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中語文越來越重視文言文教學,可是孩子大學畢業後幾乎用不到,有什麼用呢?

tuoshan


文言文還是需要學,而且要好好學。如果因為用不上就不學文言文,就太過功利了。

1、學習文言文有利於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在過去,我們是這樣表達愛情的: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在過去,我們是這樣讚美春天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在過去,我們是這樣描寫景色的: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興,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遊泳……

在過去我們是這樣表達思念的:長相思摧心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凡此種種,我們可以在字裡行間感受到美,感受到人類最微妙的情感。

2、學習文言文有利於我們塑造理想的人格。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凡此種種,我們可以從這些古詩文中體會華夏民族,代代傳承的文化基因,這裡面有憂樂觀、有家庭觀、有人生觀、有理想、有風骨、有氣節。

3、學習文言文有利於我們傳承中華民族最燦爛的文化。

我們擁有浩如煙海、汗牛充屋的文化典籍,有四書五經、三易三傳、有詩經、楚辭、漢賦、有史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還有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傷寒雜病等科學典籍……,凡此種種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好好學習文言文,就沒有辦法去讀懂這些文化典籍,中華文化就會由此斷檔,我們也就沒有辦法談得上文化自信。文化這個東西雖然虛無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靈魂性的東西。就如同我們的鄰居韓國廢除了,全民學習彥文,但他們的文化典籍,現在的韓國青年已經無法讀懂。

4、學習文言文有利於我們,從古人那裡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

現代計算機是二進制,而二進制的老祖宗卻是我們中國的易經陰陽學說;孫子兵法不僅僅可以應用到戰爭,還可以應用到企業經營,國和國家的外交;中國的傳統教育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智慧,24史裡面的故事,隨便找出一個來,都可以去教育孩子,啟迪我們自己的思想,中國沒有童話,但中國有的是歷史故事,這些故事曾經真實的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現在教育孩子不要撒謊,講的是狼來了的故事,但古人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富有詩書氣自華、家財萬貫,不如詩書千卷,現在不僅學生要多去學習古代的文言文,我們成年人更應該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去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