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文人,其實是大唐初期的著名將領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因唐高祖李淵賜姓而改名李世勣,後又因避諱李世民而改名為李勣。在唐朝名將中,唯有李勣能和李靖並駕齊驅,二人不相伯仲,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李勣還兼通醫學,曾參與編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並自撰《脈經》一卷,今已佚。


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文人,其實是大唐初期的著名將領李勣

李勣

李勣在其戎馬生涯中,能謀善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他每次行軍作戰,“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因而在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麗等重大軍事戰役中,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唐太宗曾極口稱讚他“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他與李靖一起,譽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李勣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在隋末天下“同苦隋政”之時,他踴躍投身於農民起義的洪流中,為發展、壯大瓦崗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為推翻隋皇朝的殘暴統治發揮了作用。在唐皇朝平定天下、維護國家的統一中也建有功勳。尤其在維護邊境的安定與和平上更是戰功赫然。唐太宗曾高度評價他說:“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

後世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徐世績被演繹成瓦崗寨的軍師,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徐茂公。

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文人,其實是大唐初期的著名將領李勣


李勣主要成就.

616年,率瓦崗軍擊破隋軍,斬隋朝名將張須陀;

619年,率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的大片地域歸順唐朝;

621年,跟隨李世民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

623年,跟隨李建成平定劉黑闥叛亂;

623年,平定徐園朗叛亂;

623年,平定輔公祏叛亂;

625年,在幷州擊敗突厥進犯;

630年,與李靖合作,滅亡東突厥;

641年,大破薛延陀軍,殺死名王一人,俘獲其首領和士兵五萬多;

644年,跟隨李世民征伐高麗;

646年,滅亡薛延陀;

668年,統軍攻克平壤,俘虜高麗王高藏及男建、男產,分割高麗所有的城,併入州縣。此戰,唐朝共獲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至此高句麗國滅。

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文人,其實是大唐初期的著名將領李勣


李勣也是少有的幾個在李治和武則天時期安然無恙的大唐功臣,只可惜後來他的兒子起兵造反,兵敗被殺,武則天一怒之下,追削徐世績等人的官爵,並將其墳墓挖開,徐世績死後落得了個開館戮屍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