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它定居在胃上皮和胃粘液的底层。Hp感染是国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我国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Hp感染率已从原来的70%下降至目前的55%左右。国内儿童的Hp感染率大约30% 至40% ,在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中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 。

「医学科普」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

Hp感染如此常见,那么Hp感染后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1、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2、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4、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

5、胃外疾病: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等

6、......

HP感染可能还会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且大多情况下能引起腹胀、胃隐痛、嗳气等。

「医学科普」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先决条件,Hp对胃癌发生的影响强于任何环境因素,根除Hp可预防胃癌的发生,且越早根除患者获益越大,在萎缩肠化发生以前根除Hp,可预防极大多数胃癌;即使在萎缩肠化发生以后根除Hp也能减少胃癌的发病率。

Hp感染虽然常见,但是大部分人终生不会出现疾病,只有一小部分人可能会产生疾病,甚至是严重胃病:胃癌;是否会得病这可能和感染的细菌类型以及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有关。但到目前为止,Hp感染后谁会发生严重病变都难以预料。而且一旦感染上了Hp,如果不经治疗,Hp可能会陪伴你终生,何时会发生病变不知道,并且会成为传染源。

「医学科普」幽门螺杆菌感染

人是幽门螺旋杆菌唯一的传染源,可能通过粪-口、口-口、胃-胃传播。生活中,用了不干净的餐、聚餐、接吻、母婴、不洁排挡、甚至平时社交都有可能被传染。

因此,目前国外多部指南都推荐:对成人常规筛查Hp,阳性者都予以根除。2017年国内指南推荐:证实Hp阳性者需要根除治疗,就是只要检查确认了你有Hp感染,不管你有没有胃不舒服,都需要予以根除,如果不打算根除,那就不用去检测。

  • 第一联——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10-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口服(任选一种)。
  • 第二联——铋剂:枸橼酸铋钾220mg,胶体果胶铋200mg,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口服(任选一种)。
  • 第三、四联——2种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餐后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一般在停药1个月以后复查(不能任选,具体咨询医生)。

在选择初治方案失败时需考虑补救治疗方案,不要重复已用过的方案,补救治疗建议间隔两到三个月。

医学科普在线特别提醒:儿童Hp感染虽然需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差,可选择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少,而Hp感染根除后再感染率也高,所以目前不主张对14岁以下的儿童筛查Hp,除非有很严重的胃病才需要检查和治疗,并且权衡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