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孩子上課憋尿不敢跟老師說,結果尿了褲子,家長知道後和老師大吵,老師咋處理?

小羊4696


事情很簡單,卻有不少值得思考的點:

小學一次公開課,10歲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想上廁所,因為老師課前已經提醒過上課前要先去廁所,上課期間不讓去廁所,所以孩子就忍著,憋不住,被迫就地解決了。

這種事情做為孩子來說,是吃一塹長一智的事情,引起討論的點是家長知道好和老師大吵。這一個“大吵”就把這件事“炒熱”了!

從一個孩子長期成長來說,有幾點和大家探討:

1,老師在課前已經提醒

基本上小學老師都會從一年級開始強調一個事情:課間要及時去廁所,上課一般不讓上廁所。

儘管如此,但是還有小學生髮生上課憋不住尿褲子的事情,尤其一年級,畢竟小孩子初入學校,還不能一下子適應全部的學校生活。

老師也能理解孩子,一般發生這種情況,老師也為孩子感到遺憾,但一般不會責備孩子,更多的是提醒,以後要及時上廁所。

2.從孩子的角度,想不到很多是正常的

儘管老師有過提醒,但是孩子自己沒有聽進去或者當時不想去,這是很經常的,但是他自己沒有想到自己會尿褲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次事件,他自己心中也會留下一個“記憶”,相信他自己也不會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大肆談論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他以後就會在這個方面注意的,以後也不會再發生類似事情。

3,從家長的角度

和老師大吵,是一種非常愚蠢、非常糟糕的情緒發洩,不過從家長這種行為也可以大致地瞭解為什麼10歲的孩子還會發生這種低齡兒童的問題了。

一般的家長,遇到這種事情,會先感覺到有點丟人,這麼大孩子了;再一想對不住老師;再一想為什麼10歲了,還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是不是自己沒引導好?還是孩子有什麼問題?

所以明白的家長,很可能會了解情況,之後向老師表示歉意,或者對老師的歉意表示感謝,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歉意,之後會問孩子怎麼回兒事,聽聽孩子自己的說法,之後在告訴孩子以後要怎麼做避免這類事情。這是就此事的處理。

但是更為深一步的想,家長自己要思考自己該怎麼讓孩子學習,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及時表達自己的勇氣。如果能這樣,那這次尿褲子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但是家長的一個“大吵”,顯然只是自找麻煩,給孩子也找了麻煩,讓老師也哭笑不得!


具體到問題,老師怎麼處理?

不同老師的處理方式不同,如果是我,我心中首先感到這個家長真的很無理取鬧、不過我很可憐這孩子!遇到無理取鬧的人,能怎麼辦呢?如果我無法讓她好好說話,那麼我只有忍一忍、應付過去也就是了,等她明白過來能談的時候再談吧。也許以後有機會會介紹她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不過對很快改變她的認識,我真的不報太多的希望!

總結:

提醒更多家長,一定要從小教會孩子大小便的問題,尤其是出門之前、做事之前,先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真是有特殊情況,也一定要勇敢地說出來。

家長一定不能事事能代勞,都包辦,這類事情家長是包辦不了的,所以就要教會他們自己自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