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國際需求量猛漲,“浙江製造”能不能趕上這趟快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麗華

截至3月6日晚6時,中國以外地區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達18062例,其中亞洲11709例,歐洲5943例,北美洲286例。

隨著疫情發展,中國的藥品、醫護用品、醫療器械的生產在經受了國內需求激增的壓力之後,是否即將面臨國際需求量猛漲的更大考驗?相關討論開始多起來。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採訪時預測,受疫情影響美國將面臨藥物、醫療物資等各種“中國製造”、“亞洲製造”產品的短缺。

而“美國製造”或許無法彌補此缺口——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4日曾表示,若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其口罩庫存僅能滿足大約1%專業醫護人員需求。

防護用品如此,藥品也如此。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額達300.48億美元,其中亞洲、歐洲、北美洲是前三大出口目的市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原料藥生產佔全球產量約20%。

那麼“浙江製造”能不能趕上這趟國際應急需求的“快車”?

“中國確實是國際上原料藥出口的大國,但浙江不是原料藥出口大省。”一位上市藥企負責人說,這段時間他也聽了不少相關討論,“其實業內都知道,浙江的出口還是以醫藥製劑和醫療器械為主。”

但疫情在考驗發生地醫療防疫體系的同時,確實也考驗了製造業的應急生產能力。如果本地製造出現缺口,“浙江製造”就有機會。

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專門為錢江晚報跑了一組數據:今年1月1日至2月29日,浙江省內新完成工商註冊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有184家,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96家,同比增加了92%。

如果我們把範圍擴大到醫藥研發、醫療器械生產、銷售及貿易類,那麼今年前兩個月的此類新增企業超過2180家,且約25%的新增企業註冊資本在300萬元及以上,其中超過300家新增企業的註冊資本達到1000萬元,有5家以上註冊資本超億元。這或許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資本正在向醫藥行業快速集聚。

具有執行力的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比如杭州微策生物,超過2.5萬人份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4天前已經出關,正在運往伊拉克、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四國,用於新冠病毒初篩。這是杭州第一次出口該種試劑盒。

醫藥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業務黏性,很難在短期內替換供應商。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讓新冠肺炎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不僅為世界爭取了時間,也為中國製造爭取了時間。

只希望,付出昂貴代價爭取到的時間窗口,不會被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