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

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詩人、詞人的創作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這才形成了多彩的世界。倘若說起張狂派、浪漫主義詩人代表的話,人們必然首推李白和蘇軾。但是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唐朝有個名為黃巢之人,曾經一度寫出了一首比李白還要張狂的作品,此詩名為《不第後賦菊》。

對於這首詩,倘若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黃巢為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生,家境富足,也擁有很好的學習機會。因此,黃巢對劍術、馬術以及箭法都有所涉獵,並且還在文學領域有所成就。

在黃巢五歲的時候,就可以和他的祖父一起對詩。黃巢成年之後便走上了科舉的道路,但是並沒有成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黃巢滿懷憤恨地寫了一首《不第後賦菊》後便離開了長安,後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

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顯然的,黃巢科舉沒有考中,心情不佳,他認為自己的能力突出,朝廷沒有重用他是朝廷的損失。科場的失利讓黃巢對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因此,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抱負。

人在失意的時候,對未來的可能性總是充滿幻想的。黃巢認為,自己終有一天還會歸來,並且可能會在九月八之後帶來革命。黃巢認為自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就像菊花一樣,能夠在萬物凋零的季節闖出一番天地。在“我花開後百花殺”中,作者一方面展示了不可抵禦的自然規律,另一方面暗示了革命風暴的到來會讓唐王朝徹底走向滅亡。

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作者對自己未來獲勝的憧憬,第三句中的“沖天”表現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更體現了自己未來勢如破竹走進長安的狀態。

而“香陣”二字則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表明了群體皆榮的狀態,也包含了作者內心中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史上最狂妄的詩,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作者寫完此詩後差點改變世界

最後一句中的“滿城”和“盡帶”指出了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的狀態。“滿”、“盡”二字,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顯然的,這是一首氣勢恢宏的作品,而李白和蘇軾雖然豪放,但是從未有過造反之心,也沒有這種心境,因此根本無法寫出這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