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古称雍城,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至此,雍城有294年都是秦都,秦国有19位国君都葬在这里。沉睡了两千多年,这些秦国古墓现居何处呢?据史料记载,“秦宁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陵山即现在凤翔县的灵山。1975年,陕西省考古所的一支考古队来到灵山一带,探寻秦国先祖的足迹,整整一年,考古队却一无所获。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就在考古队一筹莫展的时候,南指挥所的村民靳思治向他们讲述了一件奇怪的事。事情的起因要从一片荒废的土地说起,灵山东南30公里之外的一个地方有一块怪地,一年四季,无论雨水多寡,地里的庄稼老是不长。因为常年如此,村民也没怎么在意,这里自然成了废地。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1976年4月,村民靳思治来到这块地,打算挖一些土来修补家中的墙院。他一铲子从黄泥土里带出了些奇怪的石块,黄色的泥土里夹杂着些许红色的碎石,颜色和形状都和周围的黄泥不一样,而且挖了5厘米才看到些松动的泥土,铲子都铲弯了。靳思治将这件怪事告诉了考古队,正是这一系列的巧合,一座规模宏大的千年古墓得以重见天日。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专家到现场勘探后,眼前的一幕让他们不敢相信,原来那些奇怪的土块周围全是五花夯土,这么大范围的夯填土墓葬还是第一次遇见。专家初步测量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四边形地下工程。此工程的面积足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当钻探机向下钻探到24 m深的地方时才发现了黄土,考古队断定这是一处面积巨大的古墓。

  这是考古队在雍城发现的第一座秦代大墓,所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在发掘现场,专家发现了247个盗洞,工作人员开始有些气馁,他们担心有价值的文物早已被盗墓贼偷走了。为了一睹千年古墓的真容,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考古队开始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整体呈“中”字型,墓室长300米,宽42.5米,面积5334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发现了很多诡异的尸骸,这20具遗骸无棺无椁,有些身首异处,有些肢体残缺,说明他们在埋葬之前身体就已经不完整了。这座神秘的古墓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秦公一号大墓整体呈“中”字型,墓室长300米,宽42.5米,面积5334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发现了很多诡异的尸骸,这20具遗骸无棺无椁,有些身首异处,有些肢体残缺,说明他们在埋葬之前身体就已经不完整了。这座神秘的古墓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秦公一号大墓整体呈“中”字型,墓室长300米,宽42.5米,面积5334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发现了很多诡异的尸骸,这20具遗骸无棺无椁,有些身首异处,有些肢体残缺,说明他们在埋葬之前身体就已经不完整了。这座神秘的古墓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墓葬年代确认之后,墓主人的身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和挖掘工程本身的难度,10年后,墓室中部的主棺才露出土面,南北向各有椽头伸出,这样的丧葬方式是周朝天子中的“黄肠题凑”。这让考古人员陷入了疑惑,当时的秦只是一个诸侯国,是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仪式的,难道大墓的主人不是秦国的国君吗?

陕西宝鸡一块怪地,所有庄稼都不长,原来下面有一座大墓。

  当考古人员打开棺盖,希望解答心中疑惑时,却发现棺材内没有任何遗骨,只有一段股骨。接着,专家在棺顶上发现了一些石头残片,仔细一看,这些石头其实是一种叫做石磬的古代乐器。石磬边缘还刻有铭文,上面共有180多个文字,酷似“石鼓文”,铭文记载的内容为一次宫廷宴乐活动。其中“共桓是嗣”四字铭文,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正是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景公。秦景公是秦第14代统治者,在位40年,从黄肠题凑葬式可看出,那时秦国的国力已日渐强盛。


秦公一号大墓是截止目前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虽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精美的黄金饰物和玉器、陶器等。秦公一号大墓创造了5个中国之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先秦墓葬、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柏木制“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棺椁、椁室两壁外侧的墓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址,也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当地民间集资修建了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先改名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为了致敬抗战在一线的防疫医护工作者,该景区直到2020年的12月31日,对全国的医护工作者都实行免费参观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