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的地圖魚

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佈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又因為它的尾部末端有一個被金色包圍的黑色斑點,如星星般閃亮,又被稱為“眼斑星麗魚”;還有人稱它為“花豬魚”,是因為它們進食的貪婪和平時“好吃懶做”的生活習性。

別名:圖麗魚、豬仔魚、尾星魚、黑豬魚、花豬魚、眼斑星麗魚。

產地: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

體長:最大體長記錄為45.7釐米。


貪吃的地圖魚

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並不兇猛,只是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裡含著一條還未吞嚥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吃飽喝足以後,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麼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

地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適宜自然條件下可達30釐米長,現已有幾種不同變種。地圖魚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

形似地圖。成熟的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後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遊動時閃閃發光,因此又叫尾星魚。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後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卻很別緻,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據介紹,地圖魚經人工飼養後,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它會游過來,表示歡迎。


貪吃的地圖魚

地圖魚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十分兇猛,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裡含著一條還未吞嚥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繁殖並不困難。到性成熟時,它們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箱裡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

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經有地圖魚在水族箱中存活13年的記錄。同時,它們也是熱帶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它們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它們的主人。當陌生的人在觀賞它們時,它們會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而當它們的主人一旦靠近水族箱,它們即刻會遊靠過來,轉動它們的大眼睛,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它們也會接受主人的撫摸而沒有絲毫驚異的狀況,訓練有素的地圖魚甚至會從水族箱中躍起水面接受主人手中的餌料,總之,地圖魚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裡出售,供食客品嚐食用。


貪吃的地圖魚

地圖魚的飼養非常容易,身強體壯的它們幾乎適應任何水質環境,只要將水溫控制在26℃左右,並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就會生活的非常好,並不需要特殊的照顧,因此受到人們的歡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真的和豬一樣,會吃會睡,也會拉--會排洩大量糞便。所以,地圖魚不適合鋪設底砂,因為底砂會大量沉積地圖魚的糞便,導致水質惡化,而硝化細菌一般生存在玻璃環裡面,而且底砂水流量很小,硝化細菌很難把魚糞清理乾淨,所以一般養地圖魚裸缸比較合適。

飼養時一定選較大的水族箱。由於這種魚食量很大,而且排洩能力極強,所以其生長速度很快,大約每個月可以生長3cm左右。但是這樣一來,其排洩的大量糞便造成對水質的汙染很嚴重,所以應分段餵食,一次少喂,不可喂10分飽。缸底不適合鋪沙、養草,而且要建立強大的硝化系統,以保證水的質量!它對飼水要求不苛刻,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適宜水溫為22-26 ℃,最低飼養溫度14℃,但進食明顯減少。地圖魚的顏色隨年齡大小而異,亮度與光照密切相關,飼養時應給予充足的光照。地圖魚看起來笨拙,實際上游泳很靈活,捕食敏捷,比較貪食,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屬肉食性兇猛魚類,能水蚯蚓、蝌蚪、小魚、小蝦,所以不宜與其它魚類混養。家庭餵養時,要注意它的雜食性,除餵它一些小魚、小蝦、蝌蚪外,也可以喂一些瘦肉等,以免造成它的食性單一。

在吃飽喝足以後,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麼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地圖魚屬地層水域魚,生長迅速,壽命也較長,可活10年以上,可謂長壽的熱帶魚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經過12-18個月,地圖魚進入性成熟期。雌雄鑑別特徵是:雄魚頭部厚而發達,背鰭、臀鰭尖而長,身體上的斑紋色彩較雌魚豔麗而多;雌魚總體較雄魚粗壯。

地圖魚的雌雄鑑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豔。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12個月。一般可自選配偶。繁殖水溫以26~28℃為宜,繁殖前應在水族箱底置放平滑的大理石板(規格為20釐米×20釐米×2釐米),將配好對的親魚放入。親魚會在石板上用嘴啃出一塊產卵巢。雌魚將卵產在清洗過的石塊上,雄魚隨後使之受精。雌魚臨產前靠近產巢,雄魚則圍繞雌魚遊動。雌魚每次產卵500~1000粒,其卵粒比一般魚卵粒大,並呈不規則的直線排列。受精卵經48小時孵出花褐色仔魚,7天后仔魚游水,一週後開始覓食。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產卵結束後應將產巢取出,放人孵化缸中人工充氣孵化。受精卵約經3天孵化出仔魚,5~6天后仔魚始能自由遊動,攝食。仔魚生長迅速,約18個月可達性成熟,繁殖力強,產卵期為每年7~10月,可多次產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