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世界沒了女人,我會窒息而死

關於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也是值得書寫的,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巨匠,我只能用筆談的形式賞析一二,我欣賞他的一切,但是就文學而言,我個人覺著張賢亮對女性缺乏客觀的觀察,我總感覺對女人身體的慾望是他所有小說男主人公發展劇情的主要動力,在書的序言裡,他也直截了當的表達:“如果在搖籃中發現世界沒有女人,我一定會自我窒息而死”


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世界沒了女人,我會窒息而死

老年張賢亮


瞭解作家張賢亮,才能知道他是多麼的飢餓,按照他的話說:離開勞改場之前(43歲),他沒有碰過女人。

女人對於張賢亮來說,似乎就像非洲飢餓兒童對糖果和食物的渴望,在《土牢情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長短牌小說裡都有對女性身體的各種美好想象,然而也僅僅是遠遠的觀望和想象,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躲在蘆葦蕩裡偷窺,只要不是垂垂老矣的雌性,微風浮動都足以讓十里之外的他“飄逸起來。

這和他個人經歷真是太像了,幾乎讓人感覺他筆下每個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都是作家本人的真實體驗:


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世界沒了女人,我會窒息而死

幼年張賢亮


出生於上海資產階級家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公子哥兒。他的父親畢業於哈佛商學院,“九·一八事變”後

回國,先後結交過張學良、戴笠等人,1949年,張賢亮的父親作為舊官僚被關押,1954年不到18歲的張賢亮就這樣告別了自己的學生時代。後來張賢亮的父親在監獄中死去,18歲的張賢亮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19歲的張賢亮帶著母親和妹妹,離開北京,到寧夏這塊至今也不富裕的土地上,他們在賀蘭山下安了家。


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世界沒了女人,我會窒息而死

青年張賢亮


1960年的一天,張賢亮逃離了被關押了三年的勞改農場。但是,很快就被抓了回去過著遙遙無期的改造生活。張賢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勞改和勞教中度過的,在這期間 ,以“書寫反動筆記和知情不報”的罪名被判三年管制;在“社教運動”中再次以“右派翻案”的罪名被判三年勞教;“文化大革命”中,升級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被群眾專政;1970年,又被投進農墾兵團監獄……運動一來就抓去勞改,勞改幾年又被轉移到另一個農場就業勞教,境遇非常慘烈。這種抓了放,放了抓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文革後期直到1979年9月張賢亮被徹底平反。告別了長達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這時的張賢亮已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成了一位四十三歲的中年人。

這22年對於一般人來說是煉獄,但是張賢亮在煉獄裡沒有沉淪,他讀了大量的書,對世界沒有放棄過觀察,出獄後的他奮筆疾書,寫了關於這個年代一部又一部佳作,最終成為一個時代的忠實的記錄者。他的作品裡沒有苦大仇深,也沒有嬉笑怒罵,都是人真實的情緒,似乎告訴我們:時代就是如此,我們無法選擇,不要情緒化,要活下去。

我零散看到張賢亮本人的一些回憶和訪談,印象最深刻的是:對食物的飢餓,對女人的飢餓。再看他的小說,我們竟然能把兩者視為一體:

1、張賢亮在勞改場總是最先幹完活的,也是最賣力的那個人,他不會在一場勞動中吝嗇自己的力氣,挖河渠總是第一個完成任務,抗乾草總要比別人多出三分之二的力量,有時還要挑戰自己。而這並不是說自己爭強好勝,而是幹完活可以第一個跑過去吃飯,花盡力氣就可以吃的更多,腹中飽滿餐食是每天活著的意義。

2、走出勞改場之前沒有碰過女人,也就是說四十歲之前,他就是一個處男。這也難怪他的書裡關於對女人的想象,幾乎清一色都是發自本能的驅動。關於他和女人之前的感情(似乎不是感情)層出不窮,八十年代就有和女性開房被警察問詢的記錄,90年代也有他公司下面的幾名女性曝光難以入目的隱私……對於張賢亮來說,四十三歲的他,正是十七歲的少年,帶著報復性的目的對花花世界裡的女人進行獵取,強烈雄性荷爾蒙讓他精力充沛,不僅是著作等身,而且下海經商獲得了成功。


電影《牧馬人》原著作家張賢亮:世界沒了女人,我會窒息而死

張賢亮

如果說,在勞改場的二十二年的時間裡,一方面勞改場女人少,另一方面因為自身歷史條件沒有娶到媳婦,導致他沒有接觸過女性,然而,離開勞改場恢復自由身之後,他不僅有了名氣,還有了金錢,對女人的基本渴望都能夠得到滿足,然而,在這個滿足的基礎之上,他似乎在報復性的和女人發生“交集”,好像彌補過去22年的遺憾。

文學作品經常說女人的青春年華被辜負,其實,類似張賢亮22年的青春年華何嘗不是白白糟踐了?

無論怎樣,張賢亮都堪稱神人!他的作品究竟能被人記住多久,恐怕這取決於未來的人對這段歷史的興趣。知名文學家白先勇說:“我認為從歷史的長度來看,張愛玲的這種作家的筆調才是正統和主流,傷痕文學、反思文學都不太算”。

言外之意,未來大家或許只知道《牡丹亭》《紅樓夢》《小圓圓》,未必會記得《靈與肉》。

拋開對時代的興趣,普遍意義來說,相比較《金瓶梅》以及現當代其他文學作品,張賢亮在描寫“男人對女人的飢餓感”是符合人性的,同時描寫又最為深刻的。

男人或許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這種飢餓感會驅動他功成名就,也會沉入罪惡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