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因為思念丈夫荷西而自殺,這到底算是一種疾病還是太過痴情呢?你有何看法?

manmemeet


先說下個人看法,三毛之死,是讀者和書迷的悲哀,是其父母的不幸,也是她自己的解脫。她在1991年的那次自殺,並不是自己的第一次自殺,她是有過“自殺病史”的,就像第一代黃蓉的扮演者——翁美玲一樣。也可以這麼說,三毛的死,於其性格而言,是一種大概率的情況,雖然她父母一直在擔心著她,她的朋友王洛賓和賈平凹一直在關心著她,可是三毛最終還是沒能放過自己。



作為大陸一名85後,我第一次聽說三毛,是因為《三毛流浪記》,知道了這位頭上長著三根毛的窮人家的孩子;第二次知道三毛,是聽說了和“三毛”這個孩子重名的一個臺灣女作家;第三次聽說三毛,是在那本泛著雞湯清香的《讀者》裡,知道了她與王洛賓的那段忘年情;第四次聽說三毛,是得知這位女作家早已自殺死去,而且還是在我知道三毛這個小孩兒之前。

直到今天,在悟空邀請我回答三毛為何自殺原因時,我才去了一次百度,搜索了三毛的生平,把我上面零零散散、枝葉不不整的印象給串聯了起來,也嘗試著從個人角度給出自己的看法。



李敖和胡茵夢這對曾經相當著名的夫婦,都曾經評價過三毛,但兩人的出發點,卻不一樣。胡茵夢對三毛的評價是“空靈”,好比林妹妹那樣的“謫仙人”,活出了自己,活的明白,也走的讓人惋惜;而李敖的評論,就直白和世俗的多,直言三毛一生是“白虎星式的剋夫,白雲鄉式的厭世,白血病式的國際旅行,白開水式的感情氾濫”。

三毛之死,我們哀嘆的是她的才情,就像溺水而亡的才子王勃,也像“人生五十,只欠一死”的晚清大家王國維。就三毛個人而言,感情的安穩,是她作為一個敏感女人的避風港,就像她羨慕林青霞和秦祥林之間的愛情一樣。她一生的感情,曾經傾注在三個男人身上——德國未婚夫(不好意思,沒查到名字),西班牙丈夫荷西,還有王洛賓。



誠如李敖所講,三毛一生悲苦,一生浪跡天涯。1970年,27歲,未婚夫去世;1973年,30歲,和荷西在非洲結婚;1979年,36歲,荷西工亡去世;1990年,47歲,在新疆結識年近80的王洛賓;1991年,48歲,在臺灣榮民總醫院自殺。

從前後時間順序來說,三毛自殺時,荷西已經去世12年,在這12年的時間裡,她忍受著創傷和心痛,度日如年。去找王洛賓,是她最後的救命稻草,只是當時王洛賓年長許多,對於這段忘年情,不再作非分之想。只是想不開的是三毛。

齊豫那首代表作《橄欖樹》,其實就是三毛填的詞,也是對自身的比喻,只是她再也沒有找到。在三毛去世之後,王洛賓也寫了一首詞,懷念三毛。



《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最後,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更多文章,歡迎移步公號 “體育情深”


體育情深


祖籍浙江舟山,出身重慶的三毛,原名陳懋平,後討厭中間家族中族譜預定的字難寫,後自作主張地改為陳平。

三毛的家庭,以前就有家譜,按照我們浙江來說,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用家譜,一般的家庭,是沒有家譜可用的,說明三毛的父親,也是一個大家庭出身。

從三毛短短四十八年的經歷來看,初中時有過早戀,有過綴學的經過,雖然,綴學了,但家庭條件還算可以的父母,聘請私人老師,給三毛上繪畫課,英文課,讓她的部分知識,比同齡的其他人優秀。

經過初中的早戀,隨後,在三毛的人生旅途中,又碰到過二個讓她傾心的男人👨!

一個是德國男友,在準備結婚時,突然男人生急病死亡,給三毛的內心打擊,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有經歷過,才知內心的痛楚。

後來的三毛,在遊歷西班牙時,認識了一個好男人👨,也是三毛生命中最幸福時光的陪伴者荷西,相親相愛,可以說是三毛生命中最值得留戀的男人👨,在美麗的撒哈拉沙漠,留下了三毛與荷西充滿陽光的婚姻生活😁,給三毛的寫作,流入了縷縷冥思遐想,作品的質量與數量,也在這一時期,取得了豐收的成果。

愛侶相伴,相親相愛,無奈,荷西在潛水工作時,不幸命歸西天,短短的幸福婚姻生活😁,只擁有了六年,在三毛的眼前,悄然中止,跟丈夫突然陰陽相隔,打擊,讓三毛幾乎無法透氣,無法一個人生活下去,六年,沒有留下一子一女,無論是誰,碰到如此的天災,都是無法讓人忍受的一個大難。

處理完荷西的後事後,三毛在家人的勸說下,重新回到了臺灣,三毛將對荷西的思念,傾注於自己的文學作品的創作中,收穫了不少精品與榮譽。

荷西死後,三毛在生活中,也不乏痴情的追求者,因為三毛已經心中裝滿了對荷西的愛,再也無法接納新的愛情💏,任何生活中的艱難,只有獨自去忍受。

荷西死後十二年,三毛又得重症住院,長期的孤獨生活😁,對荷西的刻骨銘心的愛,讓她擁有一種嚴重的有鬱憂症,痛苦得無法自拔,最後,無法控制自已的情緒,在臺灣醫院,用一個帶子,結束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追隨荷西而去。

三毛雖然經歷過許多事,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但經歷數次嚴重的精神打擊之後,終於😱,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讓人閱讀的作品以及嘆息的人生結局。

以上,就是自己的看法,一個著名女作家生命的坎坷,讓自己一直處於極度無法控制的狀態,當又一個重症的信號,在自己體弱的身上出現時,再也無法忍受的三毛,選擇了離開人世的極端做法,是鬱憂症的綜合結果!


似風凌宇


三毛和一般人的思維不一樣。她當時選擇自縊出乎多少人的預料,誰也不曾想到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會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時,輿論一片譁然。她的朋友,她的讀者,媒體,多少人都做出了種種猜測,大多數人都認為三毛是為情所困:荷西的突然離去,王洛賓的殘忍拒絕,讓她感覺絕望,她才選擇了輕生。

但世人可能忽略了兩點:一、對俗世的厭倦。二、精神上陷入絕對的孤獨,

三毛自幼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小學沒讀完就退學了,一方面她受不了老師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數學成績實在不好。七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破例上了大學,讀了哲學。這也為她後來走上寫作之路做了鋪墊。

在讀大學時,認識了荷西,開始了她流浪的浪漫人生,她和荷西在沙漠上整整生活了14年,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感動過多少人。

三毛接觸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受苦受難的底層貧民,她看到那些人苦難,寫他們的生活。她用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定義她看到的世界。

人有旦夕禍福,誰也避免不了,三毛深愛的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傷亡。這對三毛的打擊太大了。她痛不欲生。

在一部書中《背影》,她寫出了自己天天去荷西的墓地,像一個木人一樣,每天早晨去,在墓地坐著,到黃昏再回家。守墓的人家勸她不要再去了,可是她還是要去。世上再沒有如此痴情的人了。

荷西是三毛的整個世界。當初她決定流浪的時候,其實就是和身後的父母、臺灣的煙火人生徹底斷了臍帶。

一個人在海邊,在沙漠,而心愛的人已經不再,她待著還有什麼意義。

曾經歌唱的大海成了吞噬丈夫冤魂的魔鬼。曾經生活過的沙漠,因為荷西的不再,變成無邊的孤獨和蒼涼。

她的孤傲,她的灑脫,都是建立在她不庸常的生活經歷,傳奇的愛情故事之上。

荷西走了,她的心空了。她能真正融入那片生活嗎?她只不過活在自己的童話裡。

與王洛賓相遇,三毛企圖從一個悲傷的童話走進另一個誘人的童話,可是王洛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老了,不能帶給三毛她想要的愛傳奇情和夢想的生活。

三毛的心又一次碎了。王洛賓不是她的荷西。

她找不到夢想的伊甸園。她是絕對孤獨的,她不會接受回臺灣和父母一起過俗世的餘生。她只想把自己活成一部傳奇。她回不了過去和河西在一起恩恩愛愛的日子。王洛賓的拒絕,讓她看穿了自己的未來。

她封閉自己的內心,她不和別人交流。這是一個強者的選擇。寧可死不選擇低頭。

厭世孤獨久了,又不和人群接觸,人的精神就會出現問題。抑鬱。

可以設想,三毛有過多少傷心的淚水,有過多少失眠的夜晚,有過多少無望的白晝。

人的精神一旦崩潰,死是必然的。

用情太深,過於執著的人一旦情感絕望。往往會選擇傷害自己。可是何嘗不是傷害了別人?

三毛的自殺,病根是痴情,導火索是她選擇的浪跡天涯遠離煙火的生活方式帶來的精神上無可依附的孤獨感,她不想回到過去,也不想擁有自己不喜歡的明天。死是她必然的選擇。

因為她和別人不一樣!





陌上書香


但是對於三毛的自殺疑點重重,至今不能十分確定她真的是自殺。畢竟她五湖四海皆遊歷,人間苦難皆有嘗,況且,她之前也說過不會再自殺。



言歸正傳。如果說三毛因為思念丈夫荷西而自殺,那麼,我個人認為這是過於痴情。愛一個人愛到骨子裡,便是非他不可,無他亦不可。

荷西對三毛的愛亦是經過了時間的沉澱與考驗,對三毛的追隨足以見證他的愛。而三毛是見過世面的人,也遇見過很多的男人,對荷西的愛發自內心,對荷西的依賴也是非常人可比。

我們看過三毛的書,一定知道她是什麼樣的人,她的與眾不同,是骨子裡的。不若她的筆下如此,更有作家西沙為她千山萬水的追隨,以及為她寫過兩篇文章,讀來足以見得三毛的品性。

她在愛情上是執著的,心思也是十分細膩豐富。她無法承受荷西的離去,我想,她總會回想起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的場景。荷西送三毛和她父母去旅遊時,在飛機起飛後,他跳躍過花叢,追趕相望,依依不捨的樣子。存在這樣的記憶怎麼不會叫人歇斯底里的疼痛,但凡我們有過愛人,即使親情也能對這樣的失去帶來的痛苦感知一二。

在荷西離去後,三毛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人生低谷。後來慢慢地稍微振作精神起來,也遇到過很多個追求她的男性,但沒有一個真正走進她的內心。因為她的內心已經有過最好的感情,擁有過最好的,又怎麼能再去將就呢!

她與荷西在沙漠一起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兩個人更是惺惺相惜。在那些平淡而又充實,浪漫而又驚險的沙漠生活裡,荷西與她早已建立心靈上的默契。三毛也曾在書裡寫過,她夜晚寫作,荷西便整夜睡不著,因為他已經習慣睡覺要牽著她的手,三毛聽此,便放下寫作,陪他休息。你看,這本就是你儂我儂的相愛啊,怎麼會不痴情!




水弋月


痴情也是病,古代人管這種病叫相思病。

三毛和丈夫荷西的愛情浪漫,唯美,又艱辛。三毛在丈夫死後,把他們的愛情神聖化了。

試想一下,在現代化社會里生活的荷西和三毛來到落後,封閉的撒哈拉沙漠,和原住民一起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都有很大差異,他們夫妻倆肯定不習慣,但是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他們克服困難,頑強的在撒哈拉沙漠生活著。

《撒哈拉的故事》裡描述了那段生活。年輕的時候看,心中滿是羨慕,希望有朝一日,也去撒哈拉沙漠過一過三毛和荷西的日子。

許多年過去了,再也不想過那種艱辛的生活。

三毛因為愛,把艱苦當成了快樂。她認為有荷西的日子都是美好的。

回到現實生活裡,三毛是一個比較自閉的人,加上身體不好,她感覺生活很艱難。這種艱難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流露了身心俱疲的狀態。

三毛的病,就是抑鬱症。她覺得只有離開這個世界才是快樂的,因此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尋找荷西去了……


潤楊閬苑


這問題是誰提的我不得而知,是先生的至親至愛還是閨蜜?但先生離開我們快三十年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先生究竟因何歸天堂,這個謎到現在我看到的都不能令我信服,有人說先生患有精神分裂症,即今天醫學說的新名詞抑鬱症;有人說先生因思念故去的丈夫荷西;也有的說先生因與王洛賓先生生情,而先生被王先生拒絕等等,不管因何,先生離我們而去,這是真的,如先生因患疾而去,我們除婉惜還有心疼,如先生因情或其他的原因,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此討論,以先生的境界,對情字的理解,豈是我輩能望其項背的,不知哪朝哪代的哪位先生曾有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先生的離去,我一直思念至今,去年,有一位網友問我,為什麼稱女作家為先生,我告訴她,一是尊敬二是教我們的人,我讀先生好多文章,對我人生做人有益。關於先生故去的原因,盼大家不要藉此題討論炒作,免得先生的在天之靈不得安息,先生天堂有知,也會認可我的建議的。




用戶62899279947


總之,我是很不贊同三毛的自殺行為,又非常痛惜她的選擇。三毛去世的時候才48歲,我認為這個年齡正是一個作家各方面日趨成熟的階段,如果三毛不自殺,我相信三毛一定還會寫出比她之前還要有影響的作品。不可否認,三毛是一個情深義重經歷傳奇的女子。沒有感情的人是絕對寫不出三毛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的。但無論遭遇多大的打擊傷害,我認為都不應該選擇自殺了事。付出是愛,但不要讓親戚朋友擔心也是愛。有作家就說過對親人朋友最大的愛就是把自己管好,不要讓大家擔心。從這點來說,三毛的性格就稍顯脆弱偏激。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落一粒沙,從此便形成了撒哈拉。”這是三毛寫給荷西最廣為流傳的一段話,我每每讀到也是好心痛。我現在收到這個問題邀請多麼希望還能讀到三毛能這樣說,我每多寫一個字,就能多一分復活你的希望,我要寫到地老天荒,你不活過來,我就絕對不會舍你而去……

然而,與荷西的相遇,三毛是這樣說的,有生之年遇見你,竟花光我所有的運氣。唉!這就是三毛的命呀。還好,三毛是不在了,但關於她的一切只要讀過三毛文字的人都會想起她,她以另外一種方式永遠地活在了讀者心中。三毛沒死,死的是我們。



醬香博物館


三毛的自殺,是因為遭到了王洛賓的拒絕,與荷西沒有任何關係。


三毛其實並不喜歡荷西,只是當時除了荷西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能夠等她好幾年的人,除了荷西之外一直找不到一個能一直對她忠心耿耿的人。


三毛在她的作品裡極力誇大與荷西的“愛情”,恰恰說明三毛當時並沒有得到愛情,她跟荷西只是湊合而已。

後來三毛遇到王洛賓,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是王洛賓,不是荷西!



但王洛賓發現三毛精神不太正常,負能量太大,所以就沒跟她繼續發展,只是利用她“作秀”,利用三毛的名氣來烘托自己得名氣。

三毛髮現王洛賓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就自殺了。


常行居士



落葉知秋1919


不可能,三毛為別人死,他要是為何西死,早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