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聽著,我給你們講講禮”

_論禮

孔子在家休息,弟子子張、子貢、子游陪侍,說話時說到了禮。孔子說:“坐下,你們三人,我給你們講講禮。”

子貢站起來離席回話說:“請問禮該如何?”

孔子說:“虔敬而不合乎禮,叫做土氣;謙恭而不合乎禮,叫做巴結;勇敢而不合乎禮,叫做乖逆。”

孔子又說:“巴結混淆了慈悲和仁愛。”

子貢說:“請問怎麼做才能做到合乎禮呢?”

孔子說:“禮嗎?禮,就是用來節制行為使之適中的。”

“仔細聽著,我給你們講講禮”

子貢退下來,子游上前說:“請問,所謂禮是不是為了治理惡劣習性而保全良好品行的呢?”

孔子說:“是的。”子貢問:“那該怎麼做呢?”

孔子說:“祭天祭地之禮,是用以致仁愛於鬼神的;

秋嘗夏禘之禮,是用以致仁愛於祖先的;

饋食祭奠之禮,是用以致仁愛於死者的;

舉行鄉射禮、鄉飲酒禮,是用以致仁愛於鄉親鄰里的;

宴會飲酒的禮儀,是用以致仁愛於賓客的。

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禮儀,秋嘗夏禘的禮儀,那麼治理國家就像在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那樣容易。因此,用這些禮儀,居家處事有禮,長幼就分辨清楚了;家族內部有禮,一家三代就和睦了;在朝廷上有禮,官職爵位就井然有序了;田獵時有禮,軍事演習就熟練了;軍隊裡有禮,就能建立戰功了。因為有了禮,宮室得以有了制度,祭器有了樣式,各種器物符合時節,音樂符合節拍,車輛有了定式,鬼神得到了該有的祭享,喪葬有了適度的悲哀,辯說得以擁有支持的人,百官得以恪守其職分,政事得以順利施行。加在每人身上的,擺在面前的,人們的種種行為舉動都能夠適宜得當。”

子游退下去,子張上前問道:“請問什麼是禮呢?”孔子說:“所謂禮,就是對事物的治理。君子有什麼事務,必有相應的治理手段。治理國家假如沒有禮,就好像盲人沒有扶助的人,茫然不知該往哪走。又如整夜在暗室中找東西,沒有燭光怎麼能看得見呢?所以說沒有禮就會手足無措,耳目也不知該聽什麼該看什麼,進退、作揖、謙讓都失去了尺度。

“仔細聽著,我給你們講講禮”

孔子說:“仔細聽著,你們三人!我告訴你們,禮,就是理;樂,就是節。沒有道理的事不做,沒有節制的事不為。不懂得賦《詩》言志,禮節上就會出差錯;不能用音樂來配合,禮節就顯得單調枯燥;道德淺薄,禮就會顯得虛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