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八旗由什麼姓氏掌握?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話鋪詞館


清朝發跡於關外,愛新覺羅家族充分利用內外環境,找準時機入關,成功問鼎中原,成為200多年的中國大一統王朝。

在清朝入關直至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八旗制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是清軍的主力軍,政權的支撐力量。那麼八旗制度具體是什麼樣的呢?如何分配軍權呢?


八旗制度的創立者是努爾哈赤,最初只設立黃、白、紅、藍4色旗,形成四旗。

後來隨著完成對女真部落的統一,人員增加,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這樣最終確立為八旗。

隨著女真(滿洲)和蒙古部落的聯合、以及攻佔遼東的漢地又出現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清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清王朝也隨著八旗的腐化逐漸衰落。

為了把控軍權,一般由大漢(皇帝)統領兩黃旗,其餘六旗由愛新覺羅家族其他皇室成員統領,一般是皇帝的兒子和喜歡的侄子。


清順治皇帝親政後也把正白旗納入自己控制,習慣上兩黃旗和正白旗因皇帝統領成為上三旗,而另外五旗雖然旗主不是皇帝,但為了維護皇權,要不是皇帝的親信,要不就是皇帝在其中安插了自己的人。

而八旗旗主的更迭並沒有什麼規律,也不存在兄終弟及、父終子及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是由皇帝或者實際掌權日人(如多爾袞)根據內部權力分配形勢來廢、增旗主,如努爾哈赤晚年就很喜歡自己的大妃阿巴亥,就把自己控制的上三旗分配給阿巴亥的三個兒子。

而皇太極即位後,為了控制自己的權力,想辦法讓自己的大兒子成為旗主,極力壓制阿巴亥三個兒子獲得的旗主地位。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掌權,他又不能擴充自己的地位。他死後,順治皇帝獲得實權後,又開始擴充自己的實力,把多爾袞控制的正白旗又劃給自己。

八旗旗主的變化完全是因為清朝(後金)內部權力的分配而言,一般不存在繼承的情況,只是誰拳頭硬,誰說了算。

康熙皇帝即位後,為了防止各旗旗主威脅皇權,他大力推行了都統制度,用都統來代替旗主管理八旗。

而都統只是皇帝任命的官員,並不一定是皇族宗親,因此不存在世襲的情況,他們屬於皇帝的人。


逐漸都統奪走了屬於旗主的權力,皇帝也逐步完全掌握清王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清(後金)初,努爾哈赤為了加強軍事管理,創立了八旗制度,權力集中在他和他的子侄們。

後來的皇帝為了控制軍權,要麼把各旗控制在自己手裡,要麼就是消弱旗主的權力。到清道光年間,事實上已經沒有旗主。

清朝的八旗制度兼顧軍事和戶籍管理,形成了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但隨著入關後,八旗子弟不尚武、吸食鴉片,這個大清帝國的軍事支柱逐漸瓦解,到清末已經不能參加戰鬥了,成為政權的寄生蟲。而沒有軍事支持的清政權也隨著衰落,直到被武昌起義推翻,皇帝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