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雨巷》大約寫於1927年的夏天,發表在一年後的《小說月報》上,編輯葉聖陶說,詩歌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這首詩替新詩底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由此戴望舒被稱為“雨巷詩人”

戴望舒對於現代派詩歌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以戴望舒為代表的現代派詩人一邊傳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和意境的唯美表達方法,一邊借鑑了西方象徵派詩歌重直覺、多暗示和儘可能表現潛意識情緒等創作上的方法。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裡”。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應該說這算是詩歌創作上的中西合璧、傳統和現代的完美對接,因而,《雨巷》一經出現,就呈現出了成熟的現代詩歌的品質,既唯美、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對於當時社會上存在的自由詩、新格律詩和象徵派詩體各自為戰之時,《雨巷》得到了最大多數的詩人群體和詩歌評論家們的認可。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下面我們就從這首詩的抒情格調、審美體驗、主題意蘊以及節奏迴環上來進行深度解析。

01 抒情格調上來看,詩歌的意境和情調悒鬱惆悵,和中國古典詩詞含蓄美一脈相承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在吟詠中,讀者可以感到《雨巷》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詩歌的境界和古典詩詞中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首詩的意境相類似,朦朧含蓄的唯美感以及想象空間。

詩的開頭一節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點明瞭詩的主旨是抒寫詩人追尋的“希望”。被濛濛細雨籠罩的“雨巷”“悠長、悠長”,沒有盡頭,暗示希望的迷濛渺茫。“獨自”、“寂寥”暗示了詩人知音難覓,孤獨彷徨。希望逢著的是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誰,結著什麼樣的愁怨不得而知。這是寫詩人對人生理想的追求,還是寫詩人對愛情的渴盼,也不得而知。

第二節詩人反覆地拿丁香來比喻姑娘。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她愁的是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是為了那負心的夫君,或許是思念遠方的愛人,她的愁緒淡淡地飄散,就像她的花容月貌,就像她的心靈高雅聖潔,整個人的形象美麗而動人,哀婉而淒涼。

這首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同時也受到法國象徵詩歌派的影響,總體上似乎也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方法抒情。

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02 審美體驗上來看,詩歌呈現出朦朧幽深的想象空間,打造出的氛圍悽清寂寥,像一幅江南煙雨圖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第三節這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終於姍姍走來了。她在這裡和“我”是可以互換的,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那姑娘或許是我的心上人,或許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許是,也許都不是。有人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這也正如一位詩家所說:“一個人在夢裡洩露自己的潛意識,在詩作裡洩露隱蔽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朦朧的。從這種情境,可以體味到詩是在於表現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第四節“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這麼看來,“我”與姑娘的相遇,可能是一段真實的人生際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現的一種幻境,也可能就是寫的一場夢。

最終詩人依然撐著油紙傘,繼續一個人彷徨在悠長的雨巷裡。全詩呈現出的已經就像是水鄉古調的畫卷,一幅古典唯美的江南煙雨圖,氛圍悽清寂寥,場面哀婉動人,給讀者提供了絕佳的審美體驗。

03 主題意蘊上來看,詩歌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整體的象徵所指,可以做多種解讀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詩中巧用象徵手法,營造了一種既實又虛,朦朧恍惚的氛圍。“我”在雨巷中獨自彷徨,似乎有滿腹的愁苦,但又不願說出。“丁香一樣的姑娘”在詩歌中是象徵所指,而又具有多種解讀,歷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 第一,政治理想的破滅。這首詩寫於1927年,正值大革命失敗,五四理想幻滅,戴望舒作為投身革命的知識青年,具有進步思想,革命理想破滅後,空虛苦悶悵惘,也是時代特有的情緒的流露。詩中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
    這個新的形象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 第二,人生的迷茫。詩人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巷和姑娘的形象,“雨巷”悠長可以象徵著漫漫人生路,再也望不到頭。與古典詩詞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
  • 第三,愛情的幻滅。有人說戴望舒對作家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一見鍾情,曾經展開了執著的追求而無果。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詩歌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可能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

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的。”(《詩論零札》十三)可以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鑑於古典詩詞,又超越於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藝術創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04 節奏迴環音樂美感來看,也是極為出色的,節奏舒緩悠揚、迴環往復、婉轉悅耳,彷彿輕柔的小夜曲

《雨巷》最初為人稱道,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節的優美。最後一小節如下: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全詩共七節。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除“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解讀《雨巷》主題的多重意蘊

這樣首尾呼應,同一主調在詩中重複出現,加強了全詩的音樂感,也加重了詩人在政治理想彷徨和幻滅心境中的表現力。

整個詩每節六行,每行字數長短不一,參差不齊,而又大體在相隔不遠的行裡重複一次韻腳。每節押的兩次到三次,從頭至尾沒有換韻。全詩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還切斷了詞句的關連。而有些同樣的字在韻腳中多次出現,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聽覺中反覆。使詩歌呈現出和諧而靈動的樂感,讀起來十分動聽悅耳,造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覆迴響,縈繞在心頭。

為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詩人還吸取了外國詩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節詩中讓同樣的字句更迭相見。這種語言上的重複,復沓,像交織一起的抒情樂句反覆一樣,加重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