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北三省少種玉米,多種大豆,玉米價格能提高嗎?

從善如劉L


市場規律下,供需關係決定商品的價格走勢,因此,如果市場上玉米供應減少,在當前我國玉米進口實施配額管理的前提下,玉米價格走高是一種必然。

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民為什麼要棄玉米種大豆?

我們知道,與玉米不同,我國大豆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每年有大量的低價進口大豆進入國內,衝擊國產大豆的種植,導致種植大豆收益下降。

這兩年國家雖然在東北、黃淮地區實施了一系列的大豆種植扶持措施,包括增加大豆玉米輪作補貼、在東北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等,但現實問題是,由於國產大豆價格偏高,農戶種植出來後,雖然有補貼可拿,但手中生產的大豆變現卻較為艱難,只能通過降價,導致最終受益並不比玉米高多少,反而還要時時擔心手中的大豆賣不出去!

所以,農民轉種大豆放棄玉米是一個不太實際的話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進口市場的放開,我們國產大豆供應量下降卻並未帶來大豆價格的上漲,同樣,在玉米市場,後期如果我們降低了國內玉米的供應,並放開玉米進口市場,那麼,玉米價格預計也難以出現理想的上漲態勢。

市場規律下,供需關係決定商品的價格走勢——這裡的供應,不僅僅指的國內生產供應,還包括進口市場供應問題。


每日糧油


東北地區當然可以多種大豆,少種玉米,只不過國家不會允許這麼做!

要不然大家可以看一看,最近這些年,不管是東北地區還是全國範圍內來看,玉米種植面積都要明顯高於大豆。

2018年,東北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大概在1.2億畝左右,而大豆種植面積只有5000萬畝上下。

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可以適當調減,但是絕對不可以大幅度降低,必須要保證全國玉米第一大產區的產量穩定。

東北大豆種植面積可以適當增加,但是絕對不能夠威脅到玉米種植,否則就是得不償失,玉米要比大豆更加重要。

東北玉米麵積產量必須保持穩定

以我國目前的糧食生產和消費現狀來看,與其花大力氣勉強提高大豆產量,真的不如保證東北玉米產量保持高位穩定。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些年玉米在我國糧食消費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在飼用消費和深加工領域,有些其他糧食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說句實在話,它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小麥和稻穀這兩大主糧,比大豆顯得更加重要。

最近幾年,東北地區每年的玉米產量一直保持在一億噸左右,約佔我國玉米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幾乎是國產玉米的半壁江山,東北玉米如果出現大幅度減產,全國玉米產業都要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從2015年開始,國家就宣佈在東北鐮刀灣地區實施種植調減,減少低端無效供給,但是當地大多數玉米產區的種植生產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國家也在一直鼓勵支持東北優勢玉米產區的生產種植。

東北大豆種植已如“雞肋”

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國產大豆已經完全喪失和進口大豆全面競爭的優勢,可以適當提高其產量,但是妄圖大幅度擴大其面積來實現自給自足,根本不可能。

因為國產大豆畝產太低了,用東北全部的耕地來種植都不夠用,與其這樣,不如來個“棄卒保帥”。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說一個象棋裡的詞彙“棄卒保帥”。在東北到底多種玉米還是多種大豆這個選擇之間,國家通過全面的統籌考慮,還是做出了和象棋對弈中一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舍棄國產大豆,指望它和進口大豆硬碰硬已經不可能了。但是,玉米不一樣,必須要保證國內玉米消費中國產玉米佔據絕對的主力。

我們已經在和國外勢力在糧食安全的博弈中丟掉了大豆的主動權,甚至完全處於被動地位,那麼中國肯定不能再丟掉玉米這一枚棋子。


糧油市場報


如果要問東北的老百姓最煩什麼?我想應該是玉米價格。從種植開始就煩心,今年能不能種玉米,到頭來價格怎麼樣?到收穫後也煩,玉米價格下跌。因為東北三省是“糧倉”是玉米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確實太大了,老百姓主要依靠的就是玉米,可以說靠玉米生活。所以價格的每一次漲跌都牽動著他們的心。假如東北三省少種玉米,玉米價格會怎麼樣?


雖然是個假設性問題,但是現實情況是東北地區這幾年本身就是連續減少了玉米種植面積,比如鐮刀灣這個區域就牽扯到東北的地方,每年玉米種植面積都是減少的,可是玉米價格呢也並沒有出現大漲的情況。所以,減少玉米種植要看減少的程度,如果一次性減少的面積不大、對玉米價格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如果一次性減少比如5000萬畝或者更多,那麼對於玉米市場就會產生影響,這個影響除了價格的上漲可能還會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目前我們經過幾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減少玉米供應量,消化庫存,使國內玉米生產逐漸恢復健康狀態,玉米的價格也逐漸上漲,維護了老百姓的種植利益。不過畢竟玉米是商品,它最終的價格還是通過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只要國內經濟形勢向好、玉米深加工企業、養殖基地對於玉米的需求旺盛、需求量越來越大,玉米的價格就會不斷提高。


東北三省的玉米種植面積不會突然減少很多,它只會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在市場的調控下逐漸縮減,並最終走向理性。比如今年的大豆振興計劃,對大豆種植實施補貼、提高補貼都是為了調整種植結構,目的也是為了最終讓農產品賣到一個合理的價格,不至於出現價格低賤賣傷害農民的問題。


鄉村新天地


如果東北三省少種玉米,多種大豆,玉米價格能提高嗎?

隨著東北春耕春播的臨近,今年東北產區種植結構調整的情況也受到了行業內的普遍關注。前期,有關方面就已經放風,比如黑龍江,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豆振興計劃等,今年繼續加大對大豆生產的補貼力度,同時也要穩定玉米的面積,適當提高玉米生產者補貼,但與大豆的補貼還要有不低於200元/畝的差距。

近日,財政、農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2019年強農惠農的扶持政策,明確了對大豆、玉米和水稻繼續實行生產者補貼,中央財政下撥到地方,由地方具體制定補貼標準等。



在強農惠農補貼標準繼續向大豆傾斜的情況下,再加上玉米價格春節前後農民賣糧高峰期出現了持續三個多月的持續走弱行情,今年東北地區特別是黑龍江的部分地區改種大豆的積極性較高,前期有調研報告稱不少地方的種子公司,大豆種子銷售較快,玉米種子銷量則明顯不如前兩年。

這也意味著,今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很可能繼續下降。在不考慮自然災害等影響產量的情況下,下年度的玉米新增供應也將低於往年正常水平。



從消費需求看,由於我國是玉米消費大國,特別是飼料需求較大,再加上近年來深加工產能擴張迅速,國內玉米需求體量較大。供應層面的減少,無疑會對玉米價格形成帶動拉昇。

但是,由於去年以來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的發酵,國內生豬存欄水平大幅下降,飼料消費需求預期悲觀,有些機構認為將減少玉米需求1500萬噸以上,而且後期能不能有所恢復,要看疫苗的研製成功時間,畢竟非洲豬瘟的高致病性、高死亡率,對養殖戶來說,哪怕是近期豬肉價格漲勢明顯,也不敢貿然補欄。



在上述層面來看,未來國內玉米的供求肯定是更加趨緊的,但是緊張的程度、缺口到底有多大,還要看飼料需求的回暖進程,當然,也得看後期貿易談判下的進口預期有多大。要不然,新增供應能力下降,疊加臨儲玉米庫存減少帶來的供應減少局面,很可能會被進口量增大給抵消了。

最後,需要說一下,在補貼力度加大下的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很可能需要承擔因為產量增加、進口量也保持高位且價格會更低等帶來的銷售難度增大、價格下跌壓力增大的風險。


糧小咖


玉米分析不要“聽風就是雨”,跌得慌、漲的急,聽誰的?

這兩天的玉米市場行情稍微有點亂,不同地區面臨同樣的問題,做出的反應卻是截然相反的。先說疫情,現在已經開啟返城復工潮,各地的物流情況稍微有所好轉,但也出現了各地區的差異化,一些位置遠離城區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玉米上量有所增加,畢竟車輛不進主城區各項排查比較少方便往返,這些企業就稍微下調了一些玉米的到廠收購價格。而一些在城區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還是基本沒有送糧車輛,只得繼續提高採購價格刺激運糧,因此就出現了玉米價格行情的漲跌互現。另外還有港口也是根據進港量的變化而調整了玉米的購銷價格,不過上量不多,整體價格波動並不大。南方銷區則是由於國儲拍賣使得價格有所上漲,畢竟現在南方銷區缺少東北玉米的供應,企業多是消耗庫存,因此對於國儲拍賣的優質糧源有很大的採購興趣,拍賣價格較高,帶動了玉米市場的價格行情上漲。全國大體行情就是這樣了。那麼未來玉米行情會如何發展呢?下面筆者想要通過幾個方向,初步分析一下未來玉米的行情走勢,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注、留言交流。

第一,供需大環境定主調,市場到底是缺糧還是少糧?

話不多說,下圖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佈的2020年1月的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大家注意筆者下圖用紅色圈出來的部分,我國2019年年底已經出現玉米總供應小於總消費的情況,而且差距還不小,大概是缺少1200多萬噸。大家知道咱們國家玉米進口是配額制的,而且配額量是每年960萬噸左右,一般也就進口500萬噸左右。所以從國家數據層面上來說,2020年對於玉米市場來說是少糧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組數據:分企業類型看,其中2019年玉米澱粉及澱粉糖加工企業消費佔比56.68%,共消化3521.0萬噸,較2018年增加262.9萬噸;玉米酒精企業消費佔比27.25%,共消化1674.6萬噸,較2018年增加190.2萬噸;氨基酸企業佔比16.07%,消化987.6萬噸,較2018年增加11.6萬噸。從下面的圖表柱形圖看上去更明顯一些。另外,據統計2019年全國主要119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含澱粉、酒精及氨基酸企業)共消費玉米6146.1萬噸;較2018年5681.3萬噸增加464.8萬噸,增幅7.56%。而2019年玉米深加工整體行業平均開工率為70.90%,較2018年66.15%下降4.75%。由此可見,2019年新增消費主要來自於新產能的投放。玉米酒精行業消費表現尤為突出。一方面今年國家投放的定向水稻量有所減少,使得部分去年加工水稻的玉米酒精企業今年加工玉米的使用量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受豬瘟影響,養殖禽類的數量明顯增加,禽料需求全年呈增長趨勢,國產DDGS整體消費尚可,相關企業全年開機率維持穩定水平。

分區域看,從下表數據圖中的變化一列可以明顯看出,黑龍江、遼寧、山東及河南地區做為今年新增產能區域,深加工玉米消費整體增加明顯。其中以黑龍江地區玉米消費增加最為集中,2019年共消費玉米1320.57萬噸,較2018年增加247.81萬噸;其次是遼寧地區消費玉米244.57萬噸,較2018年增加130.40萬噸;河北,山東,河南地區分別增加70.33萬噸、60.18萬噸、62.65萬噸。但而內蒙、寧夏、安徽及吉林地區由於氨基酸行業停工減產現象普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別為-57.50萬噸、-31.83萬噸、-29.18萬噸、-5.53萬噸。

總結起來就是:2020年玉米市場將會呈現,市場總供給不足,且市場主要用量地區在東北,另外酒精生產企業的用糧增長明顯。再疊加本次疫情對酒精的消耗,筆者認為近期酒精廠的玉米採購價格值得重點關注,且有上漲的可能。

第二,物流恢復度定策略,糧食到底是好運還是難運?

據筆者近幾日瞭解到,山東地區物流方面暢通不少,大多數飼料廠門口車流增多,部分廠家甚至還下調價格1分、5釐。雖然有所下調,但多是有糧供應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試探市場的反應,畢竟現在多數企業只是復工,但開機生產企業的開幾率並不高,暫時對玉米原料的依賴性並不大。並且據筆者瞭解,近期物流方面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好轉,現在物流主要還會以防疫物資的運輸為主,糧食的運輸環境並沒有明顯改善,再加上村屯的封路仍在繼續,貿易商基本收不到糧食,如果玉米深加工企業繼續下調價格,貿易商的惜售心理將會明顯提高。在物流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貿易商的購銷策略基本都是送高不送低、送近不送遠、送外不送內。意思就是說給價格高的送、給離的近的送、給城外的送,反之基本不送。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給玉米深加工企業持續降價的理由。短期內運輸恢復度不高的話,企業收購玉米價格還是要漲的,畢竟庫存有限,耗不起的。

第三,天氣影響力定心理,氣候到底是大事還是小事?

據中國氣象網預測,未來幾日全國地區將會出現一波強降溫、降雨雪天氣,隨後會出現溫度提升,下圖我們也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未來的氣溫變化,溫度未來會有上升的趨勢,這對玉米的市場購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老話講,農業大部分時間都是靠天吃飯,所以溫度波動大,雨雪天氣持續都會玉米的儲存、運輸產生不利影響。不過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心理上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這麼多年春季就是會發生上述天氣變化,我們有一系列較為成熟的應對辦法和設施。當然個別地區個別人會受影響較大,但從整體上來,近期玉米價格的波動受天氣的影響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跟運輸因素疊加影響市場,天氣因素的影響還只能算一件小事。

第四, 國儲投放量定價格,拍賣到底是高價還是低價?

筆者為什麼說國儲投放量會定價格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的2.3億噸;2017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1.8億噸;2018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7500萬噸;2019年10月17日,臨儲玉米庫存總計5200萬噸,再加上近期各地輪換糧的出庫已經國儲不斷進行的地方拍賣。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越來越多跡象證實:2020年,國產玉米庫存量將會降低至2000萬噸以下,甚至更低。可以預見,當國儲庫存降至2000萬噸水平時,玉米市場因低庫存而變得敏感,不會貿然投放,畢竟謹慎考慮投放地區及投放價格;畢竟短時間內都是玉米的種植期,不會有新季玉米供應市場,所以國儲糧的拍賣價格將是市場的風向標,市場敏感也就在此。從國儲剩餘庫存玉米的質量看,東北的好糧居多,且都是在1元錢以上價格收儲的,那麼拍賣價格肯定不會太低,再加上現在玉米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今年國儲玉米拍賣價格將會創新高,市場行情也會隨之走強。

第五,終端需求量定漲幅,養殖到底是復甦還是萎縮?

唐人神董事長在上述路演中還表示,2020年生豬出欄量持續的減少,預計生豬價格繼續上漲的概率很大,2020年的豬價會持續高位運行,公司在生豬養殖上的投入會明顯提高。還有新希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從行業實際情況來看,生豬缺口短期內無法完全彌補,本輪週期疊加非洲豬瘟影響,預計2020年還會有較大的缺口,價格也將維持在高位,對2020年的生豬養豬非常有信心。另外,筆者也瞭解到,一些分析機構對養殖業2020年的業績和機會也都非常看好。業內認為估計2020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和生豬存欄量有顯著增加。可以看出業內人士對養殖業的復甦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那對飼料業將會是大利好,而玉米又是主要的飼料原料,所以2020年是玉米各方利好集中爆發的一年,如果終端需求打開,玉米的漲幅也就受需求的刺激而水漲船高了。

第六,疫情防控力定結局,企業到底是補庫還是隨採?

昨日看到採訪鍾南山教授關於疫情發展的情況,鍾教授表示全國性的發病期還有一波,就是在2月的中下旬,有些地區可能會提早有些。另外,北京等返城人口集中的城市監測部門也表示,短期不排除出現大規模內部傳播的可能,所以大家還是要高度重視。大家都知道,玉米深加工企業在春節之前,為了企業的核算與減少資金的質押,通常都不會囤積過多的玉米庫存,大部分都是維持在10-15天之間的庫存。而今年新年過後,雖然疫情耽誤了企業的開工時間,但現在已經開始陸續復工。如果疫情嚴防要到2月下旬才能有所緩解的話,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將會消耗大半,當玉米庫存不足又難以收購到玉米的時候,玉米用糧企業不僅要採購糧食還要補充消耗掉的安全庫存,抬高玉米的行情也是會必然發生的。

整體來看,筆者找不到讓玉米價格下跌的有效因素,依舊看漲玉米未來行情。當然有人會說地趴糧的大量供應市場、全國玉米收購進度較往年落後、各地企業出現推遲復工現象、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都會對玉米價格出現利空影響。但是筆者在此需要再次提醒大家,1、有地趴糧的農戶是要賣糧,但在疫情防控嚴格的村屯怎麼賣?不成交的低價沒有意義。2、全國玉米收購進度的數據也僅供參考,在東北做糧食購銷的農戶、貿易商應該知道,今年本來就是減產年,農戶手中的糧食不多了,拿現在收糧總量跟去年同期比,這是不科學的。3、再來就是企業整體推遲復工的幾率也不大,畢竟返城人員已經到崗,不開工的成本壓力更大。4、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這真的數量有限,而且也不會集中到港,所以它只是心裡說用,對實際的市場供需兩端沒有太大影響。筆者最後說一句:如果有的農戶現在就是急需用錢怎麼辦?如果是這樣的話,筆者建議可以找一下本村或者是鄰村的養殖戶,問詢一下他們是否需要玉米,以便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



精準三農加油站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是商品的價值決定於它的價格,供需關係影響著他的價格但不決定它的價格。也就是說玉米的價格目前基本上永遠不可能超過2塊,這是他的價值決定的,如果東三省種植的玉米大幅度減少甚至是不種植也只是稍稍的提高玉米的價格,但做不了根本性的改變。

東三省玉米產量

去年東三省的玉米產量是9396萬噸,全國的玉米總產量是2.165億噸。也就是說,他們的玉米產量佔了全國玉米產量的43%左右,而我們玉米的年需求量為2.38億噸左右,如果東北三省真的都不願意種玉米,我想玉米可能漲價比較大,但是它的上漲空間也是有限的。


1.其他糧食作物互補:首先我們國內的65%以上的玉米,基本上都是用作了飼料,這是因為它的能量比較高,具有能量之王的稱號,而且使用著比較便宜,在國內非常容易獲得。但是一旦玉米的種植量大幅度減少,他的價格提上來之後,這些飼料的企業基本上都會使用其他的一些能量作物,例如小麥,高粱等。

2.大幅度進口: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大幅度的進口,我們每年都是需要進口很多的玉米,如果國內的玉米滿足不了需求,那肯定會大幅度的進口,進口的數量足可以彌補我們國內的需求。


因此,如果東北地區大幅減少玉米的產量。也只能會稍微提高它的價格,並不能夠明顯的改善。從上一年的小麥就可以看出,全國的小麥普遍減少了三成,這可是幾千萬噸的數量,可是我們的小麥價格真的大幅度上漲了嗎?並沒有大幅度的上漲,上一年小麥的價格最高也就是1.25元/斤。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你的意思是想通過降低玉米的產量來提高價格,這是行不通的,因為國內玉米價格低不是因為供過於求,和進口的玉米相比這價格不低,說價格低單純是覺得自己種植玉米的成本有那麼高,認為價格必須高到一定程度才算不低。東三省玉米價格,和美國玉米的市場價格如下,這裡僅僅粗略的做個比較,美國的玉米價格經過換算為約1090元/噸(按8.03日匯率),如果是在配額內,進口玉米關稅僅為1%,若在配額外,則關稅高達65%,這才和國內的玉米價格持平,根本問題還是國內種植成本太高。


agriculture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東北三省少種玉米,多種大豆,我認為玉米價格能提高一些。

東北三省的土地非常多,但是價格不會提升多少,因為東北的土地和環境,一年好像只能收成一次,我記得東北本來種植水稻和大豆的就比較多。

這裡題主說的可能是全部都不種植玉米的情況下,會不會提高玉米的價格,那麼換句話說,別說是東北三省了,就是某一個省份全部不種植玉米了,肯定就能提高玉米的價格,這裡的意思是物以稀為貴的解釋,產量少就會漲錢,這是肯定的道理。

東北現在種植玉米,只是春天種植,秋天收穫,然後又要等到明年才能種植玉米了,而且都是一年只種植一次,所以很多農民都選擇了種植大豆,和水稻,東北的大米現在也很出名啊,這就說明種植水稻的比較多。

所以我理解的是東三省都不種植玉米,是能提高玉米的價格,但是不會太多。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農村大三妹


這不可能,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種大豆,土質不同試和種不同的品種,能種啥老農心中有數,


正當午時2


美國向中國出售玉米,可能是一種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