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導讀】郯城方言作為中原官話鄭曹片,不僅具有官話的方言特徵,還具有中原官話的方言特徵,也就是中古入聲字在今方言中的調類分化和其它中原官話的分化是一致的,即中古入聲清聲母字和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中古入聲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錢曾怡等學者在對山東方言進行長期的研究分析後,根據山東省各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地方言內部的一致和差異等因素,對山東方言進行了細緻的分區。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郯城方言的特點】

郯城方言屬於西區的西魯片。郯城縣位於山東省的東南隅,其方言不可避免的具有邊緣性和過渡性。無論是在全國方言的分區中還是在山東方言的分區中,都體現了郯城方言的這個特點。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作為中原官話的郯城方言被標記成了具有北方官話特徵的中原官話;在錢曾怡教授的研究成果中,也提及了郯城方言作為山東西區的西魯片方言的個別性。《山東方言分區》關於東西兩區發音的差異是這樣敘述的:“古入聲清音聲母字東區一般讀上聲,西區一般讀陰平。古入聲次濁聲母字,東區一般讀去聲,西區則分歸陰平或去聲。根據古入聲次濁聲母字的今聲調,可以把西區劃分為西齊和西魯兩片”,“(古入聲次濁聲母字)西魯片今讀陰平,範縣、東平、汶上、寧陽、平邑、郯城六處今多數讀陰平,少數字讀去聲,暫列入西魯片”。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郯城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現劃為兗菏片),可分為4個小片: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1. 郯中片 :分佈在中東部郯城(有23個聲母、38個韻母和4個聲調)、十里、歸義、中西部馬頭、高冊5個鄉鎮街和中部郯城開發區

;是郯城縣的官方代表方言。

2. 郯西片 :接近蘭陵、邳州話,分佈在西部偏南的新村、西端偏南的重坊2個鄉鎮和西部勝利鎮大部;

3. 郯南片(22/37/4): 分佈在中西部偏南的港上(邵莊村為24/37/4)、東部偏南的高峰頭(22/36/4)、南部紅花、東南部大尚莊、中南部歸昌、西部偏南的花園、西南部楊集7個鄉鎮;受江蘇新沂、東海影響比較大。

4. 郯北片: 分佈在中北部廟山、東北部泉源馬陵山

、北部沙墩(沙墩村為27/37/4)、最北部李莊、西北部黃山和褚墩7個鄉鎮和西部勝利鎮的部分村落。比較接近臨沂、臨沭方言。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語音特點】

1.聲母方面

①中古知、莊、章三組字在今聲母中沒有分別,大都讀為ts、tsh、s。

《方言調查字表》共收入171個莊組字,在郯城方言中不讀聲母ts、t市h、s的字有9個,即:“灑、差參差、輜、滓、俟、廁、簪、參、岑”,僅佔5.26%。在這9個字中,除了“灑”字屬於常用字外,其它字在郯城方言中基本不用。中古知組字共有150個,不讀蝦、§組的只有“爹”字,和北京話同。中古章組字共有313個,不讀t、t、§組的只有“攝”字。山東方言中古知、莊、章三組字今聲母的合併表現出了極大的趨同性和一致性,“從中古音的對應關係看,山東方言比起北京語音相對來說規律比較整齊”o。郯城方言當然也不例外,其對應規律更為整齊和一致。像北京話讀作平舌音的一些字,如“則、責、擇、測、策、冊、側、色、澀、森”等。在郯城方言中都讀作翹舌音,和中古聲母一致。

另外,在較多韻攝的語音分化上,郯城方言都較北京話更為整齊和有規律可尋。

②中古日母字在今聲母中大多讀為Z

只有日母開口止攝字讀為零聲母,包括的字有:兒、爾、二、貳、而、耳、餌。這和北京話的分化規律是一致的。另外有兩個臻攝合口三等的日母字(閏、潤)讀為零聲母。只有這兩個字的分化和北京話不同。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③分尖團

掀精tsiu23≠糾見tio213

侵滿s13≠琴群t5

全從tsua5≠拳群t'ya

④中古泥母字的今讀音有分化。與洪音相拼時讀為n,與細音相拼讀為。這種分化只是實際音值的分化,它們屬於同一音位。

那、南、腦、糞、能、農

n:你、年、鳥、娘、寧、女

2.韻母方面

①單元音較北京話多,二合複元音韻母較北京話少。

北京話的複合韻母al、l、ao在郯城方言中基本上相對應的讀為單元音3e、e、c。二合複元音韻母在郯城方言中只有一個iu(見郯城方言的分片以及語音系統)。

②鼻化韻母多

北京話的前鼻輔音韻母在郯城方言中全部讀成了鼻化韻母,後鼻輔音韻母帶有鼻化色彩,在非城鎮方言中也讀成了鼻化韻母。

③ie、i3兩韻母沒有合併

在北京話中,中古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精組字和蟹攝開口二等皆、佳韻見系字的今韻母是合流的。在郯城方言中則不然,來源不同讀音也不同,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精組字今韻母讀作i3,蟹攝開口二等皆、佳韻見系字讀作ie。這種語音的演變情況與徐州方言是相同的(《徐州方言詞典》,蘇曉青、呂永衛,1996)。還有,蟹攝開口二等皆、佳見系字的今讀音也比北京話更為整齊,基本都讀作i,如“矮、挨、崖、涯”等。只有“鞋”讀作ie。

3.聲調方面

①郯城方言沒有入聲

郯城方言只有四個舒聲調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也是官話方言的共同特點。但境內的調值有所不同(見“郯城方言的分片及音系”)。

②郯城方言的陰平調在發音的過程中有振動間歇(郯北片除外)。

陰平發音過程中的振動間歇為郯西、郯中、郯南三片共有。降升的陰平調型在從降到升的過程中並不是連續發出聲音,出現了音色上的短暫間隔。可以看作是一個降調和一個升調在通過了個極其短暫的時間差之後的組合。在這個組合過程中,聲帶自始至終都處在發音的緊張狀態。這也是隻能把這種發音看作一個整體的最關鍵之處。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郯北片陰平的發音儘管也是降升調型,但其是連續的,沒有出現音色上的斷開。

③兩字組連調

郯城方言的兩字組連讀變調,南區(包括郯中、郯南、郯西三片)的聲調組合形式在連調前後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只有陰平作為前字時才發生變調,這種變調並不增加兩字組的組合形式。

郯北片的變調情況較為複雜,只有陽平作為前字時不變調。但變調後聲調的組合出現了歸併現象,上聲作為前字的兩字組和陽平作為前字的兩字組的發音相同。(參看本文“兩字組連調變調”)。

4.“零音節”現象

郯城方言存在著“零音節”現象。這種現象是錢曾怡山等學者在山東省德州地區的方言調查中發現的一種特殊的語音現象,零音節只有帶著聲調的音長,而沒有元音和輔音。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郯城方言的零音節的表現形式符合上論述,根據郯城方言的零音節現象,我們可以斷定,零音節的出現只能在多個音節的中間,不會出現在詞語的第一個音節,也不會出現在最後一個音節。只有在音節的過程中,發音時才給“一帶而過”提供了可能。零音節就是在發音過程中“一帶而過”的音節,是在語流中發生音變後所形成的一種較特殊的語音現象。如:“營生草[5031322s32y”(指為了躲避某項勞動,專門拿著某件事做幌子)中的“生”就是零音節、“九月重陽iu0tsu5ia”的“月”、“頭一回”的“一”“正月初一s12203u232313”的“月”等。

零音節在郯城方言中的發音並沒有完全固定化,它是由音節間較快的語速形成的,它也會由於語速的放慢而還原了它自身應有的元音和輔音。零音節是一類非常特殊的音節,它是固定化後的省略音節和非省略音節中間的一種過渡狀態。如“第天12”(第二天)【ra1】是固定化後的省略音節:“九月九”則具有能夠發生連續變化的幾種狀態,一種是正常的音節發音狀態(此處不討論連讀變調情況),讀音為tciu2y32122is,一種為中間音節的輕聲發音狀態,讀音為tiu2 docia。另種則是在輕聲的基礎上又發生變化的零音節發音狀態,讀音為【viuo0i】。那麼這種發音是否還會具有它的凝固後的“九九tiu2ti2y)”的發音狀態呢,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了。不過現在“九九”和“九月九”還是不同的。

郯城方言的零音節的發音基本沒有凝固化,兩可的發音是它目前的狀態,如果不發為零音節的話,多發為輕聲,就這種趨勢來看,凝固後固定下來的發音應該是失去這個音節。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