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窪之情深如許


大窪之情深如許


適逢休假,與幾個文友相約,去拜訪大窪散文作家張華北先生。由於路上的耽擱,到達時已是晌午時分,華北先生早已備好了午宴,專門等候著。一見面,他的敦厚、儒雅和平易,他的善良、真誠和熱情,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初冬時節,都深切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暖意,有了一種到家的感覺。

我們本打算上午先到他的辦公室,每人求他的一本散文集,然後再到溼地去看一看。但由於路上的耽誤,上午顯然已經來不及了。華北先生身為南大港農場黨政辦公室主任,公務繁忙,如果下午再去,我們覺得過多耽誤他的時間,又不好意思再提,心裡免不了一絲遺憾。事實上我們完全多慮了,午宴結束之前,他就打電話安排車和攝影師,說來了幾個外地文友,要到溼地去轉一轉。在辦公室,他為我們每個人贈書,在每本書的扉頁簽上他的名字,蓋上他的兩枚印章,然後用一頁稿紙覆在上面,以免印油沾染了封襯,再把書裝在檔案袋裡送給我們。他小心翼翼、鄭重其事的態度讓我心裡感動,那是一個真正摯愛文學的人對文學的虔誠!

進入溼地,在車內聽著他娓娓而談大窪的現狀和歷史,望著車外幾十萬畝坦坦蕩蕩無邊無際的黃褐色的大窪蘆葦,我的心胸也變得坦坦蕩蕩、無比寬闊起來。在他的引領下,我們頻頻停下車子,在溼地深處,在蘆葦叢中,在觀景臺上,駐足觀賞。他甚至不顧這只是初冬時節,執意要走上薄冰,為我們引路。看到幾步之外蘆葦叢中一隻水鳥受到了驚動,拍打著翅膀飛向遠處的天空,他就興奮地叫出了聲,那喜悅和自豪的表情就像看到了自己哺育的心愛的孩子。路邊是漁民們入冬前居住的窩棚,如今已是人去棚空,裡面還留些簡單的傢什,他看見棚門大開著,就走上去把門關好,再用繩子一一拴牢。路上遇到農場職工和在淺窪處收割蘆葦的農民,他都揮手致意。朋友說因為華北先生是一個大善之人,才寫出了那樣優美的散文。這時我想到了艾青那著名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更覺得是因為他對這大窪、百姓、蘆葦以及鳥獸蟲魚愛得深沉、愛得博大、愛得真摯、愛得細膩,才有筆下那飽含深情的美文源源而出!

大窪之情深如許

來到大窪深處那作家的家園——由天津、河北、滄州三家文學院掛牌的創作基地,徜徉在那靜謐的的院落裡,我心潮起伏,我知道這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但在文學越來越邊緣化的時代,能為作家們提供這樣一個環境,這凝聚了他多少辛勞、心血和摯愛!

回來後,我感慨萬千。最難忘的是華北先生在文學上的教誨,他對我小說創作上的過高評價,我不敢擔當,但他對我的創作的期待和指點,我都牢記於心。談到作品出版,他鼓勵我們說,一定要出書,作家為“名”不為利,作家的使命就是發表作品,讓讀者來閱讀。他對我說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取幾年內加入中國作協!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個年過半百的仁厚長者、一個文學上的長途跋涉者那種使不完的勁頭!我知道他半生中經歷過許多坎坷、不公甚至屈辱,但他對社會、對人生、對文學,卻比年輕人有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勇氣!回來的路上,我對同行的文友們說,想想以前時常為那些名利得失而怨天尤人、踟躇不前,真感到慚愧!這次大窪之旅最大的收穫,是從華北先生身上看到了那種用不完的勁頭,受他的感染,我們也覺得自己渾身是勁了!

大窪之旅,我只想撿到一根蘆葦,卻完全意想不到,竟收穫了整個大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