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你怎么看?

龙行龘龘dada


它也有用处

1领导检查时填表用

2老师练书法

3占用老师有限的时间,其实在我们这里教案都是马后炮用处不大。

4多年前评职称时用


健康是福130481373


电子教案或手写教案,只是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已,或者说使用了不同的存储介质,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教应用水平本来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强迫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确实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教研水平较落后。

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一般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学校不信任教师会认真备课,若允许用电子教案,可能会有很多人从网上下载。

二是学校在教研工作这块缺乏自信,上级来检查时,拿纸质教案出来心里才踏实。

备课应该是教师自发主动的行为。如同一个人登台演讲之前,肯定会做充分的准备,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万一出了纰漏,不但自己丢脸,演出也会弄砸。

老师上课之前,为了顺利推进课堂流程,实现教学目标,肯定也会认真备课,甚至反复在心中预演。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仓促上阵,脚踩西瓜皮。那就表明,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教研上缺乏主动。

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甚至相悖。学校只有选择站在教师对立面,用强权逼迫教师服从自己的意志。

这样的学校,教师固然痛苦不堪,管理者也举步维艰。

电子教案是大势所趋。相比纸质教案,前者易于修改、传播,形式丰富多样,能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度结合,相得益彰。

至于说易于抄袭,这方面,纸质手写教案不也一样吗?没有电子教案之前,又有多少人写原创教案?那时候,很多人抄教学参考书,大量时间和精力被无谓地浪费。

既然都是抄,还不如抄电子教案,复制粘贴即可,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从不将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而是把凝聚共识作为首要的任务,把“上下同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努力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对管理产生认同感,对职业产生自豪感。

赋予教师最大的教学自主权,决不以专家自居教给老师们如何上课。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

这样的学校,校长和老师,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拆台。

这样的学校,根本不需要规定教师们使用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因为老师们自会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毫米


题主的意思似乎是说,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既是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也是现代化水平低下低下的表现。

我在一些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看到一些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讲课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坐着,讲桌上摆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的教学内容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老师手握鼠标,低头看着电脑,口中念念有词,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上下左右晃动着。

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先进,让我叹为观止。老师不用写纸质教案,备课内容与相关的课件,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放进移动硬盘里,往电脑上一插,往屏幕上一“投”,老师坐在讲桌旁,手握鼠标,“如此道来”,一切OK !

可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学,老师倒是OK 了,学生呢?学生在下面直看到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晃动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连老师讲到哪里了也不知道,因为,老师是“熟悉”的,而学生则是生疏的,他们如何能跟上屏幕上光标晃动的节奏?

此其一。

其二,老师面对学生讲课,本身就有一个通过眼神、动作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述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下倒好,老师埋头盯着电脑,学生看着屏幕上不停晃动着的光标,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恍恍惚惚地看。难道,这种情形,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说教案。学校要求老师写教案,并且要求写纸质教案,这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什么要写教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总要有个大致的计划,有个对自己约束的根据。

而写纸质教案,就是要求老师写出的教案,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的。而直接从网上下载,简便倒是简便,方便也方便,但是,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那倒是不一定的。作为教师,如果过分地指望着什么都想从网上下载,找些现成的东西,那也会制约自己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罢了。

当然,如前文所言,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但是,形式,绝不可演变为“形式主义”!

老师的劳动,本质上是脑力劳动,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既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也要遵循脑力劳动的规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

就要求老师写教案而言,应当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搞“一刀切”。学校里,有的老师认真负责,有的则不然;有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高,有的还需要努力;有的是老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学方法也运用地比较娴熟,有的则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等等,具体情况不一样,要求也要不一样。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要从整体、从全局出发,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而从教师个体看来,学校的任何一项措施,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找到反对的理由,因此,教师看问题,也要顾全大局。学校领导不要苛求老师,老师也不必苛求学校,相互谅解,理解,同心同德,才能把学校办好。


云鹤凌空


无论是纸质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是备课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教学。

一个精力了从纸质教案到电子教案变化进程的老教师,谈一下真实感受。

二十年前上班,那时没有多媒体,最先进的就是幻灯片了。记得第一次听一节物理课,做课教师运用了幻灯片,那时觉得:好神奇啊。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了,上课效率也高了。

对于教案,每个学期厚厚的两大本需要写,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师生活动,都体现在纸质教案上。静下心来写一篇教案,需要两节课,一篇语文课,一般需要两三节课讲授,备课是一件费心费时的活。但,好好地写了教案,上课去,得心应手,效率很高。

后来,学校有了电脑,多媒体,教案也就成了电子的。但是,并不是说老师的工作量就轻了。不写纸质教案,但是需要做课件。相当于曾经写教案的工作量。

现在很多学校,对于新教师还是要求写三年纸质教案。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趁年轻,还是多做点,多学点。写纸质教案,是成长的需要。


静待花开122293612


您好,我是溪的欢歌,说说我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人说的不对!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应用跟教师是不是只是写纸质教案没有多大关系。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是从集体备课写电子教案转为手写教案的经历者。

刚开始我所在的那个学校,要求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备完之后,每位老师要上交一份电子教案。

学校每个月都有优质课比赛。经常开展那些同课异构的活动。年轻的教师们工作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每一次PK,都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电子教案的简便快捷,能节省下来不少时间,让老师更有精力去准备自己的课,组织自己班级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的时光过得丰富多彩。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案,是手写的。刚开始的时候,感觉特别惊讶,很不习惯。那种感觉好像正从现代社会一下子进入了原古时代。

但是慢慢的感觉,写纸质教案也有它的好处。

静下心来写纸质教案,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再重新捋一遍。你会发现讲课思路会更清晰,可以静下心思考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这节课讲得更精彩。

看到讲课思路慢慢的形成文字,落住于笔端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呢?


其实在我看来,电子版教案和纸质版教案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

同一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通过教研讲出自己的对课的不同理解,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形成一个电子版教案。

纸质版教案,教师可写一个简案。平时记录下来自己上课的思路和过程,讲完这堂课之后的优缺点还可以写到每一节教案的后面,形成自己的反思。

我们不就是通过每一次反思才得以进步的嘛。


以上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您觉得好,欢迎点赞和转发!

我是溪的欢歌,热爱教育的文艺青年。想获得更多教育干货,欢迎关注我,和我成为朋友!


溪的欢歌


教案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以及对教学流程的思考与设计,也包括了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经历了教案的几次变革,也深知教案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方式。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们全是手写教案,一本课本加一本教师用书,有的甚至没有教师用书,就完全靠自己脑袋去想,虽然很累,其实那是最锻炼人的备课方式。

再后来有了教案书,大部分老师备课就是抄教案。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前抄,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后抄。负责的老师抄的比较详细,有的再做修改;不负责的老师简单地抄。老师们苦不堪言,因为很多时候上课时不可能拿着教案本上课,于是还需要在书上备课。

再后来,有了电脑,可以使用电子教案了。现在老师们轻松多了,在网上下载一份电子教案,拿去就可以应付检查。当然,学校要求老师们二次备案,有的老师就课上完了在上面划几根横线和波浪线,再圈几个圈就可以了。这样的教案实在没有任何意义,连应付检查就不够。

我们学校现在有很多老师是在书上备课,有重难点、环节、板书、反思。这样的教案感觉更实用,老师拿着上课,既解决了看教案的问题,也更方便教学,但是,问题又来了,写在书上,密密麻麻一大片,又影响老师看书上的内容。于是,我们学校老师就用黑色、蓝色、红色笔配合起来备课。

学校领导并没有规定必须手写教案,可以用打印教案,也可以在书上备课。用电子教案依然要求详细的二次备课。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备课方式。

要求老师必须手写教案与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是没有截然关系的,不是说领导管理水平不高,而是不放心老师用电子教案。事实上的确有些老师对教案的使用是不让人放心的。

结束语:老师们应该把写教案当成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不要看成是自己的负担,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和学校管理水平没有关系,纸质教案是主管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一直以来的硬性要求,这是学校管理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至于现代化手段在老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局限性还是很大的。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在上课之前备课写教案是分内之事,尤其是年轻教师,没有教案上课是很容易脱离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的。正规的备课过程其实挺复杂,要研究教材,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等,并不是把课本上的东西讲讲就行了。

其次,在现阶段来说,纸质教案还不能被电子教案所代替。如果我们说的电子教案只是一些办公文档,我觉得是不合理的。这种类型的电子教案会导致老师们直接相互抄袭,今年的教案明年,后年照样能用,只要教材不改版可能就一直用下去。改个时间就行了,有什么理由再去准备?其实备课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备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我觉得要想启用电子教案,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辅助手段出现。比如设置电脑终端程序或者在线系统,让所以在职老师在系统内提交电子教案,而且教案在系统内都有查重机制,避免了相互抄袭和每年都是一样的教案,然后在每个老师的讲台配备电子教案显示和控制终端,而且在电子教案上传后追溯系统就自动启动,电子教案的使用和修改都是有记录的,同时学校领导再相应的终端也可以查询老师的电子教案情况。


但是就目前来说,这种辅助电子教案手段的出现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毕竟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投入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不要单纯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更和管理水平没关系,纸质教案无疑还是目前最靠谱,最经济和最直接的备课手段。不过对老师来说,不管哪种类型的教案,老师的付出都不会少。

你觉着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美蛙英语


建议取消手抄教案

手抄教案不是衡量用心备课的唯一标准

我也是一名老师,教龄5年以内一直是手抄教案,平时工作很忙,手抄教案确实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而且个人感觉有时候只是机械性地抄写。除了手抄教案,我还习惯对照教参和网络资料在书上批注。我觉得做批注才是对备课最有益的。

现在教龄快10年了,备课时,还会在书上做些批画,标注。尽管有些年级不是第一轮教了,但是课文常备常新,随时再增加补充。


小污妖在云端


现在是教育信息化时代,还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徒劳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没有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难道一定是纸质教案才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这不见得。 领导拍脑袋决策, 看不得教师清闲。

我们学校2013年开始实行电子教案,统一表格, 规定项目。首先要求老师们先个人自备,自备的时候,可以写简案。可以写在教案本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利用每周集备时间,学科组再统一集备。 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 统一教学方法、统一 教学流程、统一练习和检测、统一课件。 每周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先重点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他教师作补充, 形成集体教案。 学校将集备教案印刷发给每位教师,个人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再做以改备,形成具有风格的个案。

同学科组之间资源共享,提高了老师们备课效率,老师们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处理班务工作、读书学习。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电子教案老师从网上下载,拿来就用,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种现象会存在的,但是手写教案照样也会存在老师们照着网上抄,除了增加工作量,没有丝毫意义。就比如现在农民种地,实行机器化了,非得让农民回归背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

教师本身职业病明显,受颈椎腰椎困扰,让教师密密麻麻写一本,只是机械抄写,加重教师病情。中老教师偏多,腰酸胳膊疼,有何意义?

作为领导,要人性化管理,能够为老师们着想,真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老师们真正从繁琐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实行电子备课,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相信老师,体谅老师,激发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用心工作,以自己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教育采撷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也与时俱进,80%以上的老师都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上课,这样不但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绝大部分老师都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这样更节约时间。有人质疑老师的电子备课教案,要求老师的教案必须手写成纸质文档。我认为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老师备课的形式,教案既可以手写成纸质文档,也可以采用电子教案的方式备课,但电子教案并不是从网上复制粘贴就完事,而是要真正掌握每章每节的重难点,把教学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样更能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


很多老师习惯将备课的内容写在书上,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记得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教育局的领导进入该班推门听课,这位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课堂氛围也很好,下课后,教育局的领导让老师把教案给他看,这位老师就把课本递给了他,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笔记,有三维目标,重难点分析和教学反思,领导看后很满意,并对老师进行了表扬。从这以后,我们学校的备课都写在课本上,减轻了老师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的工作量,老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教法上,为明智的教育局领导点赞。


对于电子备课教案,我认为也是可以的。电子备课教案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还可以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而电子备课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取其长补其短。在备课方面也有要求,要有再次备课痕迹,老师可以将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内容写进去,让电子备课教案日趋完善。

目前,老师为应付上级各项检查而写的教案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很多老师都不会根据自己写的纸质教案的内容来上课,因为那是应付检查的。有经验的老师都是用脑备课,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烂熟于胸,讲课时的临场发挥能让课堂更精彩,那种教条式的照本宣科,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学校领导要多为老师着想,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多做实事,少搞花架子,让教育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