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军队和成吉思汗军谁厉害?

I血腥海啸

▲ 结论

首先我的结论就是:如果!如果古罗马军队和成吉思汗的大军相遇。前期的古罗马军队会被成吉思汗的大军蹂躏至死。但是后期的古罗马军队会轻松击败成吉思汗大军。

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就就得从两军的构成、作战方式谈起了。

古罗马军队

最初认识古罗马军队,我是从看《期巴达克斯》这部书得知的。再然后,逐渐了解古罗马军队是从《汉尼拔》开始的。而真正了解则是从盐野七生女士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一书中得知的。

古罗马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但却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它究竟靠的是什么?

罗马为什么强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一部“罗马法”。至于“罗马法”如何伟大,在这里不是咱们主要的目的。咱们主要讲罗马军队!

★ 布阵

最早期,古罗马军队采用的作战方式是,有着浓重希腊风格的重甲方阵。什么是重甲方阵呢?也就是重盾牌、投矛武装的重甲步兵组成的步兵方阵。

★ 缺陷

但是这种方阵有致命的缺陷:呆板、不能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来及时变阵、缺乏韧性、阵中前后之间缺乏缓冲空间、不适应地形、方阵的侧翼很容易被没固定作战风格的蛮族士兵攻破。

方式改进

鉴于重甲方阵这些至命弱点,古罗马开始采用新的战术:整个方阵分为三线。第一线为枪兵,称为“哈期迪塔”、是由最年轻的战士组成;第二线为主力兵。称为“普林斯朴斯”。则是由服役在7年左右,

岁数在30岁上下的壮年士兵组成、第三线为后备兵,称为“特瑞阿瑞”、则是由久经沙场的老战士组成。他们主要目的不是做战,主要是用这些老兵的经验,来鼓舞两条战线的士气、稳定防线之用。

★ 武器装备

一、重矛(皮鲁姆),大约长有两米、这种投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最关键是一旦射中人体或盾牌盔甲后,矛身很容易弯曲,但是不会折断,给对手造成很大的麻烦。

二、罗马短剑。它是一柄宽身利刃剑,大约有七十厘米长。要是是近战时劈砍。

三、长矛。这里的长矛不是投矛了。而是加长型矛枪。

★ 作战方式

第一列士兵先投掷投矛后,然后立即持剑上前近战。如果这一轮失利,残余士兵就会退向第二列、第三列阵后。第二列士兵还是这样的攻击方式,但是比第一列的攻击更为精准和猛烈,如果这次进攻还以失败为告终,残余士兵立刻退到第三线阵后。第三列士兵则压缩阵型,抬起长矛,为退却的战友提供保护。争取为攻击失利的一、二列士兵集结准备第二轮攻击取得时间。

★ 辅助方式

不少人笑了,这样的方式如果碰上成吉思汗大军,一顿骑射就打跨了。恒实你又开始你胡扯的本性了!机智的我们,早就看出你在玩标题党的套路。在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已。

错了,真的是冤枉我了。我还没有说完呢。

除了上述阵型外,古罗马还配置着其它辅助兵种:

一、远射兵:从哈米扬,叙利亚等地招募来的使用复合弓的远射手、每个军团还装备有弩炮、石弩(扭力抛石机),蝎弩等重型远射武器、

二、骑兵:虽说比起上述步兵兵种与远射兵种而言,相对较弱些。但是罗马骑兵并不是鱼腩部队,数量并不多,但是足以完成各种战术任务。

成吉思汗大军

★ 作战方式

可以说成吉思汗大军的作战方式有一些现代”闪电战“的味道了。他们的士兵吃、睡全部在马背上,因此行军速度快、作战速度快、以战养战、机动性强。没有一个固定的阵势投入战斗。他们作战阵形永是都是散乱的。他们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方针,先轻骑游射打乱敌方阵形、然后趁机一击败敌。

★ 辅助兵种

随军也有配备了一些从宋朝缴获了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火药武器和攻城等大型器械,但是在那时的火药武器,一旦达不到数量要求,也就根本造不成大量的杀伤。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些辅助武器震声威、扬士气的作用要比杀伤的作用更大一些。

结论

如果前期成吉思汗大军碰到古罗马军队的早期重甲方阵,会打得古罗马人落花流水。但是如果碰到后期的古罗马军队,会被古罗马人击败,但是靠着机动性的优越,逃退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 恒实看法

虽然结果是让人失望。但是仅仅是局限于蒙古骑兵或者是蛮族。但是横向来看,中、西方古代战术的发展水平,西方战术是明显地落后于中国战术。

因为,中国的步兵方阵很早就具备了一种多元化的结构,像孙膑的“八阵”所包容的战术思想也远远超过罗马军团的战术思想。像罗马军团第三列士兵的布置,类似于预备队的概念,这在中国,其实很早就在车阵战术时期就曾有了。

中西方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战术进入了以骑兵为主要战术力量的骑阵战术、而西方则到公元5世纪前,仍是步兵一统天下,处于罗马军团战术统治时期。

在古时,中西方军队相遇大战,谁胜谁负还很不好说!

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更多精彩,尽在恒实说!;

恒实说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假如古罗马军队碰到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会死得很惨很惨!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明白了:

古罗马军队曾经与东方风格的军队有过一次直接较量,败得非常惨!

那就是古罗马与安息的卡莱之战。

公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和安息帝国(帕提亚)在卡莱附近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世界军事史上著名战例。由罗马统帅克拉苏对阵安息帝国名将苏莱那。最终,安息军几乎全歼罗马军。克拉苏被俘杀,罗马军团的鹰旗被夺,是罗马帝国最羞辱的战斗之一。这一战被视为东西方军事体系的一次对抗。

卡莱战役,安息人不足2万,全部为骑兵部队,以弓骑兵为主,辅以2千多人的铁甲重骑兵(类似铁浮图)。

罗马军队共7个兵团,4万多人,以重步兵为主,装备有木质厚盾、青铜短剑,有少量的轻步兵和1千多人的骑兵部队。

安息人打败罗马军队,主要就是靠弓骑兵,强大的东方复合弓,能够直接射穿罗马军队的盾牌和铠甲。安息弓骑兵部队,始终与罗马方阵保持30米到50米的距离,持续不断的想罗马军队倾泻箭雨。罗马军队只有少量的弓箭手,根本无法与安息弓骑兵对抗。罗马军队广泛装备的重标枪,射程只有20米左右,连安息人的一根毫毛也伤不到。轻标枪射程虽远,杀伤力却大打折扣。

所以,罗马军队只能龟缩在一起,直到崩溃。然后安息重骑兵发起强力突击,风卷残云,收割人头。

多么熟悉的战术!

没错,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面对欧洲重装骑士,蒙古军队就是这么干的。

而且,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比安息军队要强大和先进的多。他们有当时最先进的战术理念、最快的行军速度、最锋利的马刀、威力最大的复合弓、最坚固的铠甲、射程最远的投石机,甚至还有火药武器。而且,他们西征的军队有15万,比罗马军队要多得多。

所以,假如罗马军队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开战,毫无疑问,那将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


上将嗳福斯

如果古罗马军团遇到蒙古大军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团灭。想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打遍世界无敌手,欧洲当时实力最强大的重装骑士团,几乎被打的全军覆没,只有满地找牙的份。

罗马军团和蒙古大军狗斗就像是关公战秦琼,两个时代的军事技术已经千差万别,古罗马军团的实力在他们那个时代是最强的,他们全部是由职业士兵组成,这些士兵都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配合默契技战术水平很高,他们组成的战阵进可攻退可守,无坚不摧,所以能打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欧洲后来出现的重装骑士团其实也模仿了古罗马军团,防守力和攻击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无懈可击,但遇到蒙古大军就歇菜了,蒙古大军取胜的法宝就是机动性。蒙古人几乎全民皆兵,靠着从小就练就的骑术,不依靠后勤补给就能机动上千公里,无人能及,他们的战术思想也很先进,不和你在正面死缠烂打,只派出小股部队从两侧袭扰你,让你疲于应付,防不胜防,最后你一旦疲惫松懈,他们的重装骑兵才出场,打的你全无还手之力。

蒙古大军还学会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每攻克一座城池,就开始屠城,一个活口都不留,很多城池摄于蒙古人的残暴,不敢抵抗,纷纷投降,所以蒙古大军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占领很多的土地。


浩荡扬子江

这个问题需要先在几点进行明确下,然后再进行比较。一是这两支军队的比较应该都是最强大的时候进行的比较。二是不考虑不同时代对于武器、战术的影响,就以实际的战力进行比较。三是不考虑军事指挥官的本身素质或者说素质都很高。四是不考虑特定的地理地形。

在以上几个前提下,进行比较的结果就是蒙古骑兵还是完胜。

首先,从军种优势考虑,骑兵机动性胜过步兵。古罗马军团最强的军队就是步兵或者说重步兵。而蒙古军队就是骑兵,轻重骑兵。步兵与骑兵的比较或许可以考虑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强大的骑兵在战争中常常占据了主动,而步兵的发挥更多的在于阵地战,守卫战,而且战胜后由于机动性不足,不能扩大战果。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蒙古骑兵完胜古罗马的步兵军团。

其次,从攻坚能力来考虑,蒙古军队的大量攻城器械也比古罗马军队强大,丰富的多。经过与农耕王朝的大量战争接触后,大量的攻城器械得到了丰富和强大,如“襄阳炮”、“回回炮”等。在面对坚城或者强大的步兵阵型时,这些器械就会发挥强大的作用。

再次,从兵器来说,更不用说了。先不说公元前的制作水平和材料进行比较,而从弓箭的力量要求和射程来说,在远程打击上就不是标枪可以比的。

从上面方面来看,蒙古骑兵更胜。但两支时代差距很大的军队的比较其实还是比较难的。

适合时代的军队才是最强大的。


时光之意

纯粹就是关公战秦琼,成吉思汗的军队和古罗马打起来?

古罗马,再精锐的军队也能被成吉思汗打的找不到北,因为说的是古罗马帝国。这是东罗马帝国的话,应该就是拜占庭帝国了,

成吉思汗的军队,可不是影视剧里边那个,什么也不穿,拿拿个弓箭就敢往上冲的那种。他们也有着极其完善的步兵防御体系。从被蒙古军队俘获的汉人,军民手里,他们学到了大量冶铁技术,他们也有着种宋朝的所有武器装备。包括那个铁罐头样的布人甲,



再加上当时已经拥有的热武器,所以,成吉思汗是靠,火炮轰开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汉人那极为完善的工程体系。我想不用多说了吧,再加上宋朝那没有养马地,却能和金辽等国周旋多年的武器装备,也不必啰嗦吧。


而古罗马连个骑射都做不(在没有马鞍马蹬的年代....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你能做到马上开弓射箭的那必定是大佬....后者真的是单方面被吊起来打。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对这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没有资料上的参考,只能谈一下个人的肤浅看法。如果单从兵种构成看,成吉思汗冲锋陷阵的部队主要是骑兵,而古罗马军团的作战部队以甲士步兵为主。仅从兵种上看,蒙古军应占优势。因为,骑兵的战术机动性强,无论是奔袭速战,还是短兵相接,都优于步兵军团,所以这里要给成吉思汗加一分。如果从防护装备看,罗马军的保护效果要高于蒙古军。古罗马军队,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配有以金属为主的甲胄,重甲兵团的士兵甚至从头武装到脚,有种刀枪不入的感觉,可惜是以牺牲作战的灵活机动性为代价的。而蒙古士兵的防护铠甲比较简单轻便,多以带韧性的干硬牛羊皮作成,主要保护身体关键部位,如头、胸、上肢等。这样虽然减轻了战马的负荷,有利于马背上的作战,但防护效果减弱了。所以,两军防护装备的优劣各有千秋,应该是算个平手,可各加一分。现在看,蒙古军优先于罗马军一分。但问题还不算完,还有武器的较量,看谁能最后得分。成吉思汗的军队,以游牧民为主,除了一些可打造兵器的铁匠外,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与手工业沾边的行业了,所以他的武器种类较简单,以适应于马上作战的刀箭为主,也还有些缴获的武器装备等,当时算先进的可能有发射火箭的装置等,但数量有限。再看罗马军团,武器就先进多了。除了通常的刀剑矛外,还有投枪、掷石器、燃烧器等,同蒙古军比,应该算是土豪了。这里成吉思汗丢一分,两军打个平手。最后,决定胜败的关键一分,就是战场摆在那里,是在意大利半岛呢,还是在蒙古草原呢?谁得了地理这一分,谁就是赢家。在主场打和在客场打,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气候影响、水土不服、环境熟悉、后勤保障、伤员处治、军心稳定等因素,都影响成败。所以,关公战秦琼的事还真不好下定论,只有磨磨嘴皮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