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 ·【第十六幅|愈求愈不成的靈魂裸露跟藝術背道而馳



小品一說,是在南北朝的學者對佛教經典容量的一種界定。小品文古已有之,明末就有很出色之作。


說劉先生是一位小品畫家,他會感覺委屈,因為他畫過很多大山大水。說他的小品不小,他會感覺到欣慰,畫裡不是每一株樹都畫得很具體,他們之間有爭奪,有揖讓,有相間,相背,也有交談的關係。簡略的樹冠上大枝的走向,東南西北皆有,不唯是左右紛坡,向畫芯部分是裡,向觀眾面前撲過來的是外。忽略後兩點,就讓讀者感覺到審美的疲勞,缺少原生態的真切。


先生畫樹,不停留在表面,是樹非樹,非樹是樹,這些點變成了音樂式的抒情符號,一路點去,深淺自在,經得起各種檢驗。不能反對藝術家畫大畫,其實只要見到一筆,也能全面顯示一個人的修養。片面求大,我們不知道幾千米長卷、萬米長卷如何展覽,是不是需要管理部門,讓一條馬路停止交通,鋪開鉅作讓人們去閱讀?美術館放不下那些大畫。以大來掩蓋內容的空虛,也是好些畫家積重難返的弊端,大而空不如小而實。


畫上面一筆灰顏色的處理,我們也能感覺到筆墨的充盈,從容就源於鎖定雍和,能夠把握筆墨和形象的自信,躁動是因為作者畫外的要求太多,急於求成,愈求愈不成的靈魂獨白。跟藝術背道而馳。先生畫得呼吸沉穩,對我有啟迪。


[作者小簡]


白雲千載

知白守黑 ·【第十六幅|愈求愈不成的靈魂裸露跟藝術背道而馳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十六幅|愈求愈不成的靈魂裸露跟藝術背道而馳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知白守黑 ·【第十六幅|愈求愈不成的靈魂裸露跟藝術背道而馳

誦 讀


安麗麗 筆名:幔簾隔燕,遼寧省錦州人,小學教研室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酷愛文字和品壺談茶,尤喜詩詞,擅長朗誦。
一直堅信:讀書是邁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