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杀徐达?

菩萨我想对你说


朱元璋赐烧鹅杀徐达,是野史笔记,充满阴谋论的论调。这种流言传说,无非是想污蔑明太祖朱元璋而已。

历史上的徐达是“疽发于背而亡”。

徐达是明朝第二大功臣,第一自然是李善长。他们都是朱元璋的老乡,而且,朱元璋在郭子兴红巾军中起家时,他们就已经追随老朱了,可谓老朱最早的班底。

徐达帮助朱元璋南征北战,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居功自傲,对朱元璋反而越来越恭敬,

达言简虑精,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所向克捷,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而且,明朝建立后,徐达仍旧年年征战,春天出去打仗,冬天才回来,回来以后还不能歇着,作为半个南方人,他还要常年镇守北平。年年都是这样,都成为惯例了。

徐达终于操劳过度,疽发于背而亡,终年五十四岁。

“疽”到底是个什么病,为什么那么多历史名人都“疽发于背而亡”?

说到疽这个病,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因之而死,大部分还都是“疽发于背而亡”。

例如,秦汉之际,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就是疽发于背而亡。

三国时魏国大司马曹休也是疽发于背而亡。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的偶像孟浩然,也是疽发于背而亡。

宋朝名将、岳飞的伯乐宗泽也是疽发于背而亡。

到了明朝,除了徐达,还有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著名首辅杨一清,嘉靖朝名将仇鸾等,都是疽发于背而亡。

清朝那个帮助康熙帝收复台湾的大功臣姚启圣,也是这么死的。

据古代的中医书籍介绍,疽这个病,一旦得了,会五脏六腑溃烂,如果及时救治,生还率都很低,救治不及时的话,则必死无疑。

而疽的前兆则是痈,痈也就是毒疮,只在表皮,不伤五脏六腑,吸出来毒将养一下就能好,战国名将吴起,就曾经为士兵吸痈。

如果痈救治不及时,久痈则成疽,毒性会入侵五脏六腑,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总论》云 :“疽重于痈,发者多死 。”此时:

脏府已先溃烂 ,百人百不救 ,虽有神仙药 ,亦付之无可奈何。

可见得了疽,只能吃点好的喝点好,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总之,疽在古代治愈率极低。

徐达为什么会得了“疽”这种病呢?主要三方面,一,操劳过度,二,忧虑过甚,三,气候饮食。

关于疽病的发病原因,古代人曾经总结过。归结为五个方面 :“天行一 ,瘦弱气滞二 ,怒气三 ,肾气虚四,饮法酒 、食炙博物、服丹药热毒五 。”

对于徐达来说,就是三方面:

一是,在明朝建立后,徐达仍然年年带兵打仗,操劳过度,导致气滞肾虚,引发疽病。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其中前四次都是徐达为统帅,春天去,冬天回,一去就是一年,回来以后,还要到北平去镇守。甚至徐达心里也许隐藏着愤怒,因为年年打仗,没有一天过过好日子。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历史上,宋朝名将宗泽,就是一边忧劳过度,一边愤怒,疽发于背而亡的。宗泽临死仍喊着过河过河过河!

二是,经过胡惟庸一案,明太祖朱元璋大加挞伐开国功臣,徐达忧虑非常,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导致天人不一,心情郁闷。

明朝建立以后,徐达在明太祖面前,愈加恭谨如不能言,不矜不伐,很懂得隐藏锋芒,即便如此,徐达还是很担心,前面胡惟庸案,胡惟庸不就被杀了,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头上。

况且,自己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手握军权,朝廷里万一有小人,在朱元璋面前进谗言,说什么功高盖主,势大不掉,心有不轨,自己说不定就会成为汉初的韩信英布。

朱元璋曾经把自己做吴王时的王府赐给徐达,然后到徐达这座宅邸里喝酒,二人喝得大醉,一起拥被而眠,结果徐达先醒了过来: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帝觇之,就是朱元璋偷窥徐达的言行。)

所以徐达心里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忧虑过甚,心情郁闷,得了疽病。

历史上,项羽的谋臣范增就是因为项羽不听他的计谋,所以一气之下离开项羽,心情郁闷,在半路上疽发于背而亡的。

三是,徐达是淮河流域的濠州人,算半个南方人,对于常年在北方征战,镇守北平,对于北方的气候和食物,肯定不太习惯。

对于疽病的发作,的确也跟饮食有关,例如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就是饮酒过度,导致疽发于背而亡。

因此,有人就编了这么个烧鹅的故事,说朱元璋因为赐给徐达烧鹅,导致徐达病情加重而亡。

其实根据现代医学来看,吃什么烧鹅蒸鹅,对于疽病没什么影响,反而是烟酒心情等有影响。

徐达常年居于北方,冬天天冷,免不了饮酒暖身,饮食不调,再加上操劳过度,忧虑过甚,心情郁闷,才是导致他得疽病的原因吧!


西堤君


徐达是善终,并非死于朱元璋赐死。

这个问题先不说朱元璋有没有用蒸鹅赐死徐达这回事,先来看一下吃蒸鹅到底能不能要得了背痈的人毙命;就现代医学对背痈的了解,咨询医生他们却都没给出肯定的答案,说蒸鹅不足以至得了背痈的人死亡。就是在当时这也是模棱两可的说法,《本草求真》中曾言“鹅肉……有言服则发疯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在古代这就没有定论。古代皇帝赐给臣下食物是常有的事,并不奇怪,但皇帝不会拿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去赐死臣子(万一赐不死不是很尴尬,还不如赐杯毒酒,这样安全可靠,何必用蒸鹅赐死人家);


在古代利用食物禁忌赐死臣下的例子几乎很少,太不靠谱。


有人提出观点: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不在赐死徐达,而是在敲打徐达,然后徐达就自杀了。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也只能说徐达真的想多了,仅凭赐了只蒸鹅就断定朱元璋要自己死?徐达一生征战沙场,几无败绩,建国后有去对付北元,徐达这个人在政治上也谨小慎微,十分注意自己的严行,在没有搞清楚朱元璋赐给自己蒸鹅真实目的前就自杀了?太荒诞了徐大将军不可能在这时候犯糊涂。徐达是善终,他的死亡跟朱元璋无关。


过去即历史


徐达、汤和、朱元璋此三人从小就是关系非常好的兄弟,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杀了大批的功臣,只有汤和以及少数功臣逃脱了朱元璋的毒手,就连最好的兄弟徐达也被朱元璋赐死,民间传闻:徐达战伤复发,背后长了一个很大的脓疮,不能食肉吃酒,然朱元璋知道后赐了其一只很大烧鹅,最终脓疮发作,在疼痛中去世。明史记载:徐达是病死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为何要下毒杀杀徐达呢?

1、徐达的功绩

“开国六王之首”这个称号可不是凭空得来的,凭借着鄱阳湖险胜陈友谅,生擒张士诚这两大功绩足以让其成为开国六王之首,陈友谅可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然徐达这这场战役中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


攻破元大都领兵出战残元这些功绩要讲起来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徐达官职中书右丞相、太傅、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可见朱元璋早期并没有残害徐达,甚至可以说是给了他极大的殊荣。


徐达被称为大明的开国元勋之首也不为过,可能有人认为是汤和,但就是一样一位开国大帅,被朱元璋害死,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徐达绝非病死,不论是坊间传言,还是明史记载很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因此我们不纠结与徐达到底是如何死的。

2、徐达为何会被杀

首先当时朱元璋为了能够让自己一脉安稳传承下去,是将太子之位给了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炆,朱允炆也被称为皇太孙,这个决定让朱元璋的儿子大为不满,纷纷认为不论怎么比自己都能够比过朱允炆这样的小娃娃。


然闹的最凶的莫过于朱棣,因此朱元璋对其是存在戒心的,但徐达的大女儿又在早年间嫁给了朱棣,徐达当时手中并无兵权,但军中威望极高,随随便便就能号召先前的部下回来效命于自己。


试想朱棣与徐达联手,朱允炆还有一丁点的胜算吗?因此但从稳固皇权这一点上徐达就是必死的存在,朱元璋心是非常狠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下死手,他坚信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理念。

3、徐达之死其实无辜

徐达的死是非常无辜的,他成为了朱元璋稳固皇权无形中的受害者,试想朱棣何许人?必然是人中龙凤,徐达乃开国一帅,二人的地位已经严重影响到朱允炆未来的统治,此时朱元璋已经杀红眼,怎么可能还会考虑他与徐达的感情呢?


朱元璋这样的狠人显然是不会这样做的,因此我判定徐达之死为无辜,相信有很多历史学者对徐达的死是否为朱元璋杀产生疑惑,大部分的证据都直接表明朱元璋并不会下杀手杀死徐达。

但历史已经过去徐达的功过、朱元璋的功过也有让后人评说,因此我的观点其一朱元璋杀徐达是杀死了在大元帅、丞相这个地位上的徐达,并非是与自己小时一起玩耍的徐达,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关注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说古明今


徐达是农民出身,跟朱元璋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友。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徐达可以说是功劳最大的一个,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先罗列一下徐达的功绩。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朱元璋见其能力超群,有大将之才,便让他代替自己四处征战。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上进行大决战,徐达表现出色,力克陈友谅的庞大水军,随后被封为左相国。公元1365年,率军击败并生擒了东边的张士诚。两年内帮助朱元璋解决了两个最强大的对手。没过多久,又统领大军挥师北伐,以大将常遇春为副将,矛头直指元朝余孽。经过数场恶战,终于在1368年攻取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出了汉地。也就是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徐达还曾经救过朱元璋的性命。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对徐达下手呢?根本原因是朱元璋怕徐达影响力太大,威胁自己的江山永固。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江山后代,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什么人都可以舍弃。因此,洪武朝中后期,灭门大案频发,而且被灭门的多数是开国元勋,例如李善长、蓝玉等。但是时下的一些电视剧拍得不够严谨,不符合史实,往往会误导观众。例如在电视剧《朱元璋》中,徐达是在朱标之后死的,剧情暗示徐达之死是因为朱元璋怕朱标死后朱允炆镇不住徐达,因此赐给他烧鹅,致使其暴病而死。

但实际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在真实的历史上,朱标是1392年死的,而徐达是1385年才去世的。很显然,徐达是死在朱标的前面了,所以徐达的死应该跟朱标没有关系。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朱元璋怕徐达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最终威胁到朱明江山。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朱元璋相信徐达无论如何不敢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随着自己年事渐高,百年之后,难保徐达或徐达后人不拥兵自重,威胁皇权。于是朱元璋趁徐达有毒瘤在身,赏赐徐达不能吃的烧鹅,让他毒疮爆发而死。朱元璋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后世不能轻易就把杀功臣的罪名安在他的头上。因为,我朱元璋只是给他吃了个烧鹅,可没有杀他。这很可能是朱元璋的如意算盘之一。

另外,虽然徐达之死跟太子朱标没有关系,但跟马皇后是有关系,这是次要原因。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最爱。普天之下,朱元璋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要听马皇后的。而且马皇后非常善良,经常劝谏朱元璋少杀功臣。然而马皇后在公元1382年,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就早早的过世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同时世间再没有什么能阻止朱元璋大开杀戒了。所以1385年的徐达之死多多少少跟马皇后之死是有关系的。


哈达博士


汉初三杰和明初三功勋





历史总有相似的地方,就象刘邦打天下有汉初三杰,三人各司其职辅助小亭长刘邦夺得天下,而坐上皇帝宝座的刘邦没多久就开始四处征讨异姓王,对刘邦忠心耿耿的萧何被刘邦几次三番的试探,最后以自污名节才保得周全。

朱元璋的手下也有这么三个人,李善长被朱元璋比作萧何,李善长的职能也确实如萧何一样为朱元璋管理后勤,被朱元璋授予首功。

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其职能也如张良辅助刘邦一样,总是能帮忙拨开迷雾,为朱元璋指明正确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

徐达其实职能和韩信差不多,为朱元璋开国第一功臣,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只不过明初这三个人的结局和汉初三杰的结局却不同,萧何虽然坐了几天牢,但是却依然坐在高位上善终,张良最为潇洒,很早就急流勇退,退出高堂修仙去了,而韩信最惨,被吕后命人戳成了筛子。


明初这三个人,李善长在古稀之年被牵连到胡惟庸案中,连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起处死,刘伯温本来只是感染了风寒,朱元璋得知后,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病,却越看越严重,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肚子里就象好几块石头挤压着,十分痛苦,找朱元璋说了这种情形,朱元璋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安慰话,没两个月刘伯温就死了。

徐达之死广为流传的就是他的背上长了个毒疮,这个时候朱元璋却赏赐了一只烧鹅给他,知道朱元璋意思的徐达,含着泪把烧鹅吃掉,没多久就疮发而死。

朱元璋有没有想杀徐达?

徐达和朱元璋是同乡,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朱元璋参加义军后回乡募兵,徐达应召跟随,自此开始了他戎马生涯,才能出众的徐达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战四方。

在四处征战中,徐达和常遇春配合,屡立战功,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在朱元璋占据应天(今南京)后,处在各路义军的包围中,这时候徐达更是显露了他的才华,在与陈友谅作战中,所乘战船着火,徐达临危不乱,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很好的表现了他卓越的将帅之才。

在和南方陈友谅、张士诚两个最强势力对战中,徐达先是大败陈友谅,后除张士城,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平定南方后,朱元璋开始了北伐,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一举推翻了元朝,结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徐达这位军事才能卓越的人才,大明开国的军事统帅,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朱元璋还和徐达成了亲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不过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当皇帝的总归是不放心,特别是朱元璋这个从苦哈哈出身的,对于功臣们更是不放心,也因此就有了明初几大案,试想真有那么多功臣要造反的话,难道不是当皇帝的有问题?还牵连诛杀了那么多人。

徐达有韩信之能,政治觉悟却比韩信高出太多,一直守着为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一直恭恭敬敬的,从不多讲和乱讲话,私生活也很自律,不贪图女色财宝,朱元璋也多次试探徐达,曾经以自己称王时的府邸送给徐达来试探他有没有私心,徐达是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接受这个王府的结果,坚决不要。


还有就是两人经常下棋对奕,徐达棋力高于朱元璋,害怕有胜君之罪,都是以失子告负,有一次朱元璋和徐达对奕的时候,朱元璋要徐达放开手脚,不准让棋,徐达只好拿出高招,在胜了朱元璋的同时,在棋盘上走出了“万岁”两个字,朱元璋虽然输了,却是大悦,将两人下棋的地方赏赐给徐达。

其实徐达可以说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自古帝王之心大多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特别是对那些在开国中有卓越贡献的功臣,那说明这些人的能力都很强,你说哪个帝王会放心?所以说“狡兔死、走狗烹”是条铁律,只不过徐达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

徐达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至于说朱元璋送烧鹅给徐达吃,因此使得徐达背痈大发,溃烂而死,这个只是野史的说法,不过有这种传闻流传下来,与朱元璋大杀功臣是有一定关系的!


历史红尘


徐达是不是朱元璋杀的,还有待考证,按照《明史》记载: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徐达传》

大致意思是,徐达在北京养病,朱元璋让徐达长子代带些东西慰问徐达,第二年,徐达病逝,朱元璋伤心不已。《明史》是正史,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准确的史书,并没有说徐达的死与朱元璋有关系。

说徐达是被朱元璋暗害的,是明代文人写的一些小说笔记,比如徐祯卿的《翦胜野闻》、王文龙《龙兴慈记》,大致都是说徐达病重,朱元璋送了一些加重徐达病情的食物。这些野史小说可信度不高。

再说了,徐达性格是比较低调的,不居功自傲,也不贪色敛财,关键后期主动交出了兵权,和汤和情况比较类似,而且徐达和朱元璋还是亲家,朱元璋应该不至于迫害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大臣了。

至于如果说徐达的死真与朱元璋有关,那原因就和朱元璋杀其他功臣是一个道理了,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而已。


曹老师xixi


01

开国第一能臣

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从小一起玩到大。朱元璋在起义后,就拉着徐达一起打天下。徐达很有能力,是一名出色的武将。

在他的率领下,明军战无不胜,可以说,徐达之明朝开国第一武将。然而徐达这样的发小,加上开国第一功臣,也难逃朱元璋的清洗。



02

朱元璋的猜忌

在朱元璋称帝以后,年年都派徐达出征。每逢冬天,徐达必将回到京城。而且,他一回来就把帅印献给朱元璋,以表忠心。



徐达做事谨慎,滴水不漏,在朱元璋面前身后都表现得恭敬有加。然而,就算是这样,朱元璋仍是怀疑徐达有异心。为什么呢?徐达手握重兵,朱元璋不得不防。

一次,朱元璋为了试探徐达的忠心,对他说,“我看你没什么好房子,就给你赐一个宅子吧!”徐达闻后立马跪下称,“万万不敢。”外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给他赐的宅子,是朱元璋当吴王时住的。

朱元璋看到徐达的反应很满意,但是疑神疑鬼的老朱仍旧是不放心,又进行了一次试探。



一天,他命人将徐达灌醉,又把他抬到吴王府的床上去,想借机试试徐达的反应。结果徐达一醒来,就连忙跳下床,连忙称罪。朱元璋得知了徐达的反应,这才沉下心来,不过对于徐达他仍是提防。

03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话说明朝已经实现了大一统,朱元璋可是高兴坏了。不过,高兴之余,他又打量起周围打江山的功臣。

在老朱的心里,徐达是个好将军,不可多得。但是,既然江山已经稳固下来,那还需要这么能打的将军干什么?况且,徐达功高盖主,这江山可多是徐达打下来的。如此种种,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铲除徐达。

此时,徐达得了病,在家休息。而朱元璋却特意派人过去探望他,而且送给他一只蒸鹅,什么意思呢?原来是徐达得的病万万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此举就是赐他死。



徐达看到蒸鹅之后,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二话不说吃掉了蒸鹅。当晚,徐达流着不舍的眼泪毒发身亡。

试看明朝开国元勋,善终的又有几个呢?


小豪说历史


朱元璋杀徐达?朱元璋表示不背这个锅。

的确,我们翻看明代历史,当初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几乎都没有得到善终,最惨的就是胡惟庸,竟然被株连十余年之久,牵连三万多人陪葬,这可是明代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

徐达公元1386年逝世,他的死一直存在争议,《明史》记载徐达是病死的,而非朱元璋杀死的。《翦胜野闻》却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的一只烤鹅毒死的。

在此,《明史》更有说服力,如果朱元璋想要杀徐达,早就在徐达死前6年的胡惟庸案中随便给他一个罪名便可杀之,为何要等6年后用一只毒烤鹅呢?再说了,胡惟庸案牵连的人那么多,包括很多功臣在里面,就连李善长也无法幸免,何况一个徐达呢?

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在肯定无徐达的才华时,当然也会对他期猜忌之心,但是好在徐达一直都不会表示出自己的野心,朱元璋也不是每位功臣都不放过,他感觉对他不会造成威胁的,他肯定就用自己用来做江山的基础。


宁少少


关于徐达的死因正史上的说法是徐达是病死的。野史上却是说是因为徐达得的病不能吃烧鹅,朱元璋赐徐达烧鹅,徐达看着烧鹅大哭,吃完没有几天就死了,因此徐达是朱元璋害死的。


其实先来看能够确定的事情,徐达因为常年的戎马生涯,奔波劳累,使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无论是正史和野史都确定徐达确实生病了,而且是积劳成疾,病的很重。

而野史中记载朱元璋杀害徐达原因是朱元璋晚年大肆诛杀忠臣良将,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功高震主,杀死徐达是非常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和晚年的政策。

据说太子朱标不同意朱元璋杀人,朱元璋在地上扔了一根带刺的枝条,让朱标捡起来。

朱标看着枝条上的刺非常的犹豫,朱元璋说害怕把刺扎到,我就把刺都给你掰掉不就行了。

但是此时徐达已经病重,却不见好转,已经对朱元璋和后继人不会产生威胁了,所以朱元璋此时杀掉徐达完全没有必要了,反而要背上不利的名声,毕竟徐达和朱元璋的关系非常的亲密。

用蒸鹅杀死徐达的手法过于拙劣。

所以我相信在这一点上面,正史是正确的,徐达确实是病死的。


逝去即历史


“赐蒸鹅致病发”这种说法经不住经不住考究,朱元璋并没有杀徐达。

明开国大将——徐达(1332年—1385年)

一、徐达为人谨慎,瑾守君臣之礼,朱元璋对徐达自始至终都比较信任,朱元璋杀徐达的动机不足


01 徐达为人谨慎,瑾守君臣之礼


据《明史》记载,徐达话语较少,但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朱元璋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徐达每年春季出征,冬天被召回,每次徐达回京就立即上交将印,甚至形成了常态。每次皇帝设宴庆功,都与徐达沿用布衣兄弟之称,徐达不但没有因此变得桀骜,反而更加恭顺。朱元璋多次想把吴王旧邸送给徐达,但每次徐达都坚辞不受,有一次徐达陪同朱元璋到吴王旧邸游玩,朱元璋强行把他灌醉,又把他安排在正室休息,徐达醒后,十分惊慌,立即俯首向皇帝请罪,朱元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暗中观察,对徐达的表现十分满意。于是在旧邸旁边给徐达建了大功邸。

南京瞻园一角-曾为徐达府邸花园

02 徐达是朱元璋的铁杆心腹,朱元璋对其一直比较信任


徐达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可以说是铁杆心腹。当时朱元璋见郭子兴等一杆起义军将领目光短浅,难以成事,便率领24人的南下定远独立发展,徐达是第一个跟随的人。1355年朱元璋打下和州后,在与孙德崖义军冲突中,徐达毫不犹豫用自己来交换被扣押的朱元璋,化解了这场义军间的矛盾。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让徐达留守大本营应天府,可见对徐达的信任程度。徐达得病之前,戍守北京期间仍握有兵权,以历史上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如果不是特别信任徐达是不可能一直让他手握兵权的。

胡军饰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像徐达这么识趣的人,朱元璋没有杀他的理由,杀人动机不足。


二、徐达死后哀荣无限,徐氏后人一门两公,爵位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侧面证明了徐达不是朱元璋所杀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接到禀报说“太阴犯上将”,因而心情十分烦躁,后得知徐达得病,立即派徐达长子携带诏书前往北京问候,病情稍有好转后,立马就把徐达召回南京休养。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徐达病重去世,朱元璋十分悲痛,特地因此辍朝,并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可以说哀荣无限。

南京明孝陵 徐达墓

徐达的后代也是风光无限,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公爵,而且还是子孙世袭。明成祖时期朱棣追授了徐达第四子徐增寿为定国公。自此,徐氏一门两公,爵位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观明太祖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方式可知,他习惯于株连治罪,但是徐达后人并没有受到牵连,因此从侧面可以佐证徐达不是朱元璋杀的。



三、野史中讹传的徐达几种死因都不靠谱,纯属无稽之谈,经不起仔细推敲


01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御赐蒸鹅致徐达病情加重而死的事,不属实

王文龙《龙兴慈记》上说,说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趁他得了背疽,便将发物——蒸鹅赐给他,于是上演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戏码,徐达含泪吃下蒸鹅,不久就发病死了。这个说法的根据是《本草纲目》和《日华子本草》中关于“发物”鹅肉的记载(“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 “苍鹅:发疮脓”) 。

影视剧中徐达含泪吃下御赐蒸鹅

小编认为,这种说法也不靠谱,因为背疽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是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这种病一般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感染引发。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得这种病基本上等于绝症,吃不吃蒸鹅对这种病没有多大影响。

02 徐达被毒死的说法,没有有力的证据,不可考究

据野史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根据清朝修订的《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病情稍有好转,朱元璋就把召回京养病。不幸的是次年二月(1385),病情加重,随后去世。从这里可以看出,徐达是得病死的,与毒无关,清朝人总没必要帮明太祖朱元璋去掩饰什么。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03 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事件只是戏曲故事

第三种讹传来源于民间戏曲《火烧庆功楼》,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被改编为晋剧剧目。戏中说刘伯温算出明太祖朱元璋为铲除威胁将火烧庆功楼大杀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徐达并告诫他在庆功宴上一定要寸步不离的挨着皇上,徐达听从了刘伯温的劝告,因而逃得一命,但是徐达也因此吓得忧惧成疾,不久便死了。

影视剧中火烧庆功楼场景

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更是荒谬。大多数学者认为《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 。明朝开国功臣中,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以及邓愈、汤和、沐英是病死的,而常遇春更是病死在了明朝开国之前,压根就不可能被朱元璋烧死。胡大海在1362年就被部将蒋英用铁锤打死,要说朱元璋为清除统治障碍,在庆功楼烧死功臣真是一点根据也没有。


结语:

明朝开创者朱元璋起于微末,相伴左右的开国功臣来源于不同社会群体,既有地方精英力量,也有草莽豪杰,还有元朝官员。明朝开国武将家族的命运转折点“蓝玉党案”主要是由于朱标去世导致的,“蓝玉党案”发生于1393年,徐达病逝于1385年,二者相差8年,因而徐达死时并没有受到朱元璋晚年打压武将集团的影响。徐达能够与朱元璋君臣善始善终,一方面与自身谨慎,谨守底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历史环境有关,由于明初长期保持对外作战,朱元璋对武将集团比较倚重有关,故而朱元璋不会轻易杀武将。


1、《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徐达传

2、王军云:《明朝二十四功臣》,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2月1日出版

3、秦 博:明代勋爵承袭与勋臣宗族活动初探安徽史学. 2015(05)

4、朱忠文: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本文所引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