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什么水泊梁山的好汉接受朝廷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大马哈鱼12


梁山好汉接受诏安是很明智的选择,自古以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梁山好汉不管多英雄伟大?毕竟是一个国家的叛逆者,永远得不到光明正大的名誉,所以接受诏安顺应天意。方腊不接受诏安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个朝代都会出现这样的叛逆者,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但是方腊不识时务,最后闹个悲惨的结局永世不能翻身。而梁山好汉由土匪变成了国家栋梁,才留下永久的传颂。


东风先生987


在《水浒传》中,有四大寇为方腊、宋江、田虎和王庆。当然熟读《水浒传》的都知道,梁山宋江等兄弟后来接受招安,而方腊、田虎、王庆却未招安。而后梁山兄弟东征西讨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

当然梁山在征讨辽国、田虎和王庆时不仅取得胜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位兄弟无一折损,但在征讨方腊时,虽然也得以平定方腊,但梁山兄弟却损失惨重、所剩无几。

那在《水浒传》中为什么梁山兄弟接受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呢?

其实在梁山未招安之前,他们都是被朝廷视为祸患,并称为四大寇,所谓寇就是草寇、叛逆之人。当然他们各自都有实力,并且各自的兄弟都多有勇猛过人的,并且有的还都是有义气的,相比一下田虎、王庆、方腊属下间的兄弟义气,并不会比梁山少多少。

然而《水浒传》的主角却是梁山兄弟,梁山兄弟本来是有义。但在古代,除了义之外,还有一个也很重要,那就是忠,这里的忠当然是指对朝廷的忠。只有有了忠,才会被推崇。

而整部《水浒传》主要讲的就是忠心之心,若梁山只有义,而无忠,那又和田虎、王庆、方腊有什么区别呢!无疑永远是一帮草寇叛逆,这样的话,又何必单为梁山立传。

正是因为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全了梁山的忠义之名,让梁山兄弟从义气为重的草寇,转身为为国效力的忠心之士,这才和其他三寇不同,这则是梁山兄弟能为《水浒传》主角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江、方腊、田虎、王庆虽然原先都是草寇,但宋江虽然为梁山草寇之首,但是他本人却一直有报效朝廷、忠心朝廷之心,就是说他虽然身为草寇,但他还是有着一颗忠义之心。而方腊、田虎、王庆因为实力有些大了,自己作威作福,自然不愿在向朝廷臣服。

特别是方腊,他割据一方,曾一度让朝廷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如此他又怎么能甘心招安呢!所以《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兄弟会接受招安,而方腊却割据一方自立称王。


中孚鉴


1.出身不同。宋江本来就是郓城的一名押司,虽然管不怎么大,但是多多少少是个官,而且在古代那种当官可是很荣幸的一件事,可谓是光宗耀祖,就连现在好多都是这样。然而方腊是农民起义,起义大多都是被朝廷压榨,所以特别憎恨朝廷,就像我特别恨一个人,你叫我去和他一起工事,你觉得可能吗?再说,我都已经造反了,怎么还可能接受朝廷的恩惠,怎么可能接受诏安,而且,他们也明白,诏安后是什么下场都心知肚明,所以这就是区别。

2.团队成员不一样。梁山中大多都是在朝廷当官的人,比如:宋江、卢俊义、武松,只有少许人不是当官的人,比如:浪里白条—张顺。有些是因为犯错、被冤枉……不得不上梁山,所以才有逼上梁山的说法,就比如林冲来说,他的性格大家都知道,自己的老婆被害死了,都还不敢得罪别人,最后因为别人要杀他,不得已才拿枪反抗,那可是他扬眉吐气的时候,最后经别人介绍才上的梁山,他们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人,当然还想回到以前的岗位上,享受以前的待遇。而方腊的队伍大多都是些农民,农民造反不就是因为被压榨才造反的吗,对朝廷恨之入骨,自然不想和他们一个阵营。

所以,一个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人当然还想回到体制内,而一些本就是农民的人,既然反了,为什么不反彻底,还跑去给别人当小弟?


小锐锐爱电影


首先,水泊梁山和方腊起义不是一个性质。先来说水泊梁山,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是被迫上山,落草为寇,注意这个地方,是被迫落草,而不是真正的反朝廷,比如大家熟知的林冲,原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何等威风,因被高俅养子陷害,被迫上的梁山,再如武松,因怒杀西门庆被迫上梁山,再说梁山头领宋江,原也是押司官职,绝大部分梁山好汉并不是真正反朝廷,而是反奸臣;再来说方腊,方腊是率穷苦大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等于是明着和宋廷对抗,没有回旋的余地,就算投降也是一死。

其次,水泊梁山和方腊政权实力相差太大,方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权,占有八州二十五县,总计不少于二十万军队,还是可以和当时腐败的宋廷分庭抗礼的,因此是不会轻易接受招安的。

最后,利害关系的驱使,宋江集团,一部分是读书人,一部分以前都在宋廷任职,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痛恨奸臣,而不反皇上,所以说宋江接受招安是代表了梁山好汉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而方腊起义就是为了推翻宋腐朽统治,宋廷岂能容他,招安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死亡,不接受招安,自立为王,不断壮大自己,还能拼一把。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不当,还望指出,一起讨论!


缘影侠


作为水浒传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两股势力都是被逼而反,但不一样的是方腊的造反是真的造反的,而梁山好汉们的“逼上梁山”却有着更复杂的含义!

确切的说,从林冲加盟开始,梁山好汉的群体中就已经存在着不一样的心思。


林冲白虎堂被陷害不在意,被发配沧州也不在意,因为他的骨子里仍然有这样一个思想:凭借着身上的武功,我早晚有翻身的一天!虽然随后的风雪山神庙让自己被迫上了梁山,但重新恢复身份仍然是这个80万禁军教头的梦想。

秦明花荣雷横朱仝关胜呼延灼......这些官府和军旅出身的人也同样有着跟林冲一样的思想,有的是遭到陷害被迫上了梁山(花荣)、有的是被坑上梁山(悲惨的秦明朱仝)、还有的是打了败仗只能躲到梁山(关胜呼延灼),不管这些人是怎么上的梁山,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一个:早晚还得找机会重新恢复身份!而这恰恰也是他们服从了宋江劝说的原因之一,宋江在劝说大部分人的时候,都提到了那样的一句话:我们要寻找机会得到朝廷的招安!而这句话也恰恰摧毁了他们抗拒上山的心理防线。


为了扩充梁山的势力,宋江尽可能的招揽军旅出身的军官将军和江湖上有威望的人,以图将梁山兵团打造成正规化的军队。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并且占据了梁山的主要核心位置,也让梁山的招安心便变得越来越浓重。换言之,与其说他们被逼上梁山,倒不如说他们在寻找机会,准备向朝廷开出更高的价码!

比较水泊梁山,上千里外的江南方腊却是地地道道的活不下去了,北宋末年的腐败和花石纲的死亡运输,早已让江南地区的北宋百姓苦不堪言。对比水泊梁山即便不接受招安也能自己养活自己,江南的百姓却已经处于严重的官民矛盾之中,方腊政权国教“摩尼宗教”的盛行,已经间接说明了江南民众早已经没有了顺民概念,沉迷于极端宗教已经临近擦枪走火,而在随后的方腊起义过程中,方腊起义大军席卷江南四省占据50余座州县,所到之处竟然将大量俘虏的官员和北宋官兵处以极刑,扒皮抽筋点天灯无所不及,如此残忍的手段也印证了方腊手下的农民军与北宋官府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可以说宋江的造反,本来也可以不反,只是宋江还想要更高的价码和条件,以至于对逼上梁山的各级官员和江湖大户来而不拒。方腊的军队却对同样的团体见一个灭一个,因为他们不死,方腊和他的起义军就活不了!


辽宁资深球迷


要对比梁山组织和方腊集团的不同,那就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组织构成

梁山好汉的组织构成分为几类:

第一种是卢俊义、柴进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也就是书中的几位员外。这类好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有良好的儒家教育,但又十分喜欢武功,为人十分义气,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很大的名声。《水浒传》中描写柴进是这样写的“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就可以看出这类人他的性格特征,而且他们上梁山也有许多逼不得已的原因,像卢俊义被骗上山,对于这个集体心中有一些意见也是肯定的,所以能够去掉匪身换官身的招安是十分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第二种是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为典型的朝廷武官,因为被俘无奈才上了梁山。这个类型的在梁山上有几十位,他们本身就是在朝廷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从小接受的忠君爱国理念也十分深厚,能够接受招安重获官身,也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第三种是以林冲,杨志为代表的原本为官,因为杀人或其他罪过之后才上了梁山,这类好汉武艺高强,嫉恶如仇,他们本身就是在朝廷的强权压迫下才无奈上山,但究其内心来说,也是希望能为国家奉献自己能力,为弱势群体争取一片天地。因此招安也是符合其期望。

方腊集团的人和宋江集团的有着本质的区别,方腊集团本身就是以宗教为纽带联结在一起,以推翻宋王朝为终极目标的起义军集团。宗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团队向心力十分浓厚的关系纽带,历史上每一次以宗教为名的起义都曾掀起巨大的波澜,汉代的黄巾起义,明代白莲教无一部席卷全国。方腊集团也不例外,他们攻占城池,建立根据地,步步推进,自建政权,有明确的行政机制,这些行为与梁山好汉的起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他们有足够的基层力量来稳固根据地,南方也是科考大省,众多人才也为政权的官僚基础提供了人才保证。

地理原因

地理位置也是两者之间发展不同的一个关键要素,梁山水泊八百里,易守难攻,但是位处山东境内,终宋一朝,北方都处于外族的压迫下,物资生产水平差,方腊所占据的南方是赋税重地,经济水平高,人民富裕,因此起义军的后勤物资充足,饷银充足。古代打仗历来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是打后勤,所以这也是方腊集团能够占据一方的重要原因。

大家好,我是文武看历史,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能够有一定的帮助。喜欢传统文化的可以关注我。


文武看历史


方腊自己的实力其实已经超过了宋江的梁山集团。梁山好汉占据的不过是一方水泊,方腊呢?据水浒传中的描写,方腊当时占据了江南的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八州和八州管下的二十五县。

方腊占据这么多的江南富庶地区,兵马钱粮数不胜数。此外,方腊麾下猛将如云,有几位的武艺丝毫不弱于梁山五虎。

我们先说方腊麾下的“江南四帅”:石宝、厉天闰、邓元觉、司行方。石宝和邓元觉有梁山五虎将中上游的水平,厉天闰和司行方是马军八骠骑中游的水平。再说方腊的兵部尚书王寅和“南国第一将”方杰,这两位也有梁山五虎将中上游的水平,秦明就是死在了方杰手里。




春秋荐影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一直想带领所有好汉从良,就在立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我们就可以看出,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去朝廷说合,我感觉宋江是因为怕以后梁山会成为一个出坏人的地方。

从方腊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方腊手下能兵巧匠也不必宋江少,而方腊是割据一方自立为王,跟朝廷对立,想当皇上,就送征讨方腊的时候方腊穿着黄袍就可以看出。

从这两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或许一开始都认为宋江应该自立为王攻打朝廷,但是我们错了,我们细细去品,其实宋江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如果不去招安,攻打朝廷,从任何角度说都是属于杂牌军,手下都是逃犯,就算再能干也无济于事,打了江山也不一定能守住,只要去招安,才能给自己正名,这可能也是宋江的苦心。




百家讲解


好就好在这两个集团群体的定位不同。也是因为最开始的定位不同,最终一方被朝廷招安,又被派往南方征讨方腊集团,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双方落得个悲惨结局。

《水浒传》中作者重点讴歌的被逼上梁山的108个英雄好汉的故事,也历来被受到封建压迫的底层群众的追捧,是大多数有相同经历的穷苦人反抗压迫的样板儿。尤其是晁盖晁天王主政时期,更是深陷困境的英雄好汉向往的乐土。但是自从被人称为及时雨的宋江被逼上梁山后,这个曾经的刀笔小吏,时刻不忘报效朝廷,并开始了他一步步实现他报效朝廷的步骤,先是利用自己曾经在浑城当押私的所谓公家身份,一点点拉拢梁山兄弟,使前来投奔的英雄好汉们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盖,逐步架空晁盖,令晁盖从思想上产生一丝危机感。这才有了后来晁盖迫不及待的下山攻打曾头市,以显示寨主的存在感。无奈命运不济,也有人说是宋江指使小李广花荣向他射冷箭致死。总之,曾头市不仅没有打下来,还因此丧命。

晁盖死后,宋江和吴用等人并没有按照晁盖的遗言,立杀死史文恭者为梁山寨主,而是操纵人心,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的宝座。宋江主政梁山后,先是改聚义厅为忠义堂,简单的一个名字背后,反映的是主政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从此,宋江带领梁山众好汉一步步走向招安,即投降朝廷的道路。招安一道,一开始就注定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

至于方腊集团,被朝廷的苛捐杂税逼得造反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完全是因为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才不得不起来反抗的起义军。虽是一支农民军队,但是其主要领导方腊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目标,那就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其指导思想和定位远在宋江吴用之上。

后来,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在宋江主动谋求被招安后,又被奸臣高俅和张太尉涉及陷害,被派往南方征讨方腊。最后,两支势均力敌的队伍展开厮杀。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梁山好汉艰难取胜。但也因此损失根本,成为待宰的羔羊。最终,两支令朝廷畏惧的力量,被朝廷利用相继被灭掉。

《水浒传》一书,充分说明了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把手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关键时刻,往往起着决定生死的作用。

这一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得到验证。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指导地位,红军和中国革命将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良心守望者


水泊梁山地处山东,这里面包含着三个信息,一个是山东距离首善之区的天子脚下只有几步之遥,朝廷的政治影响力根深蒂固;另一个是山东地区长期受儒家影响,忠君思想浓厚,宋江就是主要代表;第三个是山东人、包括大多数北方人,都有安于现状的自我满足心态,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不愿挺而走险。


水泊梁山的重要人物,如宋江吴用卢俊义等,都是招安投诚的死忠者,他们都是心思缜密之辈,十分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更十分清楚造反不成的代价。

梁山好汉里死心要造反的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李逵那一类头脑简单的家伙而已。

除了宋卢吴,梁山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对招安没有太多抵触情绪,他们很多人原都属于官方,落草是不幸的事,甚至是耻辱的事,能够通过谈判,让自己回归朝廷、恢复名誉,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心愿。至于其他人,皆是引车贩浆者流,毫无见识,只知道跟着瞎起哄而已。

因此,宋江的招安山策在贯彻过程中并没受到太多阻力。

方腊不同了,他身处江南,自以为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天时上,也就是政权的影响力方面,他虽不比朝廷更优,但起码不比朝廷差;地利方面,优势就大了,江南地形崎岖,山林茂密,港汊纵横,适宜以弱胜强打游击,而不适宜大兵团做战;至于人和方面,也是明显优势,江南土著作风剽悍、智机百出,更兼以逸待劳……

由此,方腊以为扯旗造反,大事必成。

然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方腊错了,他太小看了朝廷力量。


但由此并不能说宋江等人就多么明智,连方腊那么天高皇帝远都难挡天兵,朝廷的实力之雄厚,傻子都能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