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日報:科技部支持西安成都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AI日報:科技部支持西安成都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CVPR 2020 | 弱監督怎樣做圖像分類?上交大提出自組織記憶網絡

在論文《Learning from Web Data with Memory Module》中,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者利用網絡數據研究圖像分類任務 (image classification)。他們發現網絡圖片 (web image) 通常包含兩種噪聲,即標籤噪聲 (label noise) 和背景噪聲 (background noise)。前者是因為當使用類別名 (category name) 作為關鍵字來爬取網絡圖像時,在搜索結果中可能會出現不屬於該類別的圖片。後者則是因為網絡圖片的內容與來源非常多樣,導致抓取的圖片往往包含比標準的圖像分類數據集更多的無關背景信息。這兩種噪聲給利用網絡數據學習圖像分類器帶來了很多額外的困難,而現有的方法要麼非常依賴於額外的監督信息,要麼無法應對背景噪聲。論文中提出了一種不需要額外監督信息的方法來同時處理這兩種類型的噪聲,並在四個基準數據集上的實驗證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已被 CVPR 2020 接收。

https://arxiv.org/abs/1906.12028

直接識別人臉?MIT、耶魯新研究:模型首先得做到反向「想象」臉

計算機視覺是目前人工智能最成功的領域之一,但這些用來檢測物體、人臉的複雜系統,直至今日也無法與人類的視覺系統相提並論。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等高校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名為「EIG」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與常用的帶標籤數據訓練出的神經系統相比,新模型的機理更接近真實的人類視覺系統,可以像人類一樣從圖像中迅速生成詳細的場景描述。這一成果已經以論文的形式在《Science Advance》上發表,為我們探索大腦這一強大機制的工作原理提供了參考。論文的主要作者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Ilker Yildirim,其他參與者還包括洛克菲勒大學的兩位神經科學和行為學方面的教授 Tenenbaum、Winrich Freiwald 等。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0/eaax5979

分音塔科技研發「聲紋識別智能測溫門禁系統」,不用去口罩一句話驗證身份

近日,北京海淀區部分寫字樓和社區,率先採用了北京分音塔科技研發的「聲紋識別智能測溫門禁系統」,用戶不用去口罩,一句話自動驗證身份,並自動測溫,有效的解決了戴口罩身份識別的難題。目前,該門禁系統已廣泛應用於防疫前沿的多家醫院如武漢雷神山方艙醫院、江蘇多個政府辦公樓、包括央視大樓的北京多個辦公樓和小區等。

科技部:支持西安、成都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科技部 3 月 9 日發函,支持西安、成都、重慶、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其中,要求西安強化人工智能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完善人工智能孵化服務體系,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在先進製造、文創旅遊、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要求成都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範,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能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要求重慶開展智慧旅遊、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生態保護應用示範,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場景的智慧城市;要求濟南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攻關,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大成果轉移轉化力度和產業集聚,推動人工智能在製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動能。

http://www.safea.gov.cn/mostinfo/

西安三星半導體存儲芯片一期項目實現滿產

從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獲悉,地處西安高新區的三星半導體存儲芯片一期項目一、二月份實現滿產生產,二期項目正按計劃推進。據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池賢基介紹,受疫情影響,2 月份公司曾出現物流不暢、原材料供應乏力、人力不足等問題,但在陝西省、西安市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下,公司一期項目一、二月都保持著每月生產 13 萬片存儲芯片的滿產成績。(新華社)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3/09/c_1125685551.htm

鍾南山團隊聯合研發咽拭子採樣智能機器人取得階段性進展

近日,由鍾南山院士團隊與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發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研發完成,並在首期臨床試驗中實現對受試者的有效採樣且採樣力度均勻,取得階段性進展。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由蛇形機械臂、雙目內窺鏡、無線傳輸設備和人機交互終端構成。機器人以遠程人機協作的方式,可以輕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組織採樣任務。該機器人系統於 2 月 28 日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應用於受試者的檢測,至今已開展首期 20 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採集樣本 80 份。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採樣可以達到較高的質量,一次成功率大於 95%,能夠實現有效採樣且採樣力度均勻,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該項研究聚焦於與人體組織直接接觸的操作型機器人,有利於避免醫務人員感染、提升生物樣本採集的規範性、保證標本質量。(央視)

http://m.news.cctv.com/2020/03/09/ARTI4pEP93Z577tMTlo1Y8TD200309.shtml

「聚芯微電子」發佈背照式、高分辨率ToF傳感器芯片

3 月 9 日消息,「聚芯微電子」正式發佈公司自主研發的背照式、高分辨率、用於 3D 成像的飛行時間(Time-of-Flight, ToF)傳感器芯片 SIF2310,該產品原計劃在 2020 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現場發佈(因疫情影響,大會取消)。SIF2310 採用了背照式技術(Back-side illumination),在單芯片上實現了感光器件與處理電路的高度集成。該公司專注於高性能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設計,總部位於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公司擁有 3D 光學和智能音頻兩大產品線,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人工智能、AR/VR、自動駕駛等領域。

https://www.36kr.com/p/5299169

蘇寧體育南京公司經營範圍新增人工智能硬件、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銷售等

AI日報:科技部支持西安成都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天眼查數據顯示,3 月 6 日,蘇寧體育文化傳媒南京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其經營範圍新增人工智能硬件銷售;勞動保護用品銷售;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銷售等。蘇寧體育文化傳媒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7 年 11 月,法定代表人為陳豔,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等。

原阿里巴巴副總裁玄難創辦「來未來科技」,毗盧加入「坤湛科技」任CTO

據悉,於 2019 年年末從阿里巴巴離職的中臺事業群副總裁牆輝(花名玄難)近日已創立來未來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定位於賦能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而與其同一時間離職的虞振昕(花名毗盧)則以聯合創始人兼 CTO 的身份加入深圳坤湛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來未來科技」於 2020 年 1 月 13 日成立,由牆輝 100% 持股,經營範圍包括「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網絡與信息安全軟件開發;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軟件外包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等。「坤湛科技」由原阿里雲副總裁、阿里雲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博士於 2019 年創辦,主要通過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產品以及業務中臺架構,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財經塗鴉)

https://mp.weixin.qq.com/s/e7s8K_F4gMu1W3lRaJnvqA

「擎朗智能」完成2億元B輪融資,源碼資本領投

機器之心獲悉,「擎朗智能」已於 2019 年年末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本輪由源碼資本領投、華登資本和上海科創基金跟投,老股東雲啟資本、遠望資本持續加註。據創始人李通介紹,此次投資主要用於繼續國內餐飲市場的規模化普及、海外市場的拓展以及醫療等新事業部的橫向發展。擎朗智能創立於 2010 年,專注於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研發和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