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難有大的進步,越練越迷茫,怎麼辦?

汶石書法


我覺得練書法跟練彈琴差不多,每每持續一大段時間的練習,卻發現技巧上提升並不大。不妨先放一放,別每天都只專注於書法,讓視域開闊一些。去看看畫集,讀讀詩詞,聽聽音樂,多接觸下大自然。把心中關於書法的東西沉澱一下,也即把平時練習中所積累的感悟和技巧,自然地吸納於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全“放下”後,再次提筆,你會發現寫出的字跟以前會有很大的不同,就會突破束縛自己的瓶頸,又上一個新臺階。我把自己練琴的一些體會寫在這裡,但願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musicsyc


我也有這樣的感受。練了很多年,怎麼沒有大的進步?看別人的字那麼漂亮,越發懷疑自己的智商,難道天生不是學書法的料?後來我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發現那些書法好的年輕人,六歲就開始學書法了,且有家學傳承。假設他三十歲出名,算起來也有二十四年了。咱這是功夫不夠,彆著急,慢慢來。

有人說,二十年畫畫,三十年書法。



小學一級教師


你只所以迷茫,是因為你意志不堅定。

沒有一帆風順的成功。任何書法大家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名的。你只看到別人的成就,卻看不到別人背後付出多少艱辛。

首先問問你自己,為什麼練書法?只為了一種興趣玩玩嗎?若抱有這種態度和思想你是難有成就的。

無論幹什麼事,都得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

不達目標不罷休!心裡要有勁,要發狠地去努力,終將迎來花骨朵開放的那一天。

我的鄰居呂爺爺六十歲才開始練書法。現年八十三歲了,練二十年有餘了,也有了自己的成就。他的書法現在一平尺賣三千塊。家裡兩套樓房都是賣字畫掙的。

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好好練下去嗎?付出總會有回報的,在不久的將來。


明月耀眾星


關於瓶頸期,我認為有三個誤區值得注意:

第一、陷入到自我良好的誤區

很多自學書法的人自鳴得意,認為我寫的書法天下第一,無人可敵,實際上他早就已經陷入到了驕傲的情緒,這是我們學習書法所應該竭力避免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擺正自己初學者的位置,虛心向老師、前輩、字帖請教,多對比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找一些高水平的人指點,這樣有助於我們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的調整自己書法學習的狀態。

第二,陷入到自我貶損的誤區

如果說自鳴得意是一小部分人的特質,那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能夠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也知道自己水平不夠,需要練習。

這種狀態稱之為瓶頸期,而之所以說他危險,是因為很多人據此就停滯不前,甚至放棄學習書法了。

我認為我麼們必須要認清瓶頸期的意義。之所以我們退步了,是為了以後更大的進步在預留空間,就好像跳遠之前的助跑一樣,你總要退步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有餘地進行最後的衝刺。

第三、缺乏書法學習過程的整體規劃

很多學習行書的人,是一上手據開始學習行書的,基本上沒有學習其他書體的基礎,這其實就很危險了。因此,如果此前沒有學習書法的基礎,立馬就入手學習了楷書,則容易陷入到瓶頸而無法自我突破。

按照傳統的書法理論認為,書法的學習應該從最開始的楷書入手。然後過渡到行草書,這是一個簡單的規劃。

除此之外,更為複雜的規劃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考慮後,做出決定。





雨落一方


兄弟,不要迷茫,學習書法的道路就是這樣的,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人人如此,古今皆同。


我用一段竹子的生長過程鼓勵你,可能與生物學描述有一定差距,但意思你明白就好。

據說竹子在地下階段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通常總共只有幾個釐米,居然要生長整整4年時間。一旦破土而出,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夜神人靜,竹子甚至能夠發出竹節迅速生長的“吱吱”聲音,聽來很是讓人震驚,有人研究說竹子生長最快的時候,可達每天30釐米以上,直至聳入雲端,絕塵而去。

很少人知道,在他最初地下的4年時間裡,雖然竹身只長了幾釐米,但他的根卻向周邊、深處蔓延數十米甚至數百米之遠!存在就是合理,那麼竹子為什麼要這樣生長呢?默默地延展根系,為自己汲取水分、養分做好紮實的儲備,僅僅是為了實現日後的凌雲之志!

學習書法就好比竹子的生長,你如今的狀態就好比竹子的地下生活,這個過程誰也不可避免,暗無天日,無人喝彩。

既然人人都一樣,你大可不必迷茫,繼續專心臨帖,繼續積澱書法相關的知識學養,遲早有一天你也會像竹子一樣,登堂入室,甚至登峰造極也未可知。

隨文粘貼我自己的書法作品幾幅,請各位點評一二,永書我先行謝過!


永書101


看一下我的練了半年小楷。



山水郎5197


你好!我是德楷堂主老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書法難有大的進步,越練越迷茫,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書法難有大的進步,必有原因,你先要找出原因。其不外乎以下4種原因:

1、不臨帖或盲目臨帖;

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好高騖遠自高自大;

4、陷入誤區而不自知。

解決的辦法,以我自己為例:

1、臨帖。必須心、腦、手並用,精心臨帖,不要自己騙自己。有一句詞叫:眼高手低,一定不要犯這個錯誤,老老實實練,不要看著簡單,不以為然;

2、堅持。每天擠出一定的時間去練、去寫、去讀、去看,不要給自己不能堅持的理由和藉口;

3、交流。多跟書友溝通、交流、探討,尤其是向水平比你高的大家、老師請教,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另外,還要多關注書法方面的展事、賽事,以中吸取養份,不斷提升自己。眼界寬了、高了,認識自然就提高了,隨之水平也會逐步提高,這樣就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了。

下附圖是我近期的臨帖和以此帖筆意的創作作品。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做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德楷堂主


書法愛好者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階段性的週而復始的出現一種狀況,那就是忽然感覺自己某段時間內每天都堅持練字但是收效甚微,感覺不到進步,甚至於感覺越寫越差,越寫越醜,苦惱至極,及至到想摔筆不練!這種狀況是怎麼出現的呢,是不是自己真的越寫越差?越寫越醜?是不是自己太笨了,不適合練習書法?告訴你,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書法領域,在其他藝術領域,諸如文學,音樂,舞蹈等方面的練習者們也會遇到這種問題。

這在業界被稱為一種良性的眼高手低,不是沒有進步,而是進步了你感覺不到,或者錯認為自己在退步,不進反退!不只是我們會遇到,我們的先輩們,書法界的大家們也曾遇到,看看他們怎麼說。曾文正公在《曾國藩家書》中說:“臨帖宜徐,摹貼宜疾,專學其開張處。數月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享通精進之日。”康有為在其《廣藝舟雙楫》中說:“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兩位大家在‘眼高手低’的情況下對自己的作品也是相當不滿意,扼腕嘆息!但是,由困及進,再困再進,是書法練習的普遍規律性,書法練習是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勤學苦練!沒有速成一說,書法練習需要練習者的心眼手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手的作用是強化書寫技能,眼的作用是觀察學習,反饋於腦即是心,大腦通過思考支配手強化優點,改進不足!這三者是一種動態的不斷循環往復著質和量的轉化過程,從而促進練習者的書寫技能,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不斷進步,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之所以出現感覺不到進步,或者進步不大,甚至是不進反退,這都是一種錯覺,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手的強化書寫技術的職能往往跟不上眼的觀察學習,我們在不斷的讀帖,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自己對於書法作品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不斷提高,而這種能力的提高轉化到技能上的體現需要大腦的消化反饋於手,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苦練,只有苦練最終才能達到那種信手拈來的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說,眼界提高了,技能的提高一時半會跟不上,才會出現感覺自己寫的越來越差,越來越醜的情況!當我們的技能提高了之後,我們應該也會出現那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吧?

瞭解了以上這些,相信書友們不會再有什麼諸如此類的苦惱,重拾信心,發奮苦練!相信自己,付出必有回報!







戲雲軒


一、不臨帖;二、長期創作,早期形成的不良風格;三、三天換帖,兩天靜不下心來,四,走入誤區,自己還不自知;五、盲目練習,不加思考。

有人練了多年書法,很刻苦,天天寫,但是進步並不很大。而有的人學書法時間雖不很長,但進步很明顯。

原因何在?與方法(或稱路子)有關。

學習書法,公認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臨帖,提倡向傳統學,向古人學。書法的學問在古代字帖中幾乎都能找到,泛泛地練字不如精心臨帖。臨帖是從源頭學起最受益的辦法,也是被證明為可行的方法。

為什麼要臨帖?臨帖是一種訓練。

首先是練眼睛的觀察能力,即能把字的特點看準,分得出好壞,這是寫好字的前提。

其次是練手的控制能力,能把帖中的字準確地模仿下來,實際上是能把你想象的形象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表達能力。

這時,進一步的書法創作能力也就不難解決了。另外,對於成年人或老年人來說,臨帖可以改掉一些痼癬,提高書法質量。


當代傑青


首先,書法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想速成本就與書法的本質相違背的事。

簡單說,書法學習可分為“字內功”+“字外功”兩部分。

“字內功”指的是臨帖,屬於技術話,只要肯下功夫,持之以恆,練的是手對毛筆的控制,駕馭能力。就是說一筆一劃,想粗就粗,想細就細,大多數人可以做到。

“字外功”則是觀念,學養,審美觀的積累。什麼時候寫粗點,什麼時候寫細點,都是從個人審美出發的,因為覺得美才這麼寫嘛。這就靠個人修為了。

其次,書法學習重要的是過程,長年一筆一劃的書寫,磨練的是人的心志,性情。心平氣和還有利於身心健康,說書法養生不是沒有道理。高度沒有底,開心就好!

第三,進步大不大,要找好參照,方法對,能堅持,與自己比,必有收益。

祝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