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好多教師不願意競聘中層幹部?

九10九先生


在很多人的通俗觀念裡面,覺得任何一個單位的中層幹部都是具有向領導崗位上發展的有潛力的階層,如果能進入中層幹部的序列,也就意味著日後能夠進一步向上發展,否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從普通職工直接躍上領導崗位的,所以中層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希望儘早能夠到達的崗位。

然而這個現象對於在學校裡工作的老師來說,那就是兩個概念了,我們就不去談論大學教師,結合實際談些中小學教師,為什麼不願意做中層吧!



學校的中層幹部只是名頭好聽,卻沒有實際的職級

對於不瞭解學校的職級的許多人來說,覺得一聽是某學校的教育處主任,德育處主任之類的,肯定在學校也屬於中層的實權人物,這樣的行政幹部能掌握相當多的實際利益。可是現實中真正學校的大權掌握在校長手中,所有的中層幹部只不過是為了校長或者是學校打工而已,聽起來毛毛主任很唬人,實際上手中沒有半點職權,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決定。



另外一般來說中小學的校長最多也就是科級幹部,很多校長可能及職級就達到了副科級別,那麼下面的各種主任中層,甚至連股級幹部的級別都沒有。所以說學校的中層叫起來名頭好聽,真正的在行政職務上面,沒有達到對應的級別。那麼,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很多老師不願意成為學校中層幹部的原因之一。



手中無權的中層幹部卻責任重大

在學校裡,所謂的這些中層幹部根本就沒有任何一點實際的權力,在學校的中間基本上屬於夾層階層,對象你沒有過多的權利去指揮老師,對上你必須要對校長負責,然而卻沒有意思半點的實際權力可以幫助其他人在學校中辦成任何一件事情。

可是一旦你成為學校的中層之後,你就必須面臨各種學校的任務,以及自己所管理的這一塊的所有責任。一旦各種檢查,上面佈置的任務下來,這些中層可謂是忙的焦頭爛額,中間要是出了一絲半點的差錯,那麼,不說作為替罪羊,至少批評跟數落是少不了的,假如再有一些責任事故的發生,第一時間處理的可能就是中層幹部。那麼很多教師在成為學校中層幹部之前,看到如此尷尬的位置和責任,也會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想成為中層幹部。



所謂的中層幹部在實際收入上未必比普通老師強

現行的中小學,教師的收入一般來說是根據教師的職稱,職稱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老師收入的高下。對於許多走行政,職務的老師來說,要想取得高收入僅靠這種沒有級別的,主任之類的職務,實際上對於工資收入的提高是不明顯的。要想拿到高工資和待遇,必須在職稱上有所突破,因此很多從事行政職務的老師其實也要兼職教課,否則在職稱評定上就會處於劣勢。



只有職稱上去了,收入才能有所保障。現在這些學校的中層老師,看似各個都是主任,實際上行政職務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工資收入。當然話說回來,學校發的一些小型的福利,行政幹部肯定要比普通老師要多一些,然而這個是根據各個學校的財力的不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普遍的來講,只有職稱才能夠保證教師的收入。因此作為行政職務的中層幹部,從經濟收入上來講對於普通老師的吸引力並不高,與其費盡心思的,勞心勞力的在行政崗位上去,拼搏幹事不如一心謀求職稱上的發展,對於實際收入來得相對更加實際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師不願去做中層幹部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小學英語點點通


作為一位大學老師,我身邊很多老師,包括我自己,也不願意競聘中層幹部。我想,這其中,有大環境和小環境原因。

首先看一下大學的晉級體系,主要有兩種晉級體系。一種為職務晉級:科員-科長-副處-處長-副局-局級。這套晉級體系主要適用大學校園內的教管人員。就教學管理系列來說,很多老師競聘中層領導還是很積極的,因為這是他們的主要晉升渠道。另一套為職稱晉級體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主要適用於大學校園內的一線教學人員。考慮到專業學科發展,校長、院長等職務需要雙肩挑老師,即同時擁有職稱和職務。從工資待遇福利而言,兩套體系完全平行且多數時候職務還要略低於職稱系列。比如:一個處長的收入一般要低於跟他“同級”的教授。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在職務之外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自然重心並不一定要放在職務競聘上。

其次,在大學,中層幹部的權力和權威往往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管理對象面向老師,但掌握的可以左右老師的權力資源有限。僅以一線老師最關心的職稱評聘來說,現在評聘程序越來越公開化透明化,意味著一線老師只要把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做好,上升通道一般就不會被無形的“權力之手”所阻斷。當然,要是到達職稱最高階-教授層級,那意味著自由的空間更大:從此可以卸下相當一部分重擔,身心自由,讀書寫字上課,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因此,教授有大學校園的“無冕之王”之稱。



再次,一般來說,競聘中層幹部不外乎兩個初衷:政治抱負和權力慾望。就前者而言,存在政治抱負和無情現實之間的落差問題。我身邊好幾個朋友很有政治抱負,基於對現實的不滿競聘到了中層幹部職位,本想利用平臺來做點切實的革新和改良。但到了那個平臺上才發現,現實全然並非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強大的體系慣性給個體留下的空間極其有限,除了隨大流之外幾無他法。就後者如權力慾望而言,不過就是個“人前風光”而已,而且,一旦權力邊界不清,使用和呈現方式不當,很多老師們根本不會買賬,他們會以“冷漠和疏離”、“敬而遠之”應對。一個極其糟糕的領導所遭遇的:最後可能就是四面楚歌。



最後,在大學,一旦你當上某個領導,你就從此陷入“文山會海”的深淵:開不完的會,填不完的表格,學習不完的文件,應付不完的檢查……再加上“上頭催,下頭怨”的夾心層狀態,時間一長,你整個人的靈性幾乎都會被完全磨蝕掉,到最後,你可能變成一個“屁股決定腦袋”,庸庸碌碌、唯唯諾諾的官僚,身不由己裹挾到了一個進不得、退不能的無奈人生循環。




當然,中層幹部也不全然一無所獲,同別的普通老師相比,各種資源的或明或暗的傾斜性、利益獲取還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對比一下付出所得,其職位以及所得明顯要打很大折扣的,尤其是人們日益關注生活質量、身心自由的當下。這種情形,職位的吸引力自然就會大大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