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周初分封,還建立晉、燕等諸侯國。

晉國統轄黃河以東太行山一帶的眾多戎狄部落和邦國,封給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這其中,還有一段假戲成真的故事。


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當初,周成王還在孩提時候,同弟弟叔虞一起戲耍。成王手執一枚梧桐葉子,削為玉珪(符信,因大小各異,象徵不同的爵位和權力),信口喊道:“叔虞前來受封!”小小的叔虞也學著大臣受賜的樣子,前去跪接。站在一旁的太史佚立刻把成王的言行照記下來,並請示具體封立事宜。成王愣愣地辯解:“我是和他說笑,並非當真!”太史佚爭道:“天子無戲言。言則史官記錄在冊,禮官條列為制,樂官配樂歌誦。”史佚之說毫無誇張,古時對天子一言一行都由史官照記不誤,即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行”,後世則叫做起居注。成王豈可言而無信,遂封叔虞於唐,在今山西省汾水之東,叫唐叔虞。傳至其子燮,改國號為“晉”,至春秋時達到鼎盛,成為“五霸”之一。


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燕國據有燕山南北和遼西一帶,封給召公姬奭的長子。姬黃在周成王時為三公,與周公旦並掌朝政,陝(今河南陝縣)以東由周公綜理,陝以西由召公分管。召公治理西方,每當巡行鄉邑,為了不騷擾官民,常在甘棠樹(結實似梨,味稍酸甜)下休息,處決政事和訴訟。因他公正無私,使侯伯直至平民各得其所。百姓懷念他的恩德,終不忍心砍伐棠樹,還作詩稱頌召公(《詩經·召南》有“甘棠”一篇)。後世拘揚廉正的地方官吏,遂喻為“甘棠”。燕國遠在邊陲,實力稍弱,至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


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另有衛國,在原殷都朝歌一帶,封給武王之弟康叔,負有彈壓殷商遺民的使命,是當時地位極高的諸侯國。但後日發展並不景氣,西周、春秋直至戰國,一時不如一時。


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還有一個重要的諸侯國是宋國,以商朝舊都朝歌為中心,封給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微子早年極力反對紂王,武王克商時,他又自縛雙手,口銜玉璽,抬著棺材,到軍前投降。武王優禮加封微子,不過是對敵對勢力示以懷柔。宋為亡國之餘,發展也不很快。春秋時雖有“五霸”之名,並無其實。


天子無戲言——左史記言,右史記行


另有秦、隴、吳、楚等地區,也有許多邦國與時興替,後文將隨其歷史畫面的舒捲,補述各自立國的梗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