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濤:最念是那一碗慶陽清湯羊肉

李光濤:最念是那一碗慶陽清湯羊肉

最念是那一碗清湯羊肉

李光濤

之前看過一篇自媒體的帖子叫做中國羊肉地理,以及知乎上有一個熱帖,討論中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一時間被刷屏,幾乎是各執一詞,我轉發之後,反而是身邊一個同學的回答和總結,精闢而絕妙:每個人當然是認為自己家鄉的羊肉最好吃。

作為隴東慶陽人,自然認為本地的清湯羊肉泡饃,是最好吃的羊肉了。“清湯”二字,最好的詮釋了這碗羊肉的骨絡清奇,不加粉絲等多餘配菜,只有羊肉和湯,一角發麵烙餅,但並沒有因此顯得清湯寡水。一個巧妙的大廚,征服你的味蕾,就像一個絕妙的武林高手,大音希聲,奪人於無形,通過簡單的食材,最大限度的將大自然的靈動和原氣本真,順勢利導,食為天性,將陽光雨露的滋養與日月精華的潤澤,與我們的味蕾和感官平滑銜接;精湛的廚師,同樣猶如一個善於掌控劇情的導演,清楚地突出主角,合理的安排配角,切成薄片的本地羊肉,當然是真正的主角,輔助少許的蔥花香菜和胡椒姜粉,不是為了喧賓奪主,而是進一步激化和突出主角的鮮美純正,和絕對的主導地位。

如果說清湯羊肉的主體是羊肉,那麼這一碗清湯,則是靈魂,吃羊肉不喝湯,等於丟棄了靈魂。在乾燥易冷的黃土高塬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就像一汪清水,澆注到了快要板結的田地裡,瞬時血脈活絡,身體如開枝散葉般舒展,一大碗羊湯,一口入魂,兩口攝魄,周身微微發汗,醇香回甘,舒坦的快感傳遍全身,三春不忘。清晨來一碗清湯肉湯,則提供了足夠的熱量和營養,讓你精神飽滿的投入到一整天的工作學習中。

加入羊湯裡紅豔飄香的辣椒油,也是很有講究的,用羊油融化辣椒麵製成,始終保持溫熱狀態,為的是保持羊肉清湯的原汁原味,防止其他味道對清湯羊肉主體的侵蝕和味道遮掩,可見廚師始終在處心積慮,維護“清湯羊肉”的清透清正,清新俊逸,清洌可鑑;泡饃的烙餅則是加了酵母發漲後烙得焦黃的起麵餅,這種餅的特點是趁熱泡進羊湯裡,發麵的鬆軟結構更容易吸飽湯汁,營養味道入裡、香軟彈牙。吸飽了湯汁的一個個泡饃,自然漂浮在湯麵上,像一顆顆漂浮在湖面上的玉珍珠,又像生長在雨水過後的草原上、紅花綠草掩映下的朵朵白蘑菇,奪人耳目,勾魂攝魄,引得食客就像採擷蘑菇一樣,聞著醉人清香,一個個爭相拾掇進了自己味蕾的竹籃裡,滿載而歸。

就像大詩人、美食家蘇軾描寫的“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在古老的秦直道連接的牛羊肥美的隴東廣闊秦地上。大地美味如如同綿長的華夏曆史。遠古的祖先們在渭水之濱,用簡樸的陶罐,盛入清澈甘甜的河水,加入河畔草甸上剛宰殺的新鮮羊肉,細吊慢煮,“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可以說同樣形象的描述了羊肉通過時間的精雕細琢形成饕餮美味的過程,孩子和婦女圍著篝火肉香,洋溢在快樂的氣氛中,其樂融融。這一碗清湯羊肉,可以說是繼承了最古老原始的烹飪方式,卻又穿透了歷史。一碗簡單的清湯羊肉,通透著溫暖和踏實,體現的是千古不變、簡樸自然的生活美學,和對人生的純真守樸的哲學態度。

寒冬來襲,夜色未褪,清晨的羊肉泡饃館,就像打開黎明的更夫,煮肉的熱氣爬上了窗欞,霧氣升騰,驅散了寒氣,滿街飄散的醇香,喚醒了沉睡的人們,開始準備一天的勞作。也召喚著那些星夜兼程歸家的人,上塬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找一個羊肉泡饃館,面對香噴噴的鮮美之氣,一碗簡單的羊湯洗盡歸途的疲倦鉛華,蔓延迂迴,索繞鼻端,犒賞味蕾,也了卻了心心念唸的牽掛,心安神定。

一口美食,一種鄉音,無限意念,此時此刻,你或許才明確而具體的體會到了“吾心安處是故鄉”的正真含義。

李光濤:最念是那一碗慶陽清湯羊肉

作者介紹:李光濤,筆名天馬,民主黨派人士,現居北京,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碩士研究生,通訊互聯網領域從業者。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有所思,思有所記,已公開發表散文、詩歌、小說等作品上百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