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白砥教授

白砥(趙愛民) ,1965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書法博士。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白砥

「刷字」一說,最早見於米襄陽《海岳名言》:「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覆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米老的「刷字,自以為與他人不同。不同之處,在其所謂能「振迅天真。其實是對勒、排、描、畫字的反戈。《海岳名言》還載:「歐、虞、褚、顏、柳,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又說:「柳與歐為醜怪惡札之祖……筋骨之說出於柳,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可見米芾是反對前人「尚法」風氣的,這也是他「刷字」說提出的一個重要前提。(筆者對唐人「尚法」也有一些看法。唐書之法,多見諸楷書。而唐人楷書,確有如米公所謂醜怪之處。如顏柳惡腳,表面上看是對美的強調,實際上使楷字書寫走入某種「套路」。過多的程式化的東西使人覺得單調乏味,有礙線條性情的抒發。故唐人之所謂「尚法」,還沒有真正體現作為藝術的書法法度,而只是趨順於文字的演變。唐楷只是楷字的峰頂,而不是楷書的典範。)後人謂宋書「尚意」,大概於米芾的「刷字」有一定的關係。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千載而下,被譽為當代書壇領袖的沙孟海先生,「不循唐人矩度及執筆諸成說」,與米老「刷字」領悟之深,恐怕歷史上找不出第二人。「深詫米老於數者(《海岳名言》所提蔡、沈、黃、蘇)皆賊目之,然細悟其理,一『刷』字正點出書法用筆津奧。勒、排、描、畫,盡裝作之辭,刷則揮灑自如,無所假籍。」還稱:「餘作書素貴天性純真,有味於米老所提之『刷』字,終於翰墨一生,稍有所成,亦在得力於斯也。」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實際上,在米芾與沙孟海千年之間,諸多書家皆有循此法。如祝允明、張瑞圖、傅山等等。及至後來的康有為,雖對明清書風深為痛切,然究其用筆,仍不出米老之「刷」意,足見「刷字」影響至廣至深。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刷字」雖由米老提出,卻並非米老首先躬行。今日考古發見之簡牘文字,其用筆率意,當不在米公之下。由此可見,「刷字」尚有兩種:一是不知書法者膽大妄為(多數簡書及當今書壇的某些書法),二是依舊講究字法、章法,但用筆已是大大的放開了。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從米帶留世的大量書跡看,其自謂之「刷」,當是「存法而刷」的,即屬「刷字」的第二種類。沈尹默先生解釋說:「米元章說,沈遼排字,蔡襄勒字,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他自己刷字,這都是就各人的短處而言。……用澀筆寫便是勒,用快筆寫便是刷,用筆重按著寫便是畫,用筆輕提著寫便是描……澀、快、重、輕等等筆的用法,寫字的人一般都是要相適應地配合著運用的,如果偏重了一面,便成毛病。米元章的話,是針對各人偏向講的,不可理解為寫字不應當端詳排比,不應當有勒,有刷,有畫,有描的筆致,這不可不知。」(《書法論)沈先生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米芾的字雖然不是全刷,但比之王義之或顏魯公,或者是與其相近的蘇、黃、蔡,用筆的確要快捷得多了。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這裡我不想研究書法作品中勒、刷、描、畫的合理比值,只就「刷字」的美學意義作些膚淺的論述。

「刷」果然不是全刷,卻總是快速運筆的一個動作,其產生的力是一種銳力。銳力是淺表的力,它的大小取決於速度的快慢。如跑步、游泳、舉擊等體育運動都是這種力的表現。和銳力相對的是韌力,在物理學上可以釋為磁力。如中國的氣功所呈示的即是這種力的「遙控感應」。這種力在外態並不明顯,觀者必須通過感受才能得知,它的形成比速度力要複雜得多。韌力與速度力相反,我們從跑步這個例子可以證明。短跑是憑速度的,而長跑卻靠的是韌力,速度越快者韌力越小。所以急性子的人其耐力總不如慢性子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忍耐(並非絕對)。就生命而言,能忍耐者總比急性子活得長些,因為急性子容易造成生命內核的紊亂。同樣道理,從書法運筆的力作用看,由韌力而成的線條比由銳力寫出的線條更耐看,魅力更強。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白砥之印

韌力的性格是柔和的,它比速度力慢,但它不是斷斷續續的慢(如何紹基的某些用筆),它是連貫的。這種力是生命的基力。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稽道人印

「刷字」由於力作用的簡單(儘管暴發力強),它所呈現的美是單一的、片面的,其性格特徵為躁動。這種美主要表現在線條的氣勢上。曾經有人把米芾的用筆喻為「勢如破竹」、「斬釘截鐵」。觀其書作,果然氣勢磅礴,用西方美學術語來說是一種「崇高」。但「崇高」不是生命形式的最高取項。我在另外幾篇文章中都把線條美的極終歸為「中和」(中和美仍有三個層次;陰陽平和;陰勝或陽勝為偏勝;極陰與極陽相和而成大順),而中和美的最高層次體現在書法的線條中是「大動若靜」的形象。這一「大動若靜」是個極為複雜的構成。陰柔與陽剛的融合不是指線條的這部分表現為陰柔,那部分表現為陽剛,而是極柔的線條同時又是極剛的;極剛的線條看起來又很柔和。辯證的對立統一是中國傳統哲學與美學的基本觀點。中國書法的玄深在於以極其簡練的形式——線條——表現這一複雜的哲學涵義。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刷字」的不足恰恰是由於疏忽了對這種精神的表現。換句話說,「刷字」僅僅是書法美的一個初級階段,在至達理想的通道上,它只是必不可少的前站。線條表現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被「刷字」刷掉,這一部分即為線條的內質的變化。書法理論史上把輕中截重兩頭的運筆現象稱為「中怯」。不僅「刷字」出現的偏鋒是中空的,即使是中鋒而刷,同樣缺乏美的內在性(指陰陽高度和諧統一)。如果說有變化,那也只是線條依文字結構的變化而出現的外部變化。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早已發現這一現象:「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哉。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偉致,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強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共目矣。中實之妙,武德以後,遂難言之。」包世臣是崇碑的,碑之氣勢博大不在米芾「刷字」之下。然而碑卻多能中實(我以為碑之中實也全非古人書寫本來面目。文字經刻,線條自然豐實,加之後世駁泐,更趨蒼茫。這是碑比帖線條內質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實即穩健、細膩而變化,給人的感覺是柔積、靜謐、肅穆。猶如人生內心情感最複雜的時候,其外表卻是最沉靜的。沉思、遙想決沒有外部運動的急劇。而人具有思想則是人和別的動物之間的最大區別。人之所以高級,並不因為其生命的外部運動的強烈(若論外在運動,一些大的食肉動物則比人要強得多)。


白砥: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

作為空間中純形式藝術的書法,它的美表現於寧靜與深沉之中。表面的躁動只能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只有那內面蘊含著無數複雜的變化而外表清淡簡靜的線條,才是書法藝術最理想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