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子孙”,难道夏朝之前还有1个华朝吗?

安琪儿露露


“华夏子孙”中的“夏”并不是指夏朝,同理,华也不是指华朝,中国历史上没有华朝,虽然有夏朝,但华夏二字早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但中国的起源并不是出自夏朝,而是出自更为久远的上古时期。我们被称为“华夏子孙”,同时也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即是炎黄,炎黄也是华夏,华夏与炎黄有相同的意义,也有不同的意思。



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主要是因为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和九黎族的蚩尤,在那个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在华夏大地上,有诸多的原始部落,为了彼此的生存,展开了战争,逐渐形成了三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分别是炎帝、黄帝和蚩尤。

黄帝打败了炎帝,合并了炎帝的部落,所以称为炎黄,之后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蚩尤,统一了华夏大地,形成中国的主体民族,炎帝与黄帝及蚩尤部族共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民族,在当时称为“炎黄”或“华夏”。



炎黄很好理解,就是炎帝与黄帝,不好理解的是华夏,华夏是怎么来的?

相传在距今7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有一个叫华阳的地方,出生一个女子叫华胥,据说华胥喜欢四处游玩,并且在当时的母系社会,是以女子为部落首领,而且是逐水草而居,华胥得知有一个叫燧明的人,用火烧东西吃,于是华胥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不久之生华胥便生下了伏羲,华胥回到华阳后,教华阳人如何使用火烧饭,因此华阳人让华胥主政国事,不久华胥又生下女娲,后人称她主政的国家为华胥国。



华胥是伏羲与女娲的母亲,更是比炎黄二帝早了5000多年,华胥氏是炎帝与黄帝的祖先,他的儿女伏羲与女娲更是创造了整个华夏族,所以华胥氏也是华夏族的祖先,华胥就华夏,华夏中的“华”就来自华胥氏,在当时被称为“华族”。

而历史上的“夏”最早是来自于夏后氏,夏后氏是一个氏族部落,当时由夏后氏为首的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联盟的名号叫做夏,夏的开创者是禹,而禹的祖先来自于黄帝的次子昌意,从昌意传到禹已经有200多年,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便建立了夏朝。



夏在当时不仅仅是作为部落和朝代的名号存在,当时身在中原地区的华族,将中原之外的氏族称为:戎、狄、蛮、夷。为了区别中原之外的氏族,华族对外自称为“华夏”。

为什么自称华夏?

华族上文已经讲过,来自于华胥氏,称为华族,而夏这个字,在当时是“人”的意思,华夏意思就是华族人,是为了区别戎狄蛮夷而对外自称的一个名称,这就是华夏的由来。



但是在历史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华与夏就演变为具有相同意思的字,变成了华就是夏,夏就是华,泛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以炎黄为祖先的这一批人,这些人对外自称华夏,到了现代就演变为华夏子孙。

华夏不仅是指炎黄子孙这一批人,而且还有地域上的限止,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炎黄子孙,后来又引申为继承华夏文明的人,可以是中原人,也可以是外族人,只要继承了华夏文明,并生活在中原地区,就是华夏子孙,也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们中国人自称自己是“华夏子孙”。这里的“夏”很好理解,就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民族。那么,“华”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也指某一类族群,比如说,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华”族(或者说“华朝”)呢?

(黄帝雕像)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夏”族的构成。

“夏”族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由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当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我们知道的历史中,炎帝部落在这里发展起了辉煌的农耕文明。

居于炎部落西北部的黄帝部落羡慕炎帝部落优良的生活条件,与炎帝部落打了一仗,最终,黄帝部落战胜炎帝部落。

不过,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开始就和西方古代不一样。西方古代一个部落或国家打败了另一个部落或国家的时候,一般会把那个地方的人杀光或者撵走。但中国古代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融合能力。也因此,炎黄融合在一起了,他们同住在中原地区。

在此之后,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再之后,中原地区建立了夏朝,然后商朝替代夏朝,周朝替代商朝,到那时候,华夏族也就差不多完全成型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上显然是不存在一个“华”族的。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再说了,果真有一个“华”族,它肯定比“夏”族还大。因为它排在“夏”的前面嘛。但“夏”族已经占据了中原地区,那这个“华”又住在哪里呢?

(炎帝剧照)

有人说,不对呀,明明《左传》中曾记载,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把“华”与“夏”并列在一起,你怎么说“华”族不存在呢?

但是,我们又得看到,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又有解释:“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里虽然依然把“华”和“夏”并列在一起,但是,孔颖达不是从地域上来说的,而是从文化上来说的。他说,“华”讲的是礼仪,“夏”讲的是服饰、衣冠,并以此借代整个中原地区的物质生活。

孔颖达的解释,其实给予了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解读“华夏”一次的可能性。什么可能性呢?

其一,“华”与“夏”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的中原地区。孔子所说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一种互文的表述方式。也就是说,“华”就是“夏”,“夏”就是“华”。到了后来,甚至我们只说“华”,不说“夏”了。比如,我们现在都只是说“中华”,但是并没有人说“中夏”。

其二,“华夏”一词是一个偏正结构。“华”是用来修饰“夏”的。在这里,“华”是华丽、华美这样一些意思。我们知道,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的一块肥沃的土地,不但能够出产丰富的粮食,还是非常宜居之地。也正因为这样,才引起了周边民族的觊觎和反复争夺。可以说,这里完全是一块肥肉。而这个“华”字,正是表达了对“夏”这块地域的赞美,或者说是向往。

(孔子浮雕)

其三,“华夏”是对中原之地礼仪之邦的肯定。正如孔颖达所说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首先是因为中原地区物产丰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有了物质上的保证后,文化礼仪才能跟上来。而中原地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礼仪”。

而且,古人对“礼仪”是极为重视的,我们从“华夏族”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本来炎帝部落生活在中原地区,更富裕。为什么作为入侵者的黄帝部落战胜炎帝部落以后,我们后人更看重黄帝部落,就是黄帝部落更重“礼仪”。再比如,周朝作为入侵者,取代住在中原地区的商朝。也是因为周朝非常重视礼仪,并且整理出一套“周礼”,作为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规则。因此,西周为后人广泛推崇,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华夏”精神气质的一个朝代。

以上三种解释,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表示,可以这样表述,什么是华夏族?就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民族。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们自称“华夏子孙”,是因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华夏”一词指的是华山和汉水(古称夏水)所在的中原地带。

”华夏“一词出自《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蛮指的南方少数民族,貊指的北方少数民族,而“华夏”指的是中原地带的华夏民族。

正因为“华夏”一词,指的并不是夏朝,自然也没有华朝一说了。

华和夏在春秋战国时期,意思很相近,华代表着植物种植生长,而夏代表着农耕生产。

在上古时期,古人会以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的功绩为其命名,其中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

因此,为了纪念先辈的贡献,后人也用华和夏来代表中原大地。

《左传》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华夏一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它由原本所代表的“植物生长”“农耕生产”“中原大地”,慢慢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别称。

唐朝的文人,便已经用华夏一词,来表达中国是礼仪之邦,以此与别的文明相区别。

唐朝的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解释“华夏”一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的甲骨文写法:

华的甲骨文,表示万物生长。

夏的甲骨文写法:

夏的甲骨文,表示耕作忙碌的人。

《説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

大意便是,夏,是中原以农耕为生的人。

大家好,我是沁书君,一个专注传播传统文化的人。


沁书悦读


【华夏是怎么来的,先有夏后有华。】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夏朝的前面当然还有一个朝代,不叫“华朝”叫“象朝”。“象朝”是中国第一个城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实行“推举禅让制”,地方政府实行“世袭分封制”,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管理的民主统一国家。“象朝”的主体民族是“夏华族”,还有和“夏华族”文化较近的“九夷、九黎、三苗”,“象朝”早期的国土面积跟西汉早期相仿,“象朝”强盛时期的国土面积比秦朝略大,东至辽东、西到敦煌、北至厄尔多斯、南至交趾。

先有夏、后有华,夏、华是同一民族不同的两种图腾。距今62000年,玉木冰期进入盛冰期,雪线驱赶着人类和动物南迁,一支智人部落从寒冷的北方迁徙到甘肃天水,这是一块没有完全被冰封的乐土,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智人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部族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都很低,这支智人部族的人口数量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就在这个严峻的时期,部族诞生了一对圣人、圣女,男的叫盘古(混沌)、女的叫女娲,当然这是他们的后裔起得名字。

部落的男性首领叫盘古,部落的女性首领叫女娲。强壮的盘古改进了“旧石器”,打磨出锐利的“新石器”,捕猎的效率提高了,族群的食物充足起来,族人的体魄更健康了。健康的女娲担负着采集和生育的重任,营养的改善造就了健康的身体,女娲是一个生育能手,她一生生育了二十几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有10个男孩、7个女孩,这个小小的族群人口增值了。四千年前成书的《山海经》对女娲和混沌(盘古)有相关的记载。

盘古、女娲的后裔们口口相传着远古的记忆,盘古成为开天辟地的大神,女娲成为造人的大神。青蛙、蟾蜍的生殖力非常强,夏天的时候,池塘满是蝌蚪,青蛙、蟾蜍在“哇哇、呱呱”地叫着。原始的人类产生了生殖崇拜,人们崇拜生殖力极强的祖先,“祖”这个字是一个女性跪拜男性的阳具,生殖力强的女性被称为“娲”,取自青蛙、蟾涂的叫声,繁衍壮大的部族称自己的“女祖”为“女娲”,自称为“夏人”,就是夏天繁衍壮大的部族,夏族的图腾是青蛙、蟾蜍。

距今35000年前,玉木冰期结束了,冰雪线向北极逐渐退却,繁衍壮大的夏族人向四面八方不断的迁徙,主流的迁徙方向是中原,夏族的后裔扩散到整个亚洲大陆。距今2万多年前,弇滋氏的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这个伟大的创举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进步。夏族的弇滋氏进化出新的“光明之神”,生殖崇拜演化成“太阳神”崇拜,他们的图腾标志是“鸮”,光明之神崇拜不断的扩散,结果,夏族中分化出“华族”。

夏华两大部族也是不断地向中原地区迁徙扩散的,部族的图腾也是在不断演化进化的。夏族的蛙类图腾,进化成鲵鱼图腾,鲵鱼图腾进化成鱼类、两栖类图腾,两栖类图腾进化成蛇类、鳄鱼类图腾,总称为“鱼龙”图腾。华族的“鸮”图腾,进化出“鹰隼”类图腾,由鹰隼类图腾进化成多种鸟类图腾,多种鸟类图腾又进化成吉祥鸟、玄鸟图腾,玄鸟图腾再进化出“凤鸟”图腾。同一民族的不同的两大文化图腾,在不断地分化演进,相互之间也在不断的渗透融合。

距今7800年前,夏族的主体部落在甘肃天水、平凉一带,华族的主体部落在陕西宝鸡、平凉一带,华胥国的公主“华胥氏”,和夏族的首领结合了,华胥氏孕育诞生了一个伟大先皇:伏羲。伏羲诞生的神话是这样的,华胥国的女儿华胥氏去雷泽,当时的崆峒山下是一片汪洋,在湖边践巨人迹而怀孕。这个故事在《竹书纪年》《列子•黄帝篇》,华胥氏践巨人迹暗示这个男人是夏族的部落首领,两人结合之后华胥氏诞生了伟大的伏羲。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生育人类,开创远古人类的新纪元,因此诸多的民族都尊称女娲是人类的始祖。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人工用火让人类掌握了烧制陶器,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到绳纹陶器时代,燧人氏被称为上古天皇。伏羲是夏族和华族结合而生的,伏羲又称为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羲皇,他画八卦、创文字,制定男女婚嫁制度,发明渔网、陶埙、琴瑟,开创了夏华人类的新时代,伏羲被称为上古“地皇”。

伏羲的伟大还在于他推广农业,建立了夏华的第一个部落联盟政权,夏华进入松散的部落联盟国家雏形,中国人认为伏羲时代的到来,夏华进入到文明的社会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认为成熟文明三要素:文字、城邦、青铜。冷清先生认为早期文明的三要素是:文字、城邦、彩陶,彩陶的大量烧制和应用,是成熟文明的来临必要条件,当一个文明能够烧制800度的彩陶时,才会进化到烧制1200度的黑陶和青铜。根据考古发现,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有六项中国考古之最,其中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文字刻符、最早的城邦宫殿式建筑,说明伏羲时代的确进入了早期文明时代。

距今大约7800年前,伏羲建立第一个夏华部落联盟政权后,在中国大地上先后传承存在过15个部落联盟政权,经历了3000年的时间,推举当选过91个大首领(皇),冷清先生考证,这15个早期政权如下:伏羲氏联盟政权,有娲氏联盟政权,柏皇氏联盟政权、粟陆氏联盟政权,皞英氏联盟政权,尊庐氏联盟政权、骊连氏联盟政权,容成氏联盟政权。大庭氏联盟政权,赫胥氏联盟政权。中央氏联盟政权,朱襄氏联盟政权,葛天氏联盟政权,阴康氏联盟政权,无怀氏联盟政权。

从伏羲氏到无怀氏的15个部落联盟政权,一共3000年的时间,就是夏华民族开发中原的过程,农耕的夏华民族逐渐散播占据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夏族大部分居住在太行山以西地区,华族居住在太行山以东地区,和夏华文化相近的九夷居住在淮河地区,九黎居住在长江的下游,三苗居住在荆楚江湘。为什么说九夷、九黎、三苗都是和夏华文明相近的族群,因为,这些族群都是早期夏族和华族的移民。

三苗是夏族最早迁徙到长江流域的移民,他们的图腾崇拜由早期的鱼龙图腾演化成龙牛图腾,光明之神的凤鸟图腾传入的较晚,五千年前他们已经从狩猎、采集部落,进化成狩猎、农耕部落;九黎部落是八千年前迁徙到长江下游的燧人氏后裔部落,他们的图腾是凤鸟图腾,这一点和华族是相同的,他们是和中原一样先进的农耕民族;九夷是较早进入中原的夏族和华族后裔,他们的图腾既有凤鸟图腾,也有鱼龙图腾,和夏华的区别在于他们是以狩猎为主的农耕民族。

公元前二十八世纪早期,山西宝鸡诞生了神农炎帝,他的父亲是山西的连山氏酋长。当时的婚姻制度是走婚制,就是男人必须到女方家结婚,等到孩子出生后,女方带着孩子正式出嫁到男方家里去。炎帝之母是宝鸡有峤氏之女,名字叫任姒,又称女登,因为炎帝出生在姜水,所以就姓姜了。神农炎帝随母亲到山西连山氏(又称烈山氏)。当时,部落联盟政权执政的是“无怀氏”,无怀氏政权属于有娲氏派系,故此称为“少典”,“典”是祖宗之庙的牌位。

连山氏和无怀氏有血缘关系,最后一任连山氏薨(去世)后,部落联盟按照规矩推举16岁的神农为天下共主。炎帝执政后,推广农耕、平息叛乱、与民休息,夏华出现未尝有的繁荣,因此早期的神农被称为“人皇”,神农是夏华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大首领。由于生活生产力的进步,部落城邦的大量存在,炎帝在平息部落叛乱的过程中,扩大了大首领的权力,建立了早期的中央政权,建立直属中央的常备军,发动了对斧燧氏的“货币战争”,把发行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所有,天下归心诸侯臣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城邦制国家政权诞生了,炎帝建立了“大象”帝国,神农是夏族图腾和华族图腾的结合体,因此神农被称为“炎帝”,皇道缺而帝者兴,神农炎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

黄帝出生在甘肃天水清水县,他的母亲是有峤氏女,名字叫附宝,父亲是河南新郑的有熊氏酋长,有熊氏是以狩猎为主的农耕部落,黄帝出生在姬水,所以就以姬为姓了。黄帝出生后跟随母亲附宝东迁,给有熊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黄帝17岁时继承有熊氏酋长位,黄帝母族有峤氏也大规模东迁,黄帝父族有熊氏和母族有峤氏结合后,发展成中原地区强大的部族。二十八世纪末期,由于炎帝已经七八十岁了,耽于征伐诸侯并起作乱,年轻的黄帝就兴兵讨伐诸侯。

黄帝的崛起威胁到炎帝的权威,炎帝就和黄帝在阪泉打了一仗,炎帝同意把黄帝推举为帝位继承人,而不是传位给炎帝的儿子。南方九黎首领蚩尤在吞并了三苗、九夷之后,遂率兵北上争夺帝位,蚩尤首先攻占了涿鹿(彭城),继续北上占领炎帝都城空桑(曲阜),炎帝失去都城后,只好求助于黄帝派兵勤王。蚩尤的九黎八十一部势头很猛,在山东再次击败炎黄联军,炎黄联军只好退守到冀州(河北)。公元前2697年,炎帝在冀州正式向黄帝禅位,这是中国“禅让制”的开始,继位为天下共主的黄帝,正式向天下发出勤王诏令。

获得天下诸侯支持的黄帝,一战在冀州击败蚩尤,二战夺回了空桑,蚩尤退守到涿鹿(彭城)。黄帝率联军追击到涿鹿,天降大雨大雾,黄帝联军失利。经过休整,黄帝臣青衣女魃克制风伯、雨师,风后制做指南车、力牧制做夔皮大鼓,应龙为先锋攻破蚩尤九黎三苗联军,黄帝擒杀了蚩尤。黄帝巩固了大象帝国,第一次以武力统一了夏华,后世称为轩辕黄帝,象朝实行推举禅让制,帝位继承人必须从炎帝、黄帝的后裔中推选轮流执政。

大象帝国存在了将近700年,传承了13个帝、1个摄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黄帝儿子某某摄政、黄帝四代孙某帝、炎帝八代孙某帝、黄帝七代孙某帝、黄帝九代孙某帝、黄帝十二代孙帝颛顼(帝颛顼和炎帝第十三代孙共工争帝,共工失败后,炎帝后裔退出帝位继承)、黄帝十三代孙帝喾、黄帝第十五代孙帝摯、黄帝第十五代孙帝尧、黄帝第十六代孙某某、黄帝第十七代孙帝舜、黄帝第二十代孙大禹,大禹是象朝的最后一个帝。(读者见谅由于本人研究专著尚未正式出版,故此本人不能公开某些帝王的名字)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时候,途径甘肃积石山县,娶了有莘氏女修己。后来,鲧治水失败了,虞舜继位后,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太白山),鲧死在了羽山。鲧被流放时,修己已经怀孕了,就逃回来了有莘氏。大禹出生时,手上写着“文命”二字,大禹二十岁出头时被诸侯推举给虞舜治水。鲧治水是从下游冀州开始,大禹治水是从上游开始,也就是从青海甘肃交界开始,大禹治水第11年的时候,来到浙江会稽,碰到了涂山氏之女九尾狐(扎着八条辫子,戴着一条狐狸围脖),生了儿子“启”。公元前2070年,大禹巡视会稽驾崩,姒启就废除了“禅让制”,自己做了天下共主“帝”,建国号为“夏”。

商的祖先是帝喾又称帝俊,传说帝喾出生时,手里面写着一个“俊”,甲骨文俊字是一个鸟首之人,说明帝俊是华族的人,帝俊是少皞轩辕氏的后裔,少皞氏是黄帝和太昊氏的结合体,少皞氏的图腾是“凤鸟”。帝俊有个儿子叫阏伯,被封为商君,他的封地盛产陶器,烧制陶器是要用火的,所以这个部落是华族派系。传说帝喾的妃子简狄吞玄鸟蛋生了阏伯,阏伯是为商君,他就是殷商的祖先。

既然先有夏后有华,那么华夏之说怎么来的呢?《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地殷茫茫。”殷商是华族派系,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之后,为了证明商汤代夏的合法性,伊尹焚毁了夏社,毁灭了夏朝的图书典籍,伊尹做《夏社》一文对外宣传说:“惟商先人,有典有册”,典是祖先族谱、册是国家的历史,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中国上古典籍文化进行大规模毁灭的朝代。殷商坐天下以后,为了彰显华族殷商就改称夏华为华夏,这样一来人们就以为先有华后有夏。

殷商一共统治中国554年,这么长的时间人们也就习惯了华夏之说,另外,从发音的角度来讲,华夏比夏华要叫的顺口一些。周人是夏朝的遗民后裔,周武王伐纣以后,就再没有纠正夏华还是华夏,周朝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华夏的统一融合,因为,华族居住在东方,夏族居住在西方,周公辅政周成王时就在洛阳建设都城,这样便于管理华夏,因此中国这个名词诞生了。山西宝鸡出土何尊上铭文中:余其宅滋中国,自滋乂民。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冷清先生


华夏二字解释可谓繁多,但分开讲,华即花即美丽,夏即大。

根据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教授研究,源自陕西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当距今六千前,分化出一支系(宝鸡北首岭上层为代表)在华山脚下的

元郡庙—泉护村遗址,该遗址陶器上绘有玫瑰花,玫瑰花就是花的代表,可能是先民的图腾崇拜,所以先民自称华,并把附近的山称华山。仰韶文化分支的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时代与炎黄的传说基本重合,玫瑰花有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图腾。这是华的来源。

《说文》夏,大也。西汉杨雄《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周人自称夏,区夏,有夏。《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夏,指周秦关中泾渭流域。

从以上分析,华与夏都源自陕西。周灭商,东部华夏化,华夏成为黄河流域诸民族的共称,再后来成为全民族的共称,秦汉以后华夏又称汉族。


至乐无如读书


题主应该搞错了,我们说的华夏,不是因为有华朝,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但是我们说的华夏并不是指这个夏朝。

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华夏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也是因为周朝,礼仪之邦的意思就是有规范制度和法制的国家。当时周王室得了天下之后就大封诸侯国,当时众多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

不过慢慢的其实华夏两个字指代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在《左传》里面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其实这个华和夏就是一个意思,就是指中原。我们现在说中华,不说中夏,其实在以前是说中夏的,和中华是一个意思。一开始夏是非常崇高的,后来慢慢的发生了变化。到现在我们都只说中华,而不说中夏,或者说华夏。


中国历史研究所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中华!

中国的华夏文明!

中、华说的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文明,同一个国家!

中是中国,天下之中!只是郑州登封的位置,中国古代历法阴阳合历都是在这里观测定立的!其他地方都不准,只有在郑州这里才是准的!古时中国,是指中间位置的国家,以中原河南中心的位置是指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郑州登封、巩义附近一代!巩义清水河与黄河交汇于此,一清一浊,自然形成了太极阴阳鱼儿的图形(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阴阳图更是在这里立杆观影,记录太阳倒映位置记的得来的,其他地方根本是不可能是这样的图形!八卦图是古代先人数学及理念直接反应!阴阳八卦配在一起,形成华夏文明的宇宙观!

华是指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发源地在郑州这里!华可以解释为美丽高雅的意思,更指华山,这个华山是古华山,也就是现在郑州登封的嵩山!

夏是中国最早王朝!

华夏文明是最早东羌和东夷两大族群在10000年左右开始在中原郑州附近开始合流,最终在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代形成炎黄部落和华夏集团诸民族!中国官方说华夏文明5300年是以我们河南郑州西山遗址时间基点的!西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城,没有之一!之所以叫华夏文明的城是有规律的,要:庙坛殿堂冢齐备,外有修筑环壕城墙,内有规划道路广场,才叫城!这样模式和文化内涵中国一直传承到20世纪!西山遗址并不是仅仅一个城而已,周边同时代遗址十几座,成环形围绕,推定为黄帝时代都城或国家中心城市,你以为古代典籍记载黄帝筑20城是说着玩的?陕西半胡杂也给我变出来个20个遗址来看看,没有装逼什么黄帝呢,黄帝都住草棚地洞么,杨官寨的半地穴也敢装逼黄帝?石茆这样4000年左右呢鬼方山戎跟黄帝差着几百年呢还,陕西蛤蟆都敢装逼是黄帝的城?呵呵,陕西人历史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不光历史盲,连地理也盲,简直历史逻辑混乱,黄帝是什么时候都搞不懂还装呢这!

华夏文明最牛逼是有文字!在8000年以上的贾湖遗址,就是出骨笛的那个,其实很牛逼的是已经有了文字,再到夏城二里头也有文字传承,再后在郑州3600年的商城出土过了甲骨文、金文、朱书陶文三种同时!文字才是最高端的文物!你们陕西的黄帝后裔都不识字原来,我们河南的黄帝可是人文始祖,“文”字看见没?要识字才行!!!蛮夷之地是没有可能出现文字的!最后周人还是用了商(商是黄帝后裔)的文字,你就应该明白陕西有多么落后了吧!

裴李岗和贾湖这样8000年以上文化遗址你知道不?至少在8000年前中原地带已经进入农耕时代的了,开始有了文字!陕西连商都没有,更别说夏了,在洛阳二里头夏的就有青铜爵这样的高端青铜礼器祭器,比陕西堆早了600年!更有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 这样的高等级祭器还是一对,比陕西堆早400年以上!殷墟的后母戊大方鼎都不说了,那是举世无双的国器!关键是在8000年贾湖遗址已经有文字,只是数量少不能破译,但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到了3600年前郑州商城已经出土青铜器上已经甲骨文和金文,还有朱书陶文,中原地带6000多年的文化遗址多的有一火车,随便也几百个,要是算到西周时代,遗址几千个,都不好意思显摆!三星石茆良渚河姆渡等等蛮夷胡虏显得珍惜点,相比于华夏文明来说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从数量到质量还有智商都高出这些蛮夷之地一个时代!

华夏民族其实超级牛逼,有极强扩张欲望和能力,在军事和文化双领先的条件下,驱赶蛮夷三千年,追杀蛮夷三千里!北狄南蛮东胡西羌后裔就是早早在我们中原河南人驱逐消灭了蛮夷之一,根本没任何传承!用汉字讲汉语的都是华夏子孙,都是炎黄子孙,都是我们郑州人的孙子,那些陕西四川的孙子们跟种蛮夷之地不沾边,跟西戎之地没有任何关系,不要瞎认亲戚,这是极其没有文化的表现,很丢人的!

国家夏商周断代史~华夏探源工程圈定的六大都邑全部在中原地带,一个在晋南陶寺遗址推定夏早期尧之唐都,其余五个都在河南,三门峡铸鼎原遗址推定为夏中期军事要塞用来防御西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推定为夏晚期都城,剩下三个都在我们郑州,分别是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推定为夏早期禹的都阳城,郑州新密新砦遗址推定为夏早期启的出生地黄台城,郑州荥阳大师姑遗址推定夏为晚期军事要塞防御商人进攻!这还没有算上郑州新郑望京楼夏商双城遗址和郑州中原区东赵夏商双城遗址,还有郑州新密古城寨这样跨越2000年重要遗址,古城寨遗址从龙山时代一直持续到战国,很可能就是黄帝的轩辕丘,顺带说一句,黄帝是我们郑州人,轩辕丘现在的位置在新郑和新密之间,古代都说是古新郑,所以说黄帝故里在新郑,黄帝是新郑人!夏的核心区域在郑州和洛阳、许昌之间,偏郑州的位置!中国官方说的华夏文明5300年也是以郑州西山遗址为时间基点的,郑州西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城,没有之一!

后来我们华夏文明向四面八方拓展,以天地之中自居,用中国、中华自称,一直沿用至今!

另有,

刚才有个叫“公平7765”的陕西半胡杂楞是敢说华是来自陕西华胥古国!那就说说这个华胥国吧!华胥国是《列子.黄帝》最早记录的,华胥国以华山而得名,古华山就是我们郑州的嵩山,可不是现在陕西华山,黄帝是郑州人在新郑新密一代怎么可能去陕西访华山?另有记录,黄帝问大隗,大隗访仙就在郑州新密大隗山?怎么会是陕西?还有,列子是吧,列御寇就是我们郑州莆田人,怎么可能叙述一个千里之外不着边际的传说故事?必然是他记录熟悉的地理和人文才是真的!华胥氏,华胥国在哪里你说?

还有叫“白石61”的陕西傻X,说了一百圈都不敢面对轩辕丘在哪里,有熊(能下三点)国在哪里!没什么文化这可怕!古姬水是由溱水洧水交汇而成,陕西半胡杂造假了姬水,那么为什么不敢造假溱洧?道理很简单,溱洧现在还有,就在我们郑州这里,溱洧相汇形成古姬水,现在叫双洎(ji)河!有熊(能下三点,读ni或nai)国,是黄河下游才有黄河巨鳖,是非常凶猛食肉动物,身体硕大可以托十人以上,古代食物链得最顶端,传说是龙种,更是黄帝部落的图腾,所以叫有熊(能下三点)国!陕西也弄出来个有熊我看看?


eagles华夏


为什么中国人被称谓为“华夏子孙”?其原因很简单。

在上古时代母系社会的晚期,有一位中华民族的共祖,“华胥氏”。“华胥氏”被其后人誉为中华文明的始祖母。



华胥氏乃燧人氏之妻,伏羲氏女希氏(女娲)之母。



『女希氏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

伏羲女娲之子少典,少典之子炎帝黄帝。



黄帝之子高阳(颛顼),高阳之子昌意,昌意之子崇伯鲧(夏鲧),鲧之子夏禹。



夏禹治水而得帝位,其后建立夏朝。

华胥是上古时代华胥国的建立者,华胥国因华胥氏而得其名。

华胥陵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因此“华”夏的“华”因她名而得。

三山五岳之一的华山也因华胥氏而得其名。简单的来说带华字的山川及地域名,都因后人为纪念她而取之其名,其中就包括“华夏”。

夏禹带领族人治水三十多年,跑遍中华疆域中所有山川、江河、湖泊,期间用脚丈量疆域版图,上至长江黄河源头,下至长江黄河出海口。

禹治水而得奇功,被诸侯万众推举为王,建立夏朝,这就是夏的由来。

祖华胥与裔孙夏因此而得华夏。故疆域为华夏大地,华夏大地上的人随国为姓,随地域名称氏。

如:中国人、华人、夏人、唐人;又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等,人之代称;又或龙的传人,华夏子孙,炎黄子孙后代等。


奚譽贤


这里的【华夏】指的不是华朝与夏朝,而是【华族】与【夏族】,是民族概念,也是汉族的前身。


华族

有可能是与仰韶文化有关。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玫瑰花】纹饰被解读为“华不注”民族。这个我在之前写过一个专题。华不注代表的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华族、不族与注族三个民族的合称。这三个民族之间有重叠有继承,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上古大谐声时代“华”同“呙”,早期女娲的“娲”是没有女字旁的,因而华所代表得就是女娲一族。所以,其实在早期,女娲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它上古的神们,到了汉代,受儒家思想影响,女娲才与伏羲同框,比如汉代时兴起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在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思想的根深蒂固,女娲的地位也逐渐变地了。



“不”的代表人物是不泗,后世称伏羲。


“注”是继伏羲一族之后的一族,代表得是颛顼一族。因为“注”即为“柱”,远古时柱为颛顼二字的急读音。


夏族

是由姒姓、允姓等古羌人和一部分颛顼族的苗裔构成的,而颛顼部则主要是夷人。商族是夷人的一支和有戎氏构成的,周族是姬姓之戎与羌人构成的,发展到后来则被称为汉人。


当然,这些只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的推测。比较在早期没有文字,只有纹饰,与之相关的记述多是后人撰写,其准确度其实是有待考证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华夏族的形成是在中原地区,但它的组成并非中原地区的原住民,而是有部分移民融合进华夏族。所以,华夏族的概念也好,人群也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变动的。


我是阿斗,喜欢阅读,喜欢文史,欢迎点赞关注


文物考古聊历史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国人的远祖可追溯到炎帝和黄帝。

相传在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有两个比较大部落,姜姓的炎帝部落和姬姓的黄帝部落。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资源就那么多,两个大部落在各自扩张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最终诉诸于战争。黄帝部落略胜一筹,兼并了炎帝部落。

两个部落经过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新部落(姑且就称为炎黄部落),炎黄部落继续扩张,和黄河下游的另外一个部落(九黎部落或者蚩尤部落)产生了摩擦,双方爆发了大战,最终还是融合后的炎黄部落更加厉害,杀死了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兼并了九黎部落的部分人民,九黎剩余的人开始往南方的长江流域迁移。

战后,炎黄部落成为了中原一带最大的部落,其余小部落纷纷表示愿意成为炎黄部落的附庸,因此在神州大地上,就此行成了一个以炎黄部落为核心的松散联盟。而这个松散的联盟,成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因此,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当然,炎黄子孙这个概念是广义上的,文化上的,并不说是大家都是炎帝和黄帝血缘上的后裔。

以炎黄部落为核心的族群,成为了中原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倒也好理解。那么我们自称华夏族人又是如何起源的?夏是指夏朝吗?夏朝之前还有一个华朝吗?

这个华,可不是指的华朝。

前面不说了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相传在更早远的年代,这两个部落本是出自一家,同属于一个叫做华胥氏的部落(据说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所以这个华,其实指的华胥氏,炎黄一族,也就华族。

接下来说这个夏,夏指的不是夏朝。并不是因为有夏朝才有华夏,也许可能恰恰相反,是因为有了华夏才有了夏朝这个朝代名。

《说文解字》上说:夏,中国之人也。

按照这个理解,夏,指的是生活在中原地带的族群之人。

我们的先祖认为天圆地方,而自己则是居住在最中间之人,为了区别于四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其他部族,因而自称为夏,也就是居住在中间地带的人。所谓华夏,意为居住在中间的华族人。

在后来的发展历史中,华和夏有逐渐衍生出了新了含义,都是美好的事务。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居住在中间的人,礼仪周全,服装华美。这是我们先祖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信。

至于说华朝,这个没有在任何史料上记载过,大概是不存的。但是,在夏朝之前,按照记载还存在于一个虞朝,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出土确切的文物去证明。

但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有一个虞朝也不稀奇。外国人不认可我们商朝之前的历史,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一个靠荷马史诗这样的传奇故事来记载历史的民族,没有资格来评价我们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