、富有愛心。寄託了作者對長媽媽深切的同情和懷念。

理清結構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寫作特色

1.先抑後揚,真實寫人。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著重寫了對阿長的“憎惡”與“討厭”,是“抑”的一面。後半部分著重寫他對長媽媽的佩服和尊敬,是“揚”的一面。文章通過先抑後揚、前後呼應的寫法,為讀者充分展現出一個有點粗俗、迷信、守舊,但卻善良、熱心、忠厚、真誠的阿長形象。

2.詳略得當,突出中心。

文章略寫阿長的稱呼來歷等,詳寫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的瞭解,詳寫的內容可以想象到幼小的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把握重點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這說明我對從她那裡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真是喜出望外。


 3.【高清課堂:回味《朝花夕拾》間那些人和事(下)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為什麼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為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4.從文中找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運用了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5.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哥兒”的稱呼,有江南的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就顯得真實自然,毫不誇張了。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徵。


6.【高清課堂:回味《朝花夕拾》間那些人和事(下) 】

為什麼題目上不寫“長媽媽”而寫“阿長”?


  不同的稱呼,標誌著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長與〈山海經〉》前一部分所寫的人物行狀,多用抑筆,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討厭”,又是“不耐煩”,又是“麻煩”,倘用“媽媽”稱呼,名實不符,用“阿長”稱呼,名副其實。所以,這個題目其實表示文章的一般是抑筆。再則,將“阿長”與“《山海經》”連接,又是一個看似矛盾的聯繫,一個文盲婦女與一本古典名著怎樣聯繫起來了呢,有什麼聯繫呢,令人好奇。再則,題目用的是46歲寫作時的口氣,宜用“阿長”稱呼,而“阿”字又有親暱的意味。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阿長與〈山海經〉》課文內容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