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档期的“温差”是什么意思?预示着产业怎样的走向?

彼得苏


比如进几个月出现的电影《战斗天使》《绿皮书》等比有看点的电影陆续上线,然而票房确不是很如意,除去双休日,评均每天的基本不到2千万。这与过年贺岁大片相似比,相差太多。

每年的五一假期票房不理想也是有原因的,2013最强春节这想法被提出,这现象作为半品,就一直让我电影市场没什么起色。

当然了,在假期档想法崛起之前,大家们熟悉的也只是广义上11月份到次年2月份的贺岁和暑假了。2010年开始,不同题材的电影院线开始铺遍全国,并向下线城市和县级市区落地渗透,假日消费也像着娱乐方向转移,春节看电影也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以春节为例,2013年星爷的《西游降魔篇》在假期获得7.8亿票房,也拉开了春节电影的序幕,往后的假日的票房也在不断的爬升,特别是春节,2018年已经达到了百分之9.7,确定了每年档期的霸主地位。

其他假期档期都没有形成稳定档期所具有的票房集聚。清明前三月份,票房一直不是很理想,今年又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春节贺岁连年暴涨,没有给电影带来整体的改善。在现有的模式下,以往及近10年通过影片影院的放量增长直接带动票房的增加模式,一出现疲劳。

电影是大家喜爱的娱乐模式,是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食。未来中国的目标是要每年100部过亿的,当然这都是好片子。对现有的院线就行新的改革,摸索出符合我国电影假期的机制,有助于释放票房的持续增长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